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老花眼”,可能是患上了“黄斑前膜”
2023-09-05姜亚萍
姜亚萍
冯叔叔是个典型的“麻将发烧友”,退休后更是“如鱼得水”,几乎每天都要给自己安排一场才能尽兴。玩得多了,冯叔叔的牌技也越发纯熟,平均每天都能“小赢”几把。不过,怪事从几周前开始了。原本每天都能“小赢”几回,或者说不会输得太惨的冯叔叔,竟然接连输牌,更奇怪的是,一向牌品很好的冯叔叔竟然老被朋友说他“诈和”。好几次,冯叔叔明明看到自己和了,把牌面一摊,大家看向冯叔叔的牌时连连咋舌,说他“诈和”。原来,被冯叔叔看成能和的“二条”其实是“四条”。在“麻友”纠正以后,冯叔叔还揉揉眼睛,再睁大眼睛看,这不就是“二条”吗?朋友们起哄:“老冯啊,这明明就是‘四条,你这要不是装的,就是眼睛出问题了……”
“麻友”的一句玩笑话引起了冯叔叔的重视:“难道我真是眼睛出问题了?”冯叔叔还注意到,自己看其他的东西似乎也有些不对劲,比如看报纸时,老是看串行,有时候还觉得家里门窗也是歪歪扭扭的。
在家人的陪同下,冯叔叔来到了医院眼科,一进门就告诉医生:“医生,您快帮我看看,我这是不是老花眼加重了,是不是得重新配老花镜了?”在为冯叔叔做了详细的眼科专科检查后,医生告诉冯叔叔,他的确视力下降了,但不是老花眼,而是“黄斑部视网膜前膜(以下简称“黄斑前膜”)”。面对这个病名,冯叔叔有些蒙。这是什么病?要动手术吗,还是点点眼药水就好了呢?
〇 黄斑受损,感光功能会下降
临床上,像冯叔叔这样把“黄斑前膜”误以为是老花眼的老年人非常多。许多老年人一旦出现眼发花,第一想到的总是老花眼,希望通过配老花镜解决问题。但实际上,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下降,大多数人或早或晚都会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的情况,而老花眼只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眼病。就比如冯叔叔被确诊的“黄斑前膜”,其临床表现就与老花眼的症状极其相似,所以也很容易被混淆。
要想了解“黄斑前膜”,就必须先知道什么是“黄斑”。“黄斑”其实是我们眼部的一个正常结构,位于眼睛的视网膜中央,因该区域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这一部分主要与精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黄斑是视网膜上分辨能力最强的区域,也是视力最敏感的区域,是眼睛重要成像部分。黄斑一旦受损,感光功能会下降,主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视物扭曲且色彩改变,严重时眼前会出现遮挡感。
其实生活中也有一个简单的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自测、粗粗判断自己的黄斑是否发生病变。老年人在家可以试着交替把两只眼睛闭起来,看看两只眼的视觉是不是一样的,这样能及时发现黄斑病变最常出现的视物模糊、变形、眼前暗影等症状。也可以用一张方格纸放于眼前,观察方格中的横竖线如果发生变形、扭曲、遮挡都提示黄斑出现问题。
〇 黄斑前膜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所谓“黄斑前膜”,简单来说,就是在视网膜黄斑区内界膜表面长了一层纤维膜。那么,黄斑为什么会长膜?临床上,黄斑前膜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黄斑前膜
也就是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引起的,通常认为可能与玻璃体后脱离后,皮质残留在黄斑区表面有关,常见于老年人。
2.继发性黄斑前膜
通常继发于葡萄膜炎、外伤、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网膜脱离等内眼手术术后,白内障手术发生并发症也可能诱发黄斑前膜。主要是因为这些手术或外伤在创伤愈合的过程中,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了前膜。
〇 黄斑前膜会遮挡、会收缩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这种“不请自来”的“膜”,危害都不容小觑。黄斑前膜的发展一般会经历3个阶段。
1. 疾病早期
这时期的薄膜呈现透明状,患者大多感觉不到有任何异常,但可以在眼科检查中发现。
2. 疾病中期
薄膜开始收缩变皱,视力也会有所下降,看东西时可见影像扭曲,尤其看直线时比较明显。
3. 疾病晚期
薄膜增厚并变得不再透明,呈现出灰白色。不断收缩的膜会牵引、拉长甚至扭曲视网膜上的血管,出现黄斑水肿,甚至黄斑裂孔,严重影响视力。
简单来说,黄斑前膜刚开始的时候比较薄,并且透明,没有明显的表现和症状,患者也不会有所感知。但随着前膜逐渐增厚,逐漸变得不那么透明了,就会遮挡黄斑中心,引起视力下降。当然,黄斑前膜的危害不仅仅是遮挡黄斑区域,还具有收缩性,而这种收缩产生的牵拉力可能会引起黄斑区组织水肿,使得黄斑区视网膜产生皱褶。若不及时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则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色暗,甚至视物变形,严重者还会黄斑裂孔,最后视网膜脱离,基本没有视力。因此,黄斑前膜比老花更严重,会致视物变形,而老花眼仅仅是看近模糊,一般无此症状。
〇 黄斑前膜手术时机别太晚
怎样避免黄斑前膜出现晚期严重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中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自己的眼睛,注意自己看东西有没有变化,如果出现看东西模糊、中心视力明显下降,看东西颜色变暗、重影、变形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求眼科专科医师的帮助,做一些必要的专科检查。针对黄斑前膜等眼底疾病,视力检查、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彩照等检查,以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一旦被确诊黄斑前膜又该怎么办呢?遗憾的是,目前尚无针对黄斑前膜的特效治疗药物。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只有轻度视力下降(矫正视力超过0.7)或看东西变形等问题,并且病情比较稳定,可以先暂时观察、定期随访;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视力较差(矫正视力低于0.5)或视力进行性下降,并且有看东西变形、重影、扭曲等问题,或者是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那么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比如,可以借助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对黄斑前膜进行染色便于纤维膜的分辨,再行黄斑前膜剥离术,将这层膜撕除,目的在于阻止前膜对黄斑的进一步损害。
虽然大部分患者的视物变形症状可在手术后得到改善,视力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黄斑前膜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且黄斑前膜术后视力恢复期较长,一般要半年以上。一般来说,术前视力越好,术后视力恢复越佳。专家还提到,随着手术设备的升级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行业内的普遍观点是黄斑前膜手术时机应该提早,等到黄斑前膜发展到晚期、黄斑结构长期紊乱时再手术就太晚了,那时候即使成功实施前膜剥除手术,视力恢复也可能不太理想。
〇 50岁以上,眼底全面检查有必要
由于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预防更胜治疗。姜医生表示,要预防黄斑前膜,应至少做到以下4点。
1.做好饮食护眼
平时应多吃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玉米黄素的食物,可多摄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摄入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做到食物品种多样化。
2.控制好血脂、血糖等
这样能防止眼睛玻璃体液化,对预防黄斑前膜很有必要。
3.注意劳逸结合
不要过度用眼,平时生活少用电子产品,避免熬夜以及在昏暗的灯光下看手机等,日常在强光下建议戴遮光眼镜。
4.做好定期眼科体检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患黄斑前膜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更是黄斑前膜的高危人群。因此,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此前是否有黄斑前膜的病史,最好都应每半年进行一次眼底的全面检查。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