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的舞蹈教育教学之谈
2023-09-05何碧波
何碧波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89)
生命化的舞蹈教育引申自生命教育,是以生命教育的理念来观照舞蹈教育,将生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与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以凸显舞蹈教育的生命特性和生命活力,但实际上,舞蹈本身就是一门彰显生命个体的思想、情感、活力的艺术。之所以探讨“生命化”的舞蹈教育,是因为舞蹈教育中的生命价值正在被人们忽视。虽然舞蹈演员逐渐摆脱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标签,舞蹈教育也转向对人“身心合一”的培育,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技术性的量化标准仍在制约着课堂。学生忙于掌握各式舞蹈技法,教师缺乏对学生潜力的激发和挖掘,使舞蹈未能完全发挥对生命个体的培育作用。然而,随着“生命教育”理念的不断落实,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舞蹈教育也不能“掉队”。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普及教育,都应做到对生命个体的滋养和对生命潜力的挖掘,而不仅仅是“技能化培训”。当下教育理念的逐步革新也给了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多思考。
一、当前舞蹈教育引发的困惑
对今天的舞蹈教育来说,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普及教育,都应重视对“人”的培养,以及对生命个体“身、心、灵”的关注和个性化塑造,但舞蹈训练中“技与艺”的平衡始终是课堂上难以把握的要点。从对技术的追捧来看,重技而轻艺的现象依旧存在。舞台上的演员依靠高难度的技术技巧博取观众的眼球,课堂教学也以技术为衡量标准,导致教学手段趋于僵化,教学环境缺乏人文关怀,以及教学成果缺乏个性化等问题。如此培养出来的演员,其苍白的身体语汇将无法展现舞蹈艺术的魅力,而如此训练出来的学生若日后继续从事舞蹈教育工作,势必会进行重复教学,长此以往将产生不良循环。那么,舞蹈艺术将如何发展,舞蹈艺术将如何诠释生命意义?
二、关于生命教育和生命化的教育
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生命教育”一词于20 世纪90 年代末进入我国教育领域视野,遂有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使这一领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精神教育、人文教育的主张逐渐凸显,社会和校园中频发自戕、伤害他人、伤害动物的事件,加之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国人的生命意识,“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开始深入人心,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教育部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相关研究文章陆续发表,高校和研究机构也成立了生命教育研究所,并开展学术研讨和教师培训等活动,种种举动可见生命教育逐渐在我国落地生根。此外,生命教育已不仅是一门学科知识,而是作为一种理念逐渐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例如思政课中的生命教育,体育课中的生命关怀,生命化的美术教育理念与实践等等。
具体来说,生命教育包含多层内容,其核心涵义是“以生命为基点,借助生命资源,唤醒、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的教育活动”[1]。刘慧教授在书中将生命教育的多重原则概括为:“首先,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且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即生命是教育的基点,教育要以生命为本,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其次,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原则,而且是教育的总原则,即遵循生命之道,开发生命潜能,关爱生命。再次,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内容,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即对生命、人之生命、人之个体生命的认识与理解,对个体生命生长与发展之生活过程的认识、理解与体验,对个体生命存在之状态、意义之追求、价值之实现的认识、理解与实践。最后,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而且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即生命影响生命、生命陶养生命”[2]。由此可见,生命教育凸显了教育对生命的关注,饱含着对个体生命的珍视。它将“身、心、灵”视作一个整体,围绕生命本体,注重对个体的关怀和对潜能的开发,重视“完整的人”的栽培,并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原则等方面始终关注个体生命的经历、经验、感受与感悟。
而生命化的教育则注重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转化与应用,使它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化”这一汉字如做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如:绿化祖国、净化废水”[3]。它表现的是一种浸润式的潜移默化的转变。钟恩富在其博士论文中将生命化教育定义为:“生命化教育就是使教育直面人的生命,通过符合生命本性的活动达到具有生命特性的状态或程度的教育活动……生命化教育就是使生命教育理念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教育活动”[4]。同时,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原则,如落实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就能自如地走进课堂,成为教学中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至于舞蹈教育,舞蹈作为最贴近人的艺术之一,其相关教育活动也应回归对个体生命的滋养。舞蹈教学也应如春风化雨一般浸润学生的身心,不断发掘每位学生独特的禀赋,并且去培植它、成全它,始终珍视他们发自天性的自然表达。
三、遵循生命之道的舞蹈人才培育
生命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只有了解生命发展的规律,遵循生命发展之道,才能更好地引导生命健康发展。“生命之‘道’蕴含与体现在生命需要、生命潜能、生命体验和生命智慧之中,遵循生命之道就要顺应生命需要、开发生命潜能、关注生命体验、开启生命智慧。[5]”无论开展怎样的教育,都要遵循生命之道,而这一点也是进行生命化舞蹈教育的基础。
(一)顺应生命需要
生命需要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马斯洛认为,“人体内都存在一种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和需要,这个方向一般可以概括为自我实现或心理的健康成长”[6]。也就是说,人天生就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需要,渴望提高自己并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是怎样的外在干预手段,只要是关乎于人的培育,都要顺应生命个体的需要,尊重其想法,帮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舞蹈本身所具有的表演性给了学习者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能在舞蹈的天地里自由地抒写生命状态。每一个人都能借用身体语言这一最直接的艺术方式抒发情感,讲述自我生命故事。在此过程中,舞者既是情感表达的亲历者,又是生命状态的呈现者。他们不但能通过身体的表达纾解内心并获得安宁,还能通过艺术手段在感染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但在舞蹈教学中老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由于教师要教授技法、建立规范、传承舞蹈风格等,在课堂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而学习者则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得课堂变成“一言堂”,教师的教导变成“一家之言”。虽然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传统舞蹈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特定的舞种规范。但教师一味地把“规范”和“要求”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自身的感受,反而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要领。所以,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启发学生,如用亲身示范的美感不断陶冶学生,用对艺术的激情感染学生,用适当的言语引导学生等。此外,教师还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关系中的平衡,深入了解学生自身的生命需要和学习需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使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变为以自身生命活力来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原本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转变为顺应生命需要的发展式学习模式。
(二)开发生命潜能
《现代汉语大辞典(上册)》将“潜能”定义为“潜在的能力或能量”。可以说,潜能是人天生具备的一种能量,但一般情况下这些蕴藏在深处的能量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适当条件的激发下才能释放,所以,发掘潜能并不是易事,需要适宜的环境,正确的引导和恰当的手段。在舞蹈领域,当一个“好苗子”经过层层筛选,通过选拔考试进入到专业院校学习时,说明她具有学习舞蹈的潜能。但潜能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个体的经历、机遇、生活环境会影响生命潜能的显现,不同质量的外界刺激也会激发不同程度的生命潜能。所以,“好苗子”进校之后应该怎么培养,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内在潜能,是每个舞蹈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教师从观念上要注意顺应学生的生命需要,并将其作为设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之一。其次,在实践方面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手段,如果运用单一或错误的教学方法,不但影响学习效率,甚至还会形成“阻碍因素”,埋没其潜能;另一方面,要为“树苗”的成长创设适宜的空间,注意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想法,不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强加给学生,避免使学生成为“复制品”。舞蹈是一门感性的艺术,不同舞种虽有各自的规范,但年轻的生命也有自己的视角和理解。他们能为传统舞蹈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在“新”与“旧”的碰撞中释放出舞蹈语言的生机与活力。故教师要用恰当的授课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努力创设让学生挖掘潜能、转化潜能的现实条件,以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
(三)关注生命体验
“体验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因素,是一种活生生的人生感受,其中交织着认知的成分和情意的成分,二者之间是相通的。[7]64”可以说,体验是与生命直接相关的一种存在方式。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各式各样的经历以及和他人交流合作时留下的印记,构成了我们对生活环境的认知与感受,同时也造就了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生命体验蕴含着个人情感的积蓄与迸发,蕴含着物我之间的呼应和沟通。个体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彼此激荡交融,最终化为美好的结晶留存于生命的旅途。
舞蹈艺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色彩,这意味着舞蹈与个体生命的联结非常紧密。舞者依靠自身的生命体验向观众展现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内容,不同的生命体验言说着不同的故事,也构成了多样的舞蹈表达。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进一步探索生命个体独一无二的情感状态,进而在课前更全面地分析学情,更好地开展教学。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将其自身生命体验转化为舞蹈的艺术表达,如表演课、剧目课老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并将其运用于人物性格塑造和心理活动的表现;编创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自身生命体验中的“闪光时刻”,使其成为舞蹈创作的灵感源泉;教法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辨自身习舞经历,总结升华为舞蹈教学的经验等,促使学生借助艺术化的处理将自身真实可感的生命体验凝结成动人心魄的舞蹈艺术作品。
四、结语
舞蹈作为一种身体语言,虽然无声但表现了生命的灵动。既然舞蹈艺术具有这样的魅力,舞蹈教育教学也应处处体现对生命的关怀。舞蹈教育工作者要注重顺应生命需要,开发生命潜能,关注生命体验,引导学生将舞蹈语言与生命气息、生命激情相融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生命智慧。当下的舞蹈教育需要具有生命深度的教育观念来引领,在为学习者铸造独特生命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舞蹈艺术对生命进行深层次的感知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