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土壤肥料管理与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2023-08-31赵敬美徐金辉翟宝安
赵敬美 徐金辉 翟宝安
摘 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在山东、河南等地区小麦种植面积更为广阔,由于小麦生长适应能力较强,且近些年小麦种植技术不断更新,使我国小麦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栽培技术以及土壤肥料管理技术始终是小麦高产的必要前提。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山东小麦肥料施用现状,明确了小麦肥料营养需求与消耗规律,分析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种植人员需要在日常种植中做好土壤肥料管理工作,提升肥料利用效率,进而实现小麦种植产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土壤肥料管理;种植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4-011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做好小麦栽培管理,掌握小麦肥料利用效率与施肥技术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关键。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施肥种类越多,施肥量越大,小麦产量越高的误区。小麦产量虽然与栽培方式、肥料管理存在很大联系,但是施肥量并非越多越好,相反,施肥量过多还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小麦实际需求做好土壤肥料管理工作,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
1 山东小麦肥料施用现状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山东地形非常丰富,有大片的平原、山地、丘陵,山东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7%,而山东肥料总投入量约占全国肥料总投入量的8%左右,属于高投入和高产出省份,受到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的影响,粮食作物多为1年2熟或者1年1熟。山东以面食为主,因此小麦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各类农业技术不断投入的背景下,近些年山东小麦产量和品质均呈现出稳定增长的状态。临沂位于华北平原,气候条件优良、降水充沛且光照充足,属于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地区,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0 ℃且无霜期较长,为小麦种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小麦需肥规律研究
2.1 小麥出苗期至越冬期的营养需求
在小麦入冬前生长速度较慢,且小麦中的干物质含量较少,越冬前小麦对磷钾肥料需求较低,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其中氮肥、磷肥、钾肥约占据小麦全生育期肥料总汲取量的14.37%、9.07%、6.95%,若种植高产小麦,那么氮肥、磷肥、钾肥占比会有所提升。分蘖期,小麦进入氮肥汲取高峰期,而高产小麦在入冬前对于氮肥、磷肥的需求量为中产小麦需求量的1倍,但是从小麦对肥料汲取效率方面来看不会出现很大变化。
通常情况下,小麦对氮肥汲取效率约为14%,对磷肥汲取效率约为9%,氮肥、磷肥是小麦越冬前的必需营养物质,因此需要做好土壤保肥管理工作。入冬前,小麦对氮肥、磷肥、钾肥的汲取效率会大于干物质累积率,此时累积的营养物质非常有利于小麦后期的生长,同时氮肥、磷肥、钾肥又是小麦越冬后生长的重要物质,氮肥可以提升小麦中叶绿素的含量,并促进小麦的光合作用;磷肥是小麦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成分,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中产物的转化效率;钾肥能够为小麦提供大量能量,帮助小麦顺利越冬[1]。
2.2 小麦越冬期的营养需求
山东冬季温度较低,小麦生长停滞,整个越冬期小麦的干物质累积量增加不足1%,而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高,即便是在冬季小麦也会生长,但是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北方地区在小麦越冬时一般不追肥、补肥,而南方地区为了确保小麦叶片正常生长,可以在冬季施用适量氮肥。
2.3 小麦返青拔节期的营养需求
小麦返青拔节期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这时需要严格控制氮肥的用量,防止由于施用氮肥过多而出现无效分蘖的情况,一些地区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到来前只施用1次基肥。通常情况下,基肥中的营养元素只能维持至小麦返青拔节期,这是由于小麦越冬后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对于肥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仅凭基肥中的营养元素很难满足小麦生长需求。
小麦根系汲取的营养成分存在很大差异,小麦拔节期60%的营养物质都集中在叶片部位,也有少量的氮肥、磷肥、钾肥集中在小麦分蘖结中,而剩余营养物质则集中在叶鞘部位,可溶性糖是小麦生长的重要肥料,小麦可溶性糖的总量与开春时的水肥管理存在密切联系,通常拔节期后小麦叶鞘中的可溶性糖开始增加,返青拔节期为了确保小麦穗数,需要开始追加氮肥等[2]。
2.4 小麦拔节期至开花期的营养需求
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后以营养生长为主、以生殖生长为辅,这一时期小麦对各类肥料的需求量都有所增加。
小麦开花期汲取氮肥占施肥总量的72%,汲取磷肥、钾肥占施肥总量的92%和98%,返青拔节期后小麦营养物质的累积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小麦开花期茎叶中的氮肥为主要营养物质,剩余营养物质累积在叶鞘和穗部,磷肥和钾肥多累积在茎秆中,剩余营养物质累积在叶片和叶鞘中,穗部蘖磷肥、钾肥的含量最低。
2.5 小麦开花期至拔节期的营养需求
小麦灌浆期后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通过小麦开花后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一些碳水化合物,为了确保小麦开花后光合作用的强度,仍然需要确保土壤中氮肥、磷肥、钾肥的含量。灌浆期小麦氮肥多累积在叶片中,磷、钾肥多累积在茎秆和籽粒中,成熟期各类营养物质向籽粒部位传输,叶穗等部位中的营养物质较少。
3 小麦高产土壤肥料管理技术
3.1 土壤管理技术
土壤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关键。为了提升产量,在种植栽培过程中需要科学整地,通过土地精耕细作能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在整地耕地过程中需要将耕地深度控制在25 cm以上。深耕能有效提高土壤通透性,有助于小麦根系生长,提升小麦根系对土壤深层水分的汲取效率,使小麦更容易生长。在深耕后需要打碎土壤中的大土块,通过精耕细作的整地方式提升小麦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升肥料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在整地完成后平整土地,在种植栽培过程中可以使用铧式犁等机械,深耕深度需要逐年增加且不可过深,防止一次性翻出大量生土。早茬地需要做好保水保墒工作,晚茬地需要通过采用提早拔节等方式促进小麦成熟。
3.2 化肥施用技术
山东临沂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非常充足,但是为了提升小麦产量,种植人员会施用化肥为小麦提供更多养分,适量的化肥能够达到增产目的,但是需要按照小麦的需肥规律、品种特性等科学应用化肥。
在施用氮肥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坚持控制总量和分期调整的原则,控制总量的目的是防止肥料施用过多导致浪费,分期调整的目的是满足小麦各个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施肥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结合测土配方技术、小麦生长规律预测出氮肥用量和施用时间。以山东临沂的中产小麦为例,当小麦产量达到7 200 kg/hm2时,氮肥需求量至少为150 kg/hm2;当小麦产量达到8 250 kg/hm2时,氮肥需求量会提升至195~225 kg/hm2。除了基肥以外,种植人员需要认识到追肥的重要性,适当延迟追肥期至拔节期,在追肥过程中以尿素为主,用量为120~144 kg/hm2[3]。
4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4.1 种子处理
小麦在种植前需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晒种和药剂浸种2个环节。
1)晒种。目的是打破种子休眠期,提升小麦的发芽率以及种子种皮的通透性。此外,通过晒种能够有效杀死附着在种子表皮中的病原体,降低小麦生长时感染病虫害的风险。科学晒种可以提升种子活力,达到壮苗和高产的目标。研究表明,小麦晒种后发芽率可以提升15%左右,种植人员需要在播种前每隔10 d晒种1次,晒种时需要将种子均匀地铺在防水布中,不可直接在水泥路面晒种,晒种厚度控制在7 cm以内,及时翻动防止晒种受热不均,在白天晒种后堆积种子并防水,反复晒种3 d左右。
2)药剂拌种。在药剂拌种过程中通常会将药剂稀释后与种子混合,使药剂均匀附着在种子表皮。当前能够拌种的药剂较多,药剂拌种的作用有抑菌、抗虫等,同时一些拌种药剂中含有微肥和调节剂等,这些成分更有利于小麦生长。目前,市场中最受欢迎的为三合一拌种药剂,这种拌种药剂具有抗虫、抗菌以及促进小麦生长的效果。虽然拌种剂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不能完全代替化肥,且杀菌抗虫的作用对象非常有限,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病规律科学确定拌种剂,若当地黑穗病频发,需要施用带有苯醚甲环唑成分的拌种剂,若麦蚜虫频发,需要施用含有吡虫啉成分的拌种剂。
4.2 播种
播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小麦播种阶段,种植人员需要考虑种子的用量、播种时间和密度等,我国种植小麦的地区较多,受温度、降水的影响,全国小麦播种时间不統一,山东临沂通常在每年10月中旬播种小麦,南方地区播种时间稍晚,整体而言全国各地区通常都在10月播种。在播种前还需要考虑小麦生长期,常规小麦品种的生长期通常为240 d左右,晚熟品种的成熟期为270 d,为了确保高产应以小麦成熟期为依据确定播种时间[4]。
4.3 除草
种植小麦后田间会出现各类杂草,且杂草将会贯穿小麦整个生长过程。在播种后20 d左右田间出现杂草,此时田间杂草数量较少,可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但是自返青拔节期后小麦和杂草均进入快速生长阶段,田间杂草会与小麦争夺养分,杂草一方面会降低小麦对肥料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会成为各类病虫害的传播媒介。
当前以使用药剂除草方式为主,但是市场中除草剂种类较多,种植人员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明确药剂成分、用量、毒性以及施用时间等,防止由于用药不当而导致小麦减产。
4.4 病虫害防控
小麦病虫害种类较多,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掌握各类病虫害的发病规律、症状和用药方式等,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否则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收。
1)赤霉病。该病害是小麦常见病害,感染赤霉病的小麦茎秆和穗部会出现腐烂情况,尤其是穗部腐烂更为严重。穗腐时染病部位会出现红色霉层,随着病情加重病变部位会出现黑色颗粒,茎秆腐烂时小麦枯萎。小麦赤霉病属于气传病害,自幼苗期至成熟期均存在感染风险,尤其是在田间湿度过大、排水不畅以及地势低洼的地区更容易感染黑腐病。若氮肥用量过多也会导致赤霉病。小麦感染黑腐病后治疗难度较大,种植人员需要在小麦扬花期前做好防控工作。染病初期施用30%唑醚·戊唑醇或者75%肟菌·戊唑醇等药剂。南方地区在小麦扬花期会出现连续降水天气,为了确保防控效果,阴雨天过后还需要用药1次,若田间已经出现赤霉病,可以适当增加药剂量,并着重做好小麦穗部防治工作。
2)小麦霜霉病。该病害高发期为苗期和返青拔节期。苗期感染霜霉病小麦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呈淡绿色。返青拔节期感染霜霉病小麦叶片颜色变暗且出现褶皱,影响小麦抽穗,观察染病部位能够发现白色霉层。通常情况下,小麦霜霉病的发病概率在20%以下,最高时能够达到50%。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防治霜霉病,种植人员应避免大水漫灌,降水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若出现病害但是感染数量较少时,为了避免疫病传播需要及时拔除染病小麦,通过采用提升田间通透性、轮作以及控制湿度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霜霉病的发生概率[5]。此外,药剂拌种能够起到防控作用,常见的拌种药剂包括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等,若种植地区感染霜霉病比较严重,待小麦出苗后应喷洒1次0.1%硫酸铜。
3)小麦纹枯病。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呈淡黄色小斑点,后呈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严重时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返青拔节期后在茎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导致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纹枯病在小麦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发病适温为日均温20~25 ℃;在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纹枯病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农业防治。选用丰产性能好、抗(耐)性强或轻感病的良种,增施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肥、磷肥、钾肥,不偏施氮肥,增强抗病力。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降水后及时排水。二是化学防治。播前药剂拌种,每10 kg麦种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5 g或2.5%适乐时乳油10~20 mL[6]。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5%时,每公顷用12.5%禾果利450~900 g或15%粉锈宁1 500 g+20%井冈霉素375~750 g兑水675~1 125 kg喷洒小麦茎基部,每隔7~10 d喷洒1次,连喷2~3次。
5 结束语
通过土壤肥料管理能够提升小麦的产量,同时种植人员还需要关注其他高产种植技术,无论是种子处理、科学播种还是病虫害防控均是小麦高产的前提保障,所以在小麦栽培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类种植技术,规范日常管理工作,为小麦高产、高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田玺.小麦高产栽培及土壤肥料管理技术探究[J].新农业,2022(21):10-11.
[2]葛晓梅.小麦高产土壤肥料管理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2(14):10-12.
[3]梁雪.小麦高产土壤肥料的管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2):241-242.
[4]王永军.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35.
[5]王虹.小麦高产土壤肥料的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21(10):9-10.
[6]许爱静.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1(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