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导入方式
2023-09-05周云鹓
周云鹓
生物学是一门与学生的情感、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导入如果能与他们的体验,生活相对接,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但实际教学时,发现部分教师往往会忽视导入的环节,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本,直接接触课本阐述的知识,尽管在表面上节省了时间,让学生进入学习的主题,其实却让他们的思维缺少过渡,造成新旧认知对接的困难,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比较紧张。过度的紧张不利于素养的生成,也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更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恰当的导入势在必行,也是学生对趣学生物的一种愿景。
一、在问题中导入,让思维进入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注重开头。开头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引起他们的思考。如果教师的导入从问题开始,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活动中,让他们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问题的导入要注意方式,首先要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问题的呈现要尽量多样,不要单调。可以将问题呈现在画面里、情境里、声音里,让问题变得充满趣味。最后,问题的导入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让他们更乐于参与。
二、在实验中导入,让思维充分体验
对生物学来说,有许多的现象、原理、概念直接让学生去背诵,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即使理解了,也很难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植入实验,让学生多一份直观的认识,多一份触手可及的体验。对实验来说,课本上有的,教师要详细展示实验步骤,让学生动手操作;课本上没有的,教师也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就可以从实验开始,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导入的实验,与正常的课本实验不一样,它的主要特征是短小、有趣,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入的实验要让学生有参与操作的可能,让他们与要涉及的课题建立联系,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导入的实验,往往是开放性的,它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切入点,让他们通过实验,感知不一样的生物世界。以“动物的发育”为例,在实验导入前,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问题,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或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学习生物而言,需要学生有一个猜测的机会。随着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学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如何证明蛋壳有气孔。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教师想通过实验证明的一个生物现象。教师准备鸡蛋,学生先看一看、摸一摸,再用放大鏡观看,学生通过这些方式看到蛋壳有气孔。学生的猜想在继续,偶然地他们将鸡蛋放到水里,看到有气泡冒出来。大多学生都进行这样的实验操作,也多看到这样的实验现象。这个实验的引入,让学生直接进入了本节课的内核问题,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在思辨中导入,让思维不断深化
一个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维。深化思维的有效方式就是让学生去思辨,对学生来说,思辨就是学生不断质疑的过程,他们不断地与课本、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在导入的过程中就进行思辨,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还以“动物的发育”为例,教师先是播放一些与家蚕有关的视频,从芝麻大的卵开始再到做茧、成蛹结束。在观看之后,教师让学生说出家蚕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接着教师引入思辨话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对吗?正方认为对的,反方认为不对。辩论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引入与变态发育相关的内容中。对于变态发育这一话题来说,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正方认为,这歌颂的是一种奉献精神,不会有错。反方认为,从刚才的视频可以看出来,蚕虽然吐完丝,但没有死亡,我们看到的是可以扭动的蛹。正方说,这句诗难道要改成,春蚕啊,你没有死,你成了蛹。但反方说,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也让他们对相关话题的认识更深刻。
四、利用生活实际导入,树立生命观念
初中生对生命科学、人与自然问题、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等社会热点非常关注。生物科学与当前社会的许多热点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积极结合生活实际,能指引学生积极开展探讨、分析活动,领会生命观念。例如,开展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时,教师可借助2019年宜宾发生地震,让学生明确地震之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向宜宾调拨大量救灾物资,并提问学生:1.参与救援的武警战士和防疫人员必须要注射破伤风疫苗,这是为什么?2.地震后,灾区紧缺饮用水,由于大批死亡牲畜会滋生大量病原体,为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条件,疫情产生如何切断传播途径?3.防疫人员给灾民注射疫苗,这些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方面?4.如果你作为心理辅导专家,你应该怎样帮助那些灾民?学生通过热点事件,探讨了国家地震后采取的应急措施,认识到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总之,导入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因此,教师要创设恰当的导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