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信息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3-09-05丁昕萌
丁昕萌
摘要: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并应用于我们的各个生活领域。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使教学变得灵活、多样化。[1]本文将从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改革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突破教学重点难点、锻炼学生思维以及课堂息化的实践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举例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媒介,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模式,必须充分加以运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是有必要的也是我们正在完善的一项工作,这样的课堂能让教师充分展现数学的多样性,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让知识饱满立体起来。
一、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改革,更新教与学的方式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通过讲解、板书的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在黑板上记录数学公式、解题步骤、绘图操作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这样容易让学生进入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信息化的课堂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立体化的数学世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件展现的动画观察、描述、发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克与千克时,我们可以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充分感知重量单位,教师可以收集生活中标有重量的物体,在课件中,带学生们进入虚拟超市看一看,进入水果店逛一逛,让学生发现哪些物体的重量是一千克,哪些物体的重量是几克,什么样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什么樣的物体用克做单位,最后,让学生进行整理与汇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也让知识融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二、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氛围,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兴趣和期望很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调动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备课时为学生准备科普视频、设计一些有趣的闯关环节、创设配套的学习情景等等,通过这些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堂充满热情,充满好奇、充满探索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计算时比较枯燥无味,可以采用闯关夺星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易到难,可以从口算开始,到竖式计算,再到简便计算、发现规律,利用多媒体设计游戏环节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效率,凸显课堂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中,重难点是课时学习的关键,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重难点,是教师教学的关键。而数学学科涉及到许多抽象化的概念和法则,需要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教学时可融入课件、动画等信息技术,将知识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现,巧妙突破教学重难点,给学生更直观地展现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图形的面积时,平行四边形通过裁剪、平移、拼接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除了在黑板上绘画、裁剪之外,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出图形转化过程的慢镜头,将拼接过程充分展现给学生,弥补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缺陷。这样,学生对这一推导过程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也让学生体验到转化这一策略的巧妙性,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再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操作,先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个半圆,然后将每个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128份……再把两部分交错拼接起来。其实在这里,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而学生在操作时,只能平均分成较少的份数,所以我们需要借助计算机动画帮助他们分割、拼接,将图形无限接近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式,这是板书无法做到的。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又给他们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四、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信心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式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就意味着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思维有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变,信息技术将成为转变时期的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在两者之间找到联系。[2]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时,教师可以课前给学生准备正方体的教具,在课上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讨论完毕后,在课件中展示涂色正方体的分解图,请学生们找出三面涂色的正方体的特征、两面涂色的正方体的特征、一面涂色的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不涂色正方体的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归纳出求涂色正方体个数的方法。立体图形本身就是对空间想象能力的挑战,对立体图形进行分解更能提高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立体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学习的印象。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验证学生的猜想,探究成果得到肯定能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
五、信息技术引发反思,注重改进与融合并存
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中,能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运用才能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然而在实际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一)信息技术不能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但在运用时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展示。制作课件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并贴合教材内容的课件,找到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最佳切入点,避免展示内容高于书本知识,把握不好一节课应有的重难点,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二)避免对信息技术产生依赖性
在实际教学中,课件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但计算机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效果,而不能代替教师的引导,不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3]在科技发达的网络平台中,有许多现成的课件,教师在选择时一定要仔细研究,根据自己的教学流程做出相应的改变,避免在课堂中产生内容脱节的现象。多媒体的展示不能直接代替我们的板书设计,教师要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系统地展示给学生。我们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师讲授的最佳结合方式,而不能直接取而代之。
(三)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因为追求信息化而设计成题目再现“小黑板”,我们应借助信息化教学更好地进行空间形式的学习,给学生更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四年级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五年级几何面积公式的推导、组合图形的割与补、圆的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等等,这些知识将在多媒体的呈现下更为直观、有趣,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数学也是基于实践的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带入课堂,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知识活灵活现。分组讨论也是小学数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借助投影更直观地将讨论成果展示给每一位学生,在展示中互换思维,展现自我,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教学手段,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这个领域,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再改进、再优化,注重结合实际,让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朱锦松.网上学数学 快乐又高效[J].江苏教育技术报,2016(11).
[2]周水华.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功能[J].江苏教育技术报,2019(6).
[3]李瑞生.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技术,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