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在高职思政课建设中的运用探析

2023-09-01孙茜赵芳

成才之路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师能力融通运用

孙茜 赵芳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政课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其能够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创新源泉。实现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建设的融通,一要凝聚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建设的师生共识,二要提升思政课教师运用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三要探索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建设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建设的融通,提高思政课亲和力,助力形成民族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构建立德树人大格局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思政课建设;运用;融通;师生共识;教师能力;教材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3-0045-04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育人视域下湖南党史资源融入定向士官生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编号:21C1546);湖南省社科评审委项目“湖南红色资源与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合路径研究”(编号:XSP22YBC159)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区域内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民族文化形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等。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贯通、融合的可行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氛围与近距离的亲和力,不仅能为思想政治课建设提供教学素材、教学资源,更能为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积聚深厚力量。

一、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阐释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文化的大家庭中,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的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貢献。

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各地区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笔者将这些地方性民族文化资源称为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区域性民族文化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是带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服饰等所有物质形态的表现。而非物质文化资源则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精神方面的表现。

二、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思政课地位不断凸显,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聚焦一流课程建设,集体构建全覆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以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开展技能竞赛和教学比武,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但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下,思政课建设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

1.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分层细化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思政课均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统编教材,该统编教材是教育部组织最权威的专家编写的,质量高,但其未区分本科与专科,也未区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院校为例,与本科院校相比,其部分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相对偏低,对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缺乏学习耐心,对统编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弱。在调研中有高职学生这样反馈:“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不容易弄懂。”“以我现在的理论基础,消化这些内容,具有较大难度。”同时,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有鉴于此,从增强学生获得感、增强教材吸引力的角度考虑,有必要研发多元化、信息化的教材。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需要分层细化,应该出版至少两个版本的教材,一个供本科使用,另一个供专科使用,以增强思政课教材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2.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新时代要求有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当前,为满足教育部提出的1∶350的师生配备比例要求,思政课教师队伍迅速扩充,部分院校还招录了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但师资队伍扩大与教学成效提升之间有时不成正比例关系,部分教师授课水平不高,存在“照本宣科”现象,讲课过于抽象。此外,还存在“思政课教师不断进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教学质量评价单一化之间的矛盾”[3]。思政课教师对教学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存在差异性,部分教师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运用,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得非常熟练,提升了课堂效果,也有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手段是“花架子”,“弱化了学生主体性”[4]。

3.实现思政课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有待深入

守正创新是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5]。守正是坚守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守正就要坚持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属性”[6]。思政课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能偏离为人民服务和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创新是结合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理论基础,不断更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如何在守正基础上实现创新,如何在创新的同时坚持守正,是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思政课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只有不断推动思政课守正与创新,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立足国情、省情与校情,结合学生学情,扎实推动课堂革命,才能一步步打开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三、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可行性

1.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是思政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土壤。区域性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并找准思政课堂切入点和融入形式,能够为思政课增辉生色。在授课中,笔者便挖掘了湖南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家国情怀,将红二方面军长征地少数民族群众踊跃参军的故事融入课堂,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从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中寻找素材与灵感,可以谋得师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创新源泉

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既包括红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资源,也包括民歌民谣、民间戏曲等文艺资源。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既有利于学生对标生活情境,增强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增强学习兴趣,开展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和亲和力,更有利于推进新时代思政课的守正创新。以湖南省湘西民族地区为例,其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民俗文化,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贺龙故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红色场馆,以及大量的红色故事,都是思政课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红色基因。另外,湘西地区以桑植民歌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能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丰富素材和多样化的展现形式,实现思政课堂生动起来、鲜活起来的改革目标。

四、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蕴

开展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研究,是用马克思主义铸魂育人,引导青年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能够培养青年责任担当和奋斗精神,促进青年自觉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新时代,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突出教师、教材、教法三项改革重点,将爱国主义和“四个自信”教育贯穿于思政课建设全过程。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建设有利于提升“三教”改革实际成效,全方位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释疑解惑的重要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更应该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之中。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建设,一是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二是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三是有助于思政课彰显民族性,使思政课成为給学生以人生启迪的“金课”。

2.有利于提升“三全育人”成效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加强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7]。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实这一要求,高校必须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完善十大育人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教师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建设,能够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和资料支撑。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学识、科学思维,还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处在“三观”重要培塑期的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尚未成型,他们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教师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丰富教学形式,有利于消除思政课单调刻板、照本宣科的传统印象,进一步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真学问真本领、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最大程度地释放育人活力。

3.有利于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8]思政课建设在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承担重要责任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高校需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课堂教学需特色鲜明、主题突出,教学模式需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从而吸引学生,提升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真情。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教学,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课堂资源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魅力,通过直观化的视觉感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交融化的教学方式感受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动和鲜活,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校园文化,能够使文化自信真正沁入学生心中,激励学生在新时代伟大事业建设中勇当排头兵[9]。

五、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融通路径

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建设,能够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而实现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建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凝聚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建设的师生共识

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思政课彰显民族性,富有地方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课堂教学通过正向师生互动,可以增强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师生要秉承灵活多变的原则,增强运用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的意识。因此,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建设,需要凝聚师生共识。第一,要充分提高认识,认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建设的可行性。第二,要组织好集体备课,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教师要找准适当的融入机会,运用“融词”“融事”“融魂”的方式实现有效融入。第三,要组织好相关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通过带领学生深入民族地区,了解民族文化,加深对区域性民族文化的了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提升思政课教师运用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0]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学校引入思政课教师时,可以适当引进熟悉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的教师,这对于提升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的运用质量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学校要推动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的运用,就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项培训,让思政课教师前往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学习,拓宽视野,能够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课教学内容。第三,学校要树立大师资意识,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邀请民族文化传承人和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文化优秀讲解员走进思政课堂,给学生讲授红色文化,让思政课堂活起来、生动起来。

3.探索區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建设的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研究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进课程教材指南。基于此,笔者认为要广泛收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提炼思政元素,凝练区域特色,从而进一步丰富思政课内容。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运用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加强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提高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综合文化素养。第二,创新课堂讲授模式,将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情景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获得感。第三,落实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模块化教学,寻找课程知识点与区域性民族文化的结合点。每一个模块要紧扣一个主题,并有机融入区域性民族文化元素。第四,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引导式教学、问题构设、情景式呈现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六、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讲好文化故事、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讲好本土故事,通过故事启迪学生,通过民族文化打动学生,让广大师生在互动学习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进而传递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力量与智慧。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是思政课建设的优质资源,思政课建设与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存在融通可行性,也存在融通的可行性路径。坚持二者融通,不仅能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也能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拓宽育人视野,丰富育人渠道,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渠道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3-01-22].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8/t201 90815_394663.html.

[2]艾四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导读[J].思想教育研究,2020(09):3-5.

[3]李巧针.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困境与改革思路[J].北京教育,2020(03):46-49.

[4]刘於清.“百万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精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2(12):42-46.

[5]房广顺,杨溢.以制度建设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J].人民论坛,2020(36):140-141.

[6]李俭.在守正创新中上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J].卫生职业教育, 2020,38(24):30-32.

[7]何旭娟.高校“三全育人”的四个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20-03-30(05).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43.

[9]刘於清,赵芳.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2(05):63-69.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n Qian, Zhao Fang

(Zhangjiajie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Hunan Province, Zhangjiajie 427000,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re key courses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which can provide innovative 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irst, we should gather the consensu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the use of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second, we sh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o use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ird, we should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integrate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e should improve the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elp to form a strong joint force of na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uild a pattern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Key words: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ccommodation;consensusbetween teachersand students; teachersability; textbook system

猜你喜欢

教师能力融通运用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