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治理校园欺凌现象中家长角色的调查分析

2023-09-04方明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调查分析

方明

摘   要:县域治理校园欺凌现象中家长角色的定位起着关键的作用。经过此次调查发现,县域高中校园欺凌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尤其是家长扮演角色的长期缺位,更不容忽视。通过从校园欺凌问卷调查、呈现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建议家长角色定位等维度,对县域治理校园欺凌现象中的家长角色定位进行深入的剖析,并给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治理;校园欺凌;家长角色;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1/24-0048-05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仅2021年,媒体报道的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已超过百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也引发了各界对如何有效遏制校园欺凌问题的深思与研讨。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为有效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建文明、和谐校园提供具体、立体的支撑。但校园欺凌现象依旧存在,并时有发生,甚至威胁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当今校园建设中不容忽视的恶性毒素之一。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N市H区六所高中进行网络调查问卷,参与测试的同学有4153名,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被试者3988名,其中男生2186名,女生1802名;城区学生1684名,乡村学生2304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由问卷星进行问卷研究工具。问卷含38个项目,分为6个维度。维度i基础性信息,含6个项目;维度ii是否了解欺凌,含6个项目;维度iii本人是否经历欺凌与被欺凌,含8个项目;维度iv有关对欺凌的态度,含6个项目;维度v关联欺凌事件家长的现实态度,含6个项目;维度vi被欺凌学生期待的家长态度,含6个项目。

(三)施测

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本次问卷邀请专家进行指导,采用统一指导语,统一施测时间。问卷调查于2022年6月10日完成。

二、调查结果

(一)欺凌行为在高中学生中依旧普遍存在

此次調查中,表示自己遭受过校园欺凌的高中学生有1153名,占比28.9%。其中,3.2%的学生表示自己“多次”遭到欺凌,17.4%的学生表示自己有遭到欺凌;而承认自己实施过校园欺凌的学生仅有203名,占比0.05%,其中35名学生表示自己“多次”欺负过其他同学。由此可推知,N市H区高中阶段校园欺凌行为在中小学校园中依旧普遍存在,且部分欺凌者对于本人实施的欺凌行为处于无知无觉状态。

(二)城乡校园欺凌比例出现明显分化

参与此次调查的城区学生1684名、乡村学生2304名。结果显示,城区学生1684名,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有431名,占比37.4%;乡村学生2304名,遭受过校园欺凌的学生有722名,占比62.6%;其中在实施过校园欺凌的学生中,市区学生64名,占比31.5%;乡村学生139名,占比68.5%。由此可知,N市H区高中阶段校园欺凌行为城乡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乡村学生欺凌与被欺凌的几率明显高于市区。

(三)高中阶段女生中的欺凌现象不容忽视

参与此次调查学生3988名,其中女生1802名,占比45.2%,表示自己遭受过校园欺凌的1153名高中学生中,女学生有637名,占比55.2%,同时表示有欺负过同学的女学生有76名,占比37.4。由此可知,N市H区高中阶段女学生校园欺凌现象较为严重,不可忽视。

(四)学生对校园欺凌的了解程度依旧堪忧

参与此次调查学生3988名,涉及N市H区的六所高中。数据显示,了解校园欺凌的主要途径,学校占比82.5%,网络媒体占比12.1%;家庭占比4.8%;其他0.6%。非常了解校园欺凌知识的占比19.2%;比较了解校园欺凌知识的占比39.1%;初步了解校园欺凌知识的占比38.9%;不了解校园欺凌知识的占比2.8%。自己面对校园欺凌告诉老师的占比12.2%,告诉家长的占比9.7%,告诉朋友的占比22.1%,放在心里自己默默承受的占比44.6%,其他占比11.4%。由此可知,N市H区高中阶段学生对校园欺凌知识的了解情况一般,解决途径单一,尤其是对自保与他保等方面的必备知识知之甚少,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五)家长对待校园欺凌态度差异性大

在调查问卷维度v关于对欺凌事件中家长的现实态度,参与此次调查学生3988名,城区学生1684名、乡村学生2304名。数据显示,面对校园欺凌,家长非常关心并建议如何处理的城区学生家长占比43.1%、乡村学生家长占比14.6%,家长比较关心并积极去学校处理的城区学生家长占比37.2%、乡村学生家长占比28.7%,家长一般关心的并责备孩子的城区学生家长占比12.9%、乡村学生家长占比26.7%,家长不关心的并听之任之的城区学生家长占比6.8%、乡村学生家长占比30%。由此可知,N市H区高中阶段学生家长对孩子在校遭受校园欺凌的态度城乡差异、个体差异都很大,在关注度、关注角度等方面产生极大落差值。

(六)学生认为在欺凌中家长扮演的角色

在问卷调查维度vi关于对欺凌的学生期待的家长态度中,参与此次调查学生3988名的数据显示,希望家长关心并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占比67.2%,希望家长关心并倾听自己心声的占比15.3%,希望家长关心并支持鼓励自己的占比13.6%,希望家长不关心并自己处理的占比3.9%。由此可知,N市H区高中阶段学生在面临欺凌希望家长在面对自己遭受到校园欺凌时关心自己并帮助自己合理解决事件的学生占据多数,其侧面也反映出家长对欺凌关注角色缺席,以及学生在面临欺凌事件时求助途径的单一。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家庭关系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影响

家庭因素的影响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较为突出,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关系不和谐,都容易使孩子的成长状态出现问题。如父母离异或喪偶的单亲家庭、父母打工与孩子长期分离缺少温馨生活和亲情抚慰的家庭等,这些家庭没有给予未成年人应有的关爱与温情,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还可能使孩子因此受到同龄人的歧视冷落。久而久之,心理的阴影集聚难消,容易出现欺凌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家庭关系健全,但不和谐的家庭。这样家庭的孩子一般也会缺少信任、冷漠、多猜疑、没有包容心,遇到事情喜欢斤斤计较。以上这些家庭都可能把孩子推向极端,孩子也更容易产生负面心理状态,是校园欺凌的高发群体。

(二)家庭背景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权利结构合理,教育层次较高,文化和生活方式健康,孩子的成长环境适宜,性格也会阳光、大气一些。当然也会有“宠溺型”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同样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孩子。如容易娇生惯养、迁就放纵,甚至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在生活上好逸恶劳,长成家里的小霸王,遇到问题容易冲动,愈发逞强好胜、打架斗殴,容易出现欺凌现象。同时,有些原生家庭的生态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产生扭曲心理。如“望子成龙”型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教育、文化等层次不好,家长迫切希望孩子的有出息,改变命运,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就会对孩子的学习和言行要求苛刻,稍有过错,就会呵斥谩骂,或者对其采取粗暴的棍棒教育,久而久之,孩子或变得懦弱,容易被欺凌;或以暴力去教训别人,间接出现欺凌行为,成为欺凌者。

(三)家庭教育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般有着良好教育的家庭,家长都是尊重孩子的,也能够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不溺爱孩子,也不强硬专制。家长平时都能做到以自身作则,言行举止都是示范。也能够用文明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促使孩子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当然,欺凌并不完全取决于被欺凌一方的素养优劣,所以面对孩子可能面临的欺凌现象,作为家长,也要善于及时观察到子女的异常行为,捕捉子女可能欺凌他人或被欺凌的迹象。面对孩子被欺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及时安抚孩子情绪,赋予他们关爱、理解、包容,尽量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通过合理途径解决问题,切忌“以暴制暴”。若得知孩子欺凌别人时,家长不能一味指责孩子,要和孩子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能以欺凌来向弱小施压,让孩子明白欺凌别人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于此同时,家长还要与学校保持联络,勤于沟通,共同谋划,制止和预防一切校园欺凌的发生。

(四)家校合作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影响

一般情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对于高中的孩子来说,家长对他们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关注点往往只是对孩子的成绩。家长和学校及教师的交流并不是很多,甚至有些家长只是出现在家长会上,其余与学校及老师基本上没有沟通。我们都知道遏制和防范学生欺凌的突破口首先是家长。而家长和学校在沟通上是滞后的,甚至是缺失的,这就导致校园欺凌不能得到很好的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要重视家校合作在改善校园欺凌中的作用,学校作为连接学生和家长的桥梁,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充分利用自身的师资力量,开设家长课堂,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实现家校共育,改善校园欺凌现象。

(五)角色缺位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影响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不停的变换角色,让孩子成长有安全感、幸福感。然而,当下在社会中人们都是忙忙碌碌,只顾赚钱。缺少对孩子成长的陪伴,更不用说变换角色。而家长角色的缺位,让孩子逐渐形成自卑、自闭、恐惧、懦弱等性格特点,也使得孩子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调查者建议家长多关爱孩子,让其在需要时有依靠,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如孩子焦虑时家长应该扮演倾听者,孩子挫败时家长应该扮演引导者等等。这种陪伴不只是平常的饮食起居,还包括让孩子勇敢尝试、默默守护、心灵沟通等等。只有家长全面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给孩子自信、阳刚、幸福感,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反之,则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四、家长角色定位的建议

(一)家长要做知识的学习者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性格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从模仿开始,而家长的言行举止正是孩子学习的范式。在一个家庭中,若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平时多看书、多学习,让孩子的修养、品性不断提升,能够通情达理、明晓是非。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应该很少去主动欺凌他人的。因为知识渊博,遇事冷静,即使遇到他人欺凌,他们也会理性、冷静思考,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所以,家长应该做知识的学习者,用行为示范,引导孩子走向美好。

(二)家长要做环境的创设者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因为不同环境下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如北方地广人稀,造就了粗犷豪爽的性格,南方小桥流水,造就了细腻谨慎的性格。一个家庭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创设宽松、民主、充满爱的环境。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因家庭暴力导致关系破裂的,这样的家庭氛围容易使得孩子产生负面心理成为问题少年。所以家长要做环境的创设者,用环境来影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三)家长要做生活的观察者

“察言观色”是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途径。有些父母总是感觉教育不好孩子,也弄不清楚孩子哪里出现了问题,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总是束手无策。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观察太少,不能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发现线索,找出蛛丝马迹。作为家长,若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了解孩子,就必须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言行举止、情绪变化、生活态度等等。如孩子最近和家人交流语言变化、穿着变化、饮食变化等等。家长要会让孩子的行为表现说话。在孩子的行为变化中发现孩子的变化,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而感知事情、感受秘密、体验欢乐和烦忧。通过观察了解孩子使其信任父母,让父母成为孩子成长的避风港。

(四)家长要做孩子的倾听者

传统家长总是高高在上,具有权威性。在这种亲子关系中,家长以自身为主教育孩子,孩子只能听之任之。当下社会,孩子的个性意识增强,对父母的抗争意识加大,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首先要做一名倾听者。人是感情动物,需要感情的宣泄和倾诉,也需要他人的情感慰藉,只有在感情的相互支持和关爱中才能达到彼此成长。若一个人长期心理得不到安慰和合理的发泄,郁积在心里,必然会导致心情压抑、情绪低落,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和障碍,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即使家长生活工作再忙,也不能以敷衍、冷漠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倾诉。孩子的倾诉是家长走进其心里的捷径。需要注意的是,在倾听的过程中,家长要换位思考,不急于表态,多理解、多包容。以这样倾听的方式来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讓他们树立信心。

(五)家长要做事件的协调者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遇事要冷静、理性。每一位家长都或多或少在孩子遭遇校园暴力时伤心、难过、愤怒,甚至是无法克制,进而使得事件更加复杂、矛盾更加突出。真正理性的家长,当孩子遇到事情或者受到委屈的时候,应该先了解事情的原委,分辨是非曲直,然后再找学校和其他家长进行沟通,给孩子做“靠山”,更好地协调事件,理性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让孩子觉得家长是自己的依靠,也要让孩子懂得遇事处理的方法,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在事件处理中逐渐成长起来。

(六)家长要做心灵的引导者

家长要给予孩子内心滋养,而不是仅盯着孩子的行为,因为行为往往是内心活动或者说内心需求的外在呈现。交流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关键,平时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善于发现沟通的契机,以平等、民主的姿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但是我国家长都是具有传统的绝对权威性,总是把威信等同于压制,更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孩子作为个体是独特的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家长一定要懂得这一点,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引导孩子要有一颗进取之心,仁爱之心,给学生的人生以方向,让学生崇尚知识,崇尚文明。

(七)家长要做家校的合作者

在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联系愈加紧密。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统一整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总是以各种借口很少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和学校的沟通也不是很多,久而久之,对孩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少。在期待与落差中发火、打骂孩子,造成严重的家庭矛盾。优秀的家长应该要通过学校举办的活动与孩子进行深入地沟通,加强对孩子各个方面的了解,更好地为孩子成长守护。家校合作,就是让家长和学校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沟通网络,全面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合作中,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互补,保证孩子能接受到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

(八)家长要做正气的传播者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始终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人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所以我国历来讲求家风(门风)的传承,同时也把家风作为衡量个人品格的价值标准之一。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为孩子把父母当成了行为的示范者。要想孩子有大格局,家长必须讲个人道德修养,弘扬正气,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培养孩子浩然正气,以及正确的处事待人态度,这些不能只靠天天说教,而更需要行为示范。家长凡事多反躬自省,换位思考,多份理解、宽容,少些戾气,少些偏见,给孩子树立高大、光辉的榜样形象。逐渐让孩子有大心胸,形成大格局,这样孩子人生之路自然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幸福。

有人说:“人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的,但父母却是人这一生之中,最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因为它是从一个生命出发,进而影响另一个生命的一生。”希望家长们能理性审视自己,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助力孩子成才成功,尽量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规避欺凌和被欺凌。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调查分析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