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主体意识研究
2023-09-03张洁茹
张洁茹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 233000)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高校肩负着培养青年人才的时代重任,高校辅导员作为青年学生亦师亦友的社会存在,必须自觉主体意识,践行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高校辅导员主体意识的内涵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应该回归其作为社会性存在的基础,人不是简单的生物性的存在,而是社会关系的产物[1]。高校辅导员作为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专门从事思想政治上教育学生、生活就业上帮扶学生和学习心理上引导学生等工作的公职人员,其本质亦是由与学生真实的日常交往所决定的,故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意识是由其日常工作决定并带来的自我意识的觉醒。高校辅导员的存在是在与学生的交往关系中进行,因而其主体意识是在其日常与学生的交往实践中不断觉醒和发展的[2]。
如果说普遍的主体意识就是要回答“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那么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就必须认真思考“我是什么样的辅导员?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辅导员?”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3],构成了高校辅导员主体意识最主要的两方面,即自我反省和自我要求。
“我是什么样的辅导员?”提醒着高校辅导员反思职责所在及工作成效。“高校辅导员是离学生最近的人,也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人,以学生为中心”是人民中心论在高校的具体体现,需要每一个辅导员认真履职。具体来看,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主要包括: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更多地需要高校辅导员来承担[4],需要辅导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在重大事件面前对学生进行旗帜鲜明地政治教育。第二,健康生活引导。大学生在校生活需要学会独立面对诸多问题,但及时正确地给予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困难、纾解压力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更易走近学生,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困难,通过班团活动促进学生融入集体等。第三,学习就业帮扶。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是未来走向社会独立生存的基础,这不仅仅是专职教师的工作,更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需要辅导员灵活运用学习监督、奖学金激励和就业信息宣讲等常规工作手段来配合大学课堂教育取得成效。
“我应该成为怎样的辅导员?”鞭策着高校辅导员提升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过去对高校辅导员有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认为机械地完成学校安排给辅导员的工作即可,无须过多接近学生并走进其生活学习当中,而只需要在学生有需要或学校有安排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帮助或组织[3]。这种观点以狭隘的职业分工看待高校辅导员的神圣使命,没有真正理解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高校辅导员必须带着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人文情怀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充实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不仅为他们自己和家庭未来的发展积蓄能量,也为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命运提供保障[5]。因此,“我应该成为怎样的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主体意识的最关键问题,一方面,这个问题实际上暗含了对“我是什么样的辅导员?”的反思,只有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分析认识,才能提出对未来发展改进和提高的方向和办法;另一方面,这个问题体现着“我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根本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在高校得以贯彻的保障。高校辅导员必须自觉到主体意识,充分认识到这份职业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担负的重要责任,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理念践行在日常工作中。
三、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践行主体意识的新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高校育人成果突出,专业建设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但社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及思想观念,高校辅导员践行主体意识也必须时刻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教学模式改变带来的交流方式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复苏过程中就业压力巨大等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新形势变化,进一步树立主体意识,将主体意识践行于实际工作中成为思考的新问题。
1.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多变、差异等特点,这既有利于大学生拓展思路,但也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一些学生由此存在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淡化、艰苦奋斗精神缺失等问题。同时,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主要途径,信息繁杂,良莠不齐,大学生可能面临西方文化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是互联网上最主要且最活跃的用户群体,但正处在树立价值观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受到谣言影响,需要积极正确的引导才能逐渐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成为捍卫真相的生力军。这就进一步凸显了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日常,并在重大事件面前,积极引导,站稳立场[6]。
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复杂
面对升学就业等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迫切需要高校辅导员提升主体意识,对学生进行更多心理疏导。根据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可以发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神经衰弱等情绪反应,部分学生更是存在抑郁、强迫性焦虑和疑病症等心理疾病[7],根据抽样调查,大学生抑郁发生率高达30.17%,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10.34%[8]。不同调查研究的数据有所不同,但都共同证实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且这种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着与别人完全不同的原因和症状[8],仅从抽样调查中就可以发现出不同人群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特征,如女生比男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等。这种复杂的局面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造成了极大挑战。
3.线上教学和办公模式的推广拉开了空间距离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出现重大变化,尤其线上教学和线上办公的使用推广,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运行方式。线上教学及办公模式的推广如线上申报、线上答疑、线上考试等存在便利性,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9]互联网模式的应用,改变了学生与辅导员的交流方式,减少甚至取消了“面对面”交流的场景,进一步用虚拟空间拉大了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现实距离,使得高校辅导员主体意识中建立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变得更加困难。同时,这些模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线下交流的机会,拉大了学生与高校辅导员的空间距离[3],不利于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使得本就人手紧缺的高校辅导员,更加难以照顾到广大学生的生活学习。
4.社会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就业压力巨大
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面临经营压力,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冲击,生产方面停工停产时有发生,人民消费意愿不断下降,社会用工需求明显萎缩。而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202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了1076万,比2021年增加167万。一方面是用工需求下降,一方面是劳动力供给增加,造成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10]。如此情形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应届毕业生最重要的就业指导,不仅在就业信息发布、职业培训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在就业心理辅导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
四、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主体意识的实践向度
党的二十大对高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践行主体意识也有新的期待,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来满足二十大新征程对辅导员工作的更高要求,努力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意识觉醒及实践。
1.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重要的接班人,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步调一致向前进。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高校辅导员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11]。必须意识到,我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文明交融互鉴,不同思想相互碰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高校辅导员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在日常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起到表率作用。高校辅导员提高政治素养是保证主体意识向着正确方向觉醒的关键,更是以政治执行力正确践行主体意识的基础。
2.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
高校辅导员要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自身需要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增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是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基础上的独立学科,必须经历专门培训才能掌握并运用心理学作为技术手段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或治疗;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胜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还必须自身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从道德、能力和兴趣等诸多方面提升自我,促进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日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高校辅导员还应注重观察,对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同其他辅导员保持交流,共同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
3.筑牢高校辅导员“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意识是在与学生日常交往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份主体意识的核心依然是学生,应该自觉将个人工作中心聚焦到学生身上。改变管理者的错误认识,以服务学生为己任,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人文情怀,只有爱学生,才会爱工作,学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工作必然是烦琐、复杂和艰巨的,高校辅导员要摆正位置,做好本职工作[12]。处理好学生日常工作之余,还应深入学生中间,参加学生的社会活动等,准备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想学生之所想,忧学生之所忧,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自由全面地发展。
4.强化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
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和法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并且需要掌握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等在内的18项专业知识。从中可以看出,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技能要求极高,需要不断加强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而且,要因时因地,结合时代背景、地域环境和现实情境进行技能补充,如当前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需要创新思维[13],在学生日常学习之余可以主动引导其参加与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调研和实践,并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为职业规划扩展空间;在学生毕业期间,通过对岗位对技能需求的准确把握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招聘服务信息,并做好学生就业期间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学校向社会过渡。
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处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学习加强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高主体意识认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