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元为统领,享受语文课堂
2023-09-04饶红云熊向军
饶红云 熊向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打开语文教学思路,语文课堂其实也可以从从容容,语文活动定会丰富多彩。要做到这些,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每个单元提示可以是一个突破口,研读每单元的单元提示,整合单元教学,在班上践行语文主题学习,选点突破展开单篇课文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在日常教学中恰当融入阅读教学、写作训练、语文活动。
换句话说,就是语文教学时间不变,语文内容加码。那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大量阅读,广泛开展语文活动,有效进行作文训练?如何整合单元教学?单篇选点教学如何让语文课容量更丰富?
一、整合与单篇文章相关的一类文章
比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散文,按照传统教学课时安排,上完这三篇文章需要10~12课时,大概两个星期。但是在语文教学整合思维指引下,教师可以为这一单元安排多达十篇文章,而课时可以基本不变。比如配合《空山鸟语》《海滨仲夏夜》等8篇文章“一起读”。九上第一单元前三篇是诗歌,单元提示说,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品读诗中意象、领悟诗中情感,可以是诗歌学习的选点,我还选择了汪国真、泰戈尔、席慕蓉等诗人的系列诗歌,让学生朗读、背诵。在朗读背诵中,学生领悟了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哲思美,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有时候,有些东西,我们无需细讲,它会在学生的阅读中无声地浸润。
二、围绕文章文体丰富课堂教学
八下演讲单元提示指出,跟随演讲者,走入演讲现场,去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在此基础上,学习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教学中,我综合整理本单元四篇文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选择四篇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上台演讲,这是口语交际活动。演讲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四篇演讲稿风格各异,有的说出了力量感,有的说出了幽默感,有的说出了新鲜感,归结起来,所有的演讲者均口中有乾坤。《最后一次讲演》运用设问句、反复句和排比句,让演讲干脆利落,掷地有声。王选说自己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有时候去卖狗皮膏药,招摇撞骗,获得了太多的掌声笑声。闻一多的演讲,说出了群众想说却不敢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话,给了大家精神力量。学习演讲单元,我没有带领学生过多品析文章,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并配合演讲活动,让学生对演讲稿有了具体感受,再指导演讲稿的写作,并撰写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演讲稿,开展“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学生写得好,讲得也好。
三、围绕文章中的人物开展阅读活动
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之前,我让学生阅读《水浒传》中与杨志相关的情节,了解人物的经历、性格,再来学习课文,有趣而且高效。这可以算是阅读积累吧。由此拓展,让学生研究《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以“我说水浒人物”为主题,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学生评说哪个水浒人物,便自主研读与哪个人物相关的章回,研读后,形成文字,在全班分享、点评,这次活动打开了学生名著阅读的一扇窗。
为评点水浒人物,有的学生查阅了很多权威资料,对人物的评点有根有据;有的学生的评点,光看标题就让人叹服——《燕青最是自在人》《英雄末路——我眼中的林冲》;有的学生对比评点水浒人物,信手拈来,“鲁智深嫉恶如仇,但并非像黑旋风李逵那样不分青红皂白;他虽不及吴用的足智多谋,不及林冲的谨慎机敏,也比不得宋江的忠诚忠孝,但他身上却似乎有种说不清楚的人格魅力。他的初心从未改变”;有的学生的点评融入自己真挚的情感,“无论做人做鬼,他都会忠于宋江,一如他的名号‘黑旋风,来也快,去也快,只剩那留在原地的,无限忧思、怀念与怅惘。他成了那深蓝天空中的一颗明星,与众不同,在宇宙里长眠”;有的学生的点评,思想独到,“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林冲的性格偏于谨慎保守,他注定安于现状,不喜大开大合。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梁山好汉,在历史的天空中飘荡;这样一位苦难深重的末路英雄,在伟岸的梁山之巅,站成了不朽的丰碑”。
一个个精彩的水浒人物评点,让水浒人物住进了学生的心里,让经典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样的分享触动了班上的每个学生,他们跃跃欲试要谈自己的感受,开心地点评同学的分享。学生们的点评,让我看到了这样的阅读活动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样围绕文章中的人物开展阅读活动,意义非凡。
四、抓住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训练
八上的《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写作训练的范本,这篇文章价值可以定在写作,对学生进行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作训练。教学中,在朗读中品析托物言志文如何“托物”,即对物的描写;在朗读中领悟如何“言志”,即文章的议论抒情。这样先学一篇,再读一类,如《蝉》《贝壳》《牵牛花》《蒲公英》《天鹅》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托物言志文,学生读得多了,托物言志类文章就具体可感了。最后悟一点,让学生学写托物言志类文章,这是进行写作训练。
五、根据小说节选内容进行拓展
学习九上《三顾茅庐》,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三十六至三十八回,了解故事来龙去脉,让学生从阅读中领会刘备为什么要这么谦卑地请诸葛亮。学生在阅读中明白,刘备有政治上称霸一方、一统天下的野心,但是,他的军事实践常常是一败涂地、屢战屡败、屡败屡战,连个根据地都没有,常常处于寄人篱下的狼狈境地,动不动就被驱赶。但是,刘备的野心从未稍改,他意识到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有特殊的谋略、特殊的人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上台演读《三顾茅庐》,人物形象拿捏得相当好,演读的几组学生,都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在阅读拓展中,用经典浸润学生的心灵。
六、短短的诗词蕴藏无穷力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豪放之词,读其豪放,品其豪放,醉在其中。我班学生熟读了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明白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辛弃疾一人。临死前卧在病榻,仍含泪高呼“杀贼!杀贼”的,是辛弃疾。课堂上播放的辛弃疾悲壮一生的视频,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仰天长叹“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走近作者,走近作者情感深处,为品词悟情蓄足了势。在“选择词中喜欢的一个句子,描绘其画面,用精辟的语言批注阅读感受”这一活动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让我看到了他们思想的深度。这可能就是点醒,也就是点拨、唤醒的力量吧。
这样的拓展,是学生能力的拓展,唤醒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拓展,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也就唤醒了他们笔下的文字。这与单元提示中“注意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是契合的。
这样的学习不是“大烩菜”,而是以单元为统领,根据单元主题、单元提示进行精选、整合,有舍有得,扎实有效;整合让每一节课有读有悟,读写结合,容量倍增;整合让课堂少了烦琐的分析,变得简单轻松。这样的整合就篇目看,有整个单元文章整合,有课内课外资源拓展,有单篇课文选点突破;就内容看,有写作专项训练,有演讲活动开展,有名著阅读延伸等等。
总而言之,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理念,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认真研读教材,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放眼世界、丰富情感,真正学会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