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探究
2023-09-03秦雪燕
秦雪燕
摘 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是我国高校立足新发展阶段对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因此基于“五育并举”视域下,深刻剖析党史学习教育现状,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和爱劳五个方面探究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对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校育人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育并举;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记载了党领导人民不断开拓创新的奋斗历程。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提出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高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在高校开展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理念是高等教育的新型育人理念。因此,准确把握“五育并举”的内涵特征,将五育并举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不仅是时代所需,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短板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对于过去条件简陋、物质匮乏的生活没有直接体验,他们的人生阅历相对简单,成长轨迹相对顺利。因此,很多大学生无法领会党史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力量,对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认识不够深刻,意志不够坚定。虽然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入党积极性高涨,但仍然存在极少数学生以个人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对党员身份产生需求,想要通过党员身份加持带来更多求职的可能性。党课学习,不仅讲求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的掌握,最终目的是构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党史观和行为取向。[3]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仍有个别学生对党课培训敷衍了事,仅记录课件内容缺乏深入思考,把党课看成学习任务。部分学生缺乏历史责任感,对个人成长成才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与“思想入党一生一世”的政治觉悟仍有差距。
(二)专业化党史教育团队匮乏
当前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多由高校辅导员、专任教师或高年级学生党员兼任,一方面,支部书记缺少系统的党务工作培训,对于党员发展的规范化流程、发展标准、培养考察等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专任教师教研工作繁重,科研压力大,在校时间不多,与学生接触较少;辅导员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繁杂,无法分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对支部党员进行管理教育和引导;学生党员在思想上仍处于发展阶段,且威信力不够,个人能力和主动性不一等。同时,高校党务工作激励机制不足,未能充分调动专任教师、辅导员和支部书记的积极性,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三)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单一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注意思想概论》等公共必修课来实现。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主要以集中式大班党课教学模式为主,更多的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教学,不能充分激发入党积极分子内在的情感体验,很多学生课堂体验感差,会有党课枯燥无趣的感受。此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不能仅局限在课本课堂上,更要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知史力行。但目前高校实践成效流于浅层,对红色场域的开发利用不够,未能把党史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学生缺乏参与感与动力感。
二、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探究
(一)“立德”主体多元化,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一是聚焦高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育人功能。以教师党支部为实施主体,遴选立项思政教学示范课程,实现“一支部一项目”全覆盖,努力打造打造标杆院系,打造一批工大课程思政“金课”。二是聚焦高校专业教师,以思政课专业教师为主导,在“大思政”理念下,将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这两支队伍打造成“教学共同体”,发挥不同教育课程的育人优势,做到因势而新。外国语学院结合专业特色,聚力打造“红色教育进课堂”专题项目,英语、日语教研室选取“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找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的融合点,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党史学习内容送进学生头脑,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三是聚焦学生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党史内涵;同时打破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以学生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导,定期召开党团支部会议,组织党员、团员、学生干部为党史教育献言献策,以此确定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及阶段性任务。
(二)“增智”渠道多样化,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用好思政课这个铸魂育人主渠道,充分挖掘并用好思政课的党史元素,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一是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专题教学、学生讨论、主题实践等多种方式,挖掘党史教育的理论深度和拓展党史教育的知识广度。此外,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党史具体内容的特点及环境的变化,挖掘丰富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如通过“互联网+”学习方式、翻转课堂、互动讨论、讲述故事等形式提升党史学习效果,以新颖生动的“沉浸式党课”营造学习温度。二是用好党课这一党史学习的重要渠道。贯彻学党史悟思想的基本要求,坚持把党史宣传教育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起来,如围绕“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党的二十大精神”等进行专题讲授等,做到以讲促学、学思践悟。外国语学院精心打造了“青春思政课”、“线上云团课”、“青马班党史实践课”等精品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三是把爱党敬党感恩党的情感教育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用好身边的事例,讲好身边的故事。例如,开展入学教育、安全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宣讲,以主题讲座为主,穿插分享交流、学子访谈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为每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政策保障,引導学生自立自强。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学生爱党爱国荣校热情。
(三)“强体”方式多元化,让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大教育观,注重用好社会大课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以体育运动为着力点,推动“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了给党史学习教育注入更多生命力与活力,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围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军训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外国语学院坚持国防理论学习、军事体能锻炼和红色精神引领三重发力的军训育人理念,推动体育育人与党史学习教育携手共进,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在历练中成长。以一场军训情演讲比赛,坚定学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以一次红色印记军训文艺汇演,诠释青年爱党爱国的强军壮志。2022年,外国语学院共举办体育赛事7场,涉及田径、排球、篮球等领域,让青年学生在体育竞赛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其次,在党支部或团支部的组织下,外国语学院师生前往杨业功纪念馆、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戴震公园等地健步走,共计参与人数560余人次。开展步道乐跑、青春校园版活力打卡等活动,促进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增强学生体质,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对于体测优秀的学生给予院级表彰。
(四)“育美”途径创新化,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
把党史知识、党史故事、党史情怀贯穿到校、院两级美育工作,融入学生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丰富校园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元素。
大学生美育既要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更要展示学生主导创新性。一方面,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契机,外国语学院深入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携手筑梦新征程"主题活动,举办了三行情诗抒党情、我和我的祖国青春记忆视频征集、我的中国梦摄影大赛等活动,在各类比赛活动中充分融入党史元素,充分发挥“活动思政”作用。另一方面,外国语学院结合自身特色,每年举办外语文化艺术节,依托美育涵养校园文化的土壤,鼓励学生主动将自身艺术特长与喜爱的文艺元素紧密结合,成功打磨出“觉醒年代”“同心抗疫”等一批导向正确、形式鲜活的文艺作品,创作出《灯火里的中国》《万疆》等多个优质美育作品,让广大青年学生在享受艺术的同时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
(五)“爱劳”活动实践化,让党史学习教育“做起来”
“民生在勤,勤則不匮”。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是不断深化扎根中国大地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高校要注重将劳动教育融入“事”,在劳动实践中将鲜活的党史元素及时转化为育人素材。
首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为了鼓励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做好劳动教育,外国语学院强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依托“到梦空间”将“第二课堂成绩单”有机融入学校劳动育人大局。在新生入学报道、开学典礼、迎新晚会、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中组织志愿者为学生提供服务;依托五一劳动节、学雷锋活动日及其他劳动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楼、校园篮球场志愿清扫行动和“禁止早餐进教室”志愿服务活动等218余场次,引导青年团员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感受党史党魂。其次,打造属于外国语学院的红色志愿服务品牌—向日葵。志愿服务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将党史教育融入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对于推动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坚持继续走中国特色化的社会主义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4]外国语学院向日葵宣讲团志愿服务团队秉持宣扬红色文化的理念,充分利用皖南地区的优秀红色文化底蕴资源,用自己的声音为传播红色文化贡献力量。宣讲团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走访、收集大量素材、经过细心挑选、修改,整合打造出众多成型红色故事,再利用假期通过线上云宣讲和线下返家乡宣讲形式将党史党情传播给更多社会群体。2017年至今,宣讲团共派出60余人前往徽州区小练村、屯溪区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时数达2万多小时。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引导更多学生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感悟践行初心使命,凝聚力量、砥砺品格。最后,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等红色场域特殊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5]依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柯村暴动纪念馆等现实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外国语学院师生开展一系列红色党史精神的情感教育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接受到党史红色精神的洗礼,做到学史力行,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旨归。
注释:
[1]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体育思想“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参考文献:
[1]中办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J].旗帜,2022(04):6-8.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1 ).
[3]吴增礼,王亚娟.大学生正确党史观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指向[J].大学教育科学,2022(05):48-55+84.
[4]沈玲,姜雨佳.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和研究[J].科幻画报,2022(06):221-222.
[5]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党建文汇:上半月, 20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