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3-09-02洪铭沿郑燕青徐毅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13期
关键词:莫米松糠酸喷剂

洪铭沿 郑燕青 徐毅泷#

(1 福建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 泉州 362000;2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 泉州 362000)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接触变应原所导致,患者临床表现以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及鼻痒等为主,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以鼻用或口服激素、抗组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为主[2]。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是常见治疗药物之一,可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但单独使用容易复发,且存在一定副作用,不利于患者预后[3]。作为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可有效减轻变应性鼻炎局部炎症反应,近年来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4]。但目前临床上关于二者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联合治疗方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孟鲁司特钠)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0 例,男59 例,女41 例;年龄20~59 岁,平均(40.18±3.42)岁;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2 例,中度45 例,重度23 例;病程1~8年,平均(3.59±1.67)年;体质量指数16~34 kg/m2,平均(22.82±2.42)kg/m2。研究组100 例,男57 例,女43 例;年龄22~56 岁,平均(39.93±3.25)岁;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9 例,中度53 例,重度18例;病程1~7年,平均(3.32±1.58)年;体质量指数17~33 kg/m2,平均(22.66±2.17)kg/m2。两组资料(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及体质量指数等)相比,均衡性良好(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100125 号)。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5]者;年龄20~60 岁者;依从性较好,配合完成各项检查者;知情同意者;既往无鼻部手术史者。(2)排除标准:对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孟鲁司特钠等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入组前3 个月内接受过抗组胺、白三烯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者;合并严重呼吸系统疾病、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国药准字H20113481)治疗,用法用量:喷鼻,初始剂量每侧鼻孔喷1 揿/次,2 次/d,4 周后将剂量调整为每侧鼻孔喷1 揿/次,1 次/d,共治疗8 周。研究组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国药准字H20183239)口服治疗,10 mg/次,1 次/d,共治疗8 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好转,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70%;有效:症状有所好转,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30%~70%;无效:症状未好转或进展,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30%。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2)症状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 周后对两组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及鼻痒等进行评分,每项症状根据严重程度评分为0~6 分,评分越低症状越轻。(3)免疫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 周后采集两组血清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检测和计算。(4)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 周后采集两组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进行检测。(5)用药安全性。比较两组鼻腔出血、鼻腔干燥、声音嘶哑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症状评分、CD3+、CD4+、CD8+、CD4+/CD8+、IL-4、IL-8、IL-10、IFN-γ 水平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指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85.00% vs 95.00%),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症状评分 两组治疗前各项症状(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及鼻痒)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8 周后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鼻痒治疗前治疗8 周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n鼻塞治疗前治疗8 周后打喷嚏治疗前治疗8 周后流鼻涕治疗前治疗8 周后100100 t P 4.65±0.654.82±0.681.8070.0722.74±0.45*1.62±0.33*20.0710.0003.85±0.823.97±0.851.0160.3112.33±0.53*1.24±0.37*16.8630.0004.32±0.574.21±0.551.3890.1672.19±0.46*1.15±0.32*18.5600.0004.29±0.574.43±0.601.6920.0921.98±0.34*1.01±0.24*23.3080.000

2.3 免疫功能 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中CD3+、CD4+、CD8+、CD4+/CD8+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 周后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而CD8+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CD4+/CD8+治疗前治疗8 周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nCD3+(%)治疗前治疗8 周后CD4+(%)治疗前治疗8 周后CD8+(%)治疗前治疗8 周后100100 t P 37.82±3.1238.41±3.081.3460.18046.25±4.03*56.51±4.57*16.8390.00034.22±2.4534.51±2.310.8610.39039.65±3.25*43.14±3.37*7.4540.00033.36±2.2133.69±2.391.0140.31228.59±2.13*26.03±1.89*8.9900.0001.02±0.151.02±0.171.3230.1871.39±0.19*1.66±0.22*9.2880.000

2.4 炎性因子 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指标中IL-4、IL-8、IL-10、IFN-γ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 周后IL-4、IL-8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而IL-10、IFN-γ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性因子各项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炎性因子各项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IFN-γ(ng/ml)治疗前治疗8 周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nIL-4(ng/ml)治疗前治疗8 周后IL-8(ng/ml)治疗前治疗8 周后IL-10(mg/L)治疗前治疗8 周后100100 t P 32.52±3.5432.15±4.050.6880.49222.05±2.26*13.52±2.15*27.3460.00065.32±5.3664.75±5.290.7570.45045.36±3.89*36.02±3.06*18.8710.00011.36±2.0611.87±2.151.7130.08815.69±2.16*19.64±2.22*12.7530.00015.38±2.4314.92±2.271.3830.16820.85±2.65*26.73±2.81*15.2230.000

2.5 用药安全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2.00%vs 6.00%),两组相当(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例(%)]

3 讨论

作为临床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变应性鼻炎发病率近年来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逐渐上升,据调查,全球约有5 亿变应性鼻炎患者,其发病率占耳鼻喉科全部疾病的10%~2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变应性鼻炎是指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近年来该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多,且各个年龄阶段均可患病[6]。虽然变应性鼻炎不是十分严重的疾病,但其往往伴发慢性鼻-鼻窦炎、变应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7]。由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多给予激素、抗组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缓解临床症状[8~9]。

近年来,联合用药方案被广泛应用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但不同的治疗方案疗效不同,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给予变应性鼻炎患者联合治疗方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相比(85.00%vs 95.00%),研究组更高;两组治疗8 周后各项症状(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及鼻痒)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这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促进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好转,疗效确切。分析原因在于: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是变应性鼻炎患者常用治疗药物之一,可通过喷鼻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增强溶酶体膜和内皮细胞的稳定性,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缓解炎症反应,进而缓解症状[10]。但单独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对白三烯合成和释放的抑制效果不理想[11]。作为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可通过与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相结合,进而抑制白三烯活性,减少白三烯的释放,抑制白三烯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升高,减轻炎性浸润[12~13]。

临床发现,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功能下降密切相关,通过检测T 淋巴亚群水平,可有效掌握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14]。变应性鼻炎属于一种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在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5~16]。IL-4、IL-8 属于Th2 细胞分泌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可通过作用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形成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IFN-γ 一种由Th1 细胞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可有效调节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IL-10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抑炎因子,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反应,进而缓解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8 周后CD3+、CD4+、CD4+/CD8+、IL-10、IFN-γ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而CD8+、IL-4、IL-8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这提示联合治疗方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另外,本研究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2.00%vs 6.00%),两组相当(P>0.05)。这说明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方案,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良好,有利于患者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而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症状好转,增强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良好,优势较为明显,可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莫米松糠酸喷剂
荠菜总黄酮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温柔喷剂
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糠酸莫米松乳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警用催泪喷剂的实战应用
西瓜霜喷剂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12例的护理体会
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小儿丘疹性荨麻疹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