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司+养殖小区”组织模式探析
——以温氏集团为例

2023-09-02林媛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温氏畜禽农户

林媛媛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农业产业规模经营、改善小农经济集中度较低的政策。《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高效循环畜牧业,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例,到2022年,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65%以上[1]。为响应规模化发展号召,适应行业变革,一些新型养殖小区诞生。“公司+养殖小区”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营”,也不是简单松散的“公司+农户”组织模式,而是可以真正加大合作农户的养殖规模、提高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规模化经营与收益的经营组织模式,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温氏集团“公司+养殖小区”模式介绍及特点

1.1 温氏集团养殖小区发展简介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创立于1983 年,是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相关业务的跨地区现代农牧企业集团。温氏集团于2007 年正式成功跨入广东省首家百亿级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行列。1989 年,温氏集团开创了运用综合效益促进产品流通的先河,首次开创“公司+农户”模式。随着科技、经济和行业的进步,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完善和升级。从“公司+农户”向“公司+家庭农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模式升级。其中,“公司+养殖小区”模式最早于2017 年开始探索养禽业务[2]。公司目前新增产能均基本采用“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3]。

1.2 “温氏+养殖小区”模式的三种形式

温氏的“公司+养殖小区”模式是指公司负责为整个养殖小区租地,统一建设,如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土地、建设规划和经营证照的办理等工作,通过3 种形式与农户开展合作[4]。

第一种:公司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吸引农户到养殖小区内与公司合作养殖,这是公司当前模式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截至2021 年10 月,公司自建已竣工的养鸡养殖小区有40~50个,养猪业务有10~20个[5]。

第二种:合作农户根据公司标准,在养殖小区内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然后与公司合作养殖。这类农户通常是公司的长期合作农户,与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4]。

第三种:地方政府专项产业基金投资,由公司建设标准化养殖场,然后吸引合作农户到养殖小区内与公司合作养殖[4]。

据测算,“公司+现代养殖小区”模式在完全成本控制上更有优势,养鸡业务“公司+现代养殖小区”模式将节省0.5元/只,养猪业务约节省75元/头[2]。

1.3 “公司+养殖小区”模式特点

“公司+养殖小区”是畜禽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农民养殖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条件的必经之路。养殖小区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七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稍售,统一标准化养殖场”,类似于现代连锁模式,使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纵观以上养殖小区,具有以下特点。

1.3.1 智能化程度高

采用高效养殖模式,依托全自动化环控和喂料等设备,实现高效规模化养殖。小区内每栋畜舍(或禽舍)均配置了自动环控、自动喂料、自动清粪等系统,只要设置好环控参数后,便可自动控制舍内的风机、湿帘、调温等设备,达到自动化降温通风与保温的目的。饲养员每天只需定时巡查畜禽舍,通过简单操作控制台按钮,就能完成加料、清粪、通风、调温等环节的工作。使用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实现1 个人就可以完成传统养殖中多人的工作的目标。以温氏集团下的水禽事业部首个规模化、自动化养殖小区——沿井养殖小区为例,该小区建设于2020年9月,由公司负责租赁土地、办理证照、完成“三通一平”工作,共建设鸭舍39 栋。其中21 栋投产,采用4 层笼养设计,依照生物安全防护,规划为3个独立养殖区域。小区高效笼养,有自动化的环境控制、自动喂饲料、自动清洗动物粪便等系统,通过设置好环境控制参数,便可以完成鸭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加料、清粪等工作。由于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该小区规模效益高,通常1 个人就可以饲养2×104~3×104羽肉鸭,效率几乎达到传统网养的2倍。

1.3.2 重视生物安全和防疫工作

公共卫生对于聚集性畜牧养殖业是非常重要的。温氏的养殖小区极其重视生物安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手段来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在硬件方面,按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规划养殖区域、疾病监测实验室、洗消中心、物资中转站、人员隔离站。在软件方面,通过专员检查、员工培训、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等手段,提高全员的生物安全水平。例如,山东省宁阳县温氏无疫小区的生产单元实行了严格分区管理,内部有物资消毒间,车辆清洗消毒设施和防疫物资用品,专员每天都会对场区内外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公司的疾病监测实验室会制定科学监测计划和方案,包括主动监测、日常业务流程监测和被动监测3种,监测范围包括洗消中心,车辆和种猪场,同时建立起来了应急反应和疫情报告管理体系[6]。

1.3.3 强调对人员、物资、场区的统一管理

“公司+养殖小区”组织模式在原来“公司+农户“的“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进苗、统一用料和统一销售”基础上增加了“统一管理”。物资方面,农户或家庭农场一般只饲养一种畜禽,公司会统一免费配送饲料、防疫用品以及最重要的种苗,并由公司按合同价格回收产品后统一销售。人员方面,温氏养殖小区有现代养殖小区管理人、专业饲养员,企业可以直接管理农户。场区管理方面,公司统一配置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并在场区合理布局,从而提高小区疫病预防治疗效果,方便动物粪便回收处理。

1.3.4 规模化程度强

温氏1.0 模式过度依赖农户自建的养殖地,因此合作农户较分散,养殖农户的养殖规模也比较小,一般普通养殖农户很少能达到3位数以上的出栏量。为了顺应国家鼓励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导向,现代“公司+养殖小区”模式与1.0 模式不同,通常会建设标准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其是经当地农业、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的养猪、奶牛、蛋鸡、肉鸡的养殖场,具有一定的规模,猪出栏≥500 头,蛋鸡出栏≥20 000 羽,肉鸡出栏≥50 000 羽。因此,温氏养殖小区合作农户单批饲养规模通常比较大,饲养效果良好。公司现有养猪养殖小区年有效饲养能力约500×104头。

1.3.5 政府扶持力度大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的支持力度,2019年—2020年,中央预算中包含对于规模猪场,养殖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的资金配套。同时也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将规模养殖区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对生猪规模养殖小区(主要针对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给予短期贷款贴息补助[8]。2014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38×108元支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其中,25×108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10×108元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9]。国家要求各地放松对养猪批地的审批,对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拥进行政府补贴,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建设补贴。

2 “公司+养殖小区”组织模式困境

2.1 资源依赖性较强,过度依赖政府和政策扶持

畜牧业除了畜牧产品,最重要是依赖土地资源。近年来,政府征地频发,许多合作农户的土地被征用,温氏采取的“公司+养殖小区”模式虽然可以抵销一部分资源依赖,但需要温氏与政府高度合作,企业发展这种模式需要向政府申请批地、租地和扶持。如果当地政府不重视或者企业管理层怠于发展这些社会关系,将会制约温氏“公司+养殖小区”的进一步发展。

2.2 监管制度不完善

温氏采取价格保护制度,企业在与农户签订养殖合时也确定了回收产品价格和领取物资的价格,但会根据市场变动对委托养殖费进行调升,一般以每头提升10%左右补贴合作农户。通过合同确定的价格计算上市产品总收入,减去饲养期间所领取的物料总费用即为农户养殖总收益。从此意义来看,农户收益与市场价格脱钩,可让农户实现“旱涝保收”,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全部由企业承担。温氏提供的物料一般质量较高,价格由企业测算确定,又称“流程价格”,这笔费用并不能与市场价格挂钩。因此不排除出现一些养殖小区的农户倒卖企业优质饲料赚取差价,或当实际市场价高于回收价时农户私自售卖畜禽产品的情形[7],虽然小区实行智能化管理,但是监管巡查力度有限,不能有效制止此类投机取巧行为。

2.3 产品质量风险

产品质量风险一般有3 个来源:一是有不良养殖户避开监管给畜牧产品喂养了劣质饲料,甚至为了加快育肥使用了不合规的激素药品;二是养殖小区聚集性比较高,一旦有疫病发生,容易发生规模性传播,导致牲畜死亡;三是农户防疫意识不强,容易将外面病毒携带入养殖场[7]。

3 “公司+养殖小区”组织模式的完善对策

3.1 争取外部支持

3.1.1 政府支持

国家和地区政府应加大对“公司+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要把发展现代化养殖小区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明确畜禽养殖小区的组织领导,并协调好水利、电力、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制定优惠政策,使当地想发展畜禽养殖小区的农业公司有地可用、有水可引、有电可通。政府重视养殖小区发展,增强对于畜禽养殖小区的投入预算,争取农业开发等项目资金扶持,在疫病防治、道路建设、畜禽产品安全和农业技术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适当倾斜。

3.1.2 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金融机构如四大银行以及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对于这类型经营模式应当给予适当优惠。

3.1.3 保险机构提供支持

畜牧业存在许多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自然风险及一些不可抗力风险,保险公司应当允以支持。

3.2 内部控制策略

3.2.1 加强小区管理水平

首先,“养殖小区”具备智能化特点,可充分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对小区内人员、车辆及物资监管的管理上。人员出入要有身份认证,不能随意出入养殖地,进场前要认真进行消毒和衣物检查;饲料、药物、牲畜产品在领取、交接过程中要作好登记和实时监控,规避产品质量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上,要“软硬结合”。硬件上,配套自动化设备和多级流消毒设施,日常应当运用自动化技术对养殖场温度、湿度等环控指标的智能控制和生物安全实行智能管控,做到自动获取畜禽产量,智能监测体温等生物安全数据,对异常生产情况及时预警。软件上,日常要安排管理人员巡查,配备一定量的兽医服务人员,作好日常动物防治工作。最后,要有应急预案流程以应对灾害,日常应对小区员工和农户训练并实时演练,提高小区员工和农户的应急能力。

3.2.2 重视契约条款,加强合作农户筛选

企业对于合作养殖户,要建立一套筛选机制,重点对合作农户人品、经验、征信等情况进行调查。此外,在签订合作协议时,企业要考虑到日后存在的各种风险,就与合作农户签订的《委托养殖合同》《食品安全承诺书》《不使用违禁药品承诺书》《环保承诺函》等,制定严格奖惩制度,从源头上扼制农户投机取巧行为,避免将来承受产品质量损失。

3.2.3 构建信息化平台,增强养殖户防疫与安全生产意识

养殖小区相较于过去的“公司+农户”模式对农户的管理更强,企业不再像过去一样仅仅只给农户提供防控措施手册和一些消毒工具,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增强小区人员防疫与安全生产意识,如建立养殖小区专门的门户兼办公网站,一方面可推广小区畜禽产品品牌,另一方面可以在此平台上发布最新市场信息、养殖技术信息、当地畜禽常见疫病信息、疫病防控等重要信息,同时通过此网站展开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操作等培训并与线下培训相结合。

猜你喜欢

温氏畜禽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温氏股份拟8.1 亿元收购河南新大牧业61.86%股权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