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雏菊别样香
2017-01-17郭晓民
摘 要:近年部分省市学界导向议论文写作,而人教版教材高中记叙文写作课程内容可操作性不强,导致记叙文写作教学处境尴尬,师者言不好教、教亦“无用”,学生则不想学,认为学之“无味”。笔者尝试以自身系统化教学实践为例,寻求破解此困局之途径。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 现状反思 系统化教学 策略调整
一、现状反思:师者言不好教、教亦“无用”,学生曰不想学、学之“无味”
近年包括福建在内的部分省市学界导向议论文写作。就福建省而言,大抵自2011年高考阅卷指导组传达相关精神起,全省范围趋向引导考生选写议论文体。阅卷场上,记叙文难得高分已为广大师生共知之“潜规则”。
议论文风行,因有此说:具备理性思维的人才为高校所需。此言不假,但若将此言等同于高校唯需具理性思维之人才,而置感性思维和人文情怀之培养于不顾,实为谬矣!然而少数为人师者亦从此流,言曰记叙文写作教之“无用”。
而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被逼至墙角还因为:包括福建在内的多省市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针对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课程编写体例不够合理,各个写作专题课程内容均设“话题探讨”“写作借鉴”“写作练习”三个版块,而“话题探讨”与“写作练习”实为个例式写作内容建议与试题参考;“写作借鉴”版块除若干示范文段外,或许囿于版面,写作指导只言片语。如此课程编排不便于一线教师操作。
此外,学生多认为,记叙文写作初中已学,高中再学兴味寡淡,加之实用主义观念作祟,认为于高考作文无用,学之“无味”。
因此,当下记叙文写作教学处境尴尬。那么,如何让“味同鸡肋”的记叙文写作教学别具滋味?笔者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谈几点拙见。
二、策略调整:课程内容生本化,整合教学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操作性
教学策略是一个包含教学观念及操作方法的集合体,是联系内隐的教学观念与外显的教学实践的中介。[1]
笔者认为,破解师者困惑的方法有:
首先,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视阈来规划作文教学体系。即以人教版必修1和必修2教材的“表达交流”专题分类为参照,在高一上学期完成记叙文写作教学,而后续两年侧重议论文写作,让学生理性与感性思维兼备。
其次,整合人教版记叙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专题,丰富课内外教学资源,增强课程的可操作性。
而解除学生困惑的办法有:
1.以更“接地气”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学生的能力基点为起点,采用“点染式”教法。此处借用中国诗词、绘画领域的“点染”这一概念,意为在学生于初中打下的记叙文写作功底之上,寻求能力提升点,旨在授其为文锦上添花之术,增其学习动力。
下面,笔者将比照人教版教材专题设置与本人重新整合的教学体系,简述相关教学策略调整要义:
(一)表达方式训练序列
1.学习抒情,学写体现生活细节、情感充实的真情文
如何让对记叙文写作兴味寡淡的学生打开心扉?笔者认为,唯“激趣”与“燃情”二法。古之文人多因情作文,撰文赋诗浇胸中块垒,抒心中真情。可见,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调动其抒情欲望,是打开其心门,开掘写作源流的“不二法门”。
于是,笔者将必修1教材的“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与必修2的“学习抒情”两个写作专题整合,以“一张陌生的老照片”为话题,布置写作任务。课上,笔者以几张有些年头的母校黑白照创设情境;课后,让学生搜寻家中旧照作为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抒发真情。学生兴趣盎然,收效良好。
2.学习记叙,借助叙写弱势群体,讴歌人间之真善美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还不够,还须让其明确相较初中,高中记叙文写作的可提升点。课上,笔者向学生明示:初中作文讲求文采,而高中作文更重思想。
笔者参照必修1教材的“记叙要选好角度”专题设置,将高中记叙文写作的第二专题定为“学习记叙,借助叙写弱势群体,讴歌人间之真善美”,并以09年北京高考一篇讲述北京考生有招考优势的优作《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例,让学生初识“弱势群体”存在之现象,然后范读收集于本土报刊的几个有关弱势人群以乐观心态与命运抗争的身边故事,学生陶醉于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被人性的真善美打动,由衷爆发的掌声响彻课堂。笔者伺机点拨,让学生明白关注生活这一写作源头之必要,选取人类共通的“母题”来深化思想更能成就经典之道理。
3.学习描写,用描写方式、比喻手法让表达生动形象
在引导学生写作能力“爬坡”阶段,以教师“下水作文”为范,不失为消除学生畏难情绪的妙招。在将必修2教材的“学习描写”专题升格为“用描写方式、比喻手法让表达生动形象”时,笔者拿出以此手法写就的关乎本人大学生活趣事的文作《创意的天空最美》与学生分享。品赏妙语佳句,受到美的熏陶后,运用描写、多用设喻来为记叙文语言增色的必要性,师者不言,学生自明。
(二)写作内容训练系列
1.学习写人,学习写得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富有文气
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鲜活的人。[2]笔者将必修1的“写人要凸显个性”专题升级为“学习写得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富有文气”。写作训练前,引导学生回顾文学影视作品中如鲁迅笔下迂腐而可悲的孔乙己,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各具特色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人物典型,体会其成为经典的根源是人物形神兼备,文章极富文气。
然后让学生在写作前品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辑录的张天翼《华威先生》,及趣文《老清华的那些教授们》,感受作家笔下人物形象之魅力,让学生进行刻画身边师者形象的片段写作。讲评课上,学生朗读同学同题佳作文段,推测所写何师。课堂上充盈着学生在品评高下、心领神会后会心的笑。若言教师“下水作文”再好也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话,名家作品为范,可提升学生品位;与同学比拼,可增自信、明差距。
2.学习叙事,利用虚构故事情节,使情节跌宕吸睛
人物形象的塑造还须以情节推进来达成。夯实了写人功底后,提高叙事能力是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升级的又一增长点。于是,笔者重组必修1“写事要有点波澜”与必修2“学习虚构”两个专题,形成“利用虚构故事情节,使情节跌宕吸睛”这一专题。
专题写作指导时,笔者找来漳州本土作家何葆国、绿穗等人的几篇妙趣横生的微型小说范本,让学生品味《查无此人》《“恐猴症”》等记叙文题拟写的要义,感悟情节夺人眼球的妙处。记叙文写作教学至此阶段,学生的视野逐步拓宽,写作水平如春笋拔节,大量佳作涌现。此专题教学时,笔者特地筹划一场“编制最佳故事比赛颁奖礼”,请学生代表任评委,为获奖作品撰写颁奖词,并对作者进行表彰,以此举作为高一年级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完美收官。
三、感悟体会:注入写作活水,盘活教学资源,彰显“大语文”教育教学观
通过上述以一学期为周期,以学情为起点,立足于叙述、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及写人、叙事两大基点的系统化、阶梯式教学策略调整实践,笔者有如下体会:
1.疏渠开源,燃情带写。盘活课内外教学资源,作为写作教学的源头活水,可提升教材原有课程内容的鲜活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把,写作热情可燎原。
2.塑造情怀,导写母题。在教学中,笔者曾指导学生进行《漳州现当代作家巡礼》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活动,带领学生通过作品品读、走访采访,走近本土作家,了解其热爱写作的动因,接受言传身教,感受作家人文情怀。明晰以“母题”写作造就经典的真谛,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3.培养审美,品美言美。有人言教育终究是“爱的教育”,也是“美的教化”。让学生在写作教学中接受“美育”,可实现审美及造美能力的升华。
4.读评悟写,激趣促写。让学生在对比中知悉不足,明确自身能力增长点,对激发学习动力、调动写作热情大有裨益。
古今文体众多,可爱者甚蕃。当今学界独崇论说体,视记叙文写作教学如鸡肋。而诚如王立根先生所言:“中学生只会写议论文,不会写记叙文,这岂非咄咄怪事?”师者应永恒亦疾呼:“我们为什么不能还记叙文一片自由的天空?”[3]有感于斯言,笔者亦为记叙文写作教学当下境遇振臂高呼!谨以此文述一理:墙角雏菊亦可绽放别样芳香!
注释:
[1]王明菊:《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刘薇薇:《心音共鸣——写触动人心的人和事 作文教学设计》,潘纪平:《中学语文》,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2015年,第4期。
[3]应永恒:《记叙文写作导航》,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郭晓民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 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