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评价研究

2023-09-01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六安市耦合度耦合

王 辛 傅 炜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村旅游作为助推其实施的重要路径,不断在各项文件和政策中被提及,对于乡村地区而言,旅游业作为可以将农村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融合的产业,其发展能够快速推动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成为探索乡村振兴道路上良好的模式。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较丰富,但其旅游人数和消费总额占国内旅游的百分比却远远低于其旅游资源占比,这也说明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亟需开发,探究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两者之间的关系,深化乡村发展规划进而发挥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成为政府和学者近年来关注的热点。

国内学者侧重于探讨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两者的关系,一方面,聚焦乡村旅游对实现乡村振兴路径的探讨。如,银元(2018)[1](P183)认为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响应逻辑是一个呈螺旋式、不断上升的过程,并提出从构建以产业体系、支撑体系和治理体系等为一体的路径以深入实施战略;陆林(2019)[2](P102)等人从理论、实践和保障层面,从地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建立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另一方面,运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熊斌(2022)[3](P9)以通过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战略实施两个系统,对浙江省运用熵值法分析两大系统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情况。杜岩(2022)[4](P25)等测算山东省各地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地理探测方法对影响两者耦合协调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同时提出两者协调发展的路径。综上,现有对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偏重于理论研究,虽对两者耦合的研究从理论向实践逐步探索,但研究角度都集中在宏观层面,特别是在评价理论和评价体系的探究上涉及较少,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充实。

一、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规划所在地,拥有佛子岭水库、万佛湖大坝等绿色、红色、古色和民俗旅游资源,景区数量位居安徽省前列,有多个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是安徽省重要的乡村旅游地域,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六安市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乡村旅游起步晚、类型单一,加之未能重视人文及内涵的深度发展,其带动的经济效益较差。近年来,六安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府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振兴大别山革命老区及发展乡村旅游等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加强特困地区扶贫工作,提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将“旅游”和“生态”作为基础,不断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途径和模式,打造将示范生态、产业融合、红色教育等功能集群融合的“大别山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积极采取旅游富民工程、加强重点开发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等各项有效举措,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脱贫目标,同时提升游客接待量与旅游业总收入,增加贫困户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其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对打造生态文明村庄奠定了基础,优化调整当地的农业结构,在推动脱贫、减贫工作的进程的同时也使得贫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富裕。

(二)数据来源。本文涉及的相关数据均源于2011 年-202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六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局网站、国家统计局及相关部委公布的数据、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网等统计网站等。

(三)构建评价体系。本文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依据数据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获得性考虑,结合六安市的现实情况,构建六安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个子系统,其中乡村振兴子系统选取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发展和社会发展作为二级指标层,乡村旅游子系统选取旅游需求、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作为二级指标层[5](P31),如表1所示。

1.确定各指标权重。对于各指标权重的赋值,不同学者有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专家调研法和客观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等,本文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主观层次分析法与客观因子分析法和客观赋权熵值法相结合,运用乘法组合权重方法对权重进行集化处理,最终形式综合权重,[6](P176)这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优势,既能考虑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又可避免主观赋权带来的不足,减少偏差,具体步骤包括:

(1)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

(3)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其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并对各层次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4)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计算各因子对应的贡献率和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确定各指标权重。

(5)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熵值(贡献度)、差异性系数和权重。

(6)利用综合权重计算公式,将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指标权重进行集化,得到综合权重Wi:

2.耦合评价模型建立。

(1)综合水平指数模型。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是两个相对独立且相互影响的系统,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来计算乡村振兴子系统和乡村旅游子系统的评分值,从而对两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为:

(2)耦合度模型。借鉴物理学中容量系数模型的计算方法,构建本文的耦合度模型,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者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进行测度[7](P77),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CM表示乡村振兴子系统评分值,CN表示乡村旅游子系统评分值,C值表示耦合度,C值越大,表示两者间的协调度越好,反之则表示其协调度越差。根据物理学耦合阶段的划分依据,以耦合度得分,将耦合状态划分四种情况和层次,以体现两者耦合所处的状态和耦合发展的阶段,如表2所示。

(3)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是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者组成的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P表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C为表示两者的耦合度,Q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耦合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采用熵值法确定。根据协调度的大小,将协调状态划分10个等级,以体现两者的协调程度[8](P1585),如表3所示。

表3 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4)相对发展程度模型。相对发展程度模型是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者之间的相对发展关系进行界定,计算公式为:

根据学者的经验,将相对发展系数F划分为三个阶段,如表4所示。

表4 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相对发展类型界定

(四)研究结果。对六安市在2011−2020年间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系数计算,具体结果如表所示5。

1.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分析。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六安市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指数近十年来的趋势图,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六安市2011-2020年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趋势图

从表5和图1可以看出,近10年来,六安市乡村振兴发展整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其发展水平持续稳步上升,政府对于地区的公共设施投入增长,使得地区的经济指标及产业兴旺等指标逐年递增,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动力。

表5 六安市2011-2020年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系数

从乡村振兴的评分值和趋势图可以看出,近10年来,六安市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一直都稳步上升,且在2015年快速增长,之后其发展指数逐渐超过乡村振兴,这说明乡村振兴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在此期间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概念提出,六安市在响应国家政府号召下出台相关文件举措,以自身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不断提升乡村旅游质量水平,成效十分显著,并在2019年达到最高值,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旅游业整体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内在驱动力骤减,使得乡村旅游业面临一定的困境,从而出现小幅度下降。

2.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评价分析。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六安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值近十年来趋势图,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六安市2011-2020年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趋势图

从耦合度得分值可以看出,近10年间,六安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之间的耦合度变化不大,虽在2014—2015间有一定的波动,但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阶段,且一直处于中等耦合阶段的稳定发展期,但未到达最佳耦合状态。

从耦合度协调度得分值可以看出,近10年,六安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加,从中度失调不断提升至初级协调等级,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2011—2012年的中度失调阶段、2013—2015年的濒临失调阶段、2016—2018年的勉强协调阶段和2019—2020 年的初级协调阶段,且在2018年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两者的差距最小,并在2019年之后耦合协调度超过耦合度,在当年六安市政府通过颁布文件政策等形式大力发展产业融合,丰富当地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加强对乡村振兴和旅游的资金投入,使得耦合协调测度值提升,这也表明该年份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中所发挥的共性不断增加。

由此可见,六安市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呈现出耦合关系,且耦合水平和协调程度不断提高,但还未实现最佳耦合和优质协调。

3.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相对发展类型评价分析。从相对发展系数的得分值可以看出,六安市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相对发展类型从2011—2014 年的乡村旅游滞后型、2015—2019年的乡村振兴滞后型到2020年的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同步类型,这说明,该地区两者之间的发展水平不断趋于一致和平衡。

二、结论与发展策略建设

本文以六安市为研究对象,探索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间和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耦合理论,构建两者的耦合分析模型,探究两者在2011—2020年前耦合协调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者耦合特征明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六安市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正处于中等耦合阶段、初级协调等级的稳定发展期,属于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同步发展类型。因此,如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将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二者的最佳耦合和优质协调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实证结果,结合六安市现实发展情况,从产业融合、发展定位等多个方面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第一,坚持推动乡村振兴路线,深化各项产融政策和科学规划。六安市乡村旅游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为快速,近两年,六安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六安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各项纲领性文件,均明确了农旅结合,深化农业、旅游业等融合发展,将优势资源整合,注入现代休闲与慢生活的理念,通过产业融合升级模式培育旅游新业态,积极推进建设各项示范基地和多功能现代乡村产旅游产业集群,顺势推出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积极促进与电商、物流的结合发展,推动地区经济提升,在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同时,有效推动乡村振兴路线。

第二,找准乡村旅游发展定位,进一步挖掘文化和生态价值,树立品牌效应。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进步较晚,较安徽其他地区,旅游类型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明显,聚焦于自然资源,对本身的历史红色文化及民俗内涵文化开发力度较弱,导致其在新冠疫情背景的影响下,依靠观光、农家乐等项目的模式,无法在众多乡村旅游的市场中突出重围,进而未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影响扶贫效率。六安市应结合游客需求,开发特色项目,扩大旅游产业链,汲取大别山区特色,由单一模式向兼具文化内涵的高级模式转变,加大对多样化、个性化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如整合六安市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开发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使得游客在受到红色文化的洗礼的同时,也可以提升精神意志品质;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特色乡村旅游集群,走出脱贫致富新路子,促进提升贫困地区旅游竞争力。

第三,拓宽旅游资本投入渠道,合理分配资金投入。根据六安市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处于中等耦合阶段的数据可以看出,其各项评价指数虽平稳增长,但规模效率明显不足,而提高规模效率最快速的方式就是加大对乡村旅游及基础配套设施等相关的资本投入,加大开发力度,这就要求当地政府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发挥对乡村旅游的整合、统筹和主导作用,加大对乡村旅游资金的投入,同时,合理对资金进行分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税收、信贷、用地等政策,打造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并科学制定帮扶产业政策、惠家政策,既借助政府力量、发挥市场手段作用,又能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形成政府、市场及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效格局。

第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建设储备。专业人才的建设与引进,是限制贫困地区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几年,六安市旅游相关产业的乡村从业人数一直未有明显提升,影响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进而影响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协调度。六安市应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当地人才,辅以引进人才,提高乡村从业人员数量和旅游专业人才素质。通过建立旅游人才梯队,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机制,从村镇干部、景区管理人员、配套服务人员、其他劳作人员等层次,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员,加强与之相关的专业和技能培训,深化与当地文化旅游等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到家乡就职,对六安市乡村振兴的建设和实施提供新思路想法。

第五,发挥互联网数字时代优势,助推乡村旅游宣传渠道模式创新。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整个旅游行业及其相关产业链均受到重创,旅游从业劳动人员转移,这从2020年六安市乡村旅游综合水平评价指数下跌可以看出,作为以人为本的旅游产业难逃牵连,在疫情常态化时代,六安市应积极转变思路,寻求将本地自然文化资源结合旅游数字化平台,寻求破局关键,利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发H5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及APP客户端,为公众和游客提供服务,同时,可尝试结合短视频平台、抖音直播带货、网红探村、话题达人、VLOG等新兴营销方式,利用互联网思维,借助网红打卡游玩、农家乐沉浸式体验、数字藏品、文化盲盒、养生度假、农副产品直播推介会等新出业态营销等形式,将特色景观和人文资源以数字形式进行整合,吸引消费者目光,带给观众不同的观看体验和购物体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六安市耦合度耦合
中国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六安市水资源评价研究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过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统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六安市四院承担儿童“窝沟封闭”项目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六安市首例3D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