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例谈
——以《寂静的春天》为例
2023-09-02韩宗英
韩宗英
(灯塔市佟二堡经济特区第二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这一要求让部分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学科之间确实能融会贯通,比如语文阅读中介绍了光纤物理知识,化学课上用化学知识解释了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做数学题时读题、分析题目要运用阅读理解能力,识记历史人物时汉字的书写要规范正确等,这些都体现了学科间的密切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跨学科学习该怎样操作?教学中会不会把化学课上成诗词鉴赏课,把诗词鉴赏课上成音乐课,把物理课上成数学课?是不是要求教师是“全能教师”,什么学科都要了解、什么学科都可以教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寂静的春天》为例,谈谈跨学科学习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尝试解答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跨学科学习的问题。
跨学科学习下的整本书阅读涉及新课标的另一大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针对的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碎片化的阅读现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对全书的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统编教材规定的必读与推荐自主阅读的文学名著,学生也可以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这些作品一般都包含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涉及生活的诸多领域。比如,《红楼梦》涉及园林设计、中医学、美食、管理、戏曲文艺等领域知识,《海底两万里》涉及海洋生物及其分类学、潜水艇、钠电力等超前的科学知识等。在这些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比如探究《红楼梦》中的戏曲,探究《海底两万里》中潜水艇的钠动力电池等。新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要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显然,研究戏曲和钠动力电池的目的是借助这些学科知识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要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无论触及其他哪一学科或门类,要开展的都是“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语文活动,因此,跨学科学习的立足点仍然在语文学习上。由此可见,把《红楼梦》上成美食课,把《海底两万里》上成自然科学课是行不通的,这样的跨学科学习会流于形式而没有其内涵。
下面是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寂静的春天》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及实践操作过程。
一、抛出问题:找好阅读整本书的切入点
《寂静的春天》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也是一部环保科普名著,主要讲述了以DDT 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虽然全书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形象,但对于初中生来说,自主阅读这样一部环保类科普读物仍然存在较大困难。首先,它不像情感类名著那样吸引读者;其次,初中生会因缺乏对本书所写的农药知识的了解而在阅读时感到困难。阅读这本书会使学生从名著阅读跨学科到农药学领域、化学领域、环保领域、生物保护领域等。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本书当成科学著作或农药学著作去研究,也不能把导读课上成环保公益课,那么,应如何把握这个跨度?该怎样设计本书的跨学科学习?
《寂静的春天》作为自主阅读书目,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采取快速阅读法阅读。快速阅读法要求抓住关键信息,有所取舍。在阅读记叙类小说时,快速阅读可以抓情节、抓人物等,那么阅读这部环保科普名著要抓什么呢?在对序言和作者的了解中,我们知道这本书主要讲农药的危害,因此不妨从“抓农药”入手。
任务一:书中主要提到哪几种农药?它们有怎样的危害?找出例子概括说明。
学生一定会找到DDT 等农药,并能概括出它造成危害的典型例子。这个学习过程跨农药、化学、生物及土壤保护等各领域,在对典型例子的提炼与概括中,教师增强了对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这样的操作让学生既能体会到本书语言的准确与生动,更能学习到作者的科学精神。
任务二:本书作者所写的农药危害案例多数来自国外,请你了解一下我国的农药使用历史,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请通过采访农民或农业专家了解这个情况,并记录下来。
虽然是跨学科学习,但是笔者把它设计成了语文实践任务。这个任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农药知识,解决书中的关键问题——农药危害。学生在采访中会初步了解我国农药使用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家对一些农药的禁用措施。这样的采访不仅使学生深化了对书中提到的DDT 等农药危害的认知,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记录整理能力。无论是名著本身的“跨”,还是教师设计的“跨”,都是以阅读、概括、交流等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语文核心素养服务。
二、共同实践:联系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解决疑问
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有其经久不衰的现实意义,阅读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许多现实的疑问。《寂静的春天》讲述了农药的危害,书中提到的农药在我国已经禁用,那么如今新农药已替代旧农药,还存在农药危害吗?农用化学品的危害是否还需要人类关注?这是阅读这部名著会产生的疑问,也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对此,笔者设置了跨学科的实践任务情境。
任务三:请同学们走农家、入田园,调查一下水稻(或蔬菜、果树)的一生中要使用哪些农药,这些农药有危害吗?
新课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本任务的设计便践行了这一理念,它要求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要开展调查、查阅资料、撰写调查表、得出结论、发布调查报告,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下面是笔者设计的任务呈现形式(见表1),主要体现水稻病虫草害的农药防治情况。笔者所在学校周边是大片的水田,有利于学生开展活动。在实际学习中,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到菜园、果园、社区或花园,研究那里的果蔬草木等所施农药状况,还可以研究家里栽培的花草所施农药状况等。
表1 ××市××镇水稻病虫草害及其药剂防治调查报告
这是一个项目式的任务驱动,是《寂静的春天》的主题延伸,是开放、实践性的跨学科学习。调查表中需要有调查的地点、农作物及其所用农药,用药又包括用药的时间、原因,所用农药是化学农药还是生物农药,如果是化学农药有什么样的危害等。结论的提炼应具有思辨性,要总结分析出所用农药的类别与危害,用药的时间、次数及其影响,发现了怎样的新问题,探究不施或少施农药的新路径,以及作为青年一代学生的责任与使命等。整个调查活动是很有挑战性的,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这个调查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但更提倡团队合作完成。学生需要请教、观察、思考、查阅,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概括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调查设计既有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又有对前景的展望,从中表现青少年学生对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的关注。此时,学生的思维便从知识了解的低阶思维上升到疑问、思考的高阶思维。
此次活动的成果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直接考查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让他们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还要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因此,跨学科学习能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提高团队协作与实践创新能力。
三、快乐写作:由“跨出去”到“跨回来”
跨学科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跨出去”所带来的效益,但如果“跨不回来”,学习活动就会流于表面的热闹,悖离学习的初衷,上述调查活动就会沦为田间地头的游戏。所以,跨学科学习既要“跨得出去”,更要“跨得回来”。那么,如何让《寂静的春天》整本书阅读“跨回来”呢?笔者设计了以下任务。
任务四:通过阅读、采访、调查,同学们真正了解了《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蕾切尔·卡森为保护人类及环境作出的巨大贡献,她唤醒了人类对农用化学用品的重视,不愧为“环保运动的先驱”。如果想给蕾切尔·卡森颁发一项诺贝尔奖,你会给她颁发什么奖?并为她设计一份颁奖词。
颁奖词的内容将体现学生对整本书价值的认知、对作者精神品质的肯定,这一写作任务在某种程度上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也使自主阅读成为真正的有效阅读。
任务五:《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提到了农药对土壤、河流、生物等的危害。你身边的河流、生物有怎样的变化?请写一篇小散文,怀念过去,展望未来或者与同学共同完成一份关于农药使用的倡议书。
此设计是自主阅读中的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让读写充分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在读写的过程中加强对《寂静的春天》整本书的学习,提高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新问题的能力。这个设置中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小散文,一个是倡议书,它们是不同的体例,有利于不同爱好与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选择,促进个体思维品质的提升。
以上任务设计不囿于书本知识,让书中精神落实到了学生的意识层面,让整本书阅读由“输入式”变成了“输出式”,促进学生反思提升,提高跨学科学习下的整本书阅读质量。同时,完成任务的过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探索农业科技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土地、关爱生命的情怀。
四、评价体系的建构,让跨学科学习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
《寂静的春天》整本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训练。这本书虽然是自主阅读书目,新课标也倡导自主阅读,但也少不了教师的指导与引领。自主阅读不是独立阅读,教师参与的意义在于确定阅读目的,选择适宜的版本,合理规划时间,激发学生兴趣等,以此避免现实中自由阅读的缺失或者自主阅读变成无效阅读的问题。另外,跨学科学习中,学生的实践任务量大,因此需要教师作出客观的评价。笔者设置的评价量表见表2。
表2 《寂静的春天》整本书阅读实践评价
这份评价量表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自主阅读与任务完成情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与实践。评价标准主要是学生在各个阅读活动环节的成果表现,教师在评价时尤其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评价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要有对照意识,如果只是空泛地打分了之,那么评价将失去意义。评价中教师可以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评价,比如在调查报告环节,可以邀请农业专家参与评价。此举既可以让社会各界关注学生成长,也可以让学生在被评价时提升专业认知能力。恰当的评价有利于跨学科学习视域下语文学习的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