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鞍山的葡萄熟了

2023-09-01王慧俊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马鞍山葡萄村民

王慧俊

站在千米高的马鞍山山顶俯瞰,如同欣赏一个五颜六色的大花瓶,一朵朵白云降落在千山万壑中,一片一片,一嘟噜一嘟噜,那么白,那么胖,轻盈地飘动着。

马鞍山位于东北大兴安岭和燕山山脉的交接地带,七老图山脉东麓,那群牛般连绵起伏的山脉上,一坡坡一岭岭的树木,生动而鲜活,书写着塞外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1698 年秋,康熙皇帝赴盛京拜谒祖陵,途经内蒙古喀喇沁旗,看到马鞍山美丽的山光风景,赋诗赞曰:“古木苍山路不穷,霜林飒沓响秋风,临流驻跸归营晚,坐看旌旗落日红。”

马鞍山脚下,就是马鞍山村。

上世纪70 年代初,马鞍山村干旱少雨,土地瘠薄,自然资源十分困乏,一百多户村民花钱靠贷款,吃粮靠返销,三天两头有村民背着行李卷远走他乡,是全旗出了名的“逃荒村”。改革开放后,马鞍山村党支部充分认识到,要想改变落后面貌,振兴乡村经济,必须利用当地生态资源,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变单一粮食种植为全面发展产业经济,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有冬天吃的,没有春天花的贫困局面。

2000 年,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志通过外出考察,发现马鞍山村一带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病虫害少,特别适合山葡萄生长。于是他带头引进了“双红双优”和“左右红”两种山葡萄进行种植。他向村民们保证说:“如果种山葡萄的收入不高于粮食種植的三倍四倍,我愿一亩地赔大家十亩地的粮食损失。”

“啥双红双优、左右红啊,全是骗人呢,马鞍山十年九旱,你说连土豆都长不长还能长葡萄?”

“我那几亩地宁可晒荒,也不栽种那玩意儿,三四年才结果,白白浪费人力财力。”几个村民带头反对。

好的思路,决定好的出路。村党支部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全村铺开必须先做通十几名党员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带头发挥引领作用。几位党员当即表态:党支部是为村民致富着想,没说的,干!

山葡萄栽种那天,有位老人一天去地里看了四五次,几位党员告诉他赶紧回去建葡萄窖吧,等葡萄熟了储藏起来冬天投放到市场上,肯定卖个好价钱。等半个多月后,一棵棵葡萄枝上果然长出了嫩嫩的绿叶,又过了半个多月,散发着清香的黄绿色葡萄花绽放了,那位老人在地里乐得走来走去合不拢嘴,男女老少美滋滋地嚼着甜酸的葡萄叶在高兴地谈论着。

一坡坡一洼洼蓬勃旺盛的山葡萄,成了马鞍山一道靓丽风景,既美化了环境、挡住了沙尘、防止了水土流失,又给马鞍山人增添了生活的底气。中秋节一过,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山葡萄,色泽鲜艳,籽粒饱满,摸一摸真跟珍珠玛瑙似的,不仅结出了马鞍山人的喜悦和梦想,还填补了赤峰市无大规模连片种植山葡萄的空白。经国家质量部门鉴定:“双红双优”和“左右红”两种山葡萄均无污染、无公害、色素浓、酸度高,具有得天独厚的野生口味。

马鞍山山葡萄丰收了的喜讯发布后,人们奔走相告,经电视和报纸一传播,海南、北京、哈尔滨等地客商纷至沓来。村民们屈指一算,一亩地卖葡萄收入四千多元,既不用农药,也不上化肥,省工省力,是种庄稼收入的十多倍!原来几个反对种植葡萄的村民到地里一看,咂咂嘴走了,心服口服地找到村党支部领导认错。2018 年,马鞍山村山葡萄种植由80 户发展到240 户,由两千二百多亩,增加到三千五百多亩。亩产由原来的1500 斤增加到2000 多斤,每亩地纯收入突破5000 元。

六十多岁的村民郑林,看到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真的致富了,毅然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亲戚问他:都一把年纪了,还入党干啥?老郑严肃地说:“阳光照耀马鞍山,好马更要配金鞍,只有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山葡萄的丰收,让马鞍山人彻底脱离了小农经济的束缚,开阔了壮大新产业的视野。

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几位领导纷纷到北京、哈尔滨和大连请专家找教授,聘请技术团队到马鞍山对山葡萄进行深加工研究。经过实验,一斤山葡萄卖两元钱,加工成葡萄汁再发酵酿酒,价格则翻五六番。

小小山葡萄,寄予着马鞍山人的厚望。六十多岁的共产党员、马鞍山村党支部原书记张国志,一次性投资五百多万元,建葡萄汁储酒罐三十多个,年收入八百多万元。赤峰市内的两家商户看到葡萄酒制作是个新兴生态产业,争相贷款投资建起了“蒙野”和“蒙鸿”原汁葡萄酒厂,既安排了当地人员的就业,又优化了环境,解决了村子多年生态建设脆弱,不具备发展的难题,当汩汩的红色葡萄汁像琼浆玉液般流淌进马鞍山人的心里时,那些离开马鞍山的人拍着脑门叹气后悔,早知有今日,何必选当初呢!

2019 年7 月15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完马鞍山国有林场后,来到生态文明建设模范张国利“一个党员,两个军人,三个民族,四世同堂”的十口之家。习总书记高兴地坐在张国利家的院子里,同当地党员干部座谈。看着马鞍山绿色生态的发展,总书记叮嘱大家:“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总书记看着一位穿着蒙古族服装的青年,笑着说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可不是嘛,马鞍山上,一架架山葡萄,硕果累累,晶莹剔透,用宁静的姿态,弘扬着马鞍山人敢创业、创大业、穷则思变的精神……

时近中午,骑着摩托车从山下回来的两位村民看见我,礼貌地下车,邀请我去他们家里用餐。一位村民指着车上的酒箱子,自豪地说:“现在村里出产的葡萄酒涵盖不同档次的有二十多个品种,山下的红酒庄园,每天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有不少人通过微商带货,葡萄酒的销路已扩展到全国各地,现在满山遍野的‘紫珠珠变成了我们兜里的‘钱串串。”另一位村民说:“你闻闻马鞍山的空气都是甜的。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使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种葡萄、捡蘑菇、摘榛子、采野菜、捕鱼、挖中药,让我们找到了脱贫的幸福密码。来家喝两盅吧!”

是啊,马鞍山村确实脱贫致富了。上山下山几条柏油路环绕,家家砖瓦房错落有致,太阳能路灯公路两旁依次排开,一个二百多户的村子,农家乐、小吃店、超市、宾馆就多达十几家,全年来此旅游的人数达15 万人。

看着满目青山,满目绿水,我感到这就是马鞍山人打好的一张“生态牌”,他们果真把绿水青山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滚滚红利。

猜你喜欢

马鞍山葡萄村民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成自泸高速马鞍山隧道机电工程维护浅析
“诗城”马鞍山 魅力黄梅戏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马鞍山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