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探源性研究

2023-09-02崔文可解红晖

现代交际 2023年6期
关键词:恩格斯命运共同体

□崔文可 解红晖

(宁波大学 浙江 宁波 315211)

原始社会时期,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情况下,海洋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片神秘之地。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类海洋意识萌发,地理大发现后,人类更是认识到海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近代以来,海洋政治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甚至成为影响整个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海洋早已和人类命运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科学地认识了海洋,并对海洋问题进行研究,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要求完善海洋相关问题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研究和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引,充分发挥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在我国海洋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势在必行。

当前,基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态势,国内学者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也不乏针对其理论来源的研究。其一,中国哲学中蕴含着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渊源。吴士存[1]认为,“天人合一”观和“义利观”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影响深远。“天人合一”理念将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要求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遵循自然规律,敬畏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义利观”中以义为先、义利平衡的思想成为中国处理国际事务时秉持的价值追求。翟崑[2]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分析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方向,认为知与行二者相辅相成、双向并举,国家战略的实施也应该以此为标准和典范。唐刚[3]分析了蕴含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大同社会”和“天下为公”的传统思想,都表现为和谐共处的理念和构建美好社会的世界观。其二,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中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渊源。吴冰洁[4]认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恩格斯“联合体”思想的新表达。杨威[5]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认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构想在海洋语境中的实践,并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同。

综合现有研究发现,国内学者主要从两方面分析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来源,即中国哲学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但缺乏对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作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另一理论基础的分析。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中的实践,其主要内容除共同体思想外,更重要的是与海洋的结合。而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中众多关于海洋的论述,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故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的角度,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探源性研究,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更为扎实的理论支撑。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

在党的十八大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首次提出,意在呼吁世界各国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联合应对复杂的全球性问题。2019年习近平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6]。

1.共同繁荣的海洋经济命运共同体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始终秉持对外开放的发展理念。即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严峻挑战,我国也始终坚持走符合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海洋的联结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各国利益交织越来越紧密,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必然会阻碍全球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团结合作互利共赢是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最终归宿。海洋经济命运共同体即以合作共赢代替单边垄断,主张各国应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在海洋经济各领域开展合作,共谋海洋经济发展之路,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2.平等互信的海洋政治命运共同体

世界格局正处在调整变革之中,构建和平的全球海洋环境、促进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是构建海洋政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海洋政治命运共同体即倡导世界各国以对话解决矛盾,以协商化解分歧,建立以平等互信为原则的国际交往新秩序,维护和谐稳定的国际交往环境。在全球海洋政治交往中,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其他国家正当而合法的权益,抵制海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和合共生代替零和博弈,共同维护海洋秩序,推动海洋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3.普遍安全的海洋安全命运共同体

海洋的和平安宁与各国的安危利益息息相关。当前,国际海洋争端不断加剧,海上非传统安全事件日益增多,构建普遍安全的海洋安全命运共同体势在必行。海洋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安全命运共同体既要求加强自身海洋安全建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又提倡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共同应对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环境污染、海洋资源枯竭等自然挑战,共同应对海盗、跨国犯罪等影响国际安全的恶性事件,坚持和平解决海洋争端,加强区域安全合作,携手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国际海洋秩序。

4.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

保护好孕育生命的蓝色海洋是人类的共同使命,而粗放的海洋开发方式使得全球海洋事业受海洋自然灾害频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迫切需要世界各国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倡导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全球海洋事业,统筹兼顾海洋开发和保护,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同时,海洋生态环境是全球性问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在海洋生态治理领域应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应对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共同承担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责任,共建美丽和谐的蓝色家园。

二、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7]。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强国建设的实际问题。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集中论述其海洋思想的著作,但是我们通过将分散在其文章中关于海洋的论述系统整合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不仅逻辑清晰而且内涵丰富。二人以资本逻辑分析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航运、殖民地、世界市场、海军、海战、海权、国运等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及影响,并发现了以海洋为桥梁实现无产阶级联合和人的全面解放的可能性。

1.海洋为世界经济发展搭建桥梁

15—17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全世界在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的核心是阐述海洋经济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8]401第一,海洋运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拓宽了对外贸易的渠道,造船技术的改进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不但促进了海洋运输业的发展,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在全球范围的传播。第二,海洋为资本原始积累开辟了渠道,海外殖民地扩张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商品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资本家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利润。第三,通过工业革命革新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以提高社会生产率。旧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资本家迫切需要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即用大机器生产代替传统手工业,提高将从海外殖民地掠夺来的大量原材料转化为商品和资本的速度,并借航运将商品流通至世界市场。第四,为了维护海洋利益,打击海盗等海上威胁,设立了海军这种新型暴力机构。资本主义国家最初围绕海洋展开的各种活动都是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目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也是以分析海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为出发点和重点。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海洋成为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重要渠道,以海洋为载体创造财富价值也一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价值目标就是充分发挥海洋联结世界的桥梁作用,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开展海洋经济各领域的合作,在和谐安定的环境下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利益共享,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建设,促进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2.经济发展与海权发展相辅相成

在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中,争夺海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第一,明晰了海洋具有共有性。马克思在《华盛顿政府与西方列强》中提到“作为各国共有的大道的海洋是不能处于任何中立国主权之下的”[9],海洋作为联结各国的纽带应该为各国共同享有。资本主义为了开辟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不但将海上航道据为己有,还侵略别国掠夺原料以供生产商品,建立殖民地加强对被侵略者的统治,贩卖奴隶获取廉价劳动力和赚取经济利益。马克思反对这种霸权行为,提倡公平合理地使用海洋资源。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海权和工业化、世界市场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工业化需要市场和原料产地,促使资本主义进行海外扩张,建立殖民地。海外扩张推动资本流通,世界市场贸易过程中产生高额利润和海盗的频繁出现又促进海军的建立,维护长期利益就要重视国家海权问题。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国经济实力越强,用于提升科技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投资就越多,在海上力量维护下国家政权也更加稳固。第四,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海军是维护海权的重要保障。马克思恩格斯在《西班牙无敌舰队》《海军》《克里木战役》等著作中记录了海战,分析了海军在西方国家海洋争霸中的作用。没有海军的保障,殖民地贸易体系就无法得到维护,所以海军力量是海权强有力的支撑。夺取海权的目的是争夺世界市场,强大的海权可以维护海上安全贸易。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他们的工业比任何其他工业更依赖于世界市场,从而也更依赖于航海业”[10]。安全的贸易环境使资本财富迅速积累,可以有效抵御外来侵略,应对海上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而强大的海上力量正是维护海洋和平的重要手段。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各国以平等互信为原则共同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呼吁各国共同应对海上的风险和挑战,共同维护海洋的和平安宁,为世界各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海洋环境。

3.海洋与国运紧密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论述了海军、海洋、国运三者之间的关系。低成本、高生产率、发达的航运、广阔的世界市场,这四个要素的结合实现了资本家谋利的目的,是国家强大的物质基础。但是,成为海上强国还需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和完善的海洋战略,发挥其在争夺殖民地、保护海上贸易安全、巩固海上地位等方面的作用。第一,海军的建立和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海上安全。海外贸易兴起需要一支海上护卫队维护海运过程中商品和船只的安全,在开辟海外殖民地的时候,建立正式的海军队伍的重要性更为明显。“自从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了迦太基的海上霸权以后,古代史上就再也找不到具有丝毫研究价值的海战了,而罗马统治权的建立,很快就消除了以后在地中海发生任何海战的可能。”[11]381恩格斯以第一次布匿战争和罗马帝国海上霸权的建立来说明,海军的作用不仅是维护海上航道的安全,还要与其他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争夺海上航道的控制权,唯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有力的海军组成的队伍才能维护国家在海上的霸主地位,且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海洋都在国防安全以及军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海洋是影响国运兴衰的重要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受马汉海权论的影响,他们不满足于仅仅依靠海洋来获取大量的经济财富,还通过频繁的海战建立海洋强国,获取制海权。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明海洋与国家战略、海运与国运的关系,明确指出正是因为海洋,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才能取得如此成就,而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围绕争夺利益产生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海洋的兴衰关系着国家的兴衰。从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中我们深知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在坚持陆海统筹中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4.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会导致生态的破坏,呼吁重视生态文明问题,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方法。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明晰了海洋的本质属性。首先,海洋先于人类存在,故海洋具有自然属性。我们改造自然必须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发挥自然的价值也必须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以避免对自然盲目过度的破坏。其次,人类通过实践发挥主体能动性来改造客观世界,故海洋也具有社会属性。海洋的两个属性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决定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产生于社会交往和生产活动中,离不开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反之,人与人的关系又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历史过程,所以人与被改造的自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也表现为一个历史过程。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表现。最后,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是资本逻辑。资本的私人占有导致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对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的劳动被异化,工人的劳动不归工人所有,反过来还要被资本家所奴役;在资本逐利性驱动下,对自然的占有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转变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自然也变成了资本的奴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的剥削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对自然进行无休止的索取造成自然环境的恶化。所以,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解,就必须跳出资本逻辑走向共产主义。人与自然、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应改变人与自然的矛盾状态,使这三者在辩证统一中实现和谐相处。[12]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海洋资源的有限性。在人类社会初期,落后的生产力并没有显现出资源的有限性,人类可以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生存和发展。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速度远远超过自然的恢复速度,一度造成自然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集实践性、和谐性、统一性于一体的思想,指导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也高度重视海洋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呼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寻找全球海洋绿色发展的解决途径。

三、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

马克思恩格斯对太平洋时代以及甲午海战的相关论述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思想和“两个联合”的共同体思想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两个主要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的分析和批判为核心,并将最终目的归结于构建自由人联合和无产者联合的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对全球化趋势的预判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新莱茵报》上发表的时评以及恩格斯的《民主的泛斯拉夫主义》都预测了“太平洋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中心将会因为美国而开始第三次转移,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发展。地中海是西方众多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见证了宗教的诞生,造就了辉煌的地中海时代。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后,各国开始争夺海上霸主地位,同时也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中心由此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抓住新航路开辟的机遇,发现美洲新大陆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建立起强大的海上力量称霸海洋。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则大力发展海上航运业,不但加快了贸易和资本流通的速度,还以海上航线连接西方各大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英国也借此机会建立“日不落帝国”,并完成了工业革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经济中心不会固定在大西洋地区,而是会再次转移到太平洋地区。“世界贸易第二次获得了新的方向……这样,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交通航线的作用;大西洋的作用将会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一样成为内海。”[11]478因为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激发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潜能,美国加利福尼亚黄金矿的巨大价值吸引了资本的目光,大量人口涌入美国西海岸,充足的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经济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劳动产品。资本逻辑追求源源不断的剩余价值,要借助开辟新的海上航线,进而将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囊括到世界市场中来。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海洋已经不再作为天然的海上屏障存在,而是作为连接世界市场的桥梁而存在,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市场之外,经济全球化影响着政治、文化、生态、安全等各方面的全球化趋势,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结果。

2.马克思恩格斯对甲午海战后中国发展前途的肯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建设也是以史为鉴,以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为指导思想,制定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马克思恩格斯曾在《纽约每日论坛》上发表相关文章,论述甲午海战对中国的影响,“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13]。恩格斯认为,甲午海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包括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加快工业化进程,造成劳动力过剩,引发世界革命,并最终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首先,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使中国小农经济解体,大量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厂的同时向内地倾销商品。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的民族资本主义和大机器生产的商品经济面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无以为继。其次,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到“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之内就会夺去中国千百万工人的饭碗”[8]299,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相较于封建自然经济小,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劳动力过剩,有很大一部分人会被淘汰而失业。再次,恩格斯预测大量多余的劳动力会被迫走出国门,到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谋生。中国工人生活条件较差,对工资的要求较低,使得中国劳动力与欧洲国家劳动力形成竞争,长此以往会引发社会动乱并最终导致工人革命爆发。再次,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之间存在关联。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提道:“欧洲人民的下一次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目前所发生的事件。”[8]778他对甲午海战后中国的变化给予较高的期望。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外流的中国劳动力不足以和外国劳动力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也就没能引发大规模的革命。最后,中国被迫结束闭关自守的状态,融入世界市场。这是甲午海战对中国产生的最为深刻的影响,这段屈辱的历史再一次证明了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的道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主动走向海洋,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谋求国家富强的关键。

3.马克思对真正共同体的追求

马克思对共同体的论述也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源之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封建经济体系,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众多的失业人口使得社会矛盾冲突激增。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显现。马克思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方法来消除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消除工人和劳动之间的异化关系。因此,他分析了四种不同形态的共同体,最终提出只有“真正的共同体”,即以无产阶级的联合来对抗资产阶级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共同体进行了论述,认为其有四种存在形态,即“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抽象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14]。第一,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指的是在资产阶级产生以前原始的以血缘关系构成的共同体,每个个体都依赖于共同体生存,共同享有土地资源。第二,虚幻的共同体指的是由资产阶级构成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但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内部存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有阶级对立,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属性。第三,抽象的共同体具体指以货币和资本为载体的共同体,在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关系建立于物的基础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第四,真正的共同体代表的是共同体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个体和整体的辩证统一,不存在阶级对立和矛盾,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而推动共同体的发展,实现个人和共同体的高度统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不是局限于一个国家之内构建共同体,而是在全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全世界进一步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共同体,这无疑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不但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更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为实现真正的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四、海洋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的当代运用和发展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和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及创新性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海洋领域的具体体现,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价值指引。

在海洋经济方面,经济命运共同体表现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三条蓝色经济通道”[15]。以“一带一路”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沿线国家可以加强在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开发利用方面的合作,以风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补充能源消耗,通过互相交流海产养殖业的经验帮助沿线国家提高生活水平,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旅游产业补充经济收益,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海上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沿线航运体系,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达成利益获得共识。首先,海洋经济命运共同体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中关于海洋共有性的论述,海洋资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不为哪个国家所单独占有。其次,中国吸取历史教训,利用海洋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积极面对存在的风险和挑战。最后,海洋经济命运共同体思想看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应停留在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上,而是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并开拓第三条道路,实现两者在海洋经济方面的合作共赢与和平发展。

在海洋政治方面,海洋政治命运共同体表现为建立战略互信的蓝色伙伴关系,增强政治互信,深化合作共识,建立高层磋商与对话机制,共同推进公平合理、利益共享、权责共担的海洋政治命运共同体,以互利共赢代替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海洋争端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思想和海洋政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十分重视经济对于上层建筑的基础性作用和海军力量对巩固国家海权的重要作用,强调维护海权就需要加强在海军建设和在军事科技方面的研发和投入。虽然当今已经不再是以武力争夺海权的时代,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也较小,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海上国防力量的建设不容忽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海洋政治命运共同体更加强调以谈判协商的方法处理国际海洋争端,坚持走结伴不结盟的多边合作道路,提倡各国共同参与全球治理。

在海洋安全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洋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只增不减。海洋安全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海军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海洋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同维护海洋安全,倡导各国应加强海洋各方面的合作,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框架下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海洋安全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都重视海军队伍和海上力量建设对国家安全发挥的关键作用。海洋安全命运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索了海洋安全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军事力量建设和领海争端方面,还包括生态、文化、法治等各方面的安全问题。

在海洋生态文明方面,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倡导走绿色发展道路。虽然海洋资源储量丰富,但也需要坚持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完善相关海洋保护法,限制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共同维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援助。海洋文明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以文化沟通打破文化隔阂,寻求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生之路,尊重文化差异,加强在海洋知识文化与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了解外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两者共同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继承了马克思遵循自然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改造自然的观点,重视解决和预防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破坏问题。

五、结语

海洋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载体、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陆地资源的匮乏和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促使人们提高对海洋的关注度,未来海洋也必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领域。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作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思想,二者在海洋经济、海权与国运的关系以及海洋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较多契合之处,其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预测、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肯定以及对自由人联合的共同体的追求,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和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特征表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此寻求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道路,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恩格斯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