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支撑辽宁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3-09-04金畅

农业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科技人才

◎金畅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2022 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目标。省委省政府为了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农业农村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营销理念和销售方式、资金投入和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辽宁省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1.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农业领域科学研究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能力、对农业增收的支撑能力、对农产品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撑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农业领域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 项、科技进步奖8 项。获省科技进步奖76 项,企业重大研发成果奖1 项。广适型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沈农9903 选育及应用、玉米种质创新与东单80 等品种选育等10 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旱田土壤质量长期演变规律与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柞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30 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2.科技攻关取得良好成就。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 项,实施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78 项。春玉米粳稻密植抗逆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已在昌图、建平、黑山等15 个县(区)建立核心区2 万亩,示范新品种13 个等。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陆续启动实施,围绕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快产业技术的重点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为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3.科技创新平台得到提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量的关键,先后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0 个,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8 个;引导和鼓励各类创新平台依托项目、人才、设备等优势,围绕产业共性和企业专业技术问题进行研发,提供创新服务。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发海洋食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直接服务省内9 加龙头企业,并辐射全国4 大海域50 多家企业。

4.科技创新环境得到改善。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业科研创新环境和条件、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打下良好基础。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更加合理,现有农业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69 家(其中国家级1 个)、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3个(其中国家级1 个)、专业技术创新中心66 家。其中,玉米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优良玉米新品种14 个,为玉米品种的增产增收提供了品质保证。

二、科技创新支撑辽宁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顶层设计不足,缺少统筹规划。政府对辽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不够系统和完善,统筹推进力度不够,尚未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连通的协同发展机制,各级政府部门之间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水平、业务协同效率不高,资源利用水平较低。市县科技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唱各的曲,各弹各的调”问题,地方科技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提出的产业发展要求与农业企业及其技术需求不尽相同,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够协同,影响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和乡村振兴发展。

2.整体产业规模不大,缺少加工龙头企业。现有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服务居多,而提供加工、销售环节服务较少。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虽呈现先增后减的明显态势,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与全国差距较大,农产品加工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差距有拉大趋势。一产和二产融合发展缓慢,特别是在发展数字经济,实施产业数字化发展上存在认知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具有较大规模、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链条短,没有形成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和提质增效的目的。

3.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偏低。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辽宁农业产业发展瓶颈的主要问题之一,辽宁农业科技投入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和动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包括金融资本在内的其他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多元的农业科技融资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科技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提出的产业需求不相适应,农业产业科技主体需求与科技供给取向存在的脱节现象造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比例都偏低。

4.缺乏科技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人才层次比较低,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特别是掌握数字经济的人才。建设数字辽宁,推动产业数字化,需要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撑,由于受产业的影响、企业地点以及发展平台的限制,难以引进科技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农业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基本上依靠农业类院校的培养,缺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单一,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人选择从事其他产业或行业的工作,造成农业产业人才紧缺。

三、科技创新支撑辽宁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明确发展定位与目标,把辽宁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振兴发展纳入我省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计划和目标,制定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金融资本在内的其他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构建多要素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要素管理对产业融合的导向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归口管理,理清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省农业农村厅要发挥产业政策引领、沟通协调作用,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部门,高标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我省所有行政村实现美丽乡村创建达标。

2.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乡村振兴发展,关键是产业振兴,构建现代乡村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构建农业与二产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机制,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让农民能分享应得的发展红利。运用现代服务理念和制造技术延伸产业链、创新营销链、提升价值链,积极发展网红经济,让网红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新引擎和创新创业的新平台,加强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优化一二三产业间的要素资源组合配置,实现三次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受益,实现提质增效。

3.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既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增加优质绿色产品的供给,做强做优粮油、果蔬、畜牧、渔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抓好农副产品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推进种业科企合作,加快打造辽宁农业品牌,大力开发山区蔬菜、精品水果、珍稀菌菇、地道药材、特色花卉、现代渔业等优势产品。强化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农业领域的基础性和重大项目、重大技术突破性研究,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科技支撑。

4.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农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产业人才瓶颈是困扰辽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原因之一,加大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增设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培养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建立农业领域科技人才智力资源库,健全科研院所技术团队联系县、乡基地机制,完善大学生农业定向培养、青年返乡创业就业导向联系机制,形成适合辽宁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联合办学,健全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培养符合农业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拥有交叉学科背景的融合型高层次和技能人才。三是营造人才成长环境。提高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和团队,特别是掌握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上的难点和问题,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科技人才
人才云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科技助我来看云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