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2023-09-01付丽杰
付丽杰
摘要:针对学生作文水平下降的现状,深入研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锤炼语言的方法。从风格有别,选择所长方好;句有长短,骈散结合为妙;直白枯燥,运用修辞添料;注重过程,连续动作写实;有形有色,多加修饰增效五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语言运用的技巧,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统编版语文教材;读写结合;锤炼语言;记叙文写作
语言是一篇文章的基本组成单位。好的语言会让文章生动、具体、富有表现力,且有文采,让真情实感如涓涓细流,流淌于作文纸上。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枯燥、直白,不能恰当地表情达意,主要是因为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1]。现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几篇记叙文为例,来探究学生自主学习记叙文写作运用语言的策略。
一、风格有别,选择所长方好
语言的特色泛指一切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独有风格。记叙文的语言风格很多,如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叙述描写细致,情调缠绵,表达感情多含蓄;如清新明丽,这种风格语言清丽,意境优美,感情多喜悦;如平实质朴,语言平淡,词藻不华丽,情理于平淡中显得真切深刻;如幽默风趣,语言风趣,富有趣味,令人轻松愉快;如生动形象,语言多用修辞,具体可感,容易打动读者,等等。
(一)随文练习,尝试不同的语言风格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语言风格类型丰富,且特点鲜明,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文章,安排学生进行练笔。如初中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语言风格清新明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每一段都给人带来喜悦之感。学习这篇课文后可以安排一篇练笔《家乡的冬天》。如七年级上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语言风格就是生动形象,多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不同季节的雨写得活灵活现。学习这篇课文后可以安排一篇练笔《雪的诉说》。如语文七年级上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语言风格就是幽默风趣,用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各类人的丑态。学习这篇课文后可以安排一篇练笔《水果的味道》。如七年级下册杨绛的《老王》,用不加装饰的平实语言,如聊家常般叙述作者和老王的交往,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之情让人感动。学习这篇课文后可以安排一篇练笔《不期而遇的感动》。这样的随文写作练习,让学生对不同的语言风格都有所尝试,丰富了写作的思路。
(二)同题异构,锤炼不同的语言风格
在初步认识了不同语言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阶段性同题异构的作文专题训练,来提升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把握运用能力。如以2022年齐齐哈尔市中考作文题目“最动听的声音”为专题进行训练。第一次让学生写一篇一件事的文章,来叙写感人的事件,练习着眼点在于平实的语言风格;第二次让学生写一篇三个片段的文章,来叙写青春,训练着眼点在于凝练的语言风格;第三次让学生写一篇描摹景物的文章,来描写自然的美好,训练着眼点在于生动的语言风格。三次训练都是围绕“动听的声音”,但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一文多练,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语言风格的写法。
每种语言特点都可以独领风骚,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语言风格。作为初中生,选择质朴的风格,更贴近自己的语言实际水平,便于写人叙事,也更容易把握。
二、句有长短,骈散结合为妙
句子的外在形式,有长句短句之别。句子的工整形式,有骈句散句之分。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不同形式的句子写文章,让文章看起来错落有致,又不整齐划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典型的句式进行赏析,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进而开展相应练习以掌握写作技巧。
(一)长短句改写,对比表达效果
长短句不同,表达的语义和情感也会不同。短句的特点是用词少,句子短,结构简单。效果是运用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如七年级下册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句子:“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个句子都运用短句,简短凝练,语意深刻,用在文章的结尾,起到高度浓缩文章主旨的作用。“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这个句子运用短句的表达形式,用简洁的语言,有力地写出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敌、一身正气的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修改成长句,来比较与原文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显然修改后的文字,就失去了原文语言的力量,变得拖沓且无力。
长句的特点是用词多,句子长,结构复杂。效果是表意严密,内容丰富,具体细致。如杨绛的《老王》中:“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这个句子就是长句,作者运用“一方”“灰不灰”“蓝不蓝”“方格子”“破”多个修饰词语,来写出这块布的质地,突出老王的贫穷和平凡,也衬托了老王内心的善良淳朴,“叠好”写出了作者对老王的尊重。一个长句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对比效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修改后的语言失去了原文的丰厚,变得零散且情淡。
(二)仿写句式,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
散句的句子形式长短不一,结构不同。散句表达随意,自由灵活,使用性广。叙事描写的文章大多都是散句,也是学生写作为主的句子。整句的句子形式整齐规整,结构相近;效果气势贯通、音韵和谐、语势强烈。如七年级下册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组句子就是整句,运用三个“在那”排比句式,突出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眷恋的感情,读起来语言流畅,气势强烈。写作记叙文时多用散句,间用整句,效果更好,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如何提升学生整句的运用能力呢?首先,教师可以随课文段落设计续写句式练习。如八年级下册的《安塞腰鼓》中的十四、十五自然段就是排比段落,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百十个腰鼓发出沉重的响声,碰撞在……也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的句式再写一个段落,来描摹安塞腰鼓的震撼力,体会整句段落排比的语言气势。其次,可以根据课文的一个句式进行仿写练习。如学习七年级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关于百草园的描写,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必说______,也不必说______,单是______”这个句式练习,写一段校园的景色,学习写景有顺序,重点突出的方法。再次,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式练习。学习八年级上册的《藤野先生》一文,在感悟情感的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句式:“他治学严谨,可以模糊自己的外表,却严格地订正学生的讲义;他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他就是藤野先生,在我眼里和心里都是伟大的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运用整句收束全文的能力。
三、直白枯燥,运用修辞添料
直白的叙述有时无法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想法,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修辞来形象地表达[2]。如创作写景的文章,对于事物本身的特点,有时用几个词语是概括不出来的,这时就可以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如叙述人物的特点时,也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如表达感情比较强烈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语气。
(一)课上片段写作练习
随文设计片段练习,实现阅读赏析能力到写作运用能力的迁移。如七年级下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课,“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花朵盛开的样子不好准确地形容,但是通过喻体“船舱”“笑容”就具体地写出了花朵盛开的样子,也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喜爱之情。可以在课堂赏析环节后设计一个写作练习:观察图片,运用一个课文使用外的比喻,来描写紫藤萝花。再如八年级上册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一课:“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鬈发堆在额头的样子我们可以用“散乱”来形容,但是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真实样子,这种情况借助喻体“泡沫”就形象地写出了头发的弯曲、凌乱、绵软的样子。再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人物目光的犀利程度,如果不借助于“钢刀刺过来”来形容,很难表达出目光的特点。这样想到刺过来的钢刀,我们就能体会到目光的特点了。可以在课堂赏析环节后设计一个写作练习:观察你的同桌,运用比喻的修辞来对其外貌的某个特点进行描写。让学生体会如何将抽象的特点变得具体可感。
(二)习作修改练习
结合课文的好句子、好段落,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矛盾《白杨礼赞》一课,“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此段作者借助排比、反问的修辞,把对北方军民的赞美表达得热烈而高亢。可以在学习此文后,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修改习作,并把反问、排比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由物及人的段落中。
四、注重过程,连续动作写实
记叙文是以情动人的文章,所说的情不是几个表示情感的词语就能够诠释的,是要通过事件的具体情节、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现。这就需要我们把人、物、景写实。尤其是写作事件,一定要注重详细过程,不要用简洁的话概括事实和结果。写一个人做了什么,我们就在他怎么做的上下功夫,通过连续的动词来呈现事实和表达情感。这样既能让文章内容充实,又能打动读者,就不会有文章写不长、内容空洞等问题了。
(一)扩写原文动作练习
教材的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动作描写,可以作为学生练习的典范。如我们熟悉的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一课:“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就是感人至深的背影。我把这个片段改写成简要的叙述:“他艰难地穿过铁道,费力地爬过月台。”改写的文字就是概括了父亲买橘子的过程,虽然也写了艰难、吃力,但怎么艰难、如何费力?读者却感觉不到。而原文作者通过“走”“探”“穿过”“爬”“攀”“缩”“倾”等连续的动词,生动具体地再现了肥胖的老父亲去买橘子的不容易,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写照,这样的情景再现才催人泪下。通过分析后,可以设计一处动作描写练习:“请阅读《没有背影的父爱》一文,完成问题。结合《背影》中背影的刻画手法,展开想象,细致地描写出引号中父亲站在码头等‘我归来的样子,200字左右。‘家乡四面临水,坐船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而只要我坐船回家,常常在江心就能眺望到碼头上站着一个人,那一定是我的父亲。”根据课文阅读分析,学生很容易就能完成这个扩写练习,学生体会到如何运用连续的动词,来写出人物的精神和情感。
(二)描写特定情境动作练习
动作描写不只是如实地描写出来就可以了,还要注意动作描写与人物性格、情感的关系。好的动作描写用词要与人物性格和情感相一致。对此,我们可精选多篇课文的动作描写片段来做动作描写的专题练习。如七年级下册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动作描写片段:“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这一处一个动作“坐”重复描写,强调了鲁迅工作的认真和专注。“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这一处连续动作写出了鲁迅在平常生活中安静的样子。“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儿或扁一点儿,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这一处连续动作写出了鲁迅做事的细微之处。针对几个片段描写,可以设计动作描写练习,描写语文老师走进班级到开始讲课前的动作。再如七年级下册的《阿长与〈山海经〉》的动作描写片段:“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她又拿起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这几处的动作描写都突出了阿长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中的普通女佣不拘小节的形象。可以根据这几处阿长的性格特点和动作特点,设计练习:展开想象,描写阿长去书店买书过程中的连续动作。
五、有形有色,多加修饰增效
写文章时每一个句子都是有用的句子,每一个词语也都是精心选用的词语。要想把文章的人、物、事、情写好,就要求写细致。那么如何写细致呢?造句子可以多用修饰性的词语,来形容外在的状态,来传达内在的情感。
(一)课文删换词语练习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修饰语的增删办法,来引导学生体会修饰词在遣词造句中的作用。写景物的文章大多运用修饰词来凸显景物的特点。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课,“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通过“淡紫色的”“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三个修饰词,形象地写出了花的颜色和树干的形状。这个句子去掉修饰词变为“瀑布遮住了枝干”,与原句相比变短了,内容空洞,瀑布什么色彩,枝干什么形状,都不能想象出来,使事物失去了本来的样子。写人物的文章,也会多用修饰词来凸显人物特点,如七年级下册李森祥的《台阶》一课:“去烟灰时,把烟灰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这句话中的修饰语“嘎嘎地”“匆忙地”,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着急干活赚钱的心理。如果去掉这两个修饰语就变成了“去煙灰时,把烟灰的铜盏对着青石板敲一敲,就下田去”,只是写出父亲敲烟灰和下地的事件,却不能体会到父亲准备建台阶赚钱的急切心理。再比如改成“去烟灰时,把烟灰的铜盏对着青石板缓缓地敲一敲,就慢悠悠地下田去”,这句话中的修饰语“缓缓地”“慢悠悠地”,把父亲写得悠闲又惬意,与上下文的情节不相符合。通过这样的删换练习,学生体会到修饰语要多用,但不可乱用,要用得符合真实情况,符合人物形象,符合文章主旨。
(二)习作增改词语练习
有了课堂上的赏析修饰词的练习后,学生基本掌握了修饰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借助作文修改课,让学生进行习作中的修饰词增改练习。缺少修饰词,是学生的习作没有文采的一个主要原因。教师定期给学生提供作文修改课,让学生小组间合作完成习作修饰词的增改任务。运用不恰当的修饰词要进行改正,缺少修饰词的地方要增添。如对每篇习作学生都能坚持自我修改,小组间都能完成互改,那么用不了多久,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会有明显提升。
教材是写作的范本,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究语言运用的方法,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写作语言具体而生动,感人且有文采。
参考文献:
[1] 张圣华.叶圣陶教育名篇:和教师谈写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1.
[2] 何红梅,荣维东.思维与表达:初中思辨写作的困境与突破[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21(06).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读写结合策略研究”(kt2021040110460120312)阶段性研究成果;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研专项重点课题“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JYB1421658)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