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2023-09-04祁咏梅天津市南开区教育综合服务中心

财会学习 2023年14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

祁咏梅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综合服务中心

引言

以预算管理为切入点,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统筹,高效实现工作任务,提升其管理效能。新形势下,预算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积极发挥预算管理作用并保持持续有效,达到预算资金高效利用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工作思路进行适时调整,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改进创新管理方法,从制度建设、方法调整、队伍建设等层面入手,适应新政策、新要求产生的新变化,高质量开展预算管理系列工作。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

通过系统性梳理以及分析预算管理现状,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了对过往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引导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短板与不足,为后续预算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提供方向性引导。

(一)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为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优化调整了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强调采取有效举措,管控资金审批流程,严防资金贪污、管理不善等问题发生。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理解、落实相关政策要求,组织开展预算管理制度定向调整,管理流程有效优化等系列工作,导致预算管理制度不清、管理要求不明、管理责任不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方面,暴露出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预算执行质效不高等系列问题,预算管理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要求,做好新旧预算管理制度的衔接,导致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等环节脱节,权责界限不清,从而出现预算收支虚列等情况,影响了预算管理总体水平。

(二)预算管理人员不专业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基础性财务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外,还需要能够从管理角度出发,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战略性部署,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运转需要,实现资金利用最优化,为各项公共服务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尽管具备了基础性的财务核算能力,但缺少专业性的管理知识储备,使得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难以胜任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质效。

(三)预算管理职责不明晰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当以财务部门作为核心,积极与其他科室、部门进行沟通协作,在全方位了解各类情况的前提下,全面细致地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由于受到部门职责限制,财务部门无法快速、及时掌握部门情况,难以根据业务工作开展的实际,公正、客观地组织预算方案编制活动,导致预算方案存在较大的主观性,难以真正满足实际资金管理要求。再加上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编制环节,多数情况下,延续了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没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实际情况,对预算方案做出灵活性、针对性调整,导致资金分配规模与实际使用需求匹配度不高,无形之中,影响了预算执行效果,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预算监管力度不到位

在预算监管工作环节,为提升预算监管成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大量投入,以确保预算方案得到全方位落实。就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转过程中,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来维持各项业务活动顺利开展。针对这种局面,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对各类资金流向、使用对象开展监控活动,以确保财政拨款使用效能,防范资金滥用或者贪污等行为发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管工作过程中,应当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完善路径,依法依规促进预算管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严格落实政策法规,组织开展预算监管工作的监管制度缺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掌握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明显降低,资金风险识别与处置能力也大打折扣,妨碍了预算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二、预算绩效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产生的影响分析

梳理预算绩效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产生的影响,框定新制度下预算管理的新任务、新要求,加速现有预算管理理念的调整,实现管理重心有效调整。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种成熟的管理手段,预算绩效管理借助绩效指标设置、考核系列工作,充分挖掘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等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来看,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提出了双核算工作要求,通过将双核算机制的引入,有效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起与其职能相匹配的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以财务预算为基础,以资本预算为重心,现金预算为关联点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年度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运营、财务、成本、资本等目标化管理体系,形成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现金预算具体可控的预算指标。在这种预算管理机制下,原本相对较为独立的预算指标贯通起来,实现了预算指标、预算对象协同联动。但实际工作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并未实施到位,资本预算、现金流预算等被忽视,导致预算管理缺乏全面性,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双核算预算体系也没有真正建立。为适应预算绩效管理带来的新变化,产生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要切实做好工作重心调整,推进做好预算管理体系转型升级。这种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确保预算资金分配方案与实际资金使用需求有效互动。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产生深远影响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各类因素叠加影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预算收支编制标准不一致,预算编制与执行冲突等问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管理实际水平。例如,财务工作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费用预算编制过程中,采取以收付实现制的方式,确保办公费用最优化应用;在固定资产预算编制过程中,则采取了权责发生制的方式,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等活动,实现固定资产科学管理。预算编制方式的差异性,无形之中,增加了预算执行难度,妨碍了预算管理活动政策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预算收支主要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写,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延伸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将所有现金收支业务纳入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中[2]。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框架下,预算会计功能被定向强化,预算编写结果更为准确,可执行性更强,预算执行更为可控。不断健全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无疑可以持续提升预算执行的刚性,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等环节的有效联动,合理配置和使用资金,避免预算资金被挪用、截留等情形出现。同时,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全方位把握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预算方案,结合部门资金使用需求,及时进行资金拨付,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预算执行机制。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多数来源于财政拨款,为全程跟踪并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举措,强化提高资金利用效能,工作人员借助预算绩效管理,完善财务报表制度,通过财务数据共享,实现资金使用情况有效联动,为后续预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实践过程中,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开展具体工作。预算收支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财政款项收支表等三类预算管理表格的类目、功能定位不同,通过有效配合与合理使用,可以实现预算管理的精准化,便于财务工作人员利用相关报表,快速调取预算数据,同时进行数据信息反馈,辅助行政事业单位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适时调整预算执行活动,增强预算执行的可行性。例如通过预算收支表的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会计核算周期内,对每项预算收入、支出进行持续性监控,直观体现预算收支差额,便于预算监管、执行等活动高质量开展,有效消除预算管理盲区,提升预算管理有效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既要着眼过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又要正视新制度带来的新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采取有效举措,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

(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为持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效能,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做好绩效目标的设定工作,各科室、工作人员要结合职能分工以及长期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立绩效目标,将业务工作、资金投入、效益产出、预期效果等纳入绩效目标之中,形成多层次、体系化的绩效管理指标。在此基础上,引导各科室设定工作方案,完善绩效目标,推动预算编制、执行、核算等工作高质量开展。具体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制度建设,以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为前提,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核算等管理活动有序开展。基于这种目标定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环节,要严格落实政策法规的新要求,增设预算管理工作的新内容,设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制度规范,在相关制度引导下,有序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等系列活动。例如财务工作人员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建立起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融合,形成全新核算制度,生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报告,借助必要举措,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二)明确财务部门管理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应当根据财务部门职能定位,有序强化预算管理职能,通过部门职能健全完善,引导财务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完成既定预算管理任务,确保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活动高质量开展。具体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要立足预算管理要求,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信息沟通、共享机制,确保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快速获取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实际运行状况,灵活制定预算方案,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优化资金配置方案[3]。具体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做好工作重心调整,在做好常规性财政资金控制工作之外,还要设定战略性预算管理方案,将预算管理纳入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活动中,有序做好资金分配工作,实现资金合理化、高效化应用。

(三)提升预算监督总体效能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环节,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预算监督活动,加强预算管理效能,逐步堵塞监管漏洞,提升预算管理总体水平。具体来看,财务工作人员要严格落实政策法规工作要求,定期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公示,最大程度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实现预算科学化监管。同时做好财务信息平台建设,提升财务核算效率,实现预算管理的体系化、精准化。着眼于预算管理工作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软硬件更新计划,有序做好预算管理硬件以及软件更新,将用友、金蝶、金算盘以及管家婆等软件引入到预算管理之中,持续提升管理工作成效[4]。例如借助管家婆软件,在会计核算体系内部搭建起垂直化核算机制,将不同层级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实现财务信息有效挖掘,避免财务数据丢失,增强预算管理的精准性。

(四)加大专业队伍培养力度

发挥预算管理的价值与作用,强化资金管理水平,管控整体费用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准确把握政策法规的新要求、新变化,结合工作开展要求,快速调整现有工作理念,以人才队伍组建为切入点,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专业化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要善于总结,采取针对性方法举措,做好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扭转错误认知,提升工作能力。在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一方面,立足预算管理工作的职能定位,不断加大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力度,通过系统化培训以及广泛宣传,引导财务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促使财务人员在法律法规框架下,根据岗位职责要求,有序做好会计核算系列工作[5]。另一方面,需要定期做好业务培训,依托专业培训活动,组织开展《会计法》政策法规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持续强化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使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理、恰当的工作方法,高效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实现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有效反馈,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决策者提供完整财务信息,切实发挥财务管理积极作用,全面增强预算管理成效。

结语

为适应新形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调整总体定位,扎实推进预算管理工作,发挥预算管理优势作用。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立足现阶段预算管理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牵引、坚持协同推进,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流程,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为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运转提供物质支持。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