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2023-09-01王铁军
王铁军
摘要:在农业产业中,畜牧养殖能够给市场提供充足的动物性食品和工业原料,这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的协同发展,为了实现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积极推动畜牧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并针对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完善治理措施,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0 引言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转变,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小户散养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这在提高动物性食品产量的同时,也容易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从环境污染的调查情况来看,环境污染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这三类。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畜牧养殖的粪便堆积和污水排放,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养殖管理方式落后,污染防治技术手段不到位的情况下,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往往难以彻底根除。为此,就需要制定完善的治理措施,力求从多方入手,有效防治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1 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
1.1 大气污染
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源主要是动物粪便和冲洗污水,对于提供屠宰加工服务的养殖场,还会产生大量的污血。这些粪便、污水和污血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粉尘颗粒和病原微生物,一旦出现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的情况,就容易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形成恶臭气体,从而造成大气污染。据数据统计,每头猪每天大约产生5.5L排泄物;年出栏量10万头的猪场,可向大气排出近148kg/h氨氣(NH3)、13.5kg/h硫化氢(H2S)、24kg/h粉尘和14亿个/h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5km,而尘埃和病原微生物可随风传播30km以上。
1.2 水质污染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为了保持清洁卫生,需要对圈舍进行冲洗,从而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中夹杂着动物粪尿。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或者经过自然下渗,渗透到地下水中,都会严重影响周边水质。一般而言,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量大量病原微生物、氮磷有机物。这些物质会增加水体中的细菌总量,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不仅容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水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危及人类的饮用安全。
1.3 土壤污染
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因此可将其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种植,起到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化肥使用的效果。但用作有机肥料前,需要对动物粪便进行专业化处理。具体而言,动物粪便的含盐量较高,未经处理直接用作有机肥料,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进而降低土壤质量。同时,动物粪便容易出现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比如锌、铜、铬、铅、砷和镉等。当过量的重金属进入到土壤中,就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使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不仅影响土壤肥力,还会导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最终,土壤中的重金属会经由食物链,从动植物进入到人体中,进而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2.1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从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的现状来看,部分养殖户存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比如,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忽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了尽可能节省成本,往往会减少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和设备投入,甚至没有配置粪便和污水处理系统。长此以往,畜牧养殖会给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除了对经济效益的考虑外,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与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缺位存在一定关系。究其原因,还在于畜牧养殖不仅能够解决就业问题,而且成为拉动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相关部门基于维稳考虑,就容易忽视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对养殖户开展针对性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2.2 养殖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虽然农村地区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依旧存在养殖管理方式落后的问题。部分养殖户受传统散养思想的影响,缺少对先进养殖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再加上缺乏大规模养殖的管理经验。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粪便处理不及时、污水处理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加剧了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容易增大动物疫病风险,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 污染防治技术手段不到位
导致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还包括污染防治技术手段不到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场,存在资金有限、规模较小、人才匮乏等问题。以资金为例,在资金短缺情况下,养殖户即便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无力引进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而一些对资金要求不高的污染防治技术,则严重依赖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农村地区畜牧养殖场所能提供的较低的薪酬福利待遇,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所以制约到了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 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3.1 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
要对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科学有效地治理,关键就在于强化技术应用,通过采取先进的治理技术,尽可能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上,动物粪便和污水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好氧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
3.1.1 好氧处理技术
好氧处理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在适宜氧气条件下,将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降解、转化成氮、磷、钾等多种无机盐,从而实现对动物粪便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在畜牧养殖的应用中,好氧处理技术将微生物制成活性污泥,借用微生物自然的新陈代谢作用,在序批式反应器中实现对动物粪便的处理。这种处理技术对液化程度较高的粪便有着较高的处理效率,而用活性污泥膜分离技术替代传统的沉淀技术,能够更好分离粪便混合物中的水分和固废物质。从好氧处理技术的优势来看,一方面能够保障出水的稳定性,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浓度较高,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可以降低设施配置成本。另一方面,对于液化程度不高的动物粪便,利用好氧处理技术可以直接对其进行脱水处理,等粪便干燥后再利用微生物进行降解处理,这样能够更好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通过微生物降解,使动物粪便转化为可利用的有机肥。
3.1.2 厌氧处理技术
厌氧处理技术是在厌氧环境下,利用兼性厌氧和厌氧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因为厌氧处理技术具有温度要求高,毒物影响敏感,遭破坏后恢复期长等特点,所以在农村畜牧养殖中,通常将厌氧处理技术作为好氧处理技术的重要补充。比如,厌氧处理技术主要是对好氧处理中不能降解的有机物再进行处理,该技术应用原理是利用内循环厌氧反应装置处理动物粪便,同时直接利用粪便中的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发酵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热能会杀死一部分的有害病原微生物,使粪便能够更好达到无害化的标准。除此之外,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还会进一步分解,进而产生热值较高的甲烷,甲烷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能够在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利用价值。并且,厌氧处理技术无须动力消耗,对设备要求较低,只要保证厌氧处理环节的温度达标即可,因此该技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1.3 污水处理技术
除了动物粪便外,农村地区畜牧养殖还会产生大量污水,因此可以采用污水处理技术来做好源头治理。具体来看,针对规模化养殖场,要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对污水的统一采集和集中处置。规模化养殖场要优化内部的给排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在养殖区要设立污水管道和沉淀池,并设置污水快速渗透处理系统,进入沉淀池的污水,可以采用物理沉降或者化学吸附等方法来进行净化处理。除此之外,对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则需要做好污水净化和雨污分流,具体可以考虑在养殖区周边建设稳定塘、人工湿地,通过这种生态处理方法,达到长期稳定的处理效果,有助于周边自然生态的恢复。
3.2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3.2.1 加大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力度
要更好實现对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治理,还要采取治理思路,做好环境管理的相关工作。首先,针对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户,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力度,切实增强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政府部门及有关基层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出的全面振兴要求,着眼未来,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宣传规划。然后,要定期对养殖户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并且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制作醒目标语等形式做好宣传,切实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为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普及率,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展开线上教育和宣传,比如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向养殖户定向推送软文,打破传统教育宣传工作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最后,要做好法制宣传,重视对环保法律法规的科普工作,明确养殖场的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和义务,使养殖户了解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细则和处罚规定,通过警示教育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3.2.2 建立完善的畜牧养殖污染监测体系
针对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除了采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畜牧养殖污染监测体系。相关部门要将畜牧养殖污染纳入区域环评工作当中,在做好畜牧养殖环境影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在养殖场周边设立监测站点,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对养殖场周边的气体、水质和土壤等进行监测,将获取的有关环境信息数据及时上传。比如,针对养殖场恶臭气体的监测,就可以借助在线监测设备,采集和上传养殖场内部和周围的有关大气环境数据,在管理终端设备中,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和显示恶臭气体,从而实现对大气污染的实时监测。与此同时,污染监测设备还可以与新风清洁系统形成联动作用,一旦监测到某一区域的恶臭气体浓度超标,就可以启动新风和净化设备,实现对大气污染的及时干预和治理,并通知环境执法监督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和处理。
3.2.3 实现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
在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还要实现对养殖场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在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进程中,规模化养殖场的选址与环境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关部门在进行农业布局规划时,要结合有关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以及人口分布状况,引导畜牧养殖业的合理布局。一般情况,养殖场要布局在远离居民区,且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以免污染的扩散。同时,养殖场最好选址在平缓坡地上,便于排污管道、沉淀池的建设,利用地形优势提升粪便和污水的处理效率。另外,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养殖区和农业种植区要建立密切联系,方便对有机粪肥的处理和利用,有效避免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扩散。
3.2.4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要想彻底解决畜牧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达到长效治理的效果,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畜牧业,从根本上转变畜牧养殖的生产模式。从内容来看,生态畜牧业主要是利用物种共生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实现食物链加环、生物共生与混牧利用等生态技术之间的有效对接,以畜牧业发展为主,不断优化农林草、牧副渔的资源配置,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具有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产业体系。具体而言,生态畜牧业的建设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构建复合产业结构,也就是实现农作物种植、饲料加工、畜牧养殖以及畜产品加工的有机链接,同时大力推广绿色饲料和绿色肥料,减少动物排泄物以及动物性食品中的化学物质、重金属残留;二是强化资源的多层利用,通过物质循环和排泄物综合利用,达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的效果,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三是加快构建划区轮牧、科学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格局,更好达到农牧民增收、生产转型和生态保护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业要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朝绿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实现农村地区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的协同发展。为此,要针对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完善的治理措施,以提升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林立柱.农村畜牧养殖环境污染与治理探究[J].中国畜牧业,2023(8):72-73.
[2] 黄莉萍.畜牧养殖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探究[J].广东蚕业,2023,57(3):80-82.
[3] 张爱红.畜牧养殖粪污危害及治理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2,38(12):83-84,95.
[4] 史耀峰.畜牧养殖生产中的环保措施及发展绿色养殖的意义[J].甘肃畜牧兽医,2022,52(10):47-49.
[5] 李俊芳,刘强,崔鹏,等.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2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