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本来好好的,究竟为何天旋地转

2023-09-05亓卫东

祝您健康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枢性前庭头晕

专家简介

亓卫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鸣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前庭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职业病与环境医学专科分会委员、上海耳鼻咽喉学会耳科组委员。擅长慢性中耳炎、眩晕、面瘫、耳硬化症的显微外科治疗;侧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内镜下慢性鼻窦炎、鼻前颅底疾病、咽喉头颈疾病的微创外科手术。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好端端突然出现一阵眩晕,站都站不稳,有的很快便能自行缓解,但有的则需要较长时间。统计数据显示,约有30%的成年人至少出现过1次眩晕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眩晕的发病率也持续上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45%。

早在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就有对眩晕症状的描述;我国《黄帝内经》中也提及眩晕与头痛、耳鸣等症状的关联,这都表明眩晕是人类罹患已久的常见病症之一。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眩晕被认为是“内伤头风”的一种表现,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而西方医学则将眩晕视为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尽管见解各异,但两种医学体系都认为眩晕是一个复杂的症状,需要辨证施治。研究发现,长期卧床、缺乏活动、服用多种药物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都会增加老年人眩晕的发生率。除老年人外,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眩晕的概率也较高。此外,怀孕期和经期女性也更易发生眩晕。总体而言,眩晕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人居多。

◎ 遇到晕的第一步——判断是头晕还是眩晕

与很多人认知不同的是,眩晕与头晕在医学上是有着截然不同定义的2种症状,而且如果对英语熟稔,也会发现头晕和眩晕在外文体系中也是2个拼写完全不同的单词。头晕现在一般翻译为dizziness,而眩晕则是vertigo。甚至在传统中医中,很早也对晕和眩进行了区分,即“眩,谓目眩,视如转也”。不难看出,其实眩更多强调转动,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不谋而合。

在2019版的《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中,明确定义头晕为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而眩晕则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暈)。

简单来说,如果你在坐着或者躺着不动,仍然感到天旋地转,感觉外部世界围绕自己在晃动、转动,这种情况基本属于眩晕。有些朋友可能在航海、适应晕船后回到陆地,踩在坚实地面后反而觉得大地有些晃动(适应晕船后的“晕陆地”),这种情况类似于眩晕。而如果你将头、眼进行运动,比如晃头、转头后感觉不稳,头部动作“拉不回来”,这便是典型的头晕。

在美国和欧洲,对于眩晕和头晕的定义关系其实也存在差异。欧洲主要采用巴拉尼协会的定义,即将头晕和眩晕做了明确的区分,认为两者是属于并列关系。而美国医生会认为头晕是一个大的分类,眩晕是属于其中的一种类型,与平衡失调等同属于头晕。国内普遍指南中还是采用欧洲的认识,将头晕和眩晕看作并列关系而鉴别。

准确描述自己眩晕时的感受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而病史采集也正是眩晕疾病诊断中最重要的环节,详细地告诉医生相关信息有助于判定是否存在眩晕症状。

◎ 描述症状,尽快就医,首先排除“中枢问题”

由于眩晕的症状往往带来严重的不适,通常患者还是会及时到医院寻求诊治。对于医生来说,首先会关注的便是“中枢神经症状”。

原来,眩晕与头晕背后可能与数十种疾病关联,其中最危险的当数中枢损害,包括大家熟悉的“脑卒中”等。所以在多种急诊相关的眩晕诊疗指南中,都推荐将判断“是否伴随中枢神经症状”作为医生接诊后的第一件事。而对于患者本身和家属来说,熟知这些症状也能够在发生眩晕时,更清晰地判断病情的危险性。

中枢性预警体征主要包括意识障碍、复视、视野缺损或模糊、眼球运动异常、言语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中枢性面舌瘫、交叉性或偏身感觉障碍、偏侧或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或严重平衡障碍等。

一旦在眩晕的同时还出现了这些症状,一方面需要尽快送医急救;另一方面在和医生沟通时,也要及时将这些症状向医生告知,以便医生尽快作出判断,节约宝贵的时间。

此外,怀疑自己患有眩晕时,可记录好自己第一次出现眩晕的时间、最近一次发病时间、眩晕发作的频数以及每次眩晕持续的时间。在眩晕后要及时回忆眩晕时的感受,如有无外界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飘浮感、晃动感、倾倒的感受,是否出现面部或四肢麻木、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同时,还要注意眩晕是否与姿势改变有关,或是长期处于过度劳累、激烈的情绪变化等状态。

若在家中出现眩晕急性发作的情况,应尽快卧床休息,寻找患者感到舒适的体位、卧位或坐位等,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同时避免患者因眩晕导致跌扑等严重后果。患者应保持镇定与安静,放松精神,避免进行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看书、看电视等。如果有反复发作病史,应随身携带镇静缓解眩晕的药物,并按医嘱服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检查自身血压,如果血压过高且有高血压病史者,应及时按医嘱服用降血压药物。若症状不见好转则应尽快前往医院诊治。

◎ 常见的眩晕有哪些

目前对于眩晕的分类和流行病学调查已经比较成熟,主流意见还是以眩晕来源的部分划分,但无论哪种分类方法,都有一个概念无法绕开——前庭系统。

前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最大功能作用是帮人体判读自身与外界环境的位置关系。它由耳朵里的耳蜗、骨迷路等结构作为感受器,和大脑中相应的脑区、神经核共同构成。

大家现在就可以尝试一个简单的测试:盯住“测试”这2个字不要离开目光,然后左右轻微转头,会发现在一定幅度内,我们仍然可以保持视线的中心定位在这个词上,眼球并没有随着转头而移动。肯定有一个系统在稳定我们的眼球,实现这种稳定功能的正是前庭系统。

而如果将人体想象成在深海中的潜艇,或是漂浮在太空中的空间站,失去坚实的土地后,我们需要有一个陀螺仪才能判断自己的姿态,“与水平面相比”到底是正着、歪着还是倒着,人体中的这个陀螺仪就是前庭系统。

正因如此,前庭系统出了问题会导致眩晕,并不奇怪。前庭系统分为外部的“感受器”以及大脑中的“处理器”,出现问题以后也就可以区分为“前庭外周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背后的原因,是内耳前庭或听觉神经损伤,相当于“感受器”出了问题。专家告诉我们,眩晕中近八成甚至八成以上的患者属于“外周性眩晕”,这类眩晕虽然会带来较大的痛苦,但往往没有致死、致残的危险。

其中很常见便是耳石症,在老年人突发急性眩晕中占比能高达六成甚至以上,它在医学上有个专业的名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时有强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短,常发生于体位变化或卧位翻身,发作时病程持续1分钟左右,可能会反复发作。部分人有自限性可以自愈,没有自愈通过耳石复位治疗,也能达到痊愈。

除此之外,梅尼埃病是由于迷路内淋巴液异常增多,迷路囊肿胀压迫前庭器官,出现发作性眩晕等。眩晕呈突发旋转性,持续时间不等,通常2~3小时即转入间歇期。

迷路炎是因中耳炎扩展入内耳迷路,引起迷路组织炎症,可导致眩晕和听力下降,伴有恶心、呕吐频繁,多数人会出现平衡失调、听力明显减弱的症状。

晕动病就是大家熟知的“晕车晕船”,专门指某些运动环境下引起前庭系统的病理性反应,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在停止运动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这些周围性眩晕疾病的发生均与内耳前庭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相关,常在眩晕时伴有耳部症状,如听力减退、耳鸣、耳胀满感。

前庭中枢性眩晕

如果病变部位在大脑中的“处理器”,那么这种眩晕我们称之为“前庭中枢性眩晕”。理论上来说,可能影响多脑区的疾病都可以导致前庭中枢性眩晕,所以可能病因非常多且繁杂,而且大都危险性较高,有较高的致死、致残风险。因为这种危急的特点,医生往往会首先排除这类问题。

最常见的是脑卒中、脑小血管病等造成的缺血、出血病变累及了前庭功能对应的脑区,然后导致眩晕。

亦有一部分颅内肿瘤可能发生在对应的脑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损害了对应的脑区,这种情况导致的眩晕往往与肿瘤病情的进展有关,病程呈进展性,眩晕常逐渐加重,或发作频次逐渐增加等。

医生接诊时,为排除前庭中枢性眩晕背后的中枢病变,一般会建议及时进行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等。

除了上述的前庭性眩晕,还有一类“非前庭性眩晕”,即与“感受器”“处理器”都没有关系,或是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的眩晕,主要有精神心理因素眩晕、颈性眩晕、药物性眩晕等。比如颈性眩晕,通常与颈椎退变、损伤等颈源性因素造成颈椎内外紊乱有关,常见症状有眩晕、视物模糊、恶心、嘔吐,重者可出现猝倒,但通常无意识障碍。而老年人多病共存,往往服药较多,部分药物可能也会导致眩晕,但更多为头晕或是头晕、眩晕共同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在停药后缓解,需要多学科协作调整药物。

◎ 眩晕门诊,专病专科一站式解决

对于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就诊科室至关重要,这关系到能否得到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由于眩晕可以由内科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耳鼻喉科系统的疾病所致,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经常在这几个科室之间反复检查,内科可能判断为心血管或代谢系统问题,神经科则关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耳鼻喉科会检查听力和平衡系统。反复的奔波也会让患者心力交瘁,因此非特定原因导致的眩晕,建议优先在眩晕专科门诊就诊。

我国的眩晕专科门诊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绝大多数省会城市的部分三甲医院或脑科、神经科专病医院,都开设了专业的眩晕门诊。眩晕门诊通常为多学科医生协作诊疗模式,集合了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康复科等专业资源,能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评估。耳鼻喉科与神经内科医生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采用规范的评估量表对症状进行客观化评测,利用头震度和电子眼动仪等专业设备进行定量检查,以症状为中心,对患者症状进行系统的定量评估,明确眩晕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病痛,提高诊疗效率。

同时,医生需要指导康复师进行个性化的运动和生活辅助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在整个过程中,医生还需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解释病情,纠正误解,提高患者依从性。

若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史,如脑梗死、脑出血,可直接前往神经内科;若存在颅内占位或神经系统压迫的病史,则应首选神经外科;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导致眩晕,可以选择老年医学科;存在耳鸣、听力下降等耳源性症状,可以考虑耳鼻咽喉科。

总之,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史和症状情况,选择眩晕专科门诊或相关专科进行就诊,以便得到系统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编辑     董    玲、周逸宁)

猜你喜欢

中枢性前庭头晕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RI特征及其与性激素基础值和激发值的关系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梳走头晕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