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共同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3-09-03冯俊锋

中国国情国力 2023年4期
关键词:画卷中国式城乡

冯俊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途里,“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是乡村振兴的理想图景,承载着亿万农民的共同梦想,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

新时代十年来,风正帆悬,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开局起步。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压舱石”。亿万农民生产稳定和消费需求的充分释放,是粮食等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的澎湃动力、是应对复杂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稳产保供的重要战略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判断,勾勒出乡村振兴的“薄弱点”与“关键点”,指明实施乡村振兴阶段性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如火如荼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当前我国乡村社会的现实矛盾。塑造共建共享的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是决定未来乡村走向、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不二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乡村现代化的成败。在现代化进程中,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这个常量,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这个变量,乡村振兴就一定能行稳致远、以竟全功。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在政策体系上松绑,在技术驱动上赋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乡村振兴“集成系统”,我国农业要增强辨识度,提升竞争力,需要战略驱动与技术驱动双向发力,需要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驰而不息,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攥好农业“芯片”、绘好产业丰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设施农业……提升乡村数据“智理”能力,让亿万农民共享“数字红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的动能,正在唤醒农民“生产工具”意识。数字乡村建设既要全链注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更要聚焦农民朋友的民生“痛点”,以新技术探寻乡村公共服务资源不足、能力不够的新路径,从而真正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赓续农耕文明的场景化,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多民族融居,人文习惯有别,社会经济情况千差万别。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更需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前,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下乡”“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激活,简单复制城市文化和生硬“灌输”还不完全符合农民“口味”,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需要合势的“切入点”与利益“联结点”。乡村振兴要实现城市繁华、农村繁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共生的画卷,需要先进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需要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更需要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的“软件”上着力,统筹推进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强国须强农,农强国方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建功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在广袤的田野上,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猜你喜欢

画卷中国式城乡
中国式民主
中国画卷
罗米的画卷
绘就最美生命画卷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中国式失败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