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3-09-03唐昭慧肖文怡张敏唐嘉欣洪谦

客联 2023年5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问题对策

唐昭慧 肖文怡 张敏 唐嘉欣 洪谦

摘 要:作为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环节,乡村教育存在许多遗留和新增问题亟待解决,如缺乏新教师和教师老龄化,缺乏家庭教育,学校数量急剧下降,学生上下学期间存在安全隐患等等,为此通过查阅和参考近年资料、调查分析、数据统计等方式进行研究,并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解决措施。希望乡村教育得到更多的关注,促进教育公平和乡村教育的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教育;问题;对策

新发展阶段要开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境界,构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局面,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体系,创造高质量发展资源配置新模式。[1]乡村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经费匮乏等问题,这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

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大学的发展不同就导致就业情况的差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发布的数据足以支撑这一结论——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中,城市家庭出身的孩子的就业率(87.7%)与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就业率(69.5%)相差18.2个百分点,而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城乡差异则分别为5.2个和6.5个百分点。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选择城市孩子而非农村孩子呢?

随着发展,不同教育环境成长所表现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农村孩子相较于城市孩子在大学全方面发展的阶段表现出落后、不适应甚至寸步难行的问题。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区别必不可少的就是在于城市孩子受到的基础教育要比农村孩子好得多。综合成绩更加优异,就导致很多在大学中的农村孩子不自信。城市孩子从小学习的才艺要比农村孩子多,这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其实小时候连课外书都是很少读过的,因为这些农村根本也就少之又少,多数的农村学校只能满足基本的教学活动,读过最多的书就是课本了。从这方面看城市孩子要比些农村孩子的知识面广。

農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在经过一段的大学生活后,很多城市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及认可度要高于农村孩子。并不是农村孩子不努力,但似乎有一些东西在阻碍着农村孩子的发展。由于两种不同成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城市孩子在物质条件好的情况下更多是在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的方面探索,接触到的社会是利益的交换,进行的是以竞争为基础的人与人的合作。而农村孩子相比,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接触到的是更加自然的方面,对农村孩子来说把书读好比什么都重要。乡村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对于普通的乡村家庭,能接受到好的教育,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之路;乡村教育在很多方面体现出了弊端,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与城市学校相差甚远;大力发展农村,离不开农村教育素质教育的提高农村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农村发生变化,中国教育才会更加进步,中国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完善。下面围绕乡村教育问题展开讨论。

一、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从在乡村学校就读的经历,能切身感受到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暑期通过走访家乡的学校,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现在的学校存在着哪些问题,同时秉承着城乡教育能够实现均衡发展的愿景,所以写下来这些问题。

(一)教师老龄化和缺乏新的血液

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今天,农村教师问题依旧不能忽视。教育发展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基本文化公共基础服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提出的重要战略推力。现在多数乡村学校出现了很严重的教师老龄化的情形,以河南省乡村中学x校为例,“2019年该校共有教师91位,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教师仅有9位,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0%,而40岁以上的教师有60位,约占教师总数的65%”[2]。可见学校里大部分都是年纪较大的老师,而年轻的老师极少数愿意待在农村。乡村学校在岗的教师们,因为乡村教师的数量不太够,课程安排压力比较大,往往会身兼数职,教育工资待遇也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所以许多乡村优秀教师不满意于这种繁重工作且工资较低而大量流向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

在新发展阶段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老教师他们凭着自己的经验教书,知识结构单一,采用“题海”战术,注重“应试教育”,在面对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副课,他们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而年轻教师作为新鲜血液,赋予其时代气息,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在教研中更容易提出新的想法,给出新的创意。但是大部分乡村学校的生源直线下降,乡村的中小学位置相对偏僻,教师福利也低,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存在“引不来、留不住、升不了”的现象,外地的教师以及年轻教师很难在这长期执教,许多学校多年未进一个新面孔。学校年轻教师的缺失,将会使学校师资队伍断层,没有更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对新课程缺乏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导致学校的教学水平的落后。

(二)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缺失是指孩子在家庭中应该得到的教育缺乏、不当或失去,从而导致孩子在学习、做人、生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的教育现象。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大量的农村年轻人和中年人为改善生活条件而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缺少家庭教育,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出现不良行为。

根据《中国财经报》数据显示,2022年,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42.3岁。这些数据说明外出务工的大部分都是中年人,而他们的孩子几乎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虽然,有爷爷奶奶的照顾和陪伴,但是孩子的内心依旧渴望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这就导致了孩子与父母缺乏情感交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都选择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但是大部分的农村老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文化水平低,几乎不能满足孩子在学业上的需求,只能对孩子生活的基本监护,而对于家庭教育监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有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错误观念。他们通常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念书,学校就一定会教育好孩子,而自己对孩子的学业不闻不问。这些父母不明白家长也是孩子教育中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有这种观念的家长通常不会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以至于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三)教师注重教学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教学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这样说道:“农村孩子不存在素质教育问题,原因是他们的起点已经比不上城市孩子,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城市孩子站到同一个起点,也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许多乡村老师也是这样的想法,把提高学生分数作为唯一目标,不仅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老师自己也会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就会出现学生在上一些素质教育课程,如美术、音乐、体育等,主课老师就会以各种理由占用素质教育课,学生因此失去了其他方面发展的兴趣和机会。再者,整天学习主科,会使学生身心俱疲。而且学生会从心底里认为副科不重要。在将来步入大学的时候,他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农村学生发现从城市来的学生多才多艺,感觉什么都会,两相对比之下,自己什么都不懂,于是,即使步入同一所大学也会输在起跑线上,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

(四)乡村学校数量的急剧下降

新发展阶段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实现现代化,不仅是城市现代化,农村也要现代化,但是在这个背景下由于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农村学校的生源急剧减少,因此很多学校都被撤点,即使这样,农村还是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需要在农村接受教育,很多时候,他们需要从自己家到离家很远的学校去上学,那么在上学途中的安全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2001年至2018年,我国乡村小学学校数量净减少325595所,乡村初中学校数量净减少23303所。随着新生儿数量的降低加之乡村生源的不断流失,乡村学校越来越难以存活。这种现象导致许多农村孩子上学距离偏远,上学交通问题突出。以邵阳市某县某镇中学小学为例,对五六级学生做了一个调查,按学生日常上学所需时间统计,上学用时一小时以上学生有121人,占五六级学生总人数的23.7%。该学校无校车,也没有开设寄宿制。这23.7%学生中步行占比25%,家长用摩托接送占比16.8%,家长租用摩的或其他非法营运车辆占比35.8%,还有23.2%学生乘坐农村客运大巴。通过路面观察,发现一辆“摩的”搭乘2-3个学生、电动三轮车搭载6-12人、核定7座面包车搭载十几、二十人等现象严重,学生往返学校过程中安全隐患极大,严重威胁着学生生命安全。

(五)脱离环境,实施教育

农村教育模式正朝着城市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这样的发展切实有用吗?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决定了农村教育形式不可能跟得上城镇教育模式,城市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大都市,他们中很多人都不懂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但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不懂农业知识是不是说不过去啊,据调查,随着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乡村家庭的收入水平逐渐上升,一半以上的农村中小学生都不懂农、不爱农。乡村不是城市,教育应当适应实际环境的需要,农业是国之根本,处在乡村的学生更应该要重视农业,而不是被大城市的繁华所吸引,厌恶农村。很多在乡村教书的老师都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农村中学的语文数学与当地生活脱节,与学生的生存脱节。

二、改善乡村教育的对策

(一)引入教师新力量

现在大部分省份已经开启了“公费定向师范生”,采取了多种方式定向乡村教师高质量培养补充体系。乡村学校应加强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供充足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让他们有归属感,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就业。

其次,要重视教师评定工作,选出模范教师,对业绩优秀和认真负责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提升激励政策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强化乡村教师培训工作,要确保乡村教师培训的时间和质量,而且乡村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充分利用城区优质资源去整合学科结构,提高教学水平,为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外,乡村学校可以和城区学校合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邀请优秀教师、特聘专家下乡指导教学,形成“教师互助”、“一对一”的培训形式,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对于现在的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副课,需要专门的教师来授课,可以实行“走教”的形式,将能够教副课的教师带到乡村,带来一种新的教育面貌。乡村学校也定时安排教师到城区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政府可以给与这些城乡交流教师一些交通补贴以及提供必要的住宿环境。[4]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学校和教师要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并根据不同的家庭状况制定不同的方案与计划,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外出务工的家长,教师应多与他们交流学生的近况,让这些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日常,并鼓励他们要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学习,多鼓励和表扬孩子。对于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让家长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得失对孩子的影响,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花多点时间陪伴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多鼓励和表扬孩子。以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构建较为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学校和家长不应该过分看重学生成绩,应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家长应时刻注意孩子心情,孩子心情低落時要对其进行疏导,不能对孩子动辄打骂,要有耐心,让孩子内心充满阳光和希望。在学校里,教师应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适当的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鼓励他们多与父母沟通,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努力向上。

(三)严格管理,增设副课

现在的社会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首先中小学校要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对老师的考核不能只是以学生的成绩为衡量标准,应该增设班级氛围、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衡量标准。规定主课老师不能随意占用副课,在上副课时安排领导定期视察;其次,针对学校自身的特点,设置多方面内容的素质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一些音乐、美术、书法之类的比赛,多开展一些体育比赛,增强学生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设立丰富的奖品,吸引学生参加,培养创新意识。最后,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学习,班主任在班会时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学生兴趣发展意识,培养多方面本领,帮助学生意识到学习很重要,但也要去发展自己的其他方面。

(四)完善寄宿制度与校车制度

改善乡村小学的办学制度,完善小学寄宿制度,提高学生的住宿条件,通过寄宿制排除一部分交通安全隐患,同时教师在学校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日常去向,定期查寝,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变化,多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爱,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尽快将农村学校配备校车提上议事日程,配备校车比建设学校更加灵活,此外学校对于驾驶校车的司机应该要认真、仔细挑选,确保这个司机有责任心、安全感,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不仅可进可退,还可减少家庭教育成本,解除家长接送学生的负担。

(五)因地制宜

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开展教育。在农村这些不发达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开展实践活动,如果是特色种植的乡村,如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梅花镇棠下村种植火龙果,湖南洞口跃龙村种植花生等等,学校可以根据农作物的成熟历程为周期,组织学生进行学农实践活动,让学生团队合作种植农作物,亲身感受农作物从播种、浇水、施肥、除草到成熟的艰辛历程,最后比一比哪个团队的农作物长得最好,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提高他们的爱农意识,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激发学习的热情,并且学生可以把生物书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种植农作物中,不断改进种植培育方法,收获理论运用实践的快乐。

三、结语

如今,乡村教育还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如老师只重视成绩忽视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与乡村环境脱节等问题,只有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一起努力,国家加大对乡村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制定更多乡村教师的福利制度,社会给予那些学校更多的关注,学校自身要想办法改革教学结构以及师范生把师范技能传递给乡村学生,才能振兴乡村教育。

参考文献:

[1]高书国.新发展阶段,中国基础教育的四种战略思考,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05.08.

[2]王文浩.吴韦佳.PPP模式下乡村教师“老龄化”的现状与分析——以河南省乡村中学X校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12-14.

[3] 陈思.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省 S 乡镇为例[D].江西:华东交通大学,2022:31-33

[4]邢西深.管佳.发展“互联网+教育”助力乡村教育振兴[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38(08):88-92.

作者简介:唐昭慧(2004—),女,湖南邵阳,怀化学院学生。

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传递师范技能——振兴乡村教育(2022-4156)”;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0-087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002165055,202101203009)。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