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带舞”融于舞蹈剧目教学及舞蹈身心训练的作用
2023-09-05朱传琦桑嘎卓玛罗旦
朱传琦,桑嘎卓玛,罗旦
(西藏大学 艺术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在舞蹈教学改革背景下,舞蹈由以往单调的艺术表演形式变成了促进学生感受美、追求美的美育形式。在新时期舞蹈教学中,剧目课的教学,即舞蹈作品学习与体验,是以训练并提升舞蹈演员表演与创作为目的主干课程。目前各专业院校采用学习经典舞蹈作品和教师创作编排舞蹈作品的形式授课,这种训练方式能够使学生认识舞蹈作品,感知舞蹈形象塑造,体验舞蹈美的表达,教师也要重视在授课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时引进“以情带舞”理念极具重要性,可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舞蹈之“情”,并以“情”促进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在舞蹈剧目(作品)表演中融入真情实感,呈现更加完美的舞蹈表演效果。
一、“以情带舞”融于舞蹈剧目教学及舞蹈身心训练中的作用分析
(一)“以情带舞”有利于增强舞蹈表演的艺术魅力
舞蹈剧目表演的舞台呈现在于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舞台表现力和情绪表现力,而不同舞姿、不同质感会传递出不同情感,只有将肢体动作与情绪高度结合,才能使其具有最强的艺术观赏性。一旦舞蹈学习者对舞蹈含义有了错误的认知,忽略情感表达而侧重于“炫技”,在舞蹈剧目呈现中就会失去与所传达内容相符的效果,甚至会造成身体和情绪的冲突,这不仅无法使舞蹈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而且也会使舞蹈的艺术价值降低。因此,恰当丰富的“以情带舞”可以很好地提高舞蹈艺术效果,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所蕴含的精神进行深入体会,将自身感情和身体动作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意境的统一和对作品的深度升华,强化舞蹈的艺术性。《毛诗序》记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说明身体的舞动是抒发情感的最好方式,而内心的“情”与外部的身体应该很好地结合起来,正所谓“身不假器”,由杨丽萍表演的舞蹈剧目《雀之灵》通过“以情带舞”塑造的“孔雀”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一剧目中,杨丽萍利用自身的韵律,配合生动表情,以理羽、抖翅、展翅、飞翔等活灵活现的动作,创造出栩栩如生、神形兼备的孔雀形象。舞蹈学习者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舞蹈中,以身心相融的方式呈现舞蹈,创造隐秘灵动的世界,造就一代经典。
(二)“以情带舞”有利于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舞蹈可以通过情感的表现,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舞蹈表演不仅可以为观众提供一种视觉上的愉悦,也可以通过一种无形的交流,使表演者和观者之间产生一种心灵共鸣,舞蹈学习者通过“以情带舞”为舞蹈注入精神。一场舞蹈演出的成功与否或多或少均取决于表演者能否将其最深厚的感情传递给观众,真正成功的舞蹈表演既能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又能为观众带来心灵上的愉悦[1]。《天鹅之死》这一传世经典作品由“现代芭蕾之父”福金创作于19 至20 世纪之交,这一作品无过多高超的技术技巧,仅由简洁凝练的“小碎步”和“柔肩”与圣-桑所作的音乐完美结合。由巴甫洛娃塑造的天鹅形象几经倒下、几经挣扎又顽强挺立,最后即使垂倒在地上,仍保持美丽与尊严,通过“以情带舞”的传达方式表现了“万物求生”的理念,激发了观众对生命的渴望与热爱之情。
(三)“以情带舞”有利于提升舞蹈学习者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可以刺激舞蹈学习者的情感,想象是舞蹈学习者对角色和作品进行深刻理解的重要方式,通过想象不仅可以丰富舞蹈学习者的情绪,还可以让舞蹈学习者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歌舞剧院《水腔》为例,从整体结构来看,增加了“向爷爷告别”、一夜七曲苗族古以及“水腔”“高腔”等重头戏,有效激发了观众的听觉神经,将立体、多维的表现形式融入音乐与舞蹈之中,展现出多样化叙述风格。在这段舞蹈中,来自不同专业的舞蹈演员互相辅助,对肢体语言加以重新审视,在教学和表演时融入现代舞、拉丁、武术、杂技等,为舞蹈作品赋予了艺术性[2]。
二、“以情带舞”融于舞蹈剧目教学及舞蹈身心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舞蹈表达,合理渗透情感
舞蹈编导集表演与动作于一体,既要有创意,又要有表演能力及丰富感情。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加强编导教学,既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情绪,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编导所运用的舞蹈种类繁多,包括现代舞、民族舞、古典舞等,均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每个舞种都具有独特的情感与质感,所以舞蹈教师可以把多元舞蹈形式与舞蹈编导结合起来,在舞蹈课上组织一些活动,让学习者自发组织,由教师设置条件,学习者完成舞蹈学习任务。例如,藏族舞蹈多为民族民间娱乐舞蹈,舞蹈剧目可吸收的文化内涵、舞姿动态、舞蹈构图十分丰富。藏族舞蹈具有“颤”“开”“顺”“左”“绕”的特征,这是藏族舞蹈中的五大要素,使之有别于其他民族舞蹈。藏族民族舞蹈的情感表达借助呼吸、膝盖的屈伸与步伐,并贯穿于整个身体,在“以情带舞”作用下,形成一种流畅而持久的舞姿,从而增强舞蹈剧目表演效果。
(二)运用舞蹈伴奏,加强情感认知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在舞蹈剧目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音乐情感融入舞蹈教学中,在舞蹈剧目课教学中加入与舞蹈相匹配的音乐,使学习者更好地感受到舞蹈及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以此来激发学习者的情感。例如《丽人行》是唐朝杜甫所写的一首诗,描写了唐朝女性的身材和装扮,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荒淫之举”。教师在教学《丽人行》时可以播放放一曲《丽人行韵》,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舞蹈剧目节奏,进一步感受其中的内容,通过舞蹈及音乐了解唐朝女性风度,运用伴奏激发舞者的情感,从而投入舞蹈形象塑造之中。
(三)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舞蹈剧目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决定了学习者的情感培养成效。为了丰富学习者的舞蹈剧目表演体验以及锻炼学习者的舞台剧目表现力,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掌握丰富的教学经验,熟记舞蹈动作,敏锐地观察情绪变化。学校应为舞蹈剧目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其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里提升自身水平,增强舞蹈剧目表演及舞蹈剧目教学的信心,通过画面想象和实际练习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其中,从而逐渐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四)创新舞蹈教学
舞蹈剧目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合理应用情境教学、专项训练及启发式教学方式,并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细化,优化教学方案,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在表演舞蹈剧目时,教师要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对舞蹈内在感情进行分析,使学习者在脑海中生成独特情感,这样既可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由于每位学习者的情感经历以及情感表达形式不同,教师需为学习者预留充分的发挥空间,指导学习者根据舞蹈剧目学习情况合理酝酿、表达情感,直到舞蹈作品的艺术内涵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五)运用舞蹈技巧表达情感
在进行舞蹈剧目教学时,既要传授技术技巧、编导技法,又要注重展示形式的美感,把技术、技法和形式的美感完美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体现艺术情感,又蕴含深刻哲理[4]。舞蹈要具有艺术美感,更要具有思想性,避免空洞炫技。如《中国妈妈》讲述的便是抗战时期的一位中国妈妈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整个作品按照戏剧式发展结构,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在编舞技法方面使用了“重复”的手法,一次次的重复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母亲在田间劳作为主题设计动作,不断重复,一起一伏,在动与静之间表现了中国妇女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其中,一群妇女衣衫褴褛,步伐十分沉重,佝偻着背,用手指向前方,并发出尖锐的喊声,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包含着愤怒与耻辱,控诉了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以“重复”和“心理式”编舞技法,塑造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的美好形象,与残忍暴虐的敌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时刻提醒中华儿女勿忘国耻,牢记真实历史。舞蹈学习者要保证观众在欣赏舞蹈时也能被舞蹈作品的思想所感染,因此,运用多种技法不但可以深刻地表现出作品主题,而且可以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舞蹈的艺术性。
(六)指导学生肢体动作
舞蹈是一门需要全面调动身体的艺术,学生的身体协调度会直接影响表演的效果。在舞蹈剧目表演中,学生要善于运用翻身、腾空、跳跃等动作来展现舞蹈的灵活和生动。同时,学生还必须通过“以情带舞”的方式把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展示给观众。只有这样,观众才能从舞者的身体动作中领会到情绪,并随着情绪而投入舞蹈表演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固然十分重要,但在表演过程中,演员要对人物的内涵拥有深刻的认知,牢牢把握作品主旨,实现由个人向角色的身心转化,给观众最真实、最生动的感受。因此,在舞蹈剧目教学中,舞蹈教师要通过“以情带舞”来引导学生把情绪融入身体动作中,使学生对舞蹈的意义产生更深刻的认知。所以,在舞蹈剧目教学课堂上,舞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以情带舞”的情感训练,让学生把自身的情感经验延伸出去,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达情感,从而使其情绪感染力和身体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七)合理运用“身段”和“面部表情”
在舞蹈剧目教学中,无需应用语言,所有情感都要通过舞蹈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这就意味着舞蹈学习者必须合理展现身体,要有扎实的舞蹈基础和节拍感,才能迅速作出反应。除此之外,为了提升舞蹈情感表达效果,舞蹈剧目学习者还应注重合理控制呼吸节奏,呼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运动”,但由于舞蹈的特殊性,呼吸的频率和长度大有不同,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呼吸节奏,就会导致表情不完整、情绪不顺畅。因此,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习者注意调整呼吸,使之与舞步节拍动作保持协调,确保舞蹈演出顺利进行,更好地传递舞蹈作品的情感[5]。
三、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剧目表演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舞蹈剧目学习者能否将情感和技艺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果舞蹈剧目学习者能在表演中与作品中的人物角色产生共鸣,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其内心情感,将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完整地展现给观众,由此可见通过“以情带舞”能够提升舞蹈作品的感染力,带动观众的情绪,吸引更多关注,更好地彰显舞蹈剧目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