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全员参与的“体教融合”新模式的校本化探索
2023-09-03王学优
王学优
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以“体育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吸引、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在体教融合中育德、育智、育体、育美。
一、以学科特色韵律操为抓手让体教深度融合
学校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动员所有学科教师都参与到体教融合的探索中。每一位学科教师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音乐或视频,编排韵律操,使学生学习特定知识的时候能与身体律动结合起来。例如语文科组编排设计了三字经操、诵读手势操;英语科组编排了快乐字母操、音标手势操;数学科组编排了数字跳跳操等。科任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前、课中或课后,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状态适时组织学生舞动学科韵律操,让学生们在课上跳起来、舞起来、动起来,形成“科科有特色、节节有律动”的体教融合新样态,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运动空间,延长了运动时间,而且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同时,体育科组组织编排了室内课间操,深受学生喜爱,极大调动了全校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课上有律动、课间有舒展。
二、以“体训+比赛”为抓手夯实体教融合主阵地
体育课、体育类校本课程或者社团活动、各种体育赛事是学校体教融合的主阵地,因此学校进行理念建设和操作性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学校在理念上倡导“向家常体育训练要素养”,在操作上“向聚焦学生的体育参与质量要成效”。
体育课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特别是进行体能训练的最重要的载体。海韵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学校加强体育学科建设,组织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把训练融入到情境化的体育教学中,并在对体育课的课堂观察中提出特别要观察这些方面表现的要求,引导所有体育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要关注学生的体能训练达标程度。
学校还把体育比赛融入到学校常规活动建设中,提出“学-练-赛一体化”,就是把“学练”与“比赛”融为一体。在体育课上,教师根据课标和教学进度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及运动项目进行有效指导与练习,在让学生练习运动技能的同时,每周在体育课上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比赛,由班内组队或组织正在上体育课的班级进行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通过比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让学生更快乐地掌握运动的技巧與乐趣。
体训与比赛相融合的体育课堂模式增添了体育课堂的活力。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发展运动技能,并逐渐养成健康安全的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以丰富的体教课程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海韵学校还把课后服务的部分时间规划为体教融合的领域。学校在课后服务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特点、交往需求等逐步建设了丰富的体育课程。延时服务体育课程采用“必修+选修”的方式。首先是必修课,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啦啦操项目,三、四年级学生进行跳绳项目、五、六年级进行足球项目,七、八、九年级进行篮球项目。其次是选修课,老师们贡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提供跳水、羽毛球、健美操等项目供学生选修,实行“选课走班”模式。
丰富的体教融合课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保证了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能享受到一节快乐体育特色课。同时,学校课后服务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体育活动,每学年开展校园体育节,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展示的机会,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的健将、成为舞台的主角,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海韵学校的体教融合新模式一方面提升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效果,助力了师生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技能、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炼意志,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