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学项目化学习中建模教学评价标准的建构

2023-09-04陈坤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建模教学初中生物学项目化学习

【摘 要】在项目化学习中开展建模教学,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炼出初中生物学项目化学习中建模教学的评价标准,包括建模对象合理性、建模过程完整性、教学步骤明确性、学生建模主动性、学生建模科学性和学生建模创造性六个评价要素。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项目化学习;建模教学;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9-0018-04

【作者簡介】陈坤,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南京,210023)教师,一级教师。

科学模型是将一个复杂系统进行简化和抽象的表示,目的是解释或预测某些科学现象,建模就是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产生科学模型的过程,通常包括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评价和模型修正等方面。[1]建模教学与项目化学习高度吻合,在项目化学习的背景下进行建模教学,教学过程更加层次化和完整化,建模教学的开展也有效落实了项目化学习,这种微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建模教学更加符合常规课堂的实际需求。[2]建模过程体现课程理念、渗透学科思想、指向深度学习、发展科学思维[3],但是中学生物教师在初步接触建模教学时,需要经历理解和驾驭的过程,容易出现设计的误区[4],不能真正实现建模教学的作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学业评价促发展”等课程理念,生物学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学生在初步接触建模时,对建模过程的理解也容易出现偏差。

下面,笔者以苏教版生物学教材为研究样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归纳总结建模教学应该具备的特征,初步制订评价建模教学的标准,为教师建模教学及学生建模过程提供参考。

一、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教师建模教学评价的三个要素

1.建模教学对象的合理性

教师对于建模教学对象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其可建模性,不能为了建模而建模。建模过程是在项目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建构模型来描述现象的主要特征或预测现象的发展规律,所以建模对象应该是一个复杂或无法直接观察的科学知识。教材中10个单元的知识,并非所有章节的内容都适合进行建模。

以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为例,生物多样性包含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内容相对简单。如果选择此类知识作为建模对象,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反而会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与上述例子相反,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一章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中“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涉及“子房各部分结构”发育为“果实各部分结构”相关知识。学生用肉眼无法观察子房的结构,且各部分的对应关系较为复杂。这样的知识就适合进行建模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剖百合花子房和果实,建构“子房”和“果实”的概念模型;引导学生比较百合花子房和果实的结构特征,建构“子房各部分结构”和“果实各部分结构”对应关系的概念模型,逐步实现概念模型的进阶,进而评价模型、修正模型和应用模型,从而深入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建模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仅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结构图片,助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建模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刻。真正意义上的建模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模型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模型建构、模型使用、模型评价和模型修正等过程。

以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的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将教学设计为教师展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图”,并设置思考问题“心脏的每个腔中流什么血液”和“各血管中流什么血液”,让学生回答。这样的设计没有给学生动手建模的机会,更没有让学生评价、修正和使用模型。

针对此节课,如果想真正进行建模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展示“人体血液循环”图或播放“人体血液循环”视频,并结合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建模意识;然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进行模型的建构,如:绘制“人体的血液循环”模型图、建构“人体的血液循环”概念模型、制作“人体的血液循环”模型等。建模完成后,师生、生生之间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模型的修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

3.建模教学步骤的明确性

建模是一个进阶的过程,包括建构模型、评价模型、修正模型、应用模型等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晰各个环节的关键步骤。其中,模型建构是建模的中心环节,生物学建模比较抽象,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注重搭建建模的“脚手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串帮助学生理解模型,也可以示范类似模型的制作过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建模。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以下环节。

(1)小组交流讨论,人和动物细胞具有哪些结构?

(2)小组交流讨论,人和动物细胞各部分结构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3)教师展现植物细胞模型,请学生绘制动物细胞模型,或利用黏土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评价模型和修正模型是建模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教师容易忽略的环节。学生很少能够一次性建构完美的模型,而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对所建模型进行及时评价,学生会在思维碰撞中逐步成长,发现模型的问题,进而修正和完善建构的模型。学生能够解释和应用模型解决问题,是建模教学的真正目的。[5]学生在模型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模型的解释和预测功能,进一步提升对建模的兴趣。因此,模型建构、模型评价、模型修正和模型应用是建模教学必经的几个环节,各个环节都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建模过程是一个反复打磨逐步完善的过程,是以一种循环的模式完成模型的建构的。(见图1)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学生建模能力评价的三个维度

1.学生建模的主动性

建模教学是引导学生探究实践的过程,需要学生自主、深入地参与建模,真正地动手制作并深入思考。[4]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从高到低设置这几个评价维度:学生争取机会,能够自主建模,主动思考建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学生有一定的机会建模,但是只能跟随老师或同学的步骤进行,没有主动思考和建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建模,几乎没有思维参与,仅仅是看教师讲解模型或同学建模。

以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植物茎的疏导功能”为例,学生参与建模的主动性,可以由高到低这样划分:学生能够快速地选择材料,主动设计模型建构的步骤,协调小组同学的力量,合作进行模型的建构,积极思考建构“木本植物茎”模型时候遇到的问题,并且及时地进行模型的评价和修正;学生能够在现有材料中选取适合建模的材料,对建模的过程有不大成熟的想法,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初步进行“木本植物茎”的模型建构;观察教师和同学准备的多种材料,能够知道“木本植物茎”的模型属于哪一类模型,但是不清楚建模的步骤,不知道模型在本节课中的作用,不会主动参与建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足够的建模时间,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建模,思维才能够充分打开,探究实践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2.学生建模的科学性

建模属于科学思维的一种,强调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经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逐步建构科学模型的过程。科学模型应该具有明晰性、关联性、层次性、完整性和知识性等特点。以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为例,建构“肾单位”的物理模型,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评价。(见表1)

3.学生建模的创造性

学生在建模实践过程中,会经历直用模型、识别模型、选用模型、构建模型和创建模型这几个发展阶段。[6]创建模型是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所追求的较高水平。与建构模型相比较,创建模型突出创造性,强调不同的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材料等,使学生深入思考和剖析,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创造模型的过程。新课标中多次提到创新性,例如在“科学思维”部分提出“创造性见解”,在“探究实践”部分提出“创新型人才”,所以建模教学也应突出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建模作品,可从高到低设定三个维度评价作品的创新性:立意新颖,能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立意较新颖,能一定程度上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立意一般,不能很好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为例,学生制作了牙齿的结构模型(见图2):用废旧泡沫板做出牙齿的外部框架,按照不同的层次将中间挖空并涂色,中空部位倒入胶水做出立体效果,展示出牙釉质、牙本质、牙髓和牙骨质等结构;牙髓中黏一些红色缝衣线,代表血管的结构。模型利用了可回收材料制作,“向内逐步挖空”展现出不同的层次结构,“胶水的注入”产生高端的视觉效果,“红色缝衣线”巧妙实现了结构的完整性,整个创新模型接近实物,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实用性。通过对学生模型的创新性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增强创新意识。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但没有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适合所有的课堂,在具体的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参考以上基本的评价指标外,还要进行适当的調整,例如:物理模型还需注重美观性,概念模型还需注重逻辑性,数学模型还需注重概括性等。在具体的课堂评价过程中,还可以借助表现性评价理论、solo分类理论和PTA评价量表,让建模教学的评价更加完善,促进教师建模教学水平和学生建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凡,王磊.论国际化学教育研究热点:模型与建模[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5):105-116.

[2]袁锦明.在初中常规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微项目式学习——以“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一课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20(28):31-34.

[3]李能国.聚焦建模教学,发展科学思维[J].中国教师,2021(4):51-52.

[4]赵萍萍,李秋石,刘恩山.生物学建模教学设计误区分析及启示[J].中学生物教学,2021(34):44-48.

[5]邰玉韦.学科关键能力视角下的初中生物学建模教学[J].中国教师,2021(4):43-45.

[6]王安民,张正严,刘安巍.高中生模型建构能力测评框架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2022,42(7):132-139.

猜你喜欢

建模教学初中生物学项目化学习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探讨
基于UG的建模教学探讨
初中生物建模教学的实施策略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模教学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