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3-09-03白燕妮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6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要: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孕育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以其所独有的价值成为中国精神谱系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精神,也为新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学资源。将抗疫精神全面、有效地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可以通过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网络传播、实践教育活动等方面,激励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投身祖国伟业。

关键词:抗疫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抗疫精神在全国人民的抗疫实践中凝炼而成,是一笔宝贵的时代精神财富,成为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价值指引。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群体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与新时代的希望。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的要求,又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因此,要发挥抗疫精神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引导作用,就要探索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现实路径。

一、积极推进抗疫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抗疫精神、教师传播抗疫精神的核心场所。推进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师传播和弘扬抗疫精神的关键力量。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内容,就要在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融入,以全新视角、鲜活案例和现实素材丰富大学生的课堂内容。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将抗疫精神所体现的基本内涵作为新的实践成果的理论展示,融入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学中。通过抗疫实践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在进一步理解抗疫精神的“人民至上”的观点基础上,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崇敬和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解与践行。第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在抗击疫情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从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第三,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通过分析抗击疫情时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英勇行为,联系中国发展道路上经历过的曲折,引导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体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第四,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过为大学生讲述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为大学生上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课。进而开展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增强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发挥“课程思政”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的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专业课程教学不能忽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它们之间应该是彼此互补的关系,通过协同效应共同促进”[1]。“课程思政”具有隐性德育的特点,通常采用隐蔽性和渗透性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德育发挥作用。首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块设计,结合学科与专业特点,梳理其中与抗疫精神相关的思政元素,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打造具有专业特性的教学方案。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挖掘抗疫典范素材,将举国抗疫实践作为素材呈现于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其次,开展互动式教学方法。抗疫精神作为相同的教学内容,各学科教师间进行相互交流与借鉴,创新教学手段,建立不同学科之间优势互补的教育格局,极大地提升教学育人地效果。最后,举办文化沙龙活动。以“你所学专业能为抗疫做些什么”“从自身专业角度来思考本次疫情,有何感悟”“此次疫情对你的人生目标产生何种影响”等为主题,聚集大学生相互探讨与交流,提高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抗疫精神的思考与认识。同时,引导大学生从自身专业领域出发,敢于创新创造,进行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抗疫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高效推进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第二课堂”。积极构建具有抗疫风格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抗疫精神的校园氛围,是高效推进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

依托校园环境营造学习抗疫精神的氛围。首先,积极创建文化专栏。在校园文化墙、学生宿舍等公共区域,打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文化专栏,展出抗疫英雄人物事迹。其次,进行校园景观设计。在校园建筑物和校园景观中可以设计一些有关抗疫的名人名言、英雄画像等,或者将抗疫正能量的宣传标语张贴悬挂在校园显眼位置,在改变校园风貌的同时达到弘扬抗疫精神的效果。最后,进行校园文化熏陶。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报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感人的事迹,或者播放与抗疫有关的歌曲,如《加油武汉》《我们一定会胜利》等,使宣传教育生活化,以一种浸润的方式让大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抗疫精神的熏陶。

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传递抗疫精神。第一,邀请抗疫英雄到学校开展讲座,分享抗疫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发挥其榜样引领作用。第二,通过开展以抗疫精神为主题的相关学术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加深对抗疫精神的理解。第三,举办影视作品比赛或者组织学生观看抗疫题材的视频和电影,鼓励学生分享观后感,实现寓教于乐。通过展示疫情期间在镜头下记录的有温度的照片,传递人间情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抗疫精神的力量。第四,组织学生展演以抗疫精神为主题的舞台剧或话剧,将抗疫英雄作为原型人物,对其典型事迹进行编排,打造一场舞台剧盛宴。通过这样的主题展演活动,使抗疫精神的力量感染每一位学生。

三、主动推进抗疫精神融入网络传播

网络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平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抗疫精神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要扩展到校园之外的网络环境中。

构建资源共享和教育新平台。第一,创建抗疫网络宣传矩阵平台。开辟抗疫专题网页、微信微博专栏、短视频平台等网络宣传矩阵,采取多种方式列举和介绍抗疫精神。可以将抗疫精神相关内容制作成专题专栏文章或者以视频形式进行宣传。第二,建立抗疫精神为主题的校园网站专栏。高校可以利用好校园网站平台,将抗疫精神、抗疫故事等一系列与抗疫精神有关的内容做成专栏并放置在页面主要位置,方便大学生在浏览校园网时接受抗疫精神的教育,同时,采用更贴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表达方式,既突出主题内容,又能符合大学生特点,更好地发挥宣传功能。

加强新媒体资源的有效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首先,从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出发,高校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官方平台,以抗疫实践中涌现的国家榜样人物为基础,加之身边的抗疫模范人物为辅助内容,精选抗疫精神的宣传内容,提高抗疫精神的引领力、感染力、凝聚力,增强大学生对抗疫精神的共鸣点。其次,从新媒体平台的形式出发,高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文字类平台,定期推送多角度解读抗疫精神的内容和文章,促使大学生在阅读中无形地深化对抗疫精神的认识,并以身作则,践行伟大抗疫精神。或者通过这些文字类平台举办以伟大抗疫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并且推送获奖优秀作品。高校也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类平台资源,做到以权威而平实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唤起青年大学生对抗疫精神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以及主动学习的热情。

四、有效推进抗疫精神融入实践教育活动

实践是淬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熔炉,大学生必须经过实践的磨练才能进一步加深对抗疫精神的认识,并把抗疫精神外化为自身的行为,从而在抗疫精神的指引下发展自己。

依附专业实践课程优势,推进校内实践教育。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实践环节。高校可以通过增加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比重,以增加课时与学分的方式,推进实践教育。例如,在大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活动中,增加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长,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增强自身责任意识的同时,感悟抗疫精神中无私奉献、甘于付出的崇高品质。

整合校外抗疫精神的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重大疫情对大学生来讲是危机,同时也是成长发展的契机。大学生通过实践得到成长与锻炼。首先,依托战“疫”博物馆和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志愿者服务站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发扬抗疫精神提供实践场所,在实践中使精神和行为得到统一。其次,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大学生参与到顶岗实践活动中去。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践。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可以去企事业单位的党建部门进行实习,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平台,来锻炼提升自己。高校也应大力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科技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社会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卫生健康服务的宣传与推广,给大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02).

[2] 習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作者简介:白燕妮,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