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挑战与对策

2023-09-01徐炜炜

党政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徐炜炜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着西方话语迷思、运动话语圈套、空心话语陷阱等挑战。在借鉴西方话语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性遗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规律与机制把握不足、话语圈层化现象的出现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重要因素。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注重话语创新的基本原则;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创新自觉,注重话语创新的整体性思考;尊重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话语要素的协同创新和情感联结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话语创新;风险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语言与人类的精神发展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它伴随着人类精神走过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次局部的前进或倒退,我们从语言中可以辨认出每一种文化状态 ①”。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着手创建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这个体系的重要范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的风险挑战进行客观分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的风险挑战

(一)西方话语迷思

新中國成立以来,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前行。历史和现实揭示,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就必须警惕西方话语迷思的不良倾向。这种倾向时有发生,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三:其一,脱离中国高校的育人导向和基本立场,对西方话语顶礼膜拜。其二,脱离中国发展的现实,囿于话语的自我推演,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成僵化、空洞、冰冷的文字符号。其三,脱离求实、严谨、活泼的文风,简单用原理解释新经验,把原理教条化。这些表现不但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而且威胁国家的政治安全,需要警惕。

(二)运动话语圈套

运动话语圈套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随着一定时期内社会实践的出现或消失而随之开展或者停止的现象。没有正确意识到话语创新的重要性,缺少话语创新的常态机制,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运动化、滞后性和被动式,在学理上缺乏理性审视和整体考量。

(三)空心话语陷阱

空心话语陷阱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尽管无处不在,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无法有效进入大学生的文化圈层。第一,脱离主流价值引导,无法有效过滤大学生圈层异见。第二,脱离主流话语规则,无法精准捕捉大学生思想动态。第三,脱离传统传播矩阵,难以有效监测大学生圈层舆论。主流价值无法进行有效引领,非主流价值和反社会思潮有可能通过隐蔽化的方式嵌入到各个圈层中。主流价值话语的空心化现象不但有可能引发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危险,更容易造成青年大学生的价值紊乱和精神荒芜。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原因分析

(一)在借鉴西方话语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性遗忘

不可否认,当代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仍处于国际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的中心。大众耳熟能详的“文明的冲突”“华盛顿共识”“文化软实力”等话语概念多从西方引入,再加上部分学者对西方价值观的粉饰美化,以波普尔、柏林、哈耶克等为代表的学者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歪曲,容易使人们在借鉴西方话语发展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表现出选择性遗忘。这种脱离本国教育基本立场导致国家陷入政治安全危机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少见,无论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还是近些年中东北非地区发生的颜色革命,从学术角度分析,在根本上都是丢失了本国话语的基本立场,混淆甚至遗忘了“为了谁”这个重要的立场问题,导致政治话语上的选择性失误。习近平曾深刻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 ②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中对学者和爱国者两种身份的解释发人深省:“我是用一名爱国者和一名学者两种身份来写本书。治学之心和爱国之心常有冲突,我尽量避免,但多数时,我还是很可能受到我爱国心的影响,因为我希望他们在美国的过去及未来具有意义。” ③“为什么人言说”是古今中外一切话语必须面对的根本性立场问题,任何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总是基于一定的立场,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而言说的。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必须把讲政治放在首要位置,讲政治就是从人民立场出发,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坚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立场出发。那种只谈学术、不谈政治,以所谓的“价值中立”观点认为非意识形态化的研究才是学术界正统研究观点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意识形态,既不可行,也不可为。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规律与机制把握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有其特有的规律与机制,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构引领机制、传播接受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这既需要考虑话语主体和话语对象的共生需要,也要尊重符合时代发展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语境变革和实践条件变化。既要尊重现实塑造话语的客观规律,也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维护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与个体发展的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既能根植于中国传统和现实实践中,又有系统化、序列化的教育内容体系和教育机制。当前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规律与机制把握不足,具体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创新自觉意识还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随着话语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绝非造词运动,它要求的是高质量的、久久为功的学术研究 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成与发展、转换与创新、丰富和拓展都离不开话语主体的学术自觉意识,只有在不断地预设、生成、传播、反馈中经历实践的检验和锤炼,才能持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能力。

(三)话语圈层化现象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教育难度

大学生“圈层化”现象的出现,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无法有效进入大学生网络文化圈层,不但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失序的风险。第一,脱离主流价值引导,无法有效过滤大学生圈层异见。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无法提前介入大学生圈层内部进行及时发声,在信息泛滥、质量参差不齐的新媒体信息场域中,一旦缺少正确价值观引导,就会造成小众圈层文化与主流价值相背离的情况,为网络异见和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扩散和传播提供温床。第二,脱离主流话语规则,无法精准捕捉大学生思想动态。由于大学生往往将自己的相关信息放在同质圈中展现,作为圈外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常常被隔离在外,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法对大学生圈层的信息进行及时掌握,容易形成信息认知盲区,进而加剧主客体间的话语断层,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脱离传统传播矩阵,难以有效监测大学生圈层舆论。网络圈层化使得大学生的舆论信息更加隐蔽,不同于“广场式”的公共媒体,它将公共舆论逐步转变为舆论暗河。同时,根据趣缘特质随时上演的“圈地运动”愈发细分,使得舆论议题和焦点被不断分散。在海量信息泥沙俱下的情况下,很难有效监测到大学生圈层舆论。主流价值无法进行有效引领,非主流价值和反社会思潮有可能通过隐蔽化的方式嵌入到各个圈层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大学生圈层中失序的现象不但有可能造成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危险,更容易造成青年大学生的价值紊乱和精神荒芜。

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对策

(一)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注重话语创新的基本原则

如何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中的西方话语迷思?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中必须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立场,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基本原则。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处,在大发展大变革中,急需造就一批堪当大任、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大学生处于人的本质的建构阶段,可塑性、活跃性、流变性是他们的基本特质,因此对大学生强化话语引导要把培养时代新人和学生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认同。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结合个体语境和国家语境,思考如何扎根中国实际、立足中国实践构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突出中国化的政策引领尤为重要,具体体现在:在国内民族问题上,以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政策导向;在社会问题上,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导向;在国家问题上,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党性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在国际问题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政策引领导向。

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话语创新原则。拒绝空谈和教条是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陷入“西方化”陷阱的重要法宝。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把社会主义改革与现代化、市场化浓缩在同一时空进行,伟大的话语实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打开了新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等富有创新性的政治话语不断呈现,在国内外赢得广泛好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要更关注现实,向实践学习,对大学生们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及时答疑解惑。从单纯通过文献研究知识话语转变为通过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话语,在研究和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应坚持求实、严谨和活泼的话语方式,这是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掉入“西方化”陷阱的重要原则。求实就是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不为学理而学理,崇尚经世致用的话语。严谨强调讲逻辑、讲科学、讲辩证法,不固守于本本主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在于讲道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追求重逻辑的话语风格。活泼强调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方式,让话语对象喜闻乐见,以此达到启智润心、沟通心灵的作用。

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坚持立德树人基本立场,以严谨治学的精神扎实搞研究,做实在事,说明白话,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创新自觉,注重话语创新的整体性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创新是由话语本身的构成要素和时代发展、科技发展、国家政策演进等外部因素共同驱动的。如何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中的运动话语圈套?一方面,需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创新自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必须以与时俱进、辩证发展的姿态来回答时代之问并促进话语自身要素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在正向积极引导与及时回应时代之问中,注重话语内容中的“事、时、势”;在凸显时代精神与满足个体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中,平衡社会导向内容与个体导向内容;在表层应急与深层理性思维的塑造中,促进经典内容与生成内容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在创新中要充分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大众化、生活化特质,不能从历史到历史,从理论到理论,而是要将历史和理论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语境、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从现实语境穿越至历史语境,从他人生存和发展的角度体会历史人物的生活、生存、发展和感受,找到历史语境与现实语境的链接点。

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话语创新的整体性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五大组织职能,也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职能,同时还具有与政府、社会、其他高校、家庭协同育人的协同职能。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中,注重组织职能、核心职能,但对协同职能有所忽略。事实上,多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活动都是与其他人才培养活动相伴而生的。因此,在注重话语创新的整体性思考过程中,必须注重和强化多元话语主体协同联动效应。一是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间的逻辑关联性,深化协同育人新思维。无论是思政教师,还是其他学科教师,其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和培育时代新人。二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整合,汇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在时空中的延展,话语主体也愈发宽泛,高校教师、新闻媒体、政府官员、高科技企业、社区和家庭都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体。其中,政府与高校党委在育人资源整合中要充分发挥主导设计作用。三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共同体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建立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完善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创新效果评估的反馈机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育人机制建设。

(三)尊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注重话语要素的协同创新和情感联结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正视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一代所表现出的区隔化、私密化、从众化等鲜明的“圈层化”特质,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找到话语主体与话语对象间表达的共通点,坚持话语要素的协同创新和情感联结原则,主动贴近大学生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以大学生听得懂、能接受的话语,引领话语对象的积极发展。

第一,坚持话语要素协同创新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素间是有机统一的关系。要遵循话语创新的融合—超越共生规律,推动话语主体与话语对象的创新升级。既要从供给侧的维度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动融入并参与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也要从需求侧的维度,通过有温度、接地气、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引领,影响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大学生的话语活力。

第二,坚持话语的情感联结原则。赢得大学生情感信任的最好方式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人文关怀力度。通过主动设置议题、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方式,引領主流价值观。通过及时介入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议题讨论,积极传播正能量话语,阻断非理性议题的蔓延传播等方式,与大学生始终同在,赢得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第三,打破话语边界壁垒,激发话语创新活力,形成良性互动格局。要打破高校内部话语主体分治、话语信息分割、话语资源分散的困境,促进高校各部门和组织间、教师群体间和教师个人间协同育人的效度提升。打破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的话语边界壁垒,以资源共享、跨域合作、博采众长的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活力。

基金项目:2023年上海市教育卫生党委系统党建研究立项课题“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在大学生教育中走深走实研究”,编号:2023ZX074

注释:

①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1页。

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③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④沈壮海:《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理与路》,《光明日报》2017年1月6日,第11版。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组织部副部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 熊易芳)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