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记忆视角下档案教育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2023-09-04欧漾鞠方

档案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建设教育价值

欧漾 鞠方

摘  要:红色档案是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和具象表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和发展建设的光輝历程。通过阐释红色档案内涵特征,揭示出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对于筑牢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贯彻全民教育的意义。以红色记忆为理论支撑,考虑红色档案开发现状,从夯实建设保障、加强深度开发、提高宣传力度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了红色记忆视角下档案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红色档案;红色记忆;教育价值;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建设;开发利用;档案宣传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red memory, red archival resources record the glorious course of revolutionary struggl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eople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d archive resources, then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red archive resources in building ideals and beliefs, cultivating new generation in the era and implementing n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red memory a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d archive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ath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archives from three aspects: consolidating construction guarantee, strengthen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publicity.

Keywords: Red archives; Red memory; Educational value; Party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chives publicity enhancin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1]。红色档案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2],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历史成就[3],传递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艰苦奋斗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及无畏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同时,红色档案可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这彰显出红色档案的教育价值。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我国档案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其中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是中国特色档案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用需求也逐渐增加,而且愈加注重红色档案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作用,但是其教育价值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阻碍了红色档案整体价值的实现。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档案,按照红色记忆的开发目标,充分发挥红色档案的教育价值。

1 红色档案的内涵特征

关于红色档案的研究,目前学界重点关注于红色档案价值实现与利用开发方面,对红色档案的概念界定尚未形成定论。通过文献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共识之处在于,它的概念界定主要围绕内容与时间两个维度。

从内容维度来看,有学者认为红色档案主要记录中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红色英雄人物和活动事件,亦有学者认为红色档案主要记录一切具备红色精神的事物。

从时间维度来看,有学者认为红色档案资源记录的时间区间仅是1919年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5],但也有学者认为红色档案资源不应当仅拘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是应当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扩充[6][7]。可以说,持该观点的学者一般认为红色档案记录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相关事件。

综上所述,本文所指的红色档案概念的内涵应包括狭义与广义两方面。在狭义层面,应将红色档案界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一系列对敌斗争和政治活动而形成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相关历史记录。在广义层面,红色档案则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至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历史成就、优良作风、宝贵革命经验等内容的文件或资料。

此外,红色档案形成历史背景及特定内涵又使其具备了三大突出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度的政治性、鲜明的时代性、浓厚的地域性。

1.1 高度的政治性。一方面,红色档案记载中国共产党的对敌斗争和政治活动[8],展现出明显的政治自觉。这类斗争活动在红色档案中记载得较为完整、真实和准确。因为它不仅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解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历程与实践成果,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向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传递了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与革命信仰[9]。另一方面,红色档案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理论、路线、方针等,彰显出极强的政治性。其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很多特殊历史时期的光荣奋斗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时期的重要领导作用,不仅为当时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提供了关键指导,而且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需要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这对未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极强的政治引领作用。

1.2 鲜明的时代性。一方面,红色档案的记载多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后所流传的大部分文件资料也与该时期相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档案,主要以本时期相关政治活动与社会革命建设为重点记载内容。其记载内容向人民群众阐释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无畏困难与敌对势力作斗争的,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及所坚守的革命信仰。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红色档案所载内容不再拘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都保存相关资料,呈现出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特征。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共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历史事件。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红色档案资源的记录会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1.3 浓厚的地域性。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各类革命斗争与建设时会产生特定的革命根据地与重点地域,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域的红色档案。回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可以发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革命的过程中,曾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并随着革命的路线、方针等发展变化以及革命队伍的逐渐壮大,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革命斗争特色。例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形成了井冈山精神。此外,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奋斗了13年之久,留下了光荣事迹和优良传统,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伟大延安精神。从中可以看出,红色档案不仅与革命阶段紧密相关,与革命发生的地域更是密不可分。

2 发挥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0]。红色档案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和崇高理想,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伟大精神,汇集了百年辉煌征程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它们是红色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观念塑造、理想培育、思想革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1]。

2.1 红色档案资源是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来源。红色档案之所以能作为一种史料、一种凭证,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原始记录性。因此,发掘它的“来源”具有重要作用。历史经验和实践经历充分证明,理想信念之于个人,既是强大有力的精神支柱,也是拼搏进取的内驱动力;理想信念之于国家,既是团结奋进的鲜明旗帜,也是开拓创新的坚固基石。红色档案作为“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和具象表现,它以实物和文字等形式,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记录下来,使得红色记忆得以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活力,赓续红色血脉。它作为思想来源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红色档案凝结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红色档案资源融汇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史料形式记载下来,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支撑依据。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教育价值,不仅有助于继承发扬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而且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坚定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补足“精神之钙”[12]。

另一方面,红色档案蕴藏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红色档案生动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寻求民族解放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全貌。充分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有助于以史为鉴,从中总结历史经验,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改革的目标路径,为树立崇高理想目标和坚定信念信仰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用理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2.2 红色档案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档案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历史遗存,承载着绵延不朽的“红色记忆”,其内核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道路中集聚沉淀的革命遗志精神。深挖红色档案资源的教育價值,把握其在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才能催发时代新人的奋进力量,激励时代新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一方面,红色档案资源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浓厚的精神感染力,有助于引导时代新人立志明德,实现精神层面的价值求索。红色档案资源中蕴藏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能够指引时代新人努力将“小我”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大我”之中,使其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获得思想启发、汲取奋斗力量,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深刻体悟时代新人所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另一方面,红色档案资源为时代新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模范感召和榜样引领,有助于激励时代新人锤炼意志品质,练就担当实干的真本领[13]。红色档案资源背后牢刻着无数英雄先烈的革命事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铸魂育人的源头活水。用活红色档案资源,能够激励时代新人铭记英雄历史、厚植爱国主义的情怀土壤,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增砖添瓦。同时,也能教育引导时代新人崇尚英雄、学习模范,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14],自觉锤炼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努力成为胸怀家国天下、心系民族未来的“国之大者”。

2.3 红色档案是贯彻全民教育的鲜活教材。红色档案记载着革命岁月中形成的历史文化和实践经验,是传承过去与连通未来的桥梁,是贯彻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红色档案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历史转折和伟大变革,既涵括了“从哪里来”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背景,也彰显着“到哪里去”的积极求索与锐意进取,是深化全民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动能和内生引擎。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相比,红色档案以真实史料记载为教育素材,以真实可考的人物事件为线索穿引,以崇高伟大的革命精神为信仰支撑,将知识广度和思想深度融于一体,为贯彻全民教育提供了一本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鲜活教材。

一方面,红色档案始终与国家命运和民生福祉紧密相连,是学习中共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生动教材。红色档案可为“四史”教育提供真实可感的凭证依据,将红色档案与全民“四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宽人们的历史视野,使其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以红色档案为牵引开展“四史”教育,有助于唤醒人民群众的红色记忆、增进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凝聚更加广大的精神力量,以求在心灵共鸣中描绘新时代的发展蓝图[15]。

另一方面,红色档案具有精神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是深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教材。红色档案以其鲜明的政治导向功能和价值激励特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实物载体,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红色档案将中华儿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开展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活动等以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精神养料[16]。同时,红色档案蕴含的精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呼应与诠释。

3 实现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7]。红色档案资源的珍贵教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光辉历史,蕴含着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和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传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红色基因,彰显了我党的先进性、人民性和科学性,并在新时代依然带来精神滋养,成为心中永恒的“红色记忆”[18]。为充分发挥新时代红色档案的教育价值,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从夯实建设保障、加强深度开发、提高宣传力度三个层面出发,提出红色记忆视角下档案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

3.1 健全管理制度,夯实红色档案资源建设保障。红色档案资源建设是实现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重要基础与保障环节。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推动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多维度、全方位释放。由于红色档案分布广泛、开发有限、年代久远等特点,其资源建设的重点为深化红色档案的资源采集、开发及保护工作。因此,档案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编制和完善红色档案资源收集制度、开发制度、保护制度,为实现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第一,加强红色档案资源收集制度。一方面,深化红色档案资源收集工作,提高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工作人员的收集意识。各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红色革命发展历程,明确红色档案资源收集范围,将红色档案资源收集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计划,从全面覆盖到重点收集,加强相关组织、管理、领导。另一方面,完善口述红色档案收集制度,丰富红色档案资源的内容与形式。口述红色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档案资源,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立足现实情况制定详细的口述红色档案收集计划,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积极主动上门收集红色革命亲历者的口述档案,补充红色档案资源类型,提升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

第二,完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制度。我国现存的政策法规中缺乏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直接相关的制度,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尽快明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主体和职责,制定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政策法规,提高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避免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出现“无头管理”的窘境。统一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标准,构建全面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体系,确保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使得各级部门在开发红色档案资源时做到有章可循,促进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社会化释放。

第三,推进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制度。当前,我国红色档案资源的保管地区较为分散,且提供的保管环境和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各级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应当结合红色档案资源的数量与种类,借助先进的档案保管技术与齐全的基础设施,针对不同类别的红色档案资源提供差异化的保管条件,切实改善红色档案资源的保管环境。此外,专业工作人员应当依据红色档案资源的保管现状,制订全面的红色档案资源修复计划,运用有效的档案保护技术,强化破损红色档案资源的修复工作,提高红色档案资源的保管质量,推动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持续发展。

3.2 融合多方力量,加强红色档案资源深度开发。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较为复杂多变,仅靠单一主体的力量尚且不足。需要融合多方主体力量构建科学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挖掘,形成多样化的开发成果,为实现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赋能。因此,应当加强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及其与企业、高校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合作和研究,从而推动不同主体在实现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中发挥重要力量。

第一,加强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研究。红色档案资源的研究是多维度、立体化、宽领域的,不同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拥有的专业人才、保管技术、基础设施等也存在诸多差异。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释放,不仅需要依靠各级档案馆的力量支持,更需要协同各级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成立以档案馆为主要力量的红色档案资源協同研究联盟。通过这一协同研究联盟,搭建起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和合作平台,打造交互式红色档案资源协同研究组织,革新红色档案资源协同研究深度开发思维,方便各级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之间的良好互动,集中多元保管主体的力量开展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研究工作。

第二,加强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研究。在实现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实践过程中,仅仅依靠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研究远远不够,还应当积极开展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研究。当前,红色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专业的人才等,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在这些方面较为薄弱,无法很好地满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弥补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的不足。通过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与研究,特别是科学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方面,融合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工作科技水平的提升,为实现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凝聚力量。

第三,加强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在开展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开发、利用等环节工作中,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去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源信息。而高校作为红色档案资源研究的主力军,红色档案资源研究底蕴深厚,拥有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使得红色档案资源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因此,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可以与高校之间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研究工作。这既有利于高校顺利开展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相关课题,也能有效提升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促进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实现。

3.3 拓宽传播渠道,提高红色档案资源宣传力度。宣传工作在实现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拓宽传播渠道,提高红色档案资源宣传力度,能够充分激发红色档案资源的引领力。进而,促进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释放,真正发挥红色档案资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优势,让社会公众深入领略到红色档案的独特魅力。因此,基于红色档案资源宣传工作的线上与线下两个维度,依托新媒体技术拓宽线上传播渠道,立足自身创新线下传播方式,提升红色档案资源传播效能,助力实现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

一方面,依托新媒体技术拓宽红色档案资源线上宣传渠道。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向智慧化、智能化发展,人们逐渐改变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也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广泛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开展红色档案资源宣传工作。鉴于新时代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实现过程的艰巨性与复杂性,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应当积极完善新媒体技术建设,借助微信公众号、档案APP、微博、抖音等平台传播红色档案资源研究成果,提供红色档案资源查询、阅览等公共服务,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开放、共享,克服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限制,将红色档案资源与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此外,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要善于利用不同新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宣传工作,设立专门的红色档案资源工作版块,为社会舆论宣传、革命精神研究提供及时、有效、便捷的沟通渠道,增进各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因此,加强新媒体技术在红色档案资源宣传工作上的应用,可以有效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利用渠道多样化,促进红色基因在更广范围内的传承与积淀,实现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广泛传播。

另一方面,立足自身创新红色档案资源线下宣传方式。尽管红色档案资源线上宣传工作不断推进,但线下宣传工作仍然是提升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宣传效果的有力措施和重要方式。首先,着眼于社会需求,立足于自身特点,积极创新红色档案资源线下宣传方式。档案部门在一定范围内高效整合红色档案资源,举办红色档案展览、主题活动以及专题研讨会等,建设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切入点各异的红色档案资源展示教育厅,并紧密结合重大历史革命事件、重要时间节点等,增加红色档案资源主题教育会次数,提高红色档案资源线下宣传频率。其次,开拓宣传阵地,激活红色档案资源宣传活动深入不同领域。红色档案资源的线下宣传工作不仅需要立足于红色档案资源保管机构本身,还需要大力推进红色档案资源走进基础教育、军工、尖端技术等重点领域。拓宽红色档案资源的宣传阵地,对全景式、立体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的实现。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2B21)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共产党员,2021(22):4-6.

[2]朱彤,刘洋洋,闫静.红色档案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维度[J].档案与建设,2023(04):47-49.

[3]李金格.红色档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北京档案,2021(11):39-41.

[4]梁楚晗,梁洁.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刍议[J].档案,2011(05):52-54.

[5]申灿,李瑶.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档案管理,2021(04):17-18.

[6]李蔚林.红色档案的发掘与利用——以信阳市鄂豫皖苏维埃革命档案为例[J].档案管理,2020(02):57-58.

[7]郑慧,刘心怡,杨秀翠.广西红色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研究[J].山西档案,2021(05):110-117.

[8]宋平.红色档案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结合探讨[J].档案管理,2015(04):92-93.

[9]高宇,孟长海,王宁怡.红色档案资源赋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04):27-28.

[10]张毅,袁新文,张贺,王珏.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N].人民日报,2022-03-20(01)

[11]张雷珍.论红色档案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浙江档案,20222(05):52-54.

[12]邓纯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J].人民论坛,2022(15):51-55.

[13]赵义良,熊文景.红色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深化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2(04):4-9.

[14]余孝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推动地方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以四川省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12):28-32.

[15]李国强.红色档案融入“四史”教育的路径研究[J].档案管理,2022(01):69-70.

[16]孙大东,白路浩.心流理论视域下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的向度与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2,(01):15-22.

[17]曹智,李大伟.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001)

[18]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知,2021(06):4-10.

(作者单位:1.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欧漾,博士研究生;2.湖南女子学院 鞠方,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稿日期:2023-04-20)

局,2004:190.

[25]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577.

[26]孙怡让.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1:164.

[27]孙怡让.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1:166.

[28]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136.

[29]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4.

[30]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102.

[31]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320.

[32]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119-120.

[33]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458.

[34]十一家注孙子校理[M],北京:中华书局,1999:1.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周海涛,博士后,副教授 来稿日期:2023-04-20)

[8]丁海斌.时空论:寻找档案世界存在形式的规律性[J].山西档案,2020,(05):11-16+10.

[9]丁海斌.本体论:档案哲学的纲领与根本原则[J].山西档案,2020,(03):5-9.

[10]丁海斌.档案价值论:寻找事物的本质意义[J].山西档案,2020,(03):10-14.

[11]胡鸿杰.解释与建构:十字街头的学科[J].档案管理,2021,(03):35-38.

[12]杨茜茜.概念?内容与定位:我国档案数据治理研究的理论坐标[J].档案学研究,2021(06):28-34.

[13]杨茜茜.档案学基础理论的适应性发展——基于组织沟通视角的分析[J].档案学研究,2021(04):32-40.

[14]张衍,黄清晨.后保管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关系的重新审视[J].档案学研究,2020(01):25-31.

[15]马仁杰,蒋潇洁.论“互联網+”时代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点[J].浙江档案,2021(11):28-33.

[16]刘竟,姜思凡,卢章平.近二十年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的理论应用分析[J].档案与建设,2020(11):41-46+52.

[17]马伏秋.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阵地坚守与路径革新探析[J].档案与建设,2021(08):38-41+56.

[18]丁海斌.谈我国档案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不足[J].北京档案,2019,(04):4-9.

[19]丁海斌,刘卉芳,许茵.中国近代档案史档案史料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1,No.395(11):38-44.

[20]颜晗,丁海斌.中国近代档案史料在近代档案史研究中的应用[J].档案与建设,2022,No.407(11):37-40.

[21]丁海斌,唐密.中国古代档案史类书史料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2,No.400(04):32-35.

[22]姜珊.2018—2019年明清档案史研究述评[J].兰台世界,2020,No.569(03):12-16.

[23]王霞.近代档案史料观念传播路径探析——基于史学视角的考察[J].档案管理,2022,No.258(05):75-77.

[24]赵彦昌,姜珊.《黑图档·嘉庆朝》所见清代文书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北京档案,2020,No.349(01):7-10.

[25]赵彦昌,李昕竹.从咨文的使用看盛京将军衙门的职能——基于《黑图档·嘉庆朝》的学术考察[J].山西档案,2020,No.253(05):179-188.

[26]程世利.革命精神档案史料的利用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2,No.405(09):66-68.

[27]丁海斌,慕梦琪.“文簿”一词源流考[J].浙江档案,2022,No.489(01):40-43.

[28]丁海斌,邹安宁.“文案”一词源流考[J].档案与建设,2020,No.375(03):14-18.

[29]丁海斌,李灵珊.“卷宗”一词源流考[J].档案管理,2020,No.245(04):9-13.

[30]丁海斌,丁思聪.“文件”一词源流考[J].档案管理,2021,No.248(01):23-25+29.

[31]颜晗,丁海斌.“案牍”一词源流考[J].档案学研究,2021,No.180(03):4-9.

[32]丁海斌,刘卉芳.“公牍”一词的起源与后世应用考[J].北京档案,2021,No.365(05):7-10.

[33]吴哲,丁海斌.历史上“户籍”一词源流考[J].浙江档案,2021,No.482(06):40-43+22.

[34]吴聃,黄世喆.新《档案法》背景下电子文件信息演进流程中凭证价值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档案管理,2022,(05):58-61.

[35]龚骏骎,颜祥林.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实施困境与优化路径[J].浙江档案,2022,(06):51-55.

[36]杨茜茜,吴硕娜.面向数据化的电子文件单套归档实施路径研究[J].山西档案,2022,(02):114-124.

[37]陈彦,江裴红,薛鹏程.电网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初探[J].中国档案,2021,(05):58-59.

[38]施千里.核电企业重大建设项目电子文档管理实践分析——以福清核电电子文档管理试点项目为例[J].浙江档案,2021,(03):58-59.

[39]趙健.辽宁省档案馆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与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技术创新与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22,(12):5-7.

[40]陈勇,肖文鹤.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应用路径[J].北京档案,2022,(03):35-37.

[41]杨建军,戴旸.区块链技术在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档案,2022(11):28-30.

[42]程洪杰.区块链思维下社保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兰台世界,2022,(12):127-129.

[43]李春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招投标电子档案可信认证新模式探索——以中国石化物资招投标电子文件单套归档试点为例[J].中国档案,2022(11):70-71.

[44]杨海杰,石进,卢明欣.基于链上链下的电子文件可信管理系统模型[J].档案管理,2022,(02):12-16.

[45]聂云霞,罗宛清.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电子文件保障体系探析[J].档案与建设,2021,(11):28-31.

[46]崔玉珊.收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档案,2020(03):35-36.

[47]谢玉雪,聂书源,郭若涵.档案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角色与职能[J].浙江档案,2020(02):40-41.

[48]王羽佳.基层单位档案收集精准化管控探析[J].北京档案,2020(02):23-25.

[49]王遥.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料征集的方法研究[J].兰台世界,2020(04):66-68.

[50]江浩艳.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征集工作新思考[J].兰台世界,2021(04):64-66.

[51]秦刘威.博物馆革命历史档案的收集和利用研究[J].档案管理,2022(01):127-128.

[52]金海焕.加强学校教师业务档案收集的若干举措[J].浙江档案,2020(07):64.

[53]沈程程,王伟萍,龚胡微.论如何做好人事档案收集工作[J].兰台世界,2020(S2):79-80.

[54]杜静,罗瑞丽.关于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管理的探析[J].北京档案,2020(12):35-37.

[55]郑淑玉.家族档案征集与利用探析[J].北京档案,2020(09):28-31.

[56]华林,谢梦晴,谢梓菲.扶贫记忆抢救:云南省精准扶贫音像档案体系化征集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1(06):84-90.

[57]王青霞,郑慧,王哲平.重大突发事件档案收集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22,No.602(12):43-45.

[58]王凯,蒋国勇.集体记忆构建视角下疫情口述史料采集研究[J].浙江档案,2020(10):29-31.

[59]徐震.浅谈疫情防控档案收集与利用[J].档案与建设,2021,No.388(04):56-58.

[60]马钰荟.从央视《客从何处来》节目谈保护家庭档案的重要性[J].兰台世界,2020(10):80-83.

[61]秦军艳.基于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档案保护新理念与新模式探究[J].档案管理,2021(06):72-74.

[62]陆兴中.《档案仿真复制工作规范》解读[J].中国档案,2022,No.587(09):30-31.

[63]钱毅.从保护到管护:对象变迁视角下的档案保管思想演变[J].档案学通讯,2022(02):82-88.

[64]黄晓红,栾宁丽,徐向东,杨勇.真空充氮法与等离子臭氧法对纸质档案霉菌灭活的效果比较研究[J].浙江档案,2021(12):63-65.

[65]宋帅.数字时代音乐非遗档案保护研究[J].档案管理,2021(06):82-83.

[66]王英,舒洁.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潮汕侨批档案的保护研究[J].档案管理,2020(06):79-82.

[67]潘娜,常大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档案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变革——基于政策文献的内容分析[J].中国档案研究,2020,(02):158-169.

[68]周林兴,林腾虹.用户画像视域下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现状?价值?运行逻辑与优化路径[J].档案学研究,2021,(01):126-133.

[69]徐丽娜,杨杰,孙连荣.后疫情时代档案服务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22,(05):34-37.

[70]苏君华,宋帆帆.媒体融合语境下档案信息服务质量:价值?机理及提升策略[J].档案学研究,2021,(05):10-16.

[71]李彦,向禹,王雪君.服务主导逻辑视角下的档案服务创新研究[J].兰台世界,2022,(05):41-44.

[72]任越,问宇鹏.智慧档案馆知识服务的构成要素及服务层次探析[J].山西档案,2021,(03):15-23.

[73]于英香,姚倩雯.基于用户画像的企业科技行政审批档案知识服务模型构建[J].档案学研究,2022,(03):52-59.

[74]赵栩莹.新技术环境下的档案智慧服务:思维?业态与机遇[J].北京档案,2021,(11):13-17.

[75]李姊忆,王毅.档案服务业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档案研究,2020,(02):3-16.

[76]李海涛,苗亚新.珠三角地区档案服务行业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档案学通讯,2021,(02):35-43.

[77]李海涛,張海枫.档案外包服务企业人员胜任力模型构建探析[J].档案学通讯,2022,(06):36-44.

[78]朱建邦,谢永宪,房小可.我国档案服务企业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兰台世界,2021,(05):40-45.

[79]李琳.高质量发展语境下突发事件档案管理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J].档案管理,2022(04):90-91.

[80]张旭.科研机构基建项目档案管理探究[J].北京档案,2022(07):33-35.

[81]吴春梅.信息技术背景下文学档案从实体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型——以中国现代文学馆藏品管理系统为例[J].兰台世界,2021(05):102-105.

[82]马仁杰,潘文珂.新冠肺炎疫情排查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档案学通讯,2020(03):68-73.

[83]王洋,蔡盈芳,王露露.试论企业境外档案管理体制及建设策略[J].档案学通讯,2021(04):63-70.

[84]金波,晏秦.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J].档案学研究,2019(01):46-55.

[85]徐拥军,连志英,陈怡.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J].档案学研究,2022(01):8-13.

[86]张帆,吴建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档案治理概念体系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1(01):23-31.

[87]张卫东,张乐莹.我国档案治理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浙江档案,2021(04):26-28.

[88]孟月,马爱芝.档案制度建设与档案治理现代化关系辨析[J].兰台世界,2021(06):107-111.

[89]李宗富,董晨雪,杨莹莹.国家档案治理:研究现状?未来图景及其实现路径[J].档案学研究,2021(04):17-24.

[90]倪丽娟.档案治理问题思考[J].档案学研究,2021(01):58-63.

[91]李红梅.船舶集团联合重组背景下档案治理体系构建[J].中国档案,2022,No.586(08):60-61.

[92]慈波.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的探索思考——以嘉兴市为例[J].浙江档案,2021(08):46-48.

[93]李孟秋.整合视角下多元主体参与档案治理的机制与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1(02):12-19.

[94]金波,杨鹏.“数智”赋能档案治理现代化:话语转向?范式变革与路径构筑[J].档案学研究,2022(02):4-11.

[95]常大伟.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2020(01):109-112.

[96]沈洋,赵烨橦,张卫东.现代化档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以国家档案馆为主体的视角[J].浙江档案,2020(10):17-19.

[97]段华梅.档案治理视域下水电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研究——以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小湾水电厂为例[J].山西档案,2021(02):104-108.

[98]常大伟,罗瑞云.全球档案治理进程中离散档案数字回归的挑战与对策[J].档案与建设,2021(05):38-41+67.

[99]徐拥军,王兴广.治理视域下档案服务外包安全监管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No.187(04):116-122.

[100]赵雪芹,李天娥.数据科学驱动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山西档案,2021(01):143-150+142.

[101]周文泓,黄小宇,吴琼,文传玲.档案学的教学数字转型框架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兰台世界,2021(04):39-45.

[102]聂云霞,黄星.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北京档案,2021(12):37-39.

[103]《新文科建设宣言》正式发布[EB/OL].(2020-11-03)[2022.09.02].https://news.eol.cn/yaowen/202011/t20201103_2029763.shtml.

[104]徐拥军,熊文景.档案学专业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路探析[J].档案学通讯,2021(02):20-25.

[105]马捷,赵天缘,田园,邓君.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吉林大学图情档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与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01):11-21.

[106]颜冬英.抗疫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析——以潍坊医学院为例[J].浙江档案,2022(03):55-57.

[107]华林,董慧囡,李莉.海外抗战档案文献联合编研研究[J].浙江档案,2022(03):17-21.

[108]朱彤,曾祥明.论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的生成机理?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2(01):23-28.

[109]CAS.About us[EB/OL].[2020-01-11].https://dcicblog.umd.edu/cas/about-us/.

[110]周文泓,贺谭涛.计算档案学要义研究:三层理解逻辑揭示[J].浙江档案,2020(12):19-22.

[111]刘越男 ,杨建梁 ,何思源 ,祁天娇.计算档案学:档案学科的新发展[J].中国档案,2022(01):72.

[112]赵跃,张佳欣.计算档案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探析——基于中国图情档界的计算档案学认知调查[J].档案学通讯,2021(05):32-39.

[113]周文泓,代林序,祁天娇.新文科背景下计算档案学的发展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01):22-29.

[114]何振.一级学科更名对档案学专业的影响[J].档案学通讯,2022,No.268(06):105-107.

[115]曹宇,赵彦昌.“一级学科更名”后档案学专业建设的新认识与再思考[J].档案与建设,2022,No.407(11):16-19.

[116]赵彦昌.一级学科更名对我院发展的影响和我们的应对之策[J].档案学通讯,2022,No.268(06):111-112.

[117]钱思雨.我国档案馆青少年教育活动建设路径研究[J].兰台世界,2022(04):29-32.

[118]韩季红,夏秀丽,黄健.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四次改革及其规律[J].浙江档案,2020(02):62-63.

[119]傅荣校.当前档案机构改革若干问题探讨[J].档案学通讯,2020(01):63-69.

[120]邱志鹏,高建輝.新一轮档案机构改革背景下的档案事业发展研究[J].北京档案,2020(01):25-27.

[121]陈艳.后机构改革时代:档案机构定位的重塑——基于山东省省级机构档案工作者的调查[J].档案学研究,2020(03):39-45.

[122]陈鹏.机构改革背景下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研究[J].浙江档案,2022(04):51-53.

[123]李海涛,杨晗.机构改革背景下的我国档案行业协会建设[J].档案与建设,2022(08):30-34.

[124]黄玉明.关于在深化改革中加强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以安徽省各级档案馆为例[J].档案学研究,2020(01):41-45.

[125]张帆,朱令俊,张弛.机构改革背景下档案服务外包行业的四个主体及其关系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0(02):43-50.

[126]裴佳勇.机构改革背景下我国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管理,2020(05):22-24.

[127]杨霞.档案机构改革后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协同机制探析[J].档案学通讯,2020(02):32-39.

[128]任越,夏嘉宝.社会突发事件中档案机构职责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例[J].山西档案,2020(03):15-21.

[129]王强,杨文.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研究——以中国石油为例[J].档案学研究,2021(05):45-51.

[130]马双双.我国档案机构评估历史与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档案管理,2020(02):29-31.

[131]马双双.我国档案机构评估主体多元化协同发展研究[J].浙江档案,2020(03):28-30.

[132]陈祖芬.档案机构微信用户体验的设计原则与重点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2(03):25-30.

[133]王静,沈涌,郭淼.档案机构短视频平台运营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抖音号为例[J].兰台世界,2021(08):75-77.

[134]郝琦,王玲,黄婉华,王阿陶,赵局建,李雯.“十四五”时期我国档案利用服务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建议[J].档案学通讯,2021(06):94-96.

[135]蔡盈芳.推动企业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企业档案工作重点[J].中国档案,2021(10):26-27.

[136]陈慧,南梦洁,罗思静,齐璐阳,蒋冠,吕元智,聂云霞,钟福平.档案学者纵论新时期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解读[J].山西档案,2021(04):5-14.

[137]冯亮秋,王治,尚喆,詹高飞,和小波.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研究[J].档案管理,2021(05):46-47.

[138]封盛龙.以法治建设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档案,2022(06):28-29.

[139]常大伟.与时代对话:以档案学术研究服务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J].山西档案,2021(03):1.

[140]王思婷.加强新时代档案统计工作建设 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J].兰台世界,2020(12):4-5.

[141]庞如超,李宏宇,韩钰.档案事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J].浙江档案,2021(02):47-49.

[142]肖秋会,张博闻.行政法视域下的档案征购制度研究——兼论新《档案法》第二十二条[J].档案学通讯,2022(01):102-108.

[143]栗相恩.全面依法治档:对新修订《档案法》“法律责任”章的理解[J].档案管理,2021(03):20-21+25.

[144]陈惠霞.新修订档案法(新修订《档案法》《档案法》)立法理念研究[J].浙江档案,2020(11):59-60.

[145]徐拥军.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特点[J].中国档案,2020(07):26-27.

[146]孙大东.新《档案法》尚需彻底解决的三个问题[J].档案管理,2021(01):18-20.

[147]常大伟.新修订《档案法》的立法导向与实施要点[J].档案与建设,2020(12):22-26.

[148]邓君,常严予,钟楚依.基于立法技术视角的新《档案法》解读[J].档案管理,2022(01):47-50.

[149]周秋萍.修订档案法对档案职业能力的新要求[J].浙江档案,2020(06):56-57.

[150]聂云霞,卢丹丹.新《档案法》背景下档案监管的内涵与发展[J].档案管理,2022(01):39-44.

[151]赵彦昌,宋雪婷.融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路径研究——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学术考察[J].浙江档案,2022(06):23-26.

[152]饶圆,郑冰树.广西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调查分析与开发建议[J].山西档案,2022(02):164-170.

[153]郭若涵,王玉珏.我国档案馆文化创意服务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20(05):33-39.

[154]赵琛.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J].浙江档案,2022(08):52-54.

[155]黄霄羽,靳文君.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实施策略[J].档案与建设,2021(11):17-22+.

1 6.

[156]王玮.试论高校档案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J].档案与建设,2020(03):36-40.

[157]吴金燕,房小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档案文化资源建设研究[J].北京档案,2022(10):14-18.

[158]刘业群.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PEST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兰台世界,2022(06):.

4 6-49.

[159]朱彤,杨桂明.口述校史在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研究[J].浙江档案,2020(01):62-63.

[160]吴志杰,刘永,吴雁平.档案信息化建设责任主体的职责定位——基于新《档案法》第五章的文本考察[J].档案与建设,2021,(09):21-25.

[161]冯亮秋,王治,尚喆,詹高飞,和小波.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研究[J].档案管理,2021,(05):46-47.

[162]甘露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职业的重塑——以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建设为例[J].兰台世界,2022,(11):83-85.

[163]李健.信息技术影响下档案职业发展研究[J].兰台世界,2021,(06):87-91.

[164]杨吉星,胡立新,方涛,刘军,汪宇雄.中建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J].中国档案,2022,No.588(10):66-67.

[165]樊艳霞.新时代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管理,2021,(05):124+126.

[166]周俊.大数据背景下公安人口档案信息化应用的实现路径[J].档案管理,2022,(03):121-122.

[167]连杰.不动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刍议[J].档案管理,2021(02):88+90.

[168]宗静娟.医疗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某三甲医院的SWOT分析[J].档案管理,2021(02):91+93.

[169]宫晓东,丁海悦.论乡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四个维度[J].档案与建设,2022(04):40-43.

[170]杨智勇,谢雨欣.数字档案馆的“数字—数智—数治”演进之路——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分析[J].档案与建设,2021,(08):57-61+71.

[171]李建玲,熊回香,陈子薇.基于DEMATEL模型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档案管理,2022,No.258(05):44-49.

[172]王洁菲.数字档案馆生态位提升策略探究[J].北京档案,2022,(09):13-16.

[173]王可欣,牛力.面向“十四五”的新一代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及趋势分析[J].档案管理,2022,(04):34-36.

[174]王静.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探析[J].浙江档案,2021,(07):47-49.

[175]蒋术.数字档案馆建设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华能为例[J].北京档案,2021(12):30-33.

[176]王肖波.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以浙江省档案馆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为例[J].档案学研究,2021(01):104-109.

[177]王志宇,郭士华.基于文档型非关系型数据库档案数据存储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1,(05):79-84.

[178]黄天娇,邱志鹏,丛佳.面向全民抗疫记忆构建的疫情防控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21,(03):60-63.

[179]趙嘉文,韩佩晔,赵佳智.数字文化视域下档案网站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陕西省10个地市级以上档案馆为例[J].兰台世界,2022,(10):64-67.

[180]吴琳,周丽霞.政府网站网页归档体系建构研究[J].山西档案,2022,(01):55-62.

[181]朱晓明.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功能优化——以青岛大学为例[J].兰台世界,2021(04):90-92.

[182]高立慧,贾慕云,李瑾,李雅文,荚爱民.港口企业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中国档案,2021(05):62-63.

[183]赵鑫强,李颖.智库建设视角下的政府档案知识管理系统研究[J].山西档案,2021(06):54-60.

[184]李飞荣,邓振华,朱国庆.基于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与实践——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J].北京档案,2021(02):39-41.

[185]卞咸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档案,2021(05):72.

[186]刘子国,梁付奎.基于信息集成平台的无纸化病案归档实践[J].中国档案,2021,(02):42-43.

[187]程媛,张博闻,李鑫.档案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基于武汉大学《专门档案管理》课程的案例研究[J].山西档案,2021,(02):135-143.

[188]王晓光.“数字人文”的产生?发展与前沿[G]/ / 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组.方法创新与哲学社 会科学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07-221.

[189]牛力,高晨翔,张宇锋,闫石,徐拥军.发现?重构与故事化: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研究的路径与方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01):88-107.

[190]左娜,张卫东.数字人文跨学科共生因素及档案范式识别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1,(04):25-31.

[191]曲春梅,何紫璇.概念?意义与实践:档案与数字人文的双向考察[J].档案学研究,2022,(06):10-17.

[192]陈艳红,陈晶晶.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与路径选择[J].档案学研究,2022,(03):68-75.

[193]靳文君.基于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1,(04):12-16+11.

[194]加小双,姚静.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机制与路径[J].山西档案,2022(03):19-27.

[195]左娜,张卫东.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整合模式构想:解构与重组[J].档案学通讯,2020,(03):29-37.

[196]黄天娇,邱志鹏,于雯青.数字人文视域下南侨机工档案文献遗产开发路径研究[J].浙江档案,2021,(10):21-23.

[197]杨冠灿,卢小宾.面向数字人文的京剧脸谱图像数字资源构建[J].档案学通讯,2020(03):38-44.

[198]陈慧,南梦洁.数字人文视域下大型体育赛事档案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山西档案,2022(01):27-39.

[199]陈海玉,向前,万小玥.数字人文视域下抗战档案资源的开发策略与路径研究[J].山西档案,2021(03):71-80.

[200]王思琪,黄钟雨,付亚楠,蒋冠.数字人文视域下戏曲档案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北京档案,2022(02):26-28.

[201]赵雪芹,李天娥.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领域本体构建研究——以万里茶道档案资料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5(08):154-161.

[202]邓君,王阮.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与多维知识发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07):4-16.

[203]牛力,刘慧琳,曾静怡.档案工作参与数字人文建设的模式分析[J].档案学通讯,2020,(05):62-67.

[204]陈晶晶,覃芳,董小熔.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馆知识服务:价值阐释与运行逻辑[J].北京档案,2021,(12):23-27.

[205]魏歌,吴志杰.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合理性诠释与策略探讨[J].北京档案,2021,(02):15-18.

[206]陈宇.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思路研究[J].北京档案,2021,(08):28-31.

[207]房小可,王巧玲.档案著录?知识关联与社会记忆重构[J].档案学通讯,2021,(03):27-33.

[208]陈忻,房小可,孙鸣蕾.我国社会记忆构建研究综述[J].兰台世界,2021,(01):46-50+45.

[209]房小可.档案学科视角下社会记忆构建框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1,(03):18-23.

[210]王卓.档案构建社会记忆路径探析[J].中国档案,2022,(04):46-47.

[211]房小可.面向社会记忆重构的档案信息语义组织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02):77-82.

[212]聂云霞,陈烟然.解构与重构:论档案与社会记忆管控[J].档案与建设,2021,(04):22-25+46.

[213]金成民.社会记忆视角下的国内日本细菌战档案研究[J].浙江档案,2020,(05):17-21.

[214]邓莉,汤玲玲,王运彬.基于社会记忆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征集工作探析[J].山西档案,2020,(06):147-153.

[215]龐帅.社会记忆视角下非遗口述历史档案资源保护及开发探究[J].北京档案,2022,(10):30-32.

[216]魏莉,方丽萍,梁小平.基于社会记忆构建视域下的精准扶贫档案资源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1,(03):60-64.

[217]丁华东,周子晴.从固态到液态:档案记忆再生产形态的嬗变与思考[J].档案学通讯,2021,(06):13-21.

[218]丁华东,黄琳.“记忆之场”:皮埃尔·诺拉的档案记忆思想发凡[J].档案与建设,2020,(04):43-46+37.

[219]宋扬.英国Memory Lane项目给我国区域档案记忆项目带来的启示[J].档案与建设,2020,(10):45-49.

[220]任越,马骏超.社会融入视角下档案记忆建构问题探究[J].档案与建设,2021,(03):4-8.

[221]丁华东,张燕.档案记忆再生产理论创建的构想[J].档案学通讯,2020,(04):12-19.

[222]李依玲.知识管理理论在档案记忆再生产中的应用探究[J].档案管理,2020,(01):30-33+59.

[223]杨茜兰.档案记忆再生产视角下的身份认同过程与策略分析[J].浙江档案,2021,(10):27-31.

[224]黄智斌.后疫情时代档案记忆构建与实践创新[J].山西档案,2022,(02):181-185.

[225]王丹,王红红,颜祥林.国内档案学界数字记忆研究的兴起?发展与展望[J].山西档案,2022,(03):177-186.

[226]徐朝钦.论档案馆数字记忆的价值及构建路径[J].浙江档案,2021(05):37-39.

[227]李思艺.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0,(02):4-8.

[228]倪代川,金波.数字记忆视域下档案数据治理探析[J].档案管理,2021,(01):41-44.

[229]龙家庆,聂云霞.数字记忆建构视域下档案文化创意服务模式探析[J].档案学通讯,2020,(05):68-76.

[230]舒忠梅,张萍,李小霞,张珊瑜,周纯,刘一凡.数字记忆视角下重大社会事件档案知识图谱开发——以中山大学抗疫专题档案为例[J].浙江档案,2021,(04):46-48.

[231]徐海静,姜惠丹.数字记忆视角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模式构建探析[J].山西档案,2021,(05):136-142.

[232]秦康威,倪代川.数字记忆视域下晋商档案资源建设探析[J].山西档案,2021,(02):46-52.

[233]赵雪芹,邓文慧.数字记忆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档案收集研究[J].北京档案,2020,(10):7-11.

[234]刘婉欣,雷晓蓉,冯文博.畅想大数据时代的档案数据科学[J].档案管理,2021,(06):55-56.

[235]王长红.大数据背景下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21,(04):54-55.

[236]韩秋菊.大数据背景下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22,No.601(11):104-106.

[237]王华.大数据时代人事档案数据的保全与保密问题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2,No.404(08):70-71.

[238]周林兴,林凯.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质量控制:现状?机制与优化路径[J].档案与建设,2022,(02):4-8.

[239]周林兴,崔云萍.大数据视域下档案数据质量控制实现路径探析[J].档案学通讯,2022,(03):39-47.

[240]金波,杨鹏.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安全保障探究[J].档案学通讯,2022,(03):30-38.

[241]林伟宏.省域档案大数据共建共享方法与路径探讨[J].浙江档案,2022,(09):20-22.

[242]姜钦芳.档案治理体系下社交媒体文件归档研究[J].中国档案,2022,(02):74-75.

[243]文傳玲,张晓宇,周文泓.社交媒体在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中的应用——基于美国档案与文件署的案例研究[J].兰台世界,2020,(03):22-26.

[244]宿娜.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挖掘路径探析[J].浙江档案,2021,(07):44-46.

[245]郑慧,虞香群.基于内容分析的美国国家档案馆社交媒体应用及其启示[J].山西档案,2020,(04):123-131.

[246]周文泓,代林序,苏依纹,黄小宇,贺谭涛,文利君.全球社交媒体信息存档的行动要素解析及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08):35-41.

[247]谭彩敏.从所有权角度分析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管理[J].北京档案,2021,(09):34-36.

[248]李欣钰.挑战与应对:《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制下删除权在社交媒体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实现[J].档案管理,2022,(04):46-49.

[249]张雪,周毅.社交媒体归档工具的功能分析与设计[J].浙江档案,2021,(11):40-43.

[250]农颜清,周毅.社交媒体政务文件长期保存的鉴定要素与内容分析[J].浙江档案,2022,(02):24-28.

[251]周文泓,贺谭涛,黄小宇,文利君.档案馆的社交媒体信息存档实践进展与策略展望[J].山西档案,2021,(01):55-60+13.

[252]于英香.档案学研究技术取向批判的再思考[J].档案学通讯,2021,(01):21-28.

[253]徐拥军.档案记忆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84.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钟楚依,博士研究生;邓君,博士,教授,博导;常严予,博士研究生 来稿日期:2022-12-20)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建设教育价值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