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身认知理论对音乐教学的启示

2023-09-05杨雪婷

戏剧之家 2023年17期
关键词:身体音乐课堂

杨雪婷

(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具身认知”又称“涉身认知”或“体验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产物,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含义:一是身体参与认知,人们的肉身体验及其行为活动方式是认知发生的基础,这是“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内涵;二是认知受环境影响较深,认知并不局限于主体的内部,还受外部因素——环境的影响,人们通过身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来促进认知的形成和发展。于是,便有了“认知存在于大脑之中,大脑存在于身体之中,认知附着于身体的各种感官所产生的的经验,而身体是融入在不同的物理、生理和文化环境中”“认知、身体、环境三者是相互嵌套,不可分离的”这种结论。近年来,具身认知理论研究逐渐受到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视。本文以具身认知为依据,探究该理论对音乐教学的价值和实施策略,以期为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革新开辟新视角。

一、具身视域下的音乐表现

作为一门集听觉、时间、表演、情感于一体的艺术,音乐离不开身体的感知、运动。例如人类文明早期就显示出音乐与舞蹈的渊源,无论是古希腊时期的“音乐”,还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乐”,都是以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形态出现;演奏家、歌唱家以不同的身体姿态来表达情感、诠释作品;幼儿听到欢快、活泼的音乐便会兴奋地手舞足蹈等。人们将音乐带来的美妙心灵体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各种身体姿态、肌肉动作表现出来,人的身体既是具有能动性的感觉通道,也是音乐、情感、思维的外化。这足以证明流动的音乐与生理,甚至是心理的运动有着深层次的关联,音乐和身体的关系正是立足具身认知理论、秉承“身心一体”哲学观的体现。

二、具身认知理论对音乐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转变“教”与“学”的理念,培养“完整”的人

传统音乐教学一直存在“讲授型课堂”“脖颈以上的学习”的问题,理性、被动的音乐认知模式违背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初衷。这种“重智轻体”的教学理念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探寻音乐之美的脚步,导致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呈现出浅显、零碎的特点,埋没学生的天性、灵感和创造力。而具身化音乐教学明确指出:教师“教”的旨趣首先在于如何激励学生获得丰富的身体经验。理性逻辑思考不是学习音乐的关键,重点是以听、唱、奏、动等方式体验音乐,体验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经验”不仅包括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还有控制身体运动的协调性、提高感知的敏锐性、积累审美素养以及培养一系列综合思维能力。学生获得学习成果,不是在个体范围内建构知识体系,而是积极融入群体、与他人进行合作与探究、对话与理解的结果。“我们是在主体间性中萌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我们不是一个孤独的、自主的创造物,更不是以一种个体的方式,单独地在我们的头脑中建构世界。相反,我们是通过他人了解这个世界”。由此看来,从“离身”到“具身”的价值取向转变有助于音乐课堂转变“教”与“学”的理念,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真正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注重音乐实践,培养“知行合一”的人

关于音乐的起源有众多说法,无论是“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的模仿说,还是集体劳作中协调动作与节奏的劳动说,抑或是颇具神秘色彩的巫术说、宣泄过剩精力的游戏说等,虽说法不一,但均显示出在音乐诞生之际,实践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实践性是音乐的本质特点,相应地,音乐教育同样也具有实践性,脱离实践的音乐教育只会变得呆板木讷,毫无灵魂。

具身视域下的音乐教学关键在于使学生身体的主体性得以回归,摆脱“静听式”学习。这要求教师从音乐艺术自身的特点出发,借助听、唱、动、舞、奏、演等多种形式,巧妙应用国外教学法,激发、唤醒学生的艺术感知和肢体表达,将内隐的音乐感受转化成外在的身体语言,在多样化的实践中感知音乐、发展才能、内化知识。与此同时,音乐学习的实践成果也会直观地反馈给师生。教师会敏锐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有助于完善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此过程中清晰感受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参与状态、掌握程度等,有利于进行自我调整和反思。具身性音乐教学对实践的强调,意在让学生通过切身参与实践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深度思考所学所得,将思维与行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最后实现“知行合一”。

(三)鼓励个性化表达,培养“创新”的人

音乐根本属性带来的非视觉性和非语义性,造成了理解层面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不同的兴趣偏好、性格气质、生活经历、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生理、心理因素决定了音乐作品引发的情感体验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些差异同样体现在歌唱、器乐演奏、形体动作等方面。但音乐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既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审美价值,也能容纳鲜明的个性特征。所以,身体动作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恰恰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具身性音乐教学不只解放了学生的身体,也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再是抽象表征,而是融入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的个性化解读,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既体现了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内容,也符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推动社会从不同角度理解音乐的形式结构和表现要素,这也意味着音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动作语汇和表现技能;教师还要善于捕捉、鼓励学生在创造活动中的闪光点,进一步引发他们即兴创编,用自己的理解诠释音乐,形成开放、多元的音乐课堂氛围。

三、具身性音乐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境”为辅助: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知识是认知主体、认知对象和环境三者发生交互作用共同生成的产物。环境不仅影响着认知活动,还是认知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两方互动的过程和结果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隐性参与和渗透。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身心体验的必要条件,具身性的音乐课堂理应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设计:

1.回归真实、鲜活的生活世界。

教师应打破音乐艺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从学生身边熟悉的音乐和相关现象入手融入生活元素,逐步培养、引导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愿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例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通俗歌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联系、体味生活中的声音素材,如雨滴声、火车轰鸣声、动物叫声等音乐元素;讲解特定歌曲时,注重挖掘其时代内涵、人文背景等。

2.利用多媒体将音乐内容可视化。

使用视频、音频、投影仪、MIDI 设备等现代化工具,带来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课堂效果。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下,学生的感官的功能被放大,能够很快“入境”,诱发相应的身体行为;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为音乐课堂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音乐资源的及时共享性,有利于更新、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拓展其音乐文化视野。

3.发挥语言的魅力。

在音乐课堂中巧妙应用语言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发挥奇效。具体作用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用语言编创故事、渲染歌曲氛围,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语言之中展开想象,仿佛身临其境;二是从语言朗诵中体会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意境美。语言的语气、语调、语速等要素与音乐的音高、音长、音色相通,学生在朗诵和赏析歌词中感受词曲的融合,体味作品的情感,形成共鸣。

有效的教学情境就像一出“好戏”,教师作为导演兼参与者,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研究教材,以发挥情境因素对教学的推动作用;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作为参与者与情境交互时的能动作用,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生活经验、性格特点等方面入手,为他们提供发言、探究和展示的机会,致力于达成“境身合一”的学习状态。

(二)“动”为核心:加强音乐学习的动觉体验

音乐对人的触动不仅停留在短暂的听觉印象、千变万化的思绪和难以言传的情绪中,想更直观、更深刻地感悟它,还需要以我们的身体来接触音乐。具身性音乐课堂应将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动觉体验上,通过调动耳、眼、口、手、腿、脚等多种感官,给予学生充足的体验时间,引发学生的联觉能力,使他们自由地随乐而动、以动启思,促进音乐知识的内化。即使是欣赏课,也不能忽略身体对音乐的回应和表现,听觉与动觉、生理与心理的结合才是音乐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课堂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灵活多样的课堂体验模式,如:选择性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律动、声势、朗诵、游戏、情境表演等内容;组织方式可以是个人的、一对一的、小组的或全体的;空间运动的形式可以是圆圈式、U 型、S 型、“8”字型、长蛇式、列队式等;教学用具可采用奥尔夫乐器、趣味卡片等。需要注意的是:自然、放松的身体状态是进行良好动觉体验的前提。教师引导学生“动”起来时,应该从简单的动作开始,从大肌肉动作过渡到小肌肉动作,从精确动作变为连贯动作,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的身体逐渐打开、舒展,避免学生产生紧张、不自在的心理。

(三)“评”为动力:构建身心一体的评价观

“具身性向他人展示了听者与音乐的直接联系,并为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可辨识、可判断的线索”。也就是说,音乐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情况、情绪状态、互动情况以及知识的生成情况等都是有迹可循的,这些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所以,笔者尝试构建与之相应的身心一体的评价体系(如表1 所示)。

以上四个维度的评价框架只是笔者的理论设想,尚有不成熟之处,还需要落到教学实践中完善、改进。笔者希望借具身认知理论为音乐教学打开新思路,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估指标不应仅局限于掌握客观知识,还要重新看到“身体”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过程、情绪状态、行为态度等因素,才能更全面地检验教学,使具身性的评价成为激励教学的动力。

“音符堆叠,无尽的音乐声音响亮,仿佛可以触摸的到,从千枝万叶的震颤与涌流不息的波浪中,不断流向你的灵魂......”音乐自带与人类身体产生共鸣的天然优势,人类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随乐而动也是一种本能反应。音乐教学不仅不能忽略具身性,反而要放大这种优势和本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开发身体、了解心灵与音乐的意义。

猜你喜欢

身体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