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评价难点突破及机制创新*
——以黑龙江为例

2023-09-04邓雪霏兰彦

农业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高质量农产品

◎邓雪霏 兰彦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立足理论与实践发展统一的科学判断,是我国今后应长期坚持和倡导的主基调、主旋律,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确保其可持续的必然选择,直接关系和影响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实现全局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确保其持续稳健前行的有效选择,也是加快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效选择。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一项长期艰巨工作,也是一项浩瀚系统的系统工程。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需要在科学评价现实态势的基础上,选择主攻的难点和堵点,并通过机制创新等综合性手段实现精准突破,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走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做好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评价

准确研判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利于精准把握其运行规律和轨迹,找准问题症结,理清今后发展思路,创新运行体系和机制,激发内生动能,科学选择路径,提升其整体协同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目前,国内外理论及实践层面一般都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历程大体划分为:发展起步(0-60 分)、转型跨越(60-75 分)、基本实现(75-85 分)和全面实现(85 分以上)四个阶段。根据国家相关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黑龙江综合分值为64.70 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8 分,位于全国第十三位。从分项指标看,黑龙江省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土地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指标四项指标已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目值,其中,农业化水平、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两项指标已达到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也可以说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具体表现为:

(一)高质量发展韧性切实增强。顺应国内外市场消费升级,黑龙江注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挖掘各类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优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韧性不断增强。一是绿色产业规模继续扩展。依托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达到8816.8 万亩,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农产品种类增加到20 多个,产量1741.2 万吨,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二是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因地制宜,调结构、转方式,切实扩大特色优势作物规模。2021 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中草药材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235.5 万亩和244.5 万亩,同比分别增长3.3%、38.6%;蔬菜及食用菌、油料和瓜果类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6%、10.1%和5.6%,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三是“龙”字号农产品竞争力加快提升。目前,全省已拥有33 个中国驰名商标、20 个中华老字号,绿色食品标识突破3000 个大关,“龙江米”“龙江奶”“龙江肉”“龙江油”日益叫响,市场竞争力大力提升。2021 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到57.4 亿元,同比增长6.6%,占全省出口总值的12.8%

(二)高质量发展优势逐步显现。以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为目标,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高质量发展优势逐步显现。一是科技领跑高质量发展。2021 年,全省粮食、畜牧优良品种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9%和7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6.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 个百分点。二是规模化做优高质量发展。2021 年,全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接近1.5 亿亩,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超过2000 万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5.67 万个,培育了克山、双城等一批流转大县,培育了克山、双城等一批流转大县(市区),实现连片规模生产的联合社超过400 个。三是标准化示范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和省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和企业园近500个,塑造了粮、蔬、畜、水产、山特一批标准化示范“标杆”,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四是机械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了克山、兴化等5 个千亿元农机合作社,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6888.35 万千瓦时,比2020 年增长1.7%。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0%,居全国前列。

(三)高质量发展动力日益强劲。发挥农产品粮丰畜多优势,引领企业大力延长产业链,聚合壮大产业集群,相继打造一批米、稻、豆、乳、畜、菌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2021 年,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700 家,食品工业产量比上年增长6.1%。其中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超过1100 家、产量接近1800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2.5%。表明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逐步壮大,驱动经济前行能力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增强。

(四)高质量发展乘数效应日益凸显。支持龙头企业以品牌链、利益链、产业链为纽带,加快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打造多元化全产业链布局,种强销弱的“短板”加快补齐,农业多功能加快拓展,高质量发展“接二连三”的乘数效应不断显现。五常市乔府大院集团依托绿色有机水稻基地,深挖产品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链已涵盖育种研发、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电子营销、农机服务、休闲旅游等多领域、多产业,当地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3 万多元;鸡西市湖沿村,依托当地独特的湖光山色,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产业链涵盖种养、水产和旅游纪念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年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300 万元,占总收入七成以上。庆安通过“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水稻生产主体与农户打造命运“共同体”,每户分享加工增值收益超过3000 元。

(五)高质量发展生态基础不断夯实。全省切实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不断优化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动耕地轮作休耕,先后落实试点面积近6000 万亩。最近两年,积极推动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先后实施面积接近4000 万亩。以“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为载体,深入推动黑土地保护工程,落实试点单位20 个县(市区场)、522.6 万亩,打造了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龙江模式”“三江模式”。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全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累计2.26 亿亩次;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利用和增施有机肥以及精准施药、飞机航化作业等生产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2%,玉米、水稻和大豆绿色防控面积超过到1.1亿亩。

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突破的难点

尽管黑龙江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利条件、良好基础以及较强韧性,但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尤其在农产品加工能力、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土地产出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化肥减量化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精神,应需进一步坚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各种“弱项”“短板”,找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症结,剔除与高质量发展不适应的政策、制度和体系,并以主要矛盾和难点堵点的突破,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大发展、大突破。

(一)应在解决结构不协调方面寻求突破。供给质量不优,短板明显,低端“大路货”产品供给过剩与中高端“高精特”供给短缺并存。部分市场需求较大,消费者偏爱的产品和品种受各种因素制约,种植比重偏少,较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蔬菜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布局较为分散,加之受地域、气候、储运和市场等因素困扰,近年一直“低位徘徊”,在全国占比呈下降趋势;因冷链运输等问题的困扰,“龙字号”鲜活农产品南运南销的问题仍未有效破解,诸多比较优势释放和利用严重不足,构建具有高质量特征的现代农产品供给体系尚需较大努力。

(二)应在解决产业化聚集效应不突出方面寻求突破。农业产业领军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实力不够强。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和附加值较低。从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总产值之比来看,黑龙江省为0.9:1,而全国则为2.2:1,两者之间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缺乏知名度高的大品牌,比较有影响力的地理标志、企业和产品品牌数量有限、品牌化程度低,有较高溢价能力的品牌更是凤毛麟角。更为严重的是部分主体对品牌建设缺少主动意识,短期行为,不愿投入,不会经营;品牌打造缺乏现代元素,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品牌价值拉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够突出。

(三)应在解决融合载体带动不充分方面寻求突破。全省现已发育形成的一些“三产”融合产业集群大多数都存在量体偏小,对产业本身及相关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综合效益不够明显等问题。目前,全省休闲乡村旅游及相关收入不超过百亿元,比山东、江苏、四川等农业大省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起步较晚,后天发展也未进入“快车道”。同样的农业大省山东,大型产业融合集群、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乡村旅游消费额等,均比黑龙江高5 倍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黑龙江农业产业融合链条缺乏应有的长度,融合的业态呈狭窄化、形式单一化,而且普遍缺少高层次、多形式的融合,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裂变效应释放不足,产业优势远未构建成商品和价值优势,产业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和突破。

(四)应在解决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方面寻求突破。由于长期过度依赖化学“投入品”进行增量,加之农牧业生产自身造成的“面源”污染,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多重压力。由于现阶段对流转土地养护缺乏更明确的政策,部分人对流入耕地“重用轻养”,不同程度陷入“边保护边退化”怪圈;受价格驱动,部分地区盲目“扩稻”,导致农业水资源压力增大;全省年产秸秆4000 万吨,如何实现“秸秆离地”,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

(五)应在解决改革红利释放不充分方面寻求突破。农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但受资本规模和城市偏好影响,农户分享改革红利的空间不断被压缩,个别甚至边缘化。商业银行多数“贷大不贷小”“扶强不扶弱”,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户普遍缺乏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加上其他客观因素,极大限制了其融资贷款;同时,部分地方习惯于“锦上添花”,各种优惠贷款资金补贴普遍以规模主体为主,小农户分享政策红利存在多重障碍;此外,相当数量农民合作社实力不够强,服务手段落后,尤其是与农户联结不紧密,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亟待扩展政策制度空间。同时,全省有农户300 万户以上,因受生产布局分散,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等制约,导致其接受新物质装备、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障碍,仍处于生产弱势;而种养殖的产品常常又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缺乏竞争优势。整体上是处于发展弱势,与现代农业衔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阻碍。

三、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创新

新常态下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有赖于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特别是创新运行机制,并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运行模式,激发行政资源、企业和农户、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相关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使各利益攸关目标一致,形成高度推动合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的最大化。

(一)创新政策调控机制。政策协调机制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引导、示范、调控、聚集和组织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切实完善、优化政策协调机制,可以有效地调动、激发各方面、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资源,汇聚成为强大的推动或拉动力量,持续推进现代农业朝着高质量方向纵深拓展。

(二)创新科技应用转化机制。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非常重要,关键则是科技成果和技术的大面积应用转化尤其是成为广大农户的自觉行为。必须认识到:现阶段农村的先进技术应用转化仍以一家一户为主体,特别是相对其他省份,黑龙江省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科技应用转化具有面大、线长、点多等实际。在这种双重“短板”制约下,必须注意创新科技应用转化机制,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迅速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优势、发展动力和发展行动。当前,创新科技应用转化机制,应注意借鉴推广订单嵌入、科研基地、技术辐射和技术承包四种模式,及时应用转化新技术、新成果,有效地提高科技成果入户率。

(三)创新产销衔接机制。高质量的产销衔接机制既是高质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根据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产品产销衔接提出的新要求,并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大力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创新,切实在市场需求与生产之间构建便捷、畅通、高效、稳定的产销流通和衔接渠道,将市场需求有效传导给生产主体,并由此“倒逼”种得更好,农产品质量更高,实现效益多样化、最大化。应在不断优化、拓展原有渠道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实践新型对接和营销模式。

(四)创新载体融合机制。如果说单一的载体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而融合性载体则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提质提速的双重功效。应以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破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难题为重点,以省内部分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为牵动,努力打造一批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实现全产业融合、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进而全面提升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益。

(五)创新农村人才工作机制。现代高质量农业发展,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不可否认,农村和农业目前所面临的老龄化、空心化问题不断加剧,大批年轻人逃离农村,农业领域更是普遍缺少人才,如何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应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确保育得好,留得住,发挥作用为目的,大力新乡村人才工作机制,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支撑。

(六)创新利益分享机制。研究数据表明:尽管以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小农户作为主体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也是推动现代高质量农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在新形势下完善创新利益分享机制,让农户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的利润,这不仅关系到生产主体持续稳定增收,也关系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败。因此,要紧紧以“共享”为核心,以小农户为重点,构建多形式的“命运共同体”,确保其在高质量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七)创新社会投入机制。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真金白银”。解决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创新社会投入机制,努力形成高质量农业建设投入的合力。要注意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无偿提供建筑材料等多种方式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八)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高效、高质和良好的金融服务机制非常关键。但在现阶段农村及农业生产方面,普遍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导致这种情况,其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既与作为需求端的农业缺乏有效抵押物、良好的信用环境等有关,更与作为供给端的金融机构不能根据农业农村的特点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有关。疏通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肠梗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需求和供给两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高质量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现代农业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