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3-09-05李运芳潘家琪贺江婷
陈 路 李运芳 潘家琪 贺江婷
膀胱肿瘤发病率较高,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较为常见。临床针对膀胱肿瘤常用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开放性切除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但创伤性加大,术中出血较多,可能影响手术视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较高[1]。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术式,具有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创伤性小等优势[2]。本研究对PKRP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旨在为后续膀胱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9.72±5.36)岁;体重指数18.5~29.3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33±1.81)kg/m2;单发肿瘤30例,多发肿瘤17例;肿瘤位置:左侧壁19例,右侧壁28例;肿瘤直径0.5~4.1 cm,平均肿瘤直径(1.23±0.26)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3]:Ⅰ级22例,Ⅱ级25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0.11±5.18)岁;体重指数18.7~28.9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39±1.78)kg/m2;单发肿瘤32例,多发肿瘤15例;肿瘤位置:左侧壁21例,右侧壁26例;肿瘤直径0.4~4.2 cm,平均肿瘤直径(1.25±0.23)cm;ASA分级:Ⅰ级20例,Ⅱ级2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CT、B超、病理检查确定为膀胱肿瘤;②初发癌症;③ASA分级Ⅰ~Ⅱ级;④精神、视听及沟通无障碍,可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肿瘤;②麻醉药物过敏或麻醉禁忌症;③合并严重躯体疾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应用PKRP治疗: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与铺巾等,硬膜外麻醉,通过尿道将膀胱镜置入,观察与分析患膀胱肿瘤数目、形态、大小、部位及与输尿管开口处关系等。设置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GYRUS公司,744000型)功率140~160 W,电凝功率40~80 W,灌洗压力在50~60 cm H2O(灌洗液选择0.9%的氯化钠溶液),手术过程在电视监控下实施,实时监测心电图、血流动力学。体积较小且基底部容易显露的肿瘤,由基底部开始切除至肌层,整块肿瘤及肿瘤基底外2 cm切除,电灼2 cm内膀胱黏膜;体积较大基底部难以显露的肿瘤,由肿瘤一侧开始逐步消切,直至暴露瘤蒂进行基底外2 cm切除电切(至肌层),电灼0.5 cm内膀胱黏膜;对于多发性的病灶,以从小至大的顺序逐个切除肿瘤;对于肿瘤位置涉及输尿管口的患者实施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留置尿管,0.9%氯化钠溶液冲洗膀胱。
1.3.2 对照组 应用常规开放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与铺巾等,经膀胱入路,用电刀将膀胱肿瘤与周围2 cm的组织切除,术后留置尿管,0.9%氯化钠溶液冲洗膀胱。
1.4 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统计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多少及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长短。血钠、血红蛋白:术前12 h、术后12 h,采集患者2 mL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沈阳东软医疗系统,NSA-400型)测定血钠、血红蛋白并比较。并发症:统计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膀胱刺激征(患者自述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膀胱穿孔(膀胱彩超或者膀胱CT检查发现)、尿道狭窄(尿道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复发率:手术完成后嘱咐患者每3个月复查1次,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比较6个月、1年、术后2年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术前12 h,两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 h,两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膀胱肿瘤在泌尿系统中较为常见,一般通过手术治疗将病灶组织切除,从而缓解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4]。开放性切除术是膀胱肿瘤传统的治疗方式,但是创伤性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远期预后,优化膀胱肿瘤的治疗方式较为重要[5]。
PKRP具有视野清晰、安全性高、出血风险低、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在泌尿科受到关注,已被证实对前列腺增生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将PKRP用于膀胱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手术、导尿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后12 h,两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PKRP能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减少对血钠、血红蛋白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其原因为PKRP运用等离子体双极技术,在高频率的电流下能将氯化钠溶液转化为动态等离子,破坏大生物分子中的氢键、离子等,且这些动态等离子能在90 ℃以下形成凝固层,在实施切割时保护深层的淋巴管与小血管并促使其快速闭合,从而减少术中出血,对血钠、血红蛋白的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7]。PKRP术中切割更为精准,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手术,进而缩短手术时间[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PKRP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可降低复发风险。分析原因可能为:PKRP术中置入膀胱镜,能清晰展现膀胱壁,利于仔细观察病灶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实现手术定位,辅助手术治疗,精准切除肿瘤基部,减少病灶残余,从而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并能够PKRP减轻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刺激及尿道损伤,预防术后尿道狭窄的出现[9]。使用电切术治疗输尿管管口的病灶,低温切割减少刺激,避免瘢痕组织的形成,从而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传统的开放手术使用电刀治疗时,电极处于电切环处,会经过人体形成电流回路,切除膀胱肿瘤后可能会引起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膀胱穿孔,加之术中冲洗液的使用,可能形成液体吸收而造成膀胱刺激征[10]。PKRP双电极电流为电切环局形成回路,电流不经过人体,安全性较高,减少刺激,降低膀胱穿孔、膀胱刺激征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利于患者预后。贺迎雪等[11]将PKRP用于膀胱癌的治疗,发现PKRP较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证明PKRP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尚存在样本量少等不足之处,可能对研究结果可信度造成一定影响,后续临床还应增加样本量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PKRP治疗膀胱肿瘤疗效确切,能减少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预防疾病疾病复发,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