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改革财务视角下经营性资产管理路径的创新

2023-09-04张子晗

天津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盘活经营性国有资产

◎文/张子晗

一、国企改革财务管理变革的新方向和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的历史新阶段,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激发国企活力提供了重要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成为国企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提出了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的主要方向以及优化资产盘活的主要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文件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路径创新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一)财务管理更加注重业财融合

坚持业财融合,即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理念,将业务与经营性资产管理融为一体,从国有企业发展的整体去研究经营性资产管理是否符合国有企业的业务发展目标。坚持业财融合要求企业树立“大财务”观,推动公司内部通力合作、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国有经营性资产的价值。

(二)财务管理更加注重精益求精

坚持精益求精,要求国有企业在开展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过程中,践行精益管理理念,认真梳理经营性资产数量,提升资产精益管理水平,持续强化资产的精准投放、精细作业和精准评价,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处置,不断提高经营性资产的回报率和利润率。

(三)财务管理更加注重技术赋能

坚持技术赋能,要求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经营性资产管理不断从信息化向智慧化和数字化转型,实现核算场景的创新和嬗变,通过搭建智慧、敏捷、综合的智能化财务管理体系,提升经营性资产质量,激活经营性资产的价值。

(四)财务管理更加注重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要求国有企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提高资产的抗风险能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可控因素冲击影响较多,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国有企业应当以经营性资产为依托,提高底线思维,在严控财务边界的同时,积极运用全面预算、成本管控等有效工具,主动创造资产价值。

二、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内涵和作用

(一)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的定义

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国有资产性质的划分,不同性质的资产具有不同的资产管理方式。从可经营性的角度来看,国有资产可以划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两类。所谓国有经营性资产是指国有企业占有或使用的,以市场配置为主,在生产、经营和流通过程中能够为社会提供直接价值或间接价值的资产。从财务的角度来说,所谓国有经营性资产是指国有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持有的、能够为企业提供持续盈利能力的资产。我国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围绕房地产出租、机器设备、广告阵地出租等资源展开,该类资产具有明显的增值性特征,国有企业可以按照其公允价值收取适当的费用。

(二)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管理创新的作用

第一,更好盘活利用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对所属的各类资产进行使用、运营、处置等活动,目标在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杜绝资源的浪费,提高资产的效益,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二,经营性资产管理创新有利于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责。国有资产属于国家,资产来源皆为国家投资,国有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可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第三,经营性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利用过程将充分调动企业、政府、大众、承租人、产权中心等多主体的参与,有助于促进市场要素的合理流动,提高经济发展的活力。

三、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监管不完善,管理效率有待提升

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流程,导致经营性资产监管不够科学合理,存在资产闲置率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现象,企业运营效率降低。在国有企业内部监管体系中,由于部门分工不清,资产管理的监督问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导致内部监管效果不显著。

(二)资产配置不够科学,缺乏精益管理理念

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对自身财务资产状况了解不清,家底不明,无法按期对企业拥有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盘点、清理和处置,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等现象,企业一味追求发展规模的扩展,忽略了精益管理理念的运用,造成资产的浪费,企业运营成本被不断抬高。

(三)考核方式不够合理,评价方法有待改善

当前,缺乏统一的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考核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没有体现出国有资产经营的管理差异,例如金融性国有资产和非金融性国有资产的投资回报率、折旧率等指标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导致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科学性不强、评价合理性较弱,经营性资产的运营效益不能通过客观的考核评价指标反应出来。

(四)业财融合理念不强,经营管控能力弱化

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忽略业财融合,经营性资产不是围绕主营业务展开,导致资产运营效率弱化、虚化以及资产管理被忽略。管理手段与组织框架中缺乏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合理划分,导致财务与业务管理脱钩,财务管理职能有待提升。

四、对策建议

(一)摸清资产底数,明确国有资产性质和规模

国有企业应当最大限度发挥经营性资产使用价值,加强调查和摸排,摸清资产存量,开展年度经营性资产盘点和梳理工作,开展专项清理,加强对房屋、土地、设备仪器等资产使用情况的了解,及时了解闲置、低效资产的数量和使用状态,形成经营性资产管理清单。创新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方式,通过自用、共享、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利用经营性国有资产。坚持因地制宜管理理念,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探索各类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利用形式。全面掌握经营性资产使用状况,加强资产配置的科学性论证,通过存量资产挖潜等方式优化资产管理水平。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切实解决重大资产长期闲置等弊端,实现经营性资产“穿透式”“动态化”“精准化”管理。

(二)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资产全流程监管体系

围绕经营性资产管理,建立国有资产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制度与体系,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效能和提高企业市场化经营能力为目标,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的经验和特征,及时更新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法治化能力。夯实经营性资产监管的“四梁八柱”,切实完善经营性资产监管中投融资管理、合规管理、法律审核等方面的制度和文件。加快企业放权和授权,保障董事会、监事会监管效能,提高国有企业经理层的高效运行。优化国有资本风险防控体系,围绕经营性资产,建立市场风险控制制度,梳理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底线思维,最大限度地防范在经营性资产运营中存在的各类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

(三)集中统一管理,激活国企国资发展活力

积极开展国有资产的重组与整合,促进国有资产转型发展。对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能力的国有企业,按照产业相近、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工作原则,将优势资产进行整合和重组,切实解决经营性国有资产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资不抵债、停业停产、不具备偿债能力的“僵尸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国有企业推出方案,关停注销一批低效率国有企业。推动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展企业经理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在确保国有企业保值增值上下功夫,充分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推动平台企业市场化转型,创新运营方式,围绕主业开展多样化的经营业务,做大做强国有资产。

(四)整合盘活资产,提高资产产出效能和价值

充分发挥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的职能,依托平台企业,积极利用无偿划转、资产置换等方式,盘活利用低效率的存量经营性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水平。有效盘活规模较大、收益较好、增强有潜力的大型设施项目,充分利用老旧厂房、产业园区、闲置土地,有序盘活酒店、房地产、餐饮等各类资产项目。推动国有企业参与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投融资方式,盘活存量经营性资产,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产权交易中心的价值发现和投资者发现功能,加强资产交易的服务创新,拓展咨询服务、尽职调查、技术支撑、融资服务等各类服务内容。

(五)加强技术赋能,打造智慧化资产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算法技术和移动互联手段,积极搭建经营性资产线上管理平台,促进资产数据“上云”“上平台”。以国有资产数据为核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开展数据分析与深度挖掘,推动经营性资产的统计梳理、动态展示、效益分析、资产排名等场景搭建。针对不同经营性资产,根据资产拥有的时长、资产的类别、分属行业等不同的角度,对其价值、闲置情况、区位分布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存储,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和预警,及时提醒对闲置资产的处置。开展经营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衔接和协同,不断加强经营性资产的动态监管,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盘活经营性国有资产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五侨联动”盘活 社区侨务出新
还得靠国庆档盘活 2019年10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