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视角下农民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2023-09-04唐小凤

农业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农民融合

◎唐小凤

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然而如何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在我国并没有成熟的历史经验可循,世界其他国家也无先例可鉴。不过,总结我国从脱贫攻坚过渡到全面小康的实践历程,说明依靠政府大规模补贴来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不具可持续性,且当前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一定程度上面临经济增长中枢下行的压力。因此,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发展农村生产力均为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需要彻底解决比较劳动生产率过低这一本源问题。因此,尽管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取决于诸多因素,但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无疑是关键所在,产业融合能够在农民共同富裕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一、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一)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关键环节。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阻滞因素,只有切实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来看,我国长期处于0.4 的国际警戒线之上,追踪历史上的运行轨迹,可以发现在2008—2015 年间从最高点0.491 逐渐下滑到0.462,不过从2015 年之后又开始缓慢攀升,2020 年达到0.468,贫富差距难题阻碍了共同富裕进程,且我国城乡差距对国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为27%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低于10%)。因此,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满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愿景的关键环节。

(二)服务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发展农村经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完善内需体系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如按不变价格进行统计,则在2011 年至2020 年间农村居民年均消费增长率为13.2%,而城镇居民仅为5.2%。因此,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梯次升级,为农村消费的提质扩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则关键在于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只有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才能充分释放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把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这也是广大农民的共同期盼,因而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等政策方针的落实,虽然为广大农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进而成为阻滞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因而乡村振兴战略要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而使农民增收致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产业融合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

(一)促进了资本积累能力的提升。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长期以来由于城市偏向政策的实施,导致农村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在人地关系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的大背景下,农村资本呈现持续外流状态,城乡之间资本积累水平逐渐拉大。近些年来,在国家相关激励政策出台之后,催生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融合新形态,有效提升了农业资本回报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资本下乡投资兴业,继而促进了乡村地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企业家创业的示范效应和产业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使得农民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得以改善,进而优化了农村的人力资本结构,对农民创富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创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而在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诸多因素中,科学技术无疑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是一种简单的再生产过程,且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从我国小农经济的发展进程来看,生产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而产业融合和技术进步本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融合促进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并为技术研发提供了新的场景。此外,由于产业融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资源、知识和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性增强、共享度提高,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

(三)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保障农民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而产业融合是农业组织形态的重要突破,能够对农民合法权益的维护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究其原因,在于产业融合促进了市场结构的重塑,提高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完善了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农民不仅可以通过常规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增加收入,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非农就业等手段来拓宽收入渠道。同时,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企农契约型、利益分红型和股份合作型等新型利益联结机制,进而为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效益提供了多种渠道。

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指企业将利润或贷款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增加整个社会资本存量的过程。从最终流向上看,实际上是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进而提升了他们的消费能力。20 世纪60 年代,舒尔茨在他的演说《人力资本投资》中首次将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类,认为二者在经济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是农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与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1.物质资本。在乡村开放及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普通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不过,鉴于物质资本的跨区域流动性很强,建议地方政府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减轻企业税负等方式吸引资本入驻,以提升企业的资本产出率,切实将“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落到实处,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同时,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同时,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带动作用,以提升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单位的产出效率,满足城镇化对农业产成品的需求。

2.人力资本。为了积累和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本,以有效突破农民增收的瓶颈制约,应强化乡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配置城乡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强化“制度引擎”助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进而提升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不过,应引起警醒的是,政府部门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以留住务农技能高的的农业生产经营者。

(二)提供技术支持。土地集约型技术进步能够提升单位土地的产出,农民可在不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前提下实现增收,进而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投入,以增加他们兼业和外出务工的机会,增加农民的非农性收入。因此,任何形式的技术进步均有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

1.提高技术培训效果。农业受自然因素和人力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基于老龄化农业的技术选择路径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因而需要提供差异化的技术支持。整体而言,农业劳动力的技术效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即劳动力年龄与技术效率损失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 型”关系。因此,政府部门应综合考虑老龄化劳动力的可接受性,如在田间地头等开放性场所开展相对直接的耕作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更为适宜。

2.推广农业机械技术。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有效弥补老龄农业劳动力体力的不足,且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议科研部门应根据老龄化农业劳动力的身体特征以及传统农区的地形特征,设计更多适用性更强的轻便农业机械,农机购置补贴也应向传统农区和老龄化劳动力予以适当倾斜。尤为重要的是,随着老龄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为中青年家庭成员的非农收入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利益联结。产业融合能否真正助推农民的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因此,应以持续增进农民福祉为中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完善利益链,形成高度联结的利益共同体,以促进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1.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鼓励工商资本与小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签订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产品供销合同,并在完善订单合同审核备案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订单农业信用体系,确保实现互利共赢。同时,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力发展共享农业,探索和实施农产品消费会员制和“众筹”种养模式,与特定消费群体直接建立购销关系。

2.鼓励发展股份制合作。成立、规范或改造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自营、外租或二者相结合等方式,切实推进农村土地的股份制改造,并加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将村集体的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并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进行资源开发和产业经营,以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3.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在股份制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定龙头企业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建立和完善农地租金预付和土地流转补贴等风险保障机制,以防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占。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农民融合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融合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饸饹面“贷”富农民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