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无所有的人配谈理想吗

2023-09-01杜素娟

读者 2023年17期
关键词:浮士德处境金字塔

杜素娟

理想有什么用

作为一名老师,我的学生经常会向我发问:“老师,你老在谈理想。现在这个时代,压力那么大,竞争那么激烈,社会那么‘卷,谈理想是不是不合时宜?”

这就是我今天选择这个话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往往以为,人的一生中最痛的处境,是陷入绝境。但其实还有一种处境会让人更痛,那是什么样的处境呢?

17世纪,英国作家弥尔顿在他的《失乐园》中描述了这样一种处境:它卡在伊甸园和地狱之间,既不像地狱那样充斥着绝望,也没有伊甸园的快乐和满足;它没有一块可以扎扎实实立足的地方,所以也不能自由移动;它是一个黏稠的泥沼,一个空虚的黑洞。

这样一个地带,弥尔顿给它起了个名字——混沌界。

人生当中的“混沌界”指的是什么?是你好像没那么惨,你不是一无所有,但是,你有的也不多;是你好像有那么一份生活,但这份生活又不是你想要的;是你想突破,可看不到希望;是你想改变,却找不到路径。

鸡肋的地带、鸡肋的生活、鸡肋的工作,都会带来处在混沌界的体验。一旦陷入混沌界,我们就会有这样一种状态——既“躺不平”,也“卷不动”,我们的人生好像被卡住了。

这种体验直接带来的情绪上的表现,就叫内耗。

我们真的活着吗

现在,有些人看起来过得还不错,但依然感到痛苦,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人的内心被“伪生活”“伪自由”所困扰。

什么叫伪生活?什么叫伪自由?

当我们出生后,现实世界已经有了一整套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人生模板。

比如,你要读什么样的书才有前途,考进什么样的学校才是优等生,得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才算体面、才有尊严,什么样的生活算成功的,什么样的生活是一塌糊涂的……这些都是有既定答案的。按照这种既定的答案生活、行事,我们就这样被社会规训了。

可是我们意识到了吗?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行为、成就不符合这些答案而感到痛苦、自责、自卑,开始自我否定,甚至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已经失败了。

我们活着,可很多时候我们活着的意义,不过是一个已经被设置好的定义。我们以为自己在人生当中做出了很多选择,这些选择是自由的,但是面对一个有答案的问题,我们的自由又从何谈起呢?这里存在荒诞感,这就叫伪生活。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中有这样一句话:“每秒钟,每秒钟。每秒钟的意思就是每一秒钟。”我每次读这句话,都有非常深的领悟。我们活着,时间在嘀嗒嘀嗒地走,可是没有留下任何内容。因为如果我们过的是一种伪生活,是谈不上“创造”二字的。没有创造的生活,就没有真实的意义。我们越忙碌,越感到空虚。

如何终结生活之痛

那么,应该如何结束这种状态呢?

这就要提到我们今天的关键词——理想。在谈理想之前,我们首先要提防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不是被架到了攀比的金字塔尖上?

比如挣钱。大家参加工作以后都想挣更多的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舒适的生活,这是一个非常温暖的理想。

可是如果你的理想从挣更多的钱,变成要比别人更有钱,那么你的理想就被架到了攀比的金字塔尖上。

这些被架到金字塔尖的理想,都是攀比思维的陷阱,是功利主义的圈套。它设定的概念是什么?那就是你必须出人头地,你得把别人比下去,这才叫成功。这种成功思维,跟大多数普通人无缘。但这样一种所谓的理想,却将很多普通人卷了进去。

于是,芸芸众生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金字塔的塔尖,觉得人生苦涩,而理想是人生苦涩的根源。人要跟理想割席,因为没有理想他们就不会伤心。我觉得理想不能背这个锅,因为这不是真正的理想。

真正的理想是什么

真正的理想是什么?是一种自我想象,想象我渴望拥有的未来的生活,想象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还是举一个文学作品的例子,那就是歌德的《浮士德》。

有一个老博士名叫浮士德。他在书斋里度过了一生,做了一辈子学问,别人对他都很尊敬。但是,等他老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虚度了此生。为什么?因为他发现自己这一辈子,就学会了一样技能——复制、粘贴。他写了这么多论文,其实就是四处裁剪粘贴,写出来后也没人看。

浮士德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于是,他向神灵祈祷,希望再活一回。后来,在魔鬼的帮助下,他喝下可以让他重返青春的灵药,重回20岁,又过了一生。

他的第二世过得怎么样?他谈恋爱,失败了;想走仕途,没走通;追求艺术梦想,破灭了;最后想建立一个理想国,也没有实现。

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有同感:“老师,这就是我啊!这不就是我一事无成的人生吗?”可是浮士德很满意,上帝也很满意,上帝认为浮士德代表整个人类活出了意义。

这该怎么理解呢?一事无成的人生,它的价值是什么?浮士德做到了什么?其实浮士德就做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保持着一种旺盛的自我想象,以及探索自我和人生可能性的勇气。这条路走不通,我再试试别的;还走不通,我继续尝试;如果方向不对,我就调整。

这样一种对于自己人生的不放弃,或者说对自我的旺盛的想象力,让哪一堵墙都不能将他的人生逼入绝路,任何一种狭小的现实也都不可能囚禁像浮士德这样的人的人生。

我们会发现,这种关于自我的想象,会成为人生的精神弹簧。有这根弹簧,人生就不会被压扁。哪怕巨石袭来,眼看就要把我们压垮,但拥有理想,就无论如何都会保留一份对自己的想象——只要我还有其他的可能性,那我的人生就还有余地。

这就是自我想象的作用:就算走入绝境,也能够在绝境中重启人生。但是如何才能获得自我想象呢?我们可以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你想过上怎样的生活?你认真想过这些问题吗?我们会发现,贴切的自我想象一定建立在对自己的了解之上。

第二个问题:你了解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吗?你得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私人定制”的方式创造出自我想象,这样的自我想象才能变成我们的理想。

失败了怎么办

有的学生会问我:“老师,我被你的论述打动了,决定追求理想。但是,我突然想到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我失败了,该怎么办?”一直以来,失败都是一个让我们畏惧的问题。

大家还记得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吗?《老人与海》写的就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这个老人作为一个渔夫,已经84天没有抓到鱼了。这个失败够大了,所以别人都嘲笑他。

很多人要是陷入这种处境,会觉得很沮丧。当失败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老人认为,你只要做对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每天把鱼钩放在正确的位置”。

所谓失败,是一枚小小的硬币,一面一定是打击,但另一面是契机。浮士德在向神灵祈求第二世人生的时候,许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愿:“假如我可以再活一回,请让我去承担人间的祸福,去跟暴风雨搏斗,去迎接沉舟的碎裂。”

浮士德希望得到一个有风雨冲击、有祸福跌宕的第二世。你会这样期盼自己的第二世吗?

浮士德为什么这样许愿呢?因为他祈求的不是这些坎坷本身,而是一次次可以让能力提升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的能力只有在风雨的击打中才会被激发出来,在压力之下才会被释放出来。

于是,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海明威说“骨头在断过的地方总是会长得很结实”。我们要经历风雨,才能激发出一个更强大的自我。这就是失败的价值。

我也想把这段话送给大家:“去承担人间的祸福,去跟暴风雨搏斗,在沉舟的碎裂声中也毫不沮丧。”

(海 客摘自微信公众号“一席”,本刊节选,毕力格图)

猜你喜欢

浮士德处境金字塔
“金字塔”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书影)
作为赌注的浮士德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电影《浮士德》
画与理
海上有座“金字塔”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古诺的《浮士德》
神秘金字塔
女性的处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