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精丸同名异方之文献分析与关键内容考证*

2023-09-01肖移生熊浩仲侯吉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3年5期
关键词:苍耳浮萍神曲

肖移生,董 琦,熊浩仲,侯吉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4)

笔者研究的古方黄精丸组方精炼,由黄精、当归经蜜制而成[1],多次实验中均发现该丸有抗大鼠、小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用[2-3],临床实践中此丸治疗轻中度AD 患者疗效较好[4]。最近有文献报道,由黄精、白蜜与天冬(天门冬)蜜制之丸亦称黄精丸[5-6]。这提示黄精丸存在同名异方现象,但其各方方源、药物基原、制法等关键内容及信息尚不明。此类问题如不及时梳理,极不利于中医对黄精丸各方的认识、开发与应用。

经10多年的蕴育和完善,国家出台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古方开发政策体系,已受行业广泛关注,如2020年国家制定了《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7]。参考该考证原则,笔者查找相关资料,对黄精丸各方来源、方名与方义衍变、药材与辅料基原与炮制、剂量、制法用法及功效主治等关键内容进行考证,以助中医对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亦期有利于黄精丸之各方研究、开发与应用。

1 方源考证

《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收录齐全的中医方剂学权威医籍,经查阅该书,得到黄精丸之名有三方,方一出自《圣惠》卷九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九八,方二出自《丹溪心法》卷四,方三出自《成方制剂》第一册[8]。

1.1 源自《太平圣惠方》(方一)

北宋王怀隐[9]主编的《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了三首神仙饵黄精方,其中一为黄精、白蜜与天门冬蜜制为丸,即“黄精十斤(净洗,蒸令烂熟)、白蜜三斤,天门冬三斤(去心,蒸令烂熟),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酒下三十丸,日三服,久服神仙矣”,二为黄精、白蜜蜜制为丸,三为黄精、生地黄与白蜜蜜制为丸,书中记载此三方均有延年益寿之功、久服可成神仙矣,但每种丸之确切名称未能定义,只统称为黄精方;其后《圣济总录》中首次将黄精、白蜜及天门冬配伍蜜制之丸确切地称之为黄精丸,可延年补益、疗万病[10]。明朝的《普济方》(约1390 年)也收载此丸,并将其再称为黄精丸[11];但之后的医家高濂在其著《遵生八笺》(约1591年)中明确地将此丸之名改为万病黄精丸[12],几乎同时代的大家武之望在其著《济阴济阳纲目》(约1626 年)中再次将此丸称为万病黄精丸[13]。推测高濂、武之望等已注意到元代大家朱丹溪已创黄精丸之方,为避免出现同名异方困扰,结合《圣济总录》记录此丸有疗万病之功效,故将其确切之名更为万病黄精丸。

1.2 源自《丹溪心法》(方二)

名医朱丹溪为治大风病特创方黄精丸。《丹溪心法》中记载:“黄精丸,苍耳叶、紫背浮萍、大力子各等分,乌蛇肉中半(酒浸,去皮骨),黄精倍前三味(生捣汁,和四味研细焙干)(一方有炒柏、生地、甘草节);上为末,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酒下”[14]。此丹溪之黄精丸晚于《圣济总录》之黄精丸,产生同名之异方。

1.3 源自《清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各药配本》(方三)

清朝宫廷太医院曾经编辑了手抄本医书《清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各药配本》,书中所载方药均为皇家御用药品,其中收录了九转黄精丹,为黄精、当归蜜制成丸之品,其名已演变为现代中医的黄精丸。《中医历代名方集成》[15]及《中医补益全书》[16]均收载此丸:“九转黄精丹出自清·《清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各药配本》,由黄精、当归各三百二十两,用黄酒三百二十两入罐内,浸透加热,蒸黑为度;晒干共研为细粉,炼蜜为丸,重三钱,每服一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这可确证该丸之原始出处。该丸“九转”之名原因有二:一、古代“九”为尊贵、适度、长久之寓意,为阳数之极,多用来附会帝王皇室处于上升之极、富贵长久、健康长寿;二、“九转”为古代炼丹术语,丹炼制次数越多,其药力越足,而以九转为贵,服后成仙越速,如《抱朴子内篇·金丹》就有“九转之丹者,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之说[17]。故清廷御医们将该丸称之为“九转黄精丹”最恰当不过,特供宫廷防痴抗衰、保健养生之密丸使用,为补益之佳品,受到推崇,可见其在皇室药用中地位之高。中医里丹即丸,故九转黄精丹也作九转黄精丸。

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广九转黄精丹的保健养生应用,北京市公共卫生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分别出版的《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18]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19]中圴收录了该丸,名为黄精丹,经方原名九转黄精丹。此后,一些医籍在收录该丸时又以此二医籍为出处参考,如《中医临床处方手册》[20]写道:“黄精丹又名九转黄精丹,出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1989 年国家药典委员会在编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21]中将该丸称作“黄精丸”。《中医方剂大辞典》再收录该丸(方三)时,则以《中药成方制剂》为参考。由此可见,现代中医已将九转黄精丹简称为黄精丸,此丸多个别名衍变与中医文化密切相关,不属于异名同方现象。目前,国家已批准该丸作中成药生产、使用。

2 药材、辅料的基原与炮制

上述三方中黄精、天门冬、当归均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材,有关其基原的本草考证及炮制已有较多相关报道,并已取得共识(相关信息见表1);需考证的有苍耳叶、紫背浮萍、大力子、乌蛇肉、酒、白蜜、神曲。

表1 黄精丸同名异方关键内容与信息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Patr.为菊科苍耳属植物,其叶称苍耳叶,果实称苍耳子,《药典》收录了该品种之苍耳子,未收录苍耳叶[22]169。但苍耳叶入药亦颇具历史,始载于《名医别录》,谓叶味苦辛、微寒、有小毒、主膝痛及溪毒,此后《千金食治》、《新修本草》等多部医籍均有收载苍耳叶药用,具有驱风散热、解毒杀虫等功效[23-24]。《医林篡要探源》对苍耳本草之记载较为详细,“叶初生如鼠耳,茎既高大,叶又略似麻桌,色苍白,花紫五出,实如鼠矢,坚硬多刺,仁白色”[25],经对比发现此即为《药典》之收录品种。另外,《中华本草》还收录蒙古苍耳XanthiummongolicumKitag.植物亦可作药用品种来源[26]。古代中医有用苍耳鲜叶之记录,如“苍耳叶绞取汁以渍之,治热毒”、“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用于中风伤寒并疗疔肿困重”[23]。现代中医药则用苍耳叶干燥品,其加工炮制方法为洗净、去杂、晒干。我国苍耳分布广泛,多地盛产。

浮萍Lemna minorL.是浮萍科浮萍属水草飘浮植物,中医历史上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浮萍之记载,原名水萍;此后《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医籍将浮萍区分为大浮萍、中浮萍、小浮萍(紫萍、青萍)三类型;李时珍对浮萍药用类型及功用描述较为详尽:“小浮萍一种背面皆绿者,谓之青萍;一种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谓之紫萍,入药为良,七月采之”、“紫萍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扬邪汗”[27-28]。紫萍又名紫背浮萍,现《药典》收载入药的即是此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L.) Schleid 的干燥全草,其加工炮制方法为6-9月采收鲜叶、洗净、去杂、晒干,此药性辛、寒,有散风热疹,利尿等功效,主治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等症[22]308-309。全国大多数地区盛产紫萍,资源丰富。

牛蒡Arctium lappaL.为菊科牛蒡属两年生的草本植物[29]。此植物素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全身是宝,其叶、花、实、根皆可药可食,亦为药食两用中药之一,其成熟果实称牛蒡子,又名恶实、大力子、鼠粘子[30]。许亮等[31]对牛蒡子本草考证发现,其始载于《名医别录》,“恶实,久服轻身耐老”;《本草图经》记载“恶实即牛蒡子也,生鲁山平泽,今处处有之,叶如芋而长,实似葡萄核而褐色,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本草纲目》曰:“恶实,其实状恶而多钩刺,故名,三月生苗起茎,高者三、四尺,四月开花成丛,淡紫色,结实如枫梂而小,萼上细刺百十攒簇之,一梂有子数十颗,其根大者如臂,长者近尺”。《中国植物志》关于牛蒡的形态描述与这些医籍记载相符[29]。《药典》收录的牛蒡子为牛蒡Arctium lappaL.干燥成熟果实,该饮片炮制方法为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去杂后再晒;此药味辛苦,性寒,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22]73-74。牛蒡子产地全国分布广泛,可分为四大源流,四川产区的称川大力,浙江桐乡产区的称杜大力,湖北产区的称汉大力或泽大力,东北产区的称关大力[32]。

乌蛇又称乌梢蛇,为名贵的动物类中药材之一,其性味甘平,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等功效[33]。朱春晓等[34]对乌蛇本草考证发现,其首载于《雷公炮炙论》,有“乌蛇,头上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长半分已来头尾相对,使之入药如神,只重一两以下,彼处得此多留进用”之言,此后多部本草亦有记录,《本草纲目》记载亦较为详细:“乌蛇,释名乌梢蛇,色如黑漆,背有三棱,如剑脊者尤良,尾细尖长,能穿百钱者妙,眼光不陷”。《药典》收录的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形态与这些古籍相关记载一致,其饮片炮制有乌梢蛇肉和酒乌梢蛇,方法为去蛇头及鳞片,切寸段,用黄酒闷透,去除皮骨,干燥即得乌梢蛇肉;取净乌梢蛇段,每100 kg 乌梢蛇用黄酒20 kg 照酒炙法(通则0213)炒干,得酒乌梢蛇[22]80-81。乌蛇多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东等大部分地区[34],但现在各地野生乌蛇数量锐减,急需对其资源进行保护,建议使用乌鲤鱼代替乌蛇药用,如《丹溪心法》道:“如无乌蛇用乌鲤鱼亦可”。

酒属中医药中常用之剂,然而鲜有现代文献对其基原进行考证。中医认为酒温通血脉、益脾暖胃、开结化瘀、御寒祛湿,以酒服药,可助药力,引药势[35]。名医张仲景将中医运用的酒分为酒、清酒、白酒、苦酒;酒与清酒同为一物,为现代黄酒或米酒中质地纯净者;白酒即米酒之初熟者,将初熟之米酒过滤即得,为乳白色液体,气味芳香可口;苦酒即醋[36]。名医李时珍指出入药之酒酿造需“专用糯米,以清水白面曲所造为正”,其功用显著,品味纯正[37]。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中指出药用之酒应选用糯米经曲酿之正品,即为中医记载之“黄酒”[38]46。我国酒文化历史渊源流长,自古全国各地民间酿造氛围浓厚,盛产黄酒,故药材炮制用酒及服丸之酒可不拘产地。制作方三药丸时,需“用黄酒浸透黄精、当归两药”,此黄酒作重要的辅料用,以炮制药材。服用方一、方二药丸时,需“以温酒下”,这提醒服药之酒需温热,以助行药势,且其服量适当,不可醉,此两处酒虽不是辅料,但却能辅以药物治疗。

对于药丸蜜制用蜜,少有现代文献对其进行考证,值得考究。《药典》规定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Linnaeus所酿的蜜[22]374-375。《中药炮制学》中将蜂蜜作为药材炮制、成药制作的常用辅料之一,其品种较复杂,以枣花蜜、山白蜜、荔枝蜜等质量为佳,荞麦蜜色深有异臭,质差[38]47。《本草纲目》记载:“白蜜之名出《药性论》,其为蜂蜜之白色至淡黄色者,为百花之花蜜,香甜洁静之佳品”[39]。可见蜜制药丸要求白色至淡黄色、质量上等之蜜,产地不拘。作为药丸蜜制辅料,蜂蜜的炮制方法采用熬炼法,即取纯净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40]。蜂蜜集淀粉、糖浆、糊精等百家粘合剂之长,且蜜制药丸操作简便,丸粒光洁、滋润、药效持久;此外,蜂蜜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缓急、滋阴清燥、补虚润肺、调和诸药的作用[41]。方一用蜜量较大,发挥药辅同源的作用,以蜜和之,可增强黄精、天冬两药补益之功效并使之持久,应为佐、使之药,其次为赋形之剂。方三白蜜应为辅料,兼具药用。

神曲别名有六神曲、六曲等,作为传统曲剂之一,其由酒曲演变而来,已逾千年历史仍作为消导药广为应用。神曲之名始于《金匮要略》,此后多部医籍均有记载[42]。《中药炮制学》规定神曲为杏仁、赤小豆碾成粉末,加入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药汁与面粉混匀,再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其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开胃健脾、消食止泻等功效,但现版药典尚未收载[38]346-347。何丹等[43]考证古代神曲道地产区为福建泉州,并冠以“建神曲”之称,现神曲全国均产,组方配比多有不同,工艺不一,其质量评价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为准。方二中神曲为辅料,有粘合药粉、利于药丸成型的作用,另外兼具药用。

3 药物剂量配比与制法

方一由黄精十斤、白蜜三斤,天冬三斤组成[9],可见此三味药以10∶3∶3比例配置,采用经典的药丸蜜制法,难度不大。但需注意的是,原方中黄精、天冬为鲜药材,制丸前需充分洗净,采用蒸闷润方法至药材烂熟即熟透为度,并趁热去除天冬表皮及内部白心,再将三味混和并反复捣匀后制作药丸。现代中医制作时则取黄精、天冬饮片加工成超微粉末,再蜜制成梧桐子状之丸。

方二由苍耳叶、紫背浮萍、大力子各等分,乌蛇肉中半,黄精倍前三味组成[14],现代中医解析此方药味剂量关系为苍耳叶、紫萍、牛蒡子各等量,酒乌蛇肉半量,黄精为苍耳叶、紫萍与牛蒡子总量的两倍,故方中黄精、苍耳叶、紫萍、牛蒡子、酒乌蛇肉应以6∶1∶1∶1∶0.5比例配置。药丸制作时将五味药混合并磨成药末,或者用同样量的鲜黄精捣碎取其汁与四味药研成的粉末混合并焙干;再取适量神曲加水煮成糊,与焙干的药末揉成梧桐子状之丸。朱氏认为也可用炒柏、生地、甘草节替换苍耳叶、紫萍、牛蒡子三味,亦可制作该丸,其方法不变。

方三由黄精、当归各三百二十两,再用黄酒三百二十两入罐浸透加热,蒸黑为度,晒干共研为细粉,炼蜜为丸[18-19],故此方中黄精、当归、黄酒以1∶1∶1比例配置。原方中黄精、当归均为生药,需临用前炮制;现本方已有国家生产工艺标准,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将其作为非处方药(OTC)使用[44]。

4 用法、功效与主治

方一中每丸大小以“一梧桐子”参考,“每服以温酒下三十丸,日三服,久服神仙矣”[9]。据文献考证,一梧桐子体积为0.2 mL也[45],故每丸重约0.2 g,每次以适量温酒吞服本丸量约6 g,每日服用3 次,久服。本丸具有补气益肾、养阴生津、清燥润肺等功效,可“延年补益、疗万病”。

方二中每丸大小亦以“一梧桐子”参考,“每服五七十丸,温酒下”[14],即每日以适量温酒服药10-14 g。因苍耳叶有小毒,紫萍有小毒、亦能致皮肤过敏,故笔者建议本丸每日分两次服用,即每次5-7 g、每日2 次,且不宜长期服用,以避免药丸的毒性和过敏反应。本丸有补气养阴、祛风解毒之功效,可疗大风诸症。

方三每丸重三钱,每服一丸,日服二次[18-19]。明清时期一钱大约3 g[46],故三钱重约9 g。现在本丸药品使用说明书推荐用法用量为每次服9 g 即1 丸,日服2 次。本丸具有益肾填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等功用,主治失聪健忘、体弱气短、面黄肌瘦等,精血亏虚、血瘀络滞之症用之可愈;又可用于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等保健,作为宫廷养生秘方,极受推崇,可长期服用[1]。最近笔者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均发现该丸具有较好地抗AD 作用,这表明其在防痴抗衰等方面具有挖掘、开发价值[2-4]。但目前黄精丸的市场销量极小,远低于六味地黄丸等常用中成药销量,这表明该丸价值远未得到挖掘与利用。

5 讨论与展望

经查证相关文献,黄精丸有三方,均源自有关古典医籍,笔者通过梳理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结合《中国药典》,并依据《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总结出黄精丸各方的关键内容,见表1。

中医认为万病与“气”密切相联。《素问·刺法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47]207,《素问·评热论》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47]66。故上述三方均重用黄精,以补气养阴,可针对多种疾病导致的气虚阴亏进行调治[48]。方一及方三功用较广且能长期服用,适合补益养生延年、抗衰防痴治呆等,可重点挖掘其防治各种老龄性疾病的价值。方二为朱丹溪创方治疗大风之丸,朱氏言道:“大风病为受得天地间杀物之风邪,古人谓之疠风者,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他认为风邪乃百病之长,邪之所凑,其气、阴必虚,则血不荣肌腠,必有虚痒,重者血败肉腐[14],此疾为现代医学中麻风病等传染病,故该丸中重用黄精以补气养阴、益肾填精以固其本为君,苍耳、浮萍、大力子疏风散热、解毒透疹为臣,乌蛇祛风通络、止痉消肿及神曲消食和中同为佐。朱氏为中医“滋阴派”之代表人物,其学术上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强调“人体之阴精难成而易亏”,因此其在防病治病中处处顾护阴精,由该丸之配伍亦能体现丹溪临证之思想。此外,根据该丸方中药物功效特点,提示其在防疠防疫等方面值得挖掘、开发;近年流行的新冠疫情属寒、湿、温热、浊毒错杂之疫毒[49],故推测该丸可能具有防治此疫之效,值得探讨。

古代方药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医灿烂文明的深厚积淀,为中医药精华之处。研究、开发古代方药意义重大,符合国家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能为现代中药复方的传承与创新带来新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6月2日召开的有关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古典医籍的梳理和挖掘,要大力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随后《人民日报》报道了该讲话精神,并刊发专文以唤醒沉睡的古代方药[50]。黄精丸各方均源自古代巨著,但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急需唤醒,其各方价值亟待挖掘。

猜你喜欢

苍耳浮萍神曲
悄悄来到的苍耳
后全球化时代的神曲与寓言
会“说话”的苍耳
苍耳先生
张杰演唱功夫主题神曲《我是来揍你的》
沧海浮萍
仙人掌和苍耳
神曲《春节的指南》网络走红
《红浮萍》中的女性诉求与空间哲学
浮萍入药,湿热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