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生态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运用研究

2023-09-02李炎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底肥山地牧草

李炎龙

(青海省林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1)

畜牧业是青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去青海地区畜牧业发展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虽然当前草原畜牧业发展相对稳定,但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发挥地区生态环境优势,实现山地畜牧业稳定发展,为农民群众带来更显著的经济效益,是当前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着重展开相关问题论述,希望为解决青海西宁地区牧草种植问题提供合理方案。

1 山地生态畜牧业简述

青海地区山地生态畜牧业可以分为传统化、工业化、生态化3 个畜牧业发展阶段。对于传统化的畜牧业而言,个体化的散养、领养为主要养殖方式,仅能达到自给自足的效果;工业化畜牧业养殖模式则是通过选取优良的畜牧品种,并且在养殖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喂养,从而提升畜牧业养殖效率,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于畜牧产品的需求[2]。但工业化畜牧业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会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且畜牧容易发生疫病,生态化畜牧业养殖模式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也能确保食品安全,达到畜牧行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3]。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牧草往往不能满足牲畜进食需求,出现牧草缺乏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山地生态畜牧业所要密切关注的内容[4]。在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避免出现生态多样化水平降低、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现象,确保山地生态畜牧业和生态环境能够和谐、稳定发展。

2 山地生态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运用分析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也为山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然而山地生态畜牧业仅仅依靠山区资源并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还需要提升牧草种植技术,加大牧草量,维持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本文将针对牧草种植技术展开全面分析,具体的应用措施如下。

2.1 全耕草地种植技术

在研究山地地区的草地种植技术过程中,全耕草地种植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能有效解决山地生态畜牧业缺乏牧草的问题。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该技术需要考虑控场地选取、处理、准备苗床、施肥、草种、预处理、播种等多个环节。

2.1.1 场地的选取

在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大多数的山地区域都可以种植牧草,但也要结合山地区域的环境条件变化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区域内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土壤地质条件等,需要选取最佳地块来种植牧草。

2.1.2 地面处理方法

山地地面处理是优化山地牧草种植环境的关键环节。其原因在于山地区域的地表环境较为复杂,并且部分区域内的地表土壤并不能满足牧草的生长发育需求。例如,地表中经常会存在大量石块,影响牧草的生长,也会缩小牧草种植覆盖面积[6]。为此,需要投入专业的设备和作业人员对石块进行清除。另外,山地地区在被开发利用前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杂草种类多,若没有得到有效清理,会和牧草抢夺资源,不利于牧草的生长。为此,应当使用专门的除草剂来清除杂草。

2.1.3 苗床准备工作

苗床准备工作是山地牧草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影响牧草存活率的主要因素。在牧草种植之前,首先需要对苗床地表土壤的含水量进行检测,连续检测3 次,取平均值,确保土壤含水量符合牧草种植的标准要求。要对场地进行平整,耕作深度保持在20~30 cm。若牧草种植地为平地,为避免雨水天气出现雨水堆积的情况,每隔5 m 设置一个30 cm宽的排水沟[7]。若牧草种地的区域为坡地,可以充分利用坡度优势实现自然排水,不需要专门在牧草种植区域内设置排水沟渠。

2.1.4 施肥

自然生态下的山区土壤营养成分往往并不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求,通常需要结合牧草的品质以及生长的实际情况合理施肥。现阶段,常用的施肥方式为两种,一种为先广撒肥料,然后再翻耕,另一种为先进行翻耕,再将底肥和种子同时撒入槽内,底肥在种子上部。前一种施肥方式就是在牧草种植区域内进行大范围的肥料扬撒,撒完底肥之后再对土地进行翻耕,确保底肥能够均匀分布在土壤之中。底肥一般选用有机肥、氯化钾、钙镁磷肥等,用量为有机肥15 000~375 00 kg/hm2、钙镁磷肥300~375 kg/hm2、氯化钾120~150 kg/hm2、过磷酸钙150~300 kg/hm2[8]。后一种底肥施加方式能够保证牧草在生长的过程中完全吸收到底肥中的养分。

2.2 免耕草地种植技术

山地生态畜牧业牧草种植技术不仅可以采用全耕草地种植技术,也可以采取免耕的草地种植技术。同全耕的草地种植技术对比,免耕技术实际操作环节相对简单。选择好种植场地后,采取人工或者机械的处理方式对种植区域内的杂物进行清理。若想进一步提升场地的资源利用效率,可以通过焚烧的方式处理种植区域内的杂草等,将燃烧过后的草灰作为牧草种植的种床。这种免耕直接焚烧的处理方式能够较好节省生态资源,也起到了保护生态的作用。为了避免火灾发生,需要提前做好种植区域及周边的火灾消防工作。另外,牧草种子也需要经过预处理后才能投入种植。免耕草地种植技术能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简化牧草种植流程,提升牧草种植的整体效益,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

2.3 田间管理方法

在山地生态畜牧业实际的发展过程之中,无论是全耕还是免耕的草地种植技术,都应加强田间日常管理工作,确保牧草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由于牧草正处于快速生长的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若田间土壤营养成分较为匮乏,会严重影响牧草的生长质量,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或者枯萎的情况。为此,牧草种植后的生长阶段一定要追施苗肥。一般情况,追加苗肥的时间为牧草长出3~4 片左右叶子之后[11]。由于施肥后容易引起根瘤菌固氮,阻碍牧草的生长,在追肥期间,作业人员一定要注意不在牧草快速生长的阶段进行施肥,特别是尿素类的肥料。另外,在田间日常管理工作中,作业人员也要时刻关注牧草的实际生长状态,做好喷洒药物和灌溉的工作,确保牧草良好生长。

2.4 牧草加工技术和利用

2.4.1 刈割利用

刈割利用是指在牧草生长达到收割标准后进行收割,为确保牧草继续生长的条件,收割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留出一定的高度。刈割时间过早则会导致牧草生长的总量较少,难以满足山地生态畜牧业放牧需求;时间过晚则会导致牧草内的营养成分流失,导致牲畜难以从牧草中摄入到足够的营养。一般情况下,禾本科牧草的刈割时间为抽穗期、拔节期;豆科牧草的刈割时间在初花期、结荚期。若牧草的生长高度为中等水平,在刈割时要将留茬高度控制在3~5 cm,若牧草的高度相对较高,则留茬高度要控制在5~8 cm。若牧草处于下霜阶段,由于下霜后环境温度较低会直接降低牧草再生能力,在下霜之前需要增加牧草留茬高度[12]。另外,要合理调整刈割频率,若牧草的生长环境条件较好,可以适当增加刈割次数。

2.4.2 放牧利用

放牧利用是山地生态畜牧业草地利用的常见方式。放牧牲畜前需要对现有的牧草总量进行预估,然后计算出载蓄量,放牧的牲畜数量应当控制在山区操场牧草承受范围内,避免牲畜过多数量导致草场的牧草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保证牧草能够持续、稳定的生长,满足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需要。

2.4.3 加工利用

牧草加工利用方法为干草调制和青贮两种[13]。干草调制主要是通过自然或者人工的方式进行干燥。其中,自然干燥是不借助任何机械设备,在自然的环境中通过脱水来达到干燥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更加环保。人工干燥则是通过鼓风干燥或者高温干燥设备将牧草进行干燥。青贮的加工方式则是利用乳酸菌作用原理,将牧草加工成青贮饲料保存。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山地生态畜牧业逐渐成为未来的畜牧模式。山地生态畜牧业中牧草种植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在种植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山地地区牧草资源,也要合理选择牧草品质、考虑适应牧草生长的山地环境及条件,关注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加强牧草种植技术研究,才能发挥出技术的应用价值,推动山地生态畜牧业进一步发展,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底肥山地牧草
山地草甸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山地之旅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山地之美——雨补鲁
适宜藏北“窝圈”栽培的牧草筛选研究
牧草总在雨季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