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三维探析

2023-09-02徐康洲王彦龙

现代交际 2023年6期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体系

□徐康洲 王彦龙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4)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国家安全,进行了不懈探索和积极实践,取得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在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于安全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不断突破创新,开创了国家安全工作的历史新局面。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深刻提出“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1]的相关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则进一步将其置于专门论述国家安全部分的章节标题中,充分彰显了党对于这一重大战略命题的重视程度。当前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但是在研究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方面稍显不足。因此,在系统研读、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把握其主要概念界定和内在表现特征,回顾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历史进程,对于历史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维度: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探寻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坚实且深邃的理论底蕴。对其主要概念进行界定是深刻理解其理论底蕴的重要基础,同时,深入挖掘其内在表现特征对于其理论底蕴的拓展和丰富具有重要意义。

1.主要概念界定

一是国家安全。国际学界对于国家安全的具体定义一直存在争论。通过总结国际上不同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对于国家安全的已有定义主要从国际关系理论以及特定意义的国家安全工作出发进行阐释。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也对国家安全的基本定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理论观点。然而,对于国家安全的理解并不是只从一个简单的定义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阶段、内外环境等因素深入研究分析。在当前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语境背景下,应当从总体国家安全的思想理论观点入手,对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探讨。因此,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下,国家安全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所有国民、所有领域、所有方面、所有层级安全的总和。从中可以看出,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时涵盖的范围也十分广泛。

二是国家安全体系。对于国家安全体系,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为深刻理解国家安全体系的定义概念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国家安全体系作为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载体,在处理国家安全问题当中发挥着组织化、制度化的重要作用。这种组织化与制度化重点体现在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包含了许多子体系的总体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在动态联系当中影响着整个安全体系。这就需要在正确理解国家安全原生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变迁以及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充分认识当前国家安全的派生内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国家安全体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框架下,国家安全体系包含十一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国民安全。因此,国家安全体系可以理解为特定的国家主体为完成一定的国家安全目标,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含不同方面内容的组织和制度的合体。

三是国家安全观。针对国家安全观的已有研究主要存在传统国家安全观和新国家安全观两个方面的思想和观点,但是这两种思想观点并不是统一的思想体系,而是对于新旧时期出现的国家安全思想和观点的总称。系统认识国家安全观需要从基本思想与观点出发,对国家安全相关问题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分析和探讨。国家安全观与具体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与国家安全形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对当今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现实问题的正确反映和认知。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也体现了对于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基本历程和特殊规律的认识。因此,国家安全观不仅包含对国家安全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含对国家安全发展基本规律与内在本质的认知和探索。

2.内在表现特征

首先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为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2]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具体历史实践当中,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一方面,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运用于国家安全建设之中。例如,作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使命和作用进行了基本阐述,同时强调了无产阶级政权安全的重要性。党充分认识到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安全的根本性作用,同时对于损害我国国家政权安全的内部分裂分子和外部敌对势力采取了坚决的斗争策略,有效保证了无产阶级政权稳定和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党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国家安全建设。比如,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正确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对于国家外部矛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在总体上维护了国家的内部和外部安全。同时,党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实际调查分析复杂多样的国家安全问题,深刻认识到不同安全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并针对具体安全问题和潜在安全威胁制定了更加细化的处理对策,有力地保证了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国家安全态势。

其次是以党的根本领导为突出优势。“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3]383这是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推进国家安全建设的突出优势。在国家安全建设的历史实践当中,党始终保持独有的清醒和判断,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核心作用,从根本上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首先,党对具体历史时期的国家安全形势进行了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历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大局出发,精准分析所处具体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判断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国际安全形势,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认识前提。其次,党因时因势科学转变国家安全理念。历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正确研判具体时期的国家安全形势,科学转变国家安全理念,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国家安全内容的认知,逐渐形成了更为系统完善的国家安全理论,为深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最后,党不断提升国家安全维护手段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在国家安全理念的指导下,党适时调整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手段和措施,科学转变国家安全总体战略和具体政策。在此基础上,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能力显著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国际话语权和战略主动权有效提升,国家安全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国际安全合作范围和深度不断加大,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实践条件。

最后是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立场,也是党百年奋斗实践当中的根本性与原则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3]382这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深入推进国家安全建设的价值旨归。在推进国家安全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和优良传统。主要表现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安全诉求,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各项安全权益,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稳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具体来看,一方面是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在具体历史实践当中,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国家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4]52这一根本要求,充分体现出党对于人民安全价值目标的使命与担当。另一方面是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依靠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遵循。在推进国家安全建设的历史实践当中,党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在一起,充分挖掘人民群众在国家安全建设当中的基础性力量,不仅使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得到维护和巩固,也使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得到进一步加深。

二、历史维度: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历程回顾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历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正确认识所处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与安全形势,统筹应对多重复杂的国家安全威胁,成功构建并不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其发展进程可以概括为重建与巩固阶段、发展与提升阶段及全面推进阶段三个历史阶段。

1.重建与巩固阶段: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安全形势极为复杂。在国家外部,伴随美苏两级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冷战思维为指导,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新中国进行持续打压和遏制,在经济上封锁,在政治和外交上孤立,在军事上威胁,试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将战火延伸至鸭绿江边,给刚从战争中获得独立和解放的新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1959年,印度在中印边境挑起武装冲突,中印边境局势日益紧张;1962年,我国被迫进行对印自卫反击战。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对我国主权造成巨大威胁,中苏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在国家内部,退缩至台湾的国民党残余部队频繁对东部海岸进行偷袭破坏,在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以及土匪等反动分子依然存在,国内安全局势并不稳定。长期的战争破坏使得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害,财政、金融、商品市场等各个经济领域亟待恢复。

面对以上国家安全问题,党和政府将维护国家生存安全作为根本宗旨,正确处理来自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国家安全威胁。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歼灭了国家内部的各方反动势力,东部海岸防线进一步巩固。在经济领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财政与金融稳定,有效整顿商品市场,使物价波动趋于平稳。在军事上提出“积极防御,防敌突袭”[5]的国防战略,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我国从坚持“一边倒”到“反帝反修”再到构建中美苏战略大三角,从国家利益出发动态调整同美苏的外部关系。

总之,在这一历史时期,在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正确认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与安全形势,统筹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等众多安全风险挑战,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逐渐形成了第一代传统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能力水平有效提升,在实践中开启了对于国家安全道路的探索。

2.发展与提升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国际安全形势产生新的变化。在国家外部,随着两极对抗局势更加缓和,中美中苏关系逐渐改善,我国面临的外部国家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稳定。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形势接连发生重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6],国际格局由“两级对立”逐渐向“一超多强”转变。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众多新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进入21世纪,西方串谋的“中国威胁论”使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舆论压力,同时受到局部战争的影响,世界总体局势并不稳定。在国家内部,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虽然社会总体财富不断增加,但是受到贫富两极分化、投机盛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破坏。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断触碰法律底线,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药品食品等直接影响公共健康的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同时,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冲击。除了以上安全问题,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重大公共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另外,“台独”“疆独”等势力的分裂活动使国家安全稳定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针对伴随国家经济实力飞跃和国家综合实力上升所带来的众多国家安全威胁,党和政府准确把握所处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与安全形势,科学转变国家安全理念,取得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成就。相应领域的生产监督部门相继成立,生产安全问题明显减少。在大力推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国防建设也不断向前发展,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国家安全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不断推动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构建,不仅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更有效维护我国外部安全提供了更加系统的法理支撑,也为国家内部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疾病疫情等突发事件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法律保障。

总之,在这一历史时期,面对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三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注重非传统安全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理念逐渐向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过渡。同时,第二代过渡型非传统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形成,国家安全能力水平明显提高。

3.全面推进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各种安全风险和挑战更加复杂与多样,国家安全形势产生众多新变化。在国家外部,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众多全球性问题加剧,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等公共安全问题仍然严峻,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且缺乏活力,部分地区局势不断升级,世界总体并不稳定。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多变,边境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给国家周边安全造成诸多不稳定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对我国实施贸易战,在政治和军事上开展“亚太再平衡战略”,大肆渲染“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我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比以往更为复杂和严峻。在国家内部,随着我国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两极收入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贪污腐败、“台独”等紧迫问题依旧严峻。另外,随着我国参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国家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变得日渐模糊,未知风险的叠加使得国家安全压力倍增,国家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安全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的科学系统理论,即总体国家安全观。同时,党系统性地提出了涵盖“十一种安全”①的国家安全体系,生物安全随后也被纳入其中,国家安全体系进一步拓展丰富。在不断推动国家安全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党进一步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一是推动国家各领域的全面进步,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以及科技研发取得显著成绩。二是推进国家安全的体制机制建设,国家安全战略的统筹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强化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和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国家安全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国民安全素养有效增强。

总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精准地认识和把握“安全与发展”的时代背景,有效维护了我国各个领域的国家安全。在此基础上,第三代开放型总体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形成,国家安全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实践维度: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十八大以来,“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7]。步入历史新阶段,国家安全的治理需求更加紧切。因此,要在现有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奋力进取,着力解决好全领域和全周期的众多国家安全问题,切实提升国际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

1.高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旗帜

国家安全理念是否科学,是否反映了本国实际和时代要求,是否能够指导国家安全建设的具体实践,追本溯源是要看其是否坚持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和人民推进国家安全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4]52因此,作为当前国家安全建设的具体指导理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高举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思想旗帜。

首先,要科学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总体国家安全观基本内容丰富且随实践不断发展,包含了科学性、系统性等众多特点,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五大要素”②和“五对关系”③。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五大要素和五大关系再次进行了阐述和强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相关实践要求。因此,科学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应当结合国家安全的动态发展特性,进一步挖掘核心要义的内涵和外延因素,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创新。

其次,要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原则要求。对于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十点工作要求,为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基本原则提供了重要指引。因此,在实践当中应深入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不断拓展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维度。同时,要精准分析认识国家安全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演变规律,从而进一步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在此基础上,要牢牢把握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方向,深刻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所蕴含的实践要求和科学方法,并将之贯彻到党中央对于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中。

最后,要正确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为维护和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时也为世界总体安全的维护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因此,在实践当中应充分认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自信,充分发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价值,使其更符合时代要求和国家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为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2.坚守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前进方向

道路问题是根本性问题,道路选择决定着发展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8]因此,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始终坚守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前进方向。

首先,要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自我革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和引领者,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其成功开拓和发展演进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领导。党是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作为广大党员队伍的骨干与中坚力量,对于国家安全的巩固和维护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产生新的深刻变化,新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愈加复杂,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与使命,在自我净化中革新。同时,应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勇于改正错误,以国家安全工作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对照修改自身工作的不足,在自我完善中革新。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总结反思能力,通过培养自觉意识切实提升其驾驭潜在风险、处理复杂局面的实践水平,在自我批评中革新。

其次,要不断夯实国家安全建设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9]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根本依靠。在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自我革新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于推进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认真收集人民群众对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广泛意见,推进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的丰富和完善。同时,应积极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国家安全建设实践当中来,为国家安全建设的深入推进积累更加强大的支撑力量。

最后,要科学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基本关系。发展与安全在国家安全大局中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发展演进至关重要。需要正确处理好新时代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众多国家安全威胁,通过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巩固和完善,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同时,要继续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通过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条件,将科技创新的前沿成果转化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能力。

3.强化国家安全工作的制度支撑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国内国际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有着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于中央层面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这是对国家安全现实问题进行充分考量后所做出的新安排,同时也是对国际经验的有效借鉴。同时,党更加地精准地审视新时代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历史方位,积极参与全球安全事务,有效推动了全球安全治理。因此,推进国家安全建设,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不断强化国家安全工作的制度支撑。

首先,应当建立系统完善的危机管控应急机制。危机管控应急机制是建立在参与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正确解决分歧,避免矛盾升级的一种体制机制。因此,有效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在已有框架构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危机管控应急机制。在外交领域,要积极推动同有关国家的政治对话,增强互访成果的务实性,避免战略误判。在经贸领域,要不断增强同有关方互利互惠的贸易合作,推动各方在经贸利益前保持克制。在军事领域,要切实加强军事交流和边防合作,坚持通过和平对话解决分歧,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其次,要加强和巩固国家安全工作集中统一协调机制。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国家安全工作的协调机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国家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应当继续推动各个具体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统筹应对全周期和各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深入推动建立系统完善的国家安全工作格局。社会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国家安全工作格局的重要一环。这就需要不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切实保障公共领域的安全稳定,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的治理水平。同时,互联网作为当前历史时期的舆论主阵地,在意识形态构建、思想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互联网管理,有效维护互联网和信息安全,为意识形态的巩固和核心价值思想的传播创造更有利的网络环境。

最后,要不断完善国家安全保障制度。国家安全建设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经济、法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保障支撑。具体而言,在经济上,要继续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金融安全和市场安全,进一步巩固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在法治方面,要坚持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国家安全建设的法治支撑;在文化教育方面,要继续增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加强互联网领域的舆论引导,不断提升全民国家安全素养和意识,切实强化国家安全的文化保障;在国防与军事方面,要坚持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实施强军战略,提升军队法治化水平,不断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防线。在增强各个方面保障支撑能力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增强相互之间的关联水平,不断提升总体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国家安全保障制度的系统构建和全面完善。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全局的历史新高度,进一步指出要通过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是对站在国家发展新起点上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新认知。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展现出旺盛的理论生命力,内在地将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根本领导、人民至上三者有机统一到其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当中来。站在实践新起点上,必须高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旗帜,坚守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前进方向,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制度支撑,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不断向前迈进。

【注 释】

①十一种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

②五大要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③五对关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体系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