APP下载

论舞蹈编导创新意识的来源

2023-09-06张进文

戏剧之家 2023年13期
关键词:编导舞蹈意识

张进文

(泰国格乐大学 泰国 曼谷)

舞蹈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编导对舞蹈素材进行二度创作后把舞蹈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从20 世纪开始,国内外诸多研究人员对舞蹈编导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笔者在搜集整理前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来源,以期完善舞蹈编导创新来源相关研究,并对国内舞蹈编导创新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同时,本文通过对舞蹈编导创新意识来源的分析,提出能够提高创新意识的方法,为编导人员创作更多人民满意的舞蹈作品提供思路。

一、编导个人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内在联系

(一)完备的内在知识体系是创新意识的基础

作为舞蹈作品的第一生产者,舞蹈编导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丰富的编创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对本专业的文化知识架构、作品编创的独特性有清晰的认知。舞蹈编导工作者应注重理论知识架构的建设,为创新思想的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舞蹈编导要具有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看待同一事物时另辟蹊径,发掘出创新意识下的审美裂变点,在日常生活中,编导观察事物与人物时要细心细致,要从多维度探索考量,发掘其内在的艺术审美价值,然后将其同自身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相结合,迸发创作灵感,构建作品架构,生成创新意识。

(二)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提升创新意识的高度

舞蹈编导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完善的理论架构,以及独立完成中国舞及现代舞蹈编创的能力。扎实的舞蹈基本知识和相关的理论基础可以为舞蹈编创创意的衍生提供基础概念和思维逻辑。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创新意识的产生一方面依赖于艺术直觉,另一方面要用理性思维对素材进行研究,才能甄选出优质的创意。舞蹈编导除了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外,还必须发自内心地热爱艺术,推动自己不断地进行创作实践,只有不断实践自己天马行空的创意,才能累积一定量的可落地的创新点。舞蹈编创的内容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抽象的肢体语言,其艺术质量受到舞蹈编创者的直接影响,这也是舞蹈创作需要创新的原因之一。有鉴于此,学习和掌握多元化材料的编排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舞蹈创作,提升舞蹈作品的文化思想高度。在编创过程中,编创者的综合素质很重要,比如决策力、记忆力等;在舞蹈编创过程中,编创者应该积极地应对不同的心理状态,促进创新意识的生成,勇于批判,敢于反思,深入发掘生活中的创意,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创作出有深度和高度的艺术作品。

二、编导创新意识与社会需求的联系

新的时代环境下,人们对优秀舞蹈作品有着很高的审美“饥渴”,迫切想要欣赏真正有文化高度,并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作品。因此,当下社会对编导编创作品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编导感悟生活的能力要与来自生活的灵感进行美妙的化学反应,并进入创新裂变的过程。这要求编创工作者积极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灵光乍现”的时刻,发现生活的多元内涵,不断发掘、探寻各个社会群体的生活所体现的适合舞蹈创作的素材,然后将自己的主观创作意识融入素材当中,以第一视角来审视和抉择创作中的爆点与亮点,赋予舞蹈作品以审美意识高度,使最终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色彩。舞蹈作品在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的同时,要在舞蹈动作中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在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的同时展现文化内涵,提升大众的文化自信,引发观赏者的情感共鸣。

比如,当下较著名的舞蹈作品《只此青绿》就充分加入了创新意识,其主要以诗意舞蹈描绘千里江山,以人为画,以画写意,用诗意舞台重现大宋美学。作品以舞绘的形式,以一位故宫研究员即展卷人的视角,带观众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美学意境之中,结合编导的巧思,精妙运用舞蹈装置,营造出千里江山图的意境。舞者眉眼犀利,绛唇高鬓,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画的无限山河。舞台上,一轮明月照千年,展卷人与画中人对视,不仅表达了古代匠人的不易,更致敬了当今默默付出的文博人。正如谢幕时的字幕所说:谨以此剧,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这样的优秀作品在社会上的反响非常强烈,媒体曝光量达百万级,官方媒体报道超过1928 篇,荣登央视春晚,微博话题阅读超19 亿,还衍生出爆火全网的“青绿腰”,并引起全民效仿,成为收获观众口碑和热议最多的节目之一。

三、舞蹈编导创新意识来源的分析

(一)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众生平等等理念。如林怀民先生的《流浪者之歌》《行书》《稻》等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稻》中,表演者在台湾的一片稻田中,以田埂为界,以土地为台,以蓝天为幕,进行了一次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展演。作品立足现代人面临的生态危机,从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出发,倡导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与反思。这部作品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为我们进行舞蹈编创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启发。

(二)题材视角

舞蹈题材是舞蹈作品表达思想内容的外部形态,当下的舞蹈作品题材视角更加多元,但出彩的题材较少,模式化的作品较多,普遍缺少敢于打破传统并展现新题材的勇气,但也有非常不错的作品,如舞绘、诗意画舞蹈、环境舞蹈等,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限制和叙述方式限制,更加注重作品的本真面貌,去除了一些框架结构式叙述,打破重组出了新的视角与表达方式,新题材的美学形式和因果逻辑更加清晰。在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对抗融合中,要守得住本真,也要敢于打破,要开创新形式,选取真正能打动人心的题材为出发点,做到“守得住”“立得住”,这样的作品才是优秀作品。

(三)编创动机

明确了作品的主题,知道想要表达什么以后,就要以纯粹的动机排除杂念,确立对时代、生活与事物的独特见解与感受,确立创作的个性化特点和主线。在编创之初的立意环节,要勇于跳出三重自我的视角维度,即编导的我、角色的我、观众的我。深刻提炼潜意识的悸动及无序的下意识动作元素、情感冲击、音像延展,把生活中有编创冲动的瞬间及时记录下来,并将其确定为自己的独特语言表达方式,编创时要顺从编创逻辑和事物的发展规律,不随意拼凑。保持纯粹化的创作动机和本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使作品饱满有内涵,经得起时间和观众的检验。

四、如何提高舞蹈编导创新意识

(一)多维度扩大舞蹈编导知识面

舞蹈作品的创新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创作者具备有深度的独到见解和有广度的知识储备,创新思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编创者综合素养的体现,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中,老旧的传统思想和听从权威的从众心理等都会制约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多维度、长时间地补充知识是提升编导创新意识的基础。编导要勇于跨学科吸收知识,在不一样的美学视角中探寻为我所用的宝贵材料,比如,编导可以发掘古文化、古文字,探索古文化和古文字中的民俗文化。也可以结合当下的数字化、虚拟影像等多媒体技术手段,用新的科技打破舞蹈原有视觉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赋予舞蹈编创全新的生命力。

(二)树立创新精神,养成思辨思维

古语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如果我们想打破传统,必先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秉持一种多思、多问、逆向、发散的创新精神,才能走出编创的“死胡同”或“牛角尖”区域,为踌躇不前的创作打开新的思路。当然,瞬间迸发的灵感也好,深思熟虑的创意也罢,都要经得起思辨思维的拷问,这是一个不断与自己对抗与对话的过程,是对当下的创意今后落地可行性的综合考量,是对一件完整“艺术品”出厂前的最后质检,这一环节决定了今后创作的大方向。

(三)与时俱进,勇于尝试,革新创作工具与方式

时代在变革,事物在发展。舞蹈的创作与创新也要紧随时代的车轮向前发展。新生的VR 虚拟化影像技术、虚拟背景技术、舞台装置设计技术等技术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为当今的舞蹈编创者带来不小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新时代的编创者,要勇于尝试,革新老旧的舞蹈创作方式,积极利用多元化的科技手段让文化“靓”起来,让更多新时代的年轻人喜欢并热爱舞蹈艺术。新的科技手段也能更好地为作品服务,表达传统表现形式无法实现的新维度的意象,打破人们对舞蹈艺术的刻板印象,让观众在观赏艺术时真正产生共鸣,如《醒狮》《只此青绿》《咏春》等利用舞蹈装置、虚拟舞蹈背景等现代化技术的传统题材作品,这些作品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

五、结语

当下,提升编导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一方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另一方面符合人们对优质文化作品的需求。在观众审美水平日益提升的新时代,缺乏新意的作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编导必须走上创新之路,既要守住传统的优秀文化,又要融汇新时代的元素。只有不断提升编导的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作品的质量,满足观众的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舞蹈编导必须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挖掘自己的创作潜能,追寻新的灵感,才能编出含有一定创新精神,具有突出艺术价值的舞蹈作品,才能有效推动我国舞蹈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编导舞蹈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