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规划策略创新*

2023-09-04黄智凯

农业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环境经济发展

◎黄智凯

在传统乡村发展过程中,乡村不仅是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承载,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土壤。但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乡村发展远远滞后于城镇,这既有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的资源配置结构性不均衡原因,也是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和传统产业结构带来的限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我国乡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迅速,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乡村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峻,劳动力与人才流失严重,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等,乡村整体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差异化较大,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美丽宜居、绿色生态的乡村建设方向仍然是大势所趋。

一、乡村可持续发展现状

自从我国推进城镇化以来,乡村传统产业的规模化和工业化发展日益迅速,特别是城郊地区的农村得益于地域优势,成为城镇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这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但同时也给乡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为了实现城镇化的快速提升和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乡村转变集体土地用途,通过拆迁和土地流转等实现土地承包转让,让位于工业发展,改变了乡村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时,忽视乡村的发展本质,通过小区建设转变乡村传统的居住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乡村的社会结构。这导致乡村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等均面临发展困境。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尽管城镇化带来的乡村工业化发展迅速,但是,对城镇产业形式的简单承接与复制忽视了乡村发展的现实条件。事实上,大部分农村工业基础较差,缺乏明确的工业发展方向定位与基础设施,并不具备承接城镇产业的能力。通过土地流转盲目发展工业容易造成乡村生产要素的结构性错配和流失,难以形成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增长机制,整体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差,并且对城镇的依赖性较高。

其次,从社会和文化方面来看,不考虑乡村经济模式和生产模式的需求,盲目建设拟城镇社区,让农民进城上楼,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卫生环境获得了改善。但是,这改变了乡村空间布局与生活习惯,加速了城镇文化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乡村社会的风土人情逐渐消亡,各类传统文化也丧失了传承与发展的土壤与载体,直接导致乡村文化元素的衰落与社会结构的转变,让乡村不再是乡村。

最后,从生态环境方面来看,城镇化的发展加剧了经济活动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导致乡村环境恶化严重。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不仅要开展乡村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环境治理,还要防范监管乡村工业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与水污染。这不仅增加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也容易造成乡村发展理念的扭曲,不利于乡村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下,我国乡村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是,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1.乡村建设规划忽视乡村生产生活模式。我国乡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城镇化推动下,很多乡村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对农民本质需求的忽视,盲目追求人的城镇化,而忽视以农民为本。比如,由于乡村地区发展差异巨大,大部分地区并不具备独立的乡村规划能力,乡村规划和建设并不符合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忽视乡村发展特色、地域优势、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生活便利性,更多的是复制城镇生产生活方式,不利于乡村空间环境的优化和传统风俗习惯的传承。在各类政策影响下,乡村土地流转后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房屋建设等却大部分忽视了农民的此类需求,在规划编制与实施中均缺乏农民的广泛参与,导致农民的居住需求难以满足,乡村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变不利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发展滞后带来的劳动力流失不利于乡村经济内生发展。在乡村振兴影响下,农业生产不断呈现出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趋势,乡村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但是,仍然没有改变乡村产业结构支撑力不足的问题,这也导致乡村市场发展较为落后。这也导致乡村缺乏对优质劳动力和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趋势,而劳动力人口的流失则致使乡村经济缺乏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的支撑,进而影响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机制的形成。与此同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下,乡村传统产业和产业结构布局被打乱,逐渐形成多元化产业形式,新兴业态不断形成。但是,受限于乡村生产资料和市场元素的不足,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动力与优化趋势不足,很难依托乡村自身优势形成产业竞争力,经济的内生经济增长困难。

3.传统文化被快节奏城镇文化冲击。我国乡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这也是乡村社会治理自治与德治的基础。但是,在乡村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乡村熟人社会的社会基础和宗族关系受到较大冲击,传统意义上的熟人社会逐渐被市场经济下的快速人口流动消散,乡村不再是宗族的聚集地,建立在宗族与熟人之间的乡村民俗逐渐被遗忘,农民之间的感情纽带也逐渐丧失,这导致乡村对村民的感情凝聚力不再如以往那般强烈,并进而导致乡村精神文化与思想需求得不到满足,乡村社会关系被消解。乡村传统空间格局的变化意味着农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发生变化,快节奏的城镇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逐渐渗透进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消费主义打破了农民传统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乡村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的生存土壤被压榨。

4.环境外部性制约乡村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乡村各类旅游资源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资源。但是由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与运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生态破坏行为,旅游的环境承载力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与消费者接待,给乡村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同时,随着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用集体土地被更改土地用途,大肆建设各类经济发展设施,特别是大规模的建设很少经过严格的环境评估与生态影响评价,严重影响了乡村的生态多样性和可持续性。这也影响了农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多种污染侵犯了农民的生态权益和基本生活环境,不利于发挥乡村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1.完善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农业是乡村的传统主导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完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是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政府主导部门首先要立足于区域农业发展全局,充分结合当地乡村农业发展优势,对乡村土壤特点、水资源等进行充分调研与科学规划,根据地区特点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示范与典型,提高乡村农业生产效率与环境保护,夯实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石。其次,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理念,积极完善乡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耗能产业,严格工业污染排放监管与规制,提高大气、水以及固定废弃物等的排放标准,减少乡村工业污染排放,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乡村人居环境。构建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在规划乡村居住环境过程中要尊重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习惯,切忌因盲目城镇化而使乡村变成缩小版城市发展样板。在乡村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要结合乡村生产生活需要,吸取城镇居住便利性和卫生性等经验,对乡村居住环境进行空间故居与基本基础设施的改造。通过保留传统乡村居住特色与风格,既为乡村传统文化保留承载空间,打造具有地域性乡村特色的文化强村,也充分适应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同时,要注重在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嵌入节能环保设施和设计理念,强化乡村生活垃圾、生活用水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循环与废弃物处理,构建具有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优化乡村环境治理与保护策略实施环境。为了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规划必须生态规划先行。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对乡村经济社会以及基础设施的改造,还是各类新兴产业模式的开发,最重要的是依据低碳循环理念开展科学规划,在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中发展乡村经济。因此,首先要积极开展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强化新型污染排放监控技术的适用和先进污染治理方式的引进,同时,积极完善环境保护相关制度与规制措施,严格监督乡村环境治理与工农业污染排放监管,从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等层面优化乡村环境治理,确保乡村环境保护行为与政策落地,形成良好的乡村环保制度实施环境。

猜你喜欢

环境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