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09-05王曦平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音乐作品音乐

王曦平

(燕京理工学院 河北 三河 065201)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有了较大提升,这就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教育为主,从小抓起,凸显精神建设本质。音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音乐鉴赏实现对于作品的深层次解读,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音乐鉴赏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高校已经将其列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音乐鉴赏能力的基本概述

音乐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不受文化、地域以及语言的限制,各个国家、地区以及民族都可以通过音乐实现交流。音乐作为特殊的艺术,能够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对于大脑思维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效果。而音乐鉴赏就是人们参与感知与体验音乐所表现内容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人们丰富精神世界与审美世界的一个过程。音乐鉴赏与其他艺术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主要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与表达思想情感。音乐鉴赏能力就是欣赏音乐的能力,也就是通过“听”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1]通过音乐鉴赏,人们能够实现感官的愉悦,并在这个过程中使感性与理解实现完美结合。因而,开展音乐鉴赏或者说进行音乐鉴赏的目的,不仅是欣赏音乐,实现感官的满足,还包括深入音乐的思想内容及其想要表达的各种意义,准确把握其内涵,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听懂音乐。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内涵联想、创造性思维以及审美能力。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加入音乐鉴赏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音乐教学的全面丰富能够深入影响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还要启迪学生运用音乐语言去欣赏与学习,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美、感受美。

二、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科学、合理的音乐训练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同时音乐中存在着大量非语义性和非可视性的内容,使音乐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引人联想。高校在开展音乐鉴赏课程时,运用有效的音乐作品,促进学生左右脑实现均衡发展,使其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都得到提升,同时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生发出对于音乐的无限遐想,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二)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贝多芬说:“音乐让精神得到和谐。”音乐蕴含着多种美,这种美需要通过认知、欣赏才能够感受到。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各种美学因素被挖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审美素养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借助音乐鉴赏,学生在审美空间中既能够感受音乐美,又能够从音乐作品的结构、体裁、风格以及旋律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美、哲学美。[2]比如《春之声》,通过音乐便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旋律轻快、活泼,能够体会到对于春天的渴望。

三、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安排欠妥

很多高校在开展音乐鉴赏课的时候往往以音乐类或者音乐史为线索,依据教材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按照顺序为学生播放音乐、讲授课程,课堂模式比较传统,教学内容较为单一。虽然教材中所收录作品极具鉴赏价值,艺术价值较高,但是这些内容与当代学生之间存在隔阂。再加上教材中西方的古典音乐、歌剧所占的比例较大,很多高校学生对于这一类音乐不太感兴趣,这样的课堂就容易出现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安排课程,导致学生的接受度不高,鉴赏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根据实际观察与了解,很多高校的音乐鉴赏选修课选择的人数很多,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或学习其他专业知识,音乐课程质量不高。并且当前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音乐类型公共课,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低。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学生以及教师认识到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就必须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共同提升。很多家长开始培养学生对于器乐的掌握能力,较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合唱、表演。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的音乐素养有了明显提升,很多学生甚至会根据的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鉴赏。由此,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播放视频的形式去呈现课程内容,课堂上的互动少,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持续性成长。

(三)音乐文化知识缺乏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姿,而其中蕴含的音乐文化知识也较多,在开展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音乐文化知识的引导。虽然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支持,高校管理者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工作的认识不全面,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极大地阻碍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3]并且在当前高校教育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音乐知识都比较缺乏,尤其是非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不多,在刚开始接触高校音乐知识的时候,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导致高校音乐教育质量较差。此外,一些高校音乐教师本身也缺乏相关的音乐知识,未能够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安排课程内容,无法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基础教学,选择优质内容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提升,以学生为主,选择较为优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兴趣。首先,优选音乐教材,了解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在开展音乐鉴赏课程之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摸清学生的音乐作品兴趣以及相关需求和建议,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授课。比如,大部分学生对于现代流行音乐更感兴趣,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转变为由教材音乐知识引入形式,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入手。当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之后,教师再开展古典音乐课程,将流行音乐与古典相融合并进行对比教学,并且在选材的时候要注重艺术价值高又能被学生广泛接受的作品,内容由浅入深,结构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的欣赏层次不断提高。其次,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表现手法。音乐表现手法很多,也是最基础的音乐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去展现不同的表现效果。[4]如“早晨”主题的音乐方面,《撒旦王的故事》在第二幕中配合剧情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东方破晓的全过程;而《死之舞》又将鸡鸣声融入其中。在本节课的呈现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运用音乐去表达自己对于清晨的感受。最后,引入流行音乐。很多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大都以经典音乐为主,但是学生对于流行音乐接触得较多,也更加感兴趣。由此,教师就要拓展音乐教材范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加入现代流行音乐。在流行音乐讲解中,教师也可以回到教材,或者为学生科普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比如,周杰伦的专辑《最伟大的作品》中就巧妙地将古典、嘻哈、饶舌结合在一起。整首音乐作品以“时空旅人”的方式回到1920 年与艺术家相遇,与玛格丽特、常玉、莫奈、徐志摩等著名大师相遇,将古典艺术与现代相融合,巧妙地吸引听众。

(二)强化活动教学,开展多样活动

要改善当前学生的音乐课堂状态,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兴趣,还需要通过多种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由于高校音乐教育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非重点科目,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一定的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注重音乐活动所具有的广泛性与吸引力。广泛性是要与学校其他活动联合起来,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比如,在“五四青年节”组织学生开展歌唱比赛,让每个班级选择20 名学生参与,从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吸引性就是开展的活动需要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可以加综合素质分、获得奖品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可以让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既可以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性地认识音乐作品的不同内容和意境,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再比如,可以邀请优秀的音乐家或者优秀的音乐学者开办音乐讲座,让学生踊跃参与,从而在多样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融入音乐,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教育课堂中实现进一步学习。

(三)强化审美教学,丰富文化内涵

通过音乐鉴赏,学生一方面能够掌握乐理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领悟音乐作品内涵,另一方面,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体验音乐,可以借助民族乐器提升审美水平,比如琵琶、笛子、古筝、唢呐、马头琴等。借助独特的民族乐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在鉴赏过程中将乐器与人民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升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境界。[5]此外,在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方面,教师还可以从乐曲创作的背景、情感等方面进行融合,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在声乐作品赏析前,学生需要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所属流派以及创作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创作过程,从多角度把握音乐。

五、结语

音乐鉴赏课程在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音乐作品实现情感渗透。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选择基础教学内容,开展多样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音乐作品音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圣诞音乐路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音乐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