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栗坡县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问题及对策措施

2023-09-02江,骆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麻栗坡县魔芋农户

颜 江,骆 振

(麻栗坡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云南 麻栗坡 663600)

1 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麻栗坡县魔芋种植历史悠久,2018 年前以零星种植为主,种芋繁殖率低、种性退化、品质下降等问题突出。近年来,麻栗坡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魔芋产业,引进花魔芋、珠芽魔芋品种试验示范种植,经过近3 年的发展,已形成以繁育珠芽金魔芋二代种芋、实生籽、叶面果为主的优质种源基地和商品芋高产示范基地100 hm2。魔芋种植技术逐步规范,种植方式逐渐规模化、标准化,推动了魔芋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11 个乡镇魔芋种植面积达1 120 hm2,魔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种植效益初步显现

2021 年,麻栗坡县魔芋种植面积567 hm2,总产量为2.45×104t,实现农业产值9 800×104元,种植农户户均增收5 000 元以上。2022 年种植面积达1 120 hm2,预计总产量4.37×104t,农业产值1.53×108元。

1.3 产品加工取得突破

麻栗坡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乡村振兴示范园内,配备冷库、保鲜库等配套设施,建筑总面积14 000 m2,完成投资1.2×108元,建成魔芋精粉生产线2 条,魔芋胶一体化生产线1 条。2021 年加工魔芋干片1 600 t,生产魔芋精粉130 t,实现加工产值3 500×104元,利润700×104元,税收91×104元。同时,公司正在加紧魔芋产品的研发及品牌培育,目前已开发了魔芋精粉、魔芋爽、魔芋果冻、魔芋蛋糕等产品,注册了“老山情”“滇芋”“芋和园”“寻边味”等6个商标,为魔芋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4 产业化进程有序推进

2021 年,麻栗坡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经过调研论证后,确定将魔芋产业作为麻栗坡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从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合作社与农户发展,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2 年的培育,龙头企业逐步增强,在品种繁育、规范种植、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目前,公司共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7 个,带动麻栗坡兄弟农业专业合作社等4 家专业合作社发展魔芋种植,初步形成以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为一体的魔芋全产业链,进一步推动了魔芋的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2 产业发展优势

2.1 自然条件适宜

魔芋属半阴性植物,喜阴、喜湿,忌高温环境和水涝,适宜在海拔600 m 以上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生长。麻栗坡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 579 m,最低海拔107 m,海拔高差2 472 m。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春季增温快,秋季降温迅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 374.8 mm,有雨天200 d,相对湿度86%。全年日照时数为3 480 h。年平均气温位13.1℃~23.1℃,有效积温为4 314.6℃~7 339.1℃,无霜期202~361 d。立体气候明显,具有适宜不同魔芋品种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

2.2 土地资源丰富

麻栗坡县国土面积为233 400 hm2,林业用地面积为137 853 hm2耕地面积40 613 hm2。除粮食安全生产及烤烟、甘蔗、茶叶、香蕉、中药材等支柱产业外,全县适宜魔芋种植的土地面积超过13 000 hm2,可进行间套轮作和林下种植,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2.3 产业基础较好

为促进魔芋产业的发展,麻栗坡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设了魔芋研究所,为魔芋规范化种植和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农业服务机构通过培训和示范带动,为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培养的一批“土专家”、种植能手,在魔芋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分级等环节总结出较为成熟的经验,为产业发展莫定了良好的基础。初步形成集品种繁育、规范化种植、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2.4 市场前景广阔

魔芋的主要成份为葡甘聚糖(KGM),目前魔芋是唯一能大量提取葡山聚糖的植物[2]。魔芋除含淀粉和大量的水分之外,还含有多糖、蛋白质、纤维素、多种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生物碱、酶、脂肪、可溶性糖、丹宁、多巴胺、甲醛葡萄糖贰、甲胺和樟脑等。此外,魔芋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20 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涵盖了人体必需的10 种微量元素。魔芋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极具开发应用前景[3]。目前,麻栗坡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同省内多家外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与钓鱼台国宾馆食品公司合作,组建了麻栗坡钓标食品公司;与广西桂滇魔芋科技公司、湖北一致魔芋公司、湖北百善优公司、广东肇庆海星生物科技公司、云南田园糖业公司等企业签订了魔芋精粉销售订单,订单量达1 000 t,产业市场前景较好。

2.5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麻栗坡县委县人民政府将魔芋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的主导产业,制定了《麻栗坡县“一县一业”魔芋产业实施方案(2021—2025)》《麻栗坡县“十四五”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培育方案》,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推广种植面积为6 667 hm2,培育销售额1×108元以上的省级龙头企业一家,培育20 个专业种植村,实现农业产值15×108元,加工产值24×108元。为解决种植户资金不足的问题,麻栗坡县还制定了《麻栗坡县现代农业小农户培育奖补方案(试行)》《麻栗坡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魔芋贷”实施方案(试行)》和《麻栗坡县2022 年“一县一业”魔芋产业发展奖补方案》,通过强化金融政策扶持,采取先种后补、回收奖励、农资优惠、贷款发展等方式,解决企业、合作社及农户的发展资金难题,为魔芋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麻栗坡县山区面积占99.9%,耕地坡度大,零星分散,石漠化严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全县坡耕地治理、灌溉设施、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仍然较薄弱,机械化程度仍然较低,再加上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制约了魔芋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3.2 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麻栗坡县魔芋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为公司、合作社和种植农户自行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发展规模小、散、弱,机械化程度低,难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管理,导致种植成本过高,效益不佳。由于精深加工与新产品研究开发不够,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未真正形成,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3.3 技术力量薄弱

虽然麻栗坡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魔芋研究所,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在新品种培育、种植管理、产品研发、加工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研究不够,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县农科局缺乏魔芋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技术培训难以到位,导致芋农不能准确掌握魔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化种植水平低。

3.4 农户科技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科技意识相对较低,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弱,是影响魔芋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3.5 品种结构单一

麻栗坡县种植的魔芋品种以本地花魔芋、珠芽魔芋为主,由于花魔芋抗病性差,对环境要求严格,易感染软腐病、白绢病而严重减产。公司以推广珠芽魔芋种植为主,珠芽魔芋属于耐热品种,成为制约魔芋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3.6 产业争地矛盾突出

由于缺乏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造成粮食、蔬菜、甘蔗、香蕉、芒果、中药材及林业等产业之间相互争地的矛盾突出,且种植地块分散,难以发挥土地规模效益,影响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7 市场体系与品牌培育滞后

麻栗坡县魔芋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产品加工尚在研发试制阶段,产品销售主要以原料出售和初加工产品为主,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完善,产品品牌建设滞后,尚未形成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3.8 资金投入不足

魔芋作为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效益高,发展潜力大,投入成本及技术门槛也相对较高,由于资金不足,目前大多数农户仍处于观望状态,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魔芋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是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4 对策措施

4.1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项目资金扶持,完善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生产道路、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先进农机设备和小型山地农机的示范推广,从整地到育苗、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控、采收等环节推进魔芋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构建农机农艺融合的生产技术体系,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统筹抓好“一县一业”的示范县创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工作,加强魔芋精深加工体系、种芋和商品芋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4.2 优化区域布局

按照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要求,结合各乡镇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科学布局种植区或种植带,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根据麻栗坡县野生魔芋分布、种植情况和魔芋品种生育特性,在海拔1 200 m 以下区域主要种植珠芽黄魔芋、珠芽金魔芋,在海拔1 200~1 800 m 区域主要种植珠芽白魔芋,在海拔1 800 m以上区域主要种植花魔芋。

4.3 建立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鼓励龙头企业与云南农大、省州科研院所组建魔芋研发中心,在魔芋新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制定魔芋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动魔芋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技术力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引进或培养魔芋种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魔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对魔芋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农户的技术指导及培训,将魔芋种植关键技术输送到田间地头,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4.4 强化良种繁育与新品种引进

依托县农投公司的魔芋研究所,加强与省州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魔芋种质资源的收集、新品种培育等工作,选出适宜不同海拔和气候条件的耐旱、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魔芋新品种。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应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满足全县魔芋产业生产的用种需求。

4.5 创新发展模式

一是优化种植模式。要充分考虑魔芋不能连作,不能与碱性作物间套种的特性,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生产实际的高产栽培模式[4]。如:冷凉地区主要推广“玉米+花魔芋”套种模式,低热河谷地区主要推广“澳洲坚果+珠牙魔芋”套种模式,从而缓解粮经争地、产业争地等矛盾突出的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二是盘活土地资源。借鉴麻栗坡县天保镇天保村土地流转“三权分置”的成功经验,通过“公司+集体经济+金融+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在稳定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依法以转包、出租等方式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破解土地闲置浪费、农户增收困难、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实现农户、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4.6 加强市场体系与品牌建设

加强魔芋产品销售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营销战略[5]。大力培育创建魔芋产品品牌,逐步提升产品层次和品位,扩大品牌效应,加快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一是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与亚马逊、快手、抖音、云品出滇等电商平台搭建合作桥梁,开展线上线下产品推介,拓展魔芋产品销路;二是通过沪滇合作和外交部的帮扶,打造一批“文品入沪、文品进京”叫得响的品牌和拳头产品;三是加强跨境农特电商建设工作,建立国际市场营销网络,通过从越南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打通一条出口通道,使产品走出文山、走出国门、走向东南亚。

4.7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

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州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结合魔芋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贷款、税收、保险、土地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采取贴息、补助、参股、担保等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农村种植大户、私营企业、外商投资进行魔芋产业的开发;建立资金整合协调机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重点用于产业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创建、科技研发、产品市场开拓和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扶持。

4.8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

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和芋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筑牢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纽带,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6]。进一步深化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和产业帮带作用,构建“企社农”抱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完整的魔芋全产业链条。

4.9 强化高位推动

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县级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魔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种苗选育、生产加工、市场开拓等专项工作组,建立健全协调、决策咨询、通报、督查、考核制度,围绕规划目标任务,明确各部门和各乡镇工作职责,细化推进各项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抓魔芋产业发展的格局,推广“龙头企业+生产型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基地”+“党组织”模式,把党的组织建立在生产企业、合作社和基地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猜你喜欢

麻栗坡县魔芋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为脱贫摘帽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巨魔芋
魔芋腐乳发酵工艺优化
麻栗坡县林业现状与发展思路分析研究
麻栗坡县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