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若干研究及其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023-09-05童音
童音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 厦门 363105)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人们从事音乐活动的主要方式。音乐听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音乐中各种基本要素敏捷的反应力、记忆力和整体的感知力。根据音乐家卡尔·奥尔夫的观点,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教”,而是把人人皆具有的音乐潜能唤醒、诱发出来。基于这种观点形成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目前在我国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广泛的应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若干研究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表现情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这是人固有的能力,而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即从音乐的本源和本质出发,“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被充分重视,而这也赋予了音乐教育以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并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1]。
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主要体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原本性。奥尔夫曾在他的《回顾与展望》中谈道:“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基于此,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展现音乐原本的特色,还应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通过最原始、最本真的方式感知音乐、体会音乐,让音乐从高高在上的舞台表演中走下来,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展现出音乐原本的魅力。第二,创造性。即兴创造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在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构建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例如,在开放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在与师生的互动中编创音乐,展现独特的节奏和旋律等。音乐创造体验可以打破学生与音乐之间的隔阂,让学生主动体验音乐的魅力,并调动自己的创造思维,实现创新表达,而这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有着深刻意义。第三,参与性。奥尔夫音乐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参与性。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构建的课堂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在教师的带动下通过说、唱、动、奏等活动主动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被动地学习音乐。奥尔夫曾言,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所有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被理解。基于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易于参与的课堂氛围,例如营造生动愉悦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进而让学生在自由、灵活、多样活动中主动参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情感、思想,从而实现对音乐的创新探索[2]。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对大学音乐教育有重要启示。目前,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已经有教育工作者尝试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设计教学,并展开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为:
第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常规音乐课堂上,教师通常采用演示、讲解等方法为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表演技巧等,学生在单调的训练中难以真切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体验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例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性格、心理、情感以及认知特征和接受能力等来建构音乐教学内容、设计音乐教学方法、制订音乐教学方案,以保证音乐教学工作能够契合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氛围中体验音乐、学习音乐;教师会在音乐课堂上引入语言、舞蹈、文学等元素,打破枯燥的音乐训练,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体验中实现综合学习,从而产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第二,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大学音乐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学习音乐表达技巧,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和创造素养。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将侧重点放在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忽视了音乐的本质特点以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参与渗透音乐理论,指导学生的技术训练,同时,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在音乐熏陶中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进而提高音乐学习效率[3]。
第三,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大学音乐教育不仅要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从音乐表演上升到音乐创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人做准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学音乐教育重输出而轻创造,导致学生只能运用专业的技巧表达音乐,却难以创造性地展现自己的音乐个性和音乐风格。而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独立探索、自主尝试、即兴创作、自由表达的空间,促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不仅仅是一个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学会用音乐传情达意。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整合音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综合发展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理念、方法和工具。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音乐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例如,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民间歌曲的历史、民间歌曲的类别与特征、舞蹈音乐的历史、舞蹈音乐的类别与特征等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围绕主题适当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辅助学生思考、探索,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好基础。
(二)立足学生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重视学生在音乐中的参与性,因此,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切地体验音乐,并及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例如,在《花非花》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构建课堂,并在各个环节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具体来讲:第一,指导学生练声,让学生感受不同音符的音色。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三组音,即I135、IV146、V725,请三组同学分别聆听,并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学生聆听三组音后分别用“双手握拳”“双手打开”“双手交叉胸前”的肢体动作进行表达,接下来,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引导学生根据4/4 拍子分别演唱三个和弦,亲身体验和弦在音色上以及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第二,指导学生聆听歌曲,朗读歌词。这首《花非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黄自先生根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词创作的歌曲,歌曲的情感基调是优美、朦胧、伤感、抒情的。这种情感单纯通过语言很难传达,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入古诗词朗诵并配合肢体动作营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并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理解歌曲的情感基调。第三,采用互动教学实现歌曲教唱。学生在聆听《花非花》这首歌曲时,会清晰地感受到情感的不断推进。基于此,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歌曲会带给我们不断推进的感受?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教师的点拨下,会逐渐理解歌曲旋律音程之间的跳进,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学唱歌曲。第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进行小合唱,并在教师的手势指导下配上和声,以展现富有层次的音乐作品。这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了条件,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音乐情感,体会音乐内涵,同时,也实现音乐表达[4]。
(三)展开综合性教学,进行语言和体态训练
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音乐的表现过程中不仅需要利用与发声有关的器官进行表达和演绎,还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并通过身体动作反映出来。基于此,在大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体态训练,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具体来讲:第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身体本能进行训练,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本能地让身体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学生需要以丰富自身的体验作为学习目标,同时,在节奏律动的训练中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充分配合,有效利用头、手、脚、眼等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节奏。比如,在演唱《长江之歌》《在太行山上》时,可以用刚劲有力的拍手、跺脚等进行情感表达;在演唱《祖国,慈祥的母亲》时可以将头、手、脚的动作进行融合,表现安静舒缓的音乐基调。第二,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下芥蒂,自由地运用身体的律动表达音乐情感。与幼儿相比,大学生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上常常会表现得十分腼腆,羞于用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体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尽量保持放松,使学生的听觉、身体、情感、大脑协调一致,激发学生进行体态训练的热情,以此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四)设置即兴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音乐即兴创作能够凸显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展示学生在短时间内灵活运用大脑的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十分重视即兴创作,因此,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构建情境、设计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即兴创作,让学生在挑战中学会创新,在创新中学会表达音乐个性。在课堂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一些基本音乐元素,在没有提前按照固定模板进行排练的情况下,现场进行音乐创作。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每节课所学的音乐知识与音乐能力进行创造性的互动学习。例如,在《小小的我》这首作品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感受歌曲乐句的变化,并且用二声部或三声部的形式唱歌。为了巩固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即兴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创作能用二声部或三声部形式演唱的曲调,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展示。再如,在学习《掀起你的盖头来》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身体拍打表现节奏,清唱歌曲,让身体运动与音乐相结合,实现手脑协调,将音乐的创作融入身体的运动中,并把握维吾尔民歌的风格,进而在声势表达中实现即兴创作,展现音乐个性。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表达的空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元素,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即兴演奏和即兴歌唱等方式表达音乐。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节奏为基础,借助动作进行训练指导,让学生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巧妙地将身体动作与音乐结合起来,有效提升音乐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