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在预防二次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分析
2023-09-01陈茗香
陈茗香
(福建省安溪县医院,福建 泉州 362400)
有研究指出[1-2],剖宫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特别是二次剖宫产,由于首次剖宫产产妇子宫肌层遭到破坏,肌纤维弹性下降,导致产妇极易出现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现象,可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二次剖宫产后出血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缩宫素是临床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能起到止血作用,但个体之间效果差异较大,若盲目增大使用剂量可引起水中毒、高血压等副作用,因而治疗范围有限,故临床提倡联合用药。马来酸麦角新碱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均对子宫平滑肌具有强烈收缩作用,可有效预防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3]。目前,关于三者联合使用的报道尚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二次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纳入标准:均为二次剖宫产,且距首次剖宫产时间≥2年;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妊娠期疾病,如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植入等;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对本研究药物存在禁忌证。采用随机法将产妇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6例。A组年龄25~41岁,平均(34.18±2.49)岁;体重指数26.5~29.9 kg/m2,平均(28.56±0.50)kg/m2;孕周37+3~41+2周,平均(38.39±0.58)周。B组年龄26~40岁,平均(34.05±2.64)岁;体重指数27.3~30.5 kg/m2,平均(28.63±0.55)kg/m2;孕周37+6~41+3周,平均(38.56±0.62)周。C组年龄25~39岁,平均(33.74±2.32)岁;体重指数26.8~29.8 kg/m2,平均(28.50±0.53)kg/m2;孕周37+5~41+0周,平均(38.64±0.65)周。三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三组均行剖宫产术,待羊水清理结束、胎儿前肩娩出后将缩宫素(规格1 mL:5U;国药准字H34020472;丰原制药)10U与0.9%氯化钠溶液500 mL混合,持续静滴至产后2 h。同时,胎盘娩出后于宫体肌内注射缩宫素10U等常规处理。
A组:在常规基础上,胎盘娩出后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526;规格1mL:0.5mg),0.2mg,宫体肌内注射。
B组:在常规基础上,胎盘娩出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Pfizer Inc;国药准字HJ20170146;规格1mL:250μg),250μg,宫体肌内注射。
C组:在常规基础上,胎盘娩出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马来酸麦角新碱0.2mg,宫体肌内注射。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三组临床疗效,显效:用药15 min后产妇宫缩强烈,2h出血量少于100mL;有效:用药15 min后产妇宫缩有所收缩,2h出血量少于300mL;无效:用药15 min后产妇宫缩不明显,2h出血量大于300mL。将显效、有效纳入总有效率。
(2)采用称重法测定三组产后2h、24h出血量,剖宫产产后出血标准:产后24 h内出血量>1000 mL;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例数/总例数×100%。
(3)分别于治疗前(用药前)、治疗后(用药24h后)采集产妇3 mL静脉血置于抗凝管中,2 h内将血浆分离,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C513型;北京指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4)比较三组腹部不适、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C组>B组、A组(P<0.05);A组和B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三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三组产后2h、24h出血量比较:C组0.05);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2.3 治疗前后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三组APTT、TT、PT值比较:C组0.05);三组治疗后FIB水平比较:C组>B组、A组(P<0.05);A组和B组治疗后FI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4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二次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产后出血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既往文献报道[5-6],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的70%~80%,任何影响子宫收缩力的因素均可引发产后出血。而出血过多可导致全身组织缺血、缺氧,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故选择有效止血方式预防二次剖宫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的重点之一。
研究指出[7-8],凝血系统的平衡与完整性是保证机体正常凝血的重要因素,孕产妇随着孕周增加,凝血功能会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若凝血功能障碍也可引发产后出血[9]。本研究发现,缩宫素分别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马来酸麦角新碱联用,治疗后临床症状、凝血功能、产后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疗效相当,均可预防产后出血,改善凝血功能,但与三者联用相比疗效较差。这可能与三者联用能加强子宫收缩、改善凝血功能有关。有研究表明[10-11],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有赖于Ca2+,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前列腺素F2α的甲基衍生物,可作为Ca2+载体,提高肌细胞内Ca2+浓度,诱导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使宫腔内开放的血窦、血管迅速闭合,发挥高效止血作用;而马来酸麦角新碱可选择性作用于α-肾上腺素受体,促使IP3/Ca2+信号通道激活,进而导致肌浆网内的Ca2+大量释放,对宫颈及子宫下段起到强烈收缩作用,可压迫血管,利于止血。另外,本研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联合用药具有一定安全性,但出血发生率与王少敏等[12]研究结论存在异议,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小有关。
综上所述,对于二次剖宫产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来预防术后出血疗效显著,能改善产妇凝血功能,且安全性尚可。但本研究为小样本、单中心研究,研究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倚,因此,还需进一步从多中心、多样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