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马铃薯种植技术分析
2023-08-31吾娜艾孜孜江·艾买江
吾娜 艾孜孜江·艾买江
摘 要: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广泛,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农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对蔬菜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无公害种植技术应运而生。无公害马铃薯种植技术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能够保证马铃薯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关键词:马铃薯;无公害种植;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4-003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马铃薯适应能力强,栽培方式简单,在我国种植广泛,能够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并且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种植马铃薯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种植人员认识到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需求,在马铃薯种植中开始应用和推广绿色栽培技术,从而保证了马铃薯的质量。
1 马铃薯的生长习性
1.1 光照条件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光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天适宜的光照时间为11~13 h。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马铃薯茎叶生长,甚至导致植株徒长,使块茎的生长速度放缓,从而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1.2 温度条件
马铃薯是一种喜欢低温环境的农作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7~21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马铃薯对温度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据调查研究显示,适宜块茎萌发的温度为13~18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块茎萌发。适宜块茎生长的温度为15~18 ℃,过高的温度会抑制块茎生长,过低的温度会导致块茎受冻害。适宜茎叶生长的温度为15~25 ℃,适宜马铃薯开花的温度为15~18 ℃。
1.3 土壤条件
马铃薯生长需要透气的土壤环境,并确保土壤层深厚。最好选择微酸性的沙壤土,促进根部和块茎生长,促进养分和水分转移和输送。如果土壤过于黏重或透气性较差,会严重影响块茎生长,导致马铃薯的薯块较小。在排水不良的田块,薯块很容易腐烂。
1.4 水分条件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在发芽阶段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中的含水量应保持在12%~14%。马铃薯幼苗时期蓄水能力相对较弱,占总需求量的10%~15%,土壤持水量控制在60%~65%即可。水分过多会导致根部腐烂,过少会使植株矮小。马铃薯块茎形成的时期也是植株生长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较大,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田间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70%~75%。块茎增长阶段,水分管理非常重要。此时马铃薯的块茎会迅速膨胀,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50%,田间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75%~80%。
2 无公害马铃薯种植技术
2.1 选地和整地
土壤是影响马铃薯栽培技术的重要因素,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有特定要求。为了促进马铃薯块茎生长,所选择的土壤必须肥沃且透气性良好、具备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条件、pH值在5.5~6.5。在选地过程中,需要注意土壤的含盐量。含盐量过高会导致块茎中的氯离子含量增加,从而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口感。
选地完成后需要科学整地,确保马铃薯的种植深度适宜。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马铃薯不能选择与西红柿、茄子等农作物轮作,可以选择与禾本科的农作物轮作。在整地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适当施肥,推荐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67 500 kg/hm2,同时配合使用过磷酸钙,用量为675 kg/hm2。此外,还需要选择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用量为675 kg/hm2。
2.2 种薯的选择和处理
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开展选种工作。在选种之前,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挑选适合在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以确保產量和质量。同时,需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选择好马铃薯品种之后,需要对种薯进行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晒种。将马铃薯置于温度为15 ℃左右的环境中,确保种薯平整铺放,提升马铃薯的发芽率。
二是切种薯。马铃薯的嫩芽生长到0.5~1 cm时,需对薯块进行分类,将质量低于30 g的种薯集中在一个区域。若薯块质量超过30 g,在种植前的3~5 d,需对其进行切小块处理,以确保种薯质量维持在30~50 g。为了提高马铃薯的发芽率,每个种薯应保留2~3个芽眼。在切种薯的过程中,需要对切刀进行消毒。可以选择酒精或0.5%高锰酸钾消毒,以避免健康种薯感染病菌,降低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确保马铃薯品质。
2.3 播种技术
2.3.1 种植时间
我国许多地区都适宜种植马铃薯,但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存在差异,种植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别。为了确保马铃薯的种植效果,需要对土壤温度进行测量,10 cm 厚度的土层温度控制在6~8 ℃,适宜种植马铃薯。春季马铃薯应在2月下旬播种,秋季应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的马铃薯可以提前10 d完成种植。为了提高田间通风效果、做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工作,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宽窄行起垄种植方式。
2.3.2 种植方式
一是双行起垄。在水肥条件优良的地区,可以选择双行起垄的种植方式,每垄种植2行,垄高为30 cm左右,行距25 cm,深度8~10 cm。
二是平浅种植。若种植地区土壤较为干燥,需要采取平浅种植的方法。在种植过程中,要做好中耕培土工作[1]。
2.3.3 确定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种植人员应科学控制种植密度。在土壤肥沃且光照条件充足的区域,可以选择低密度种植方式,植株数量控制在60 000~67 500株/hm2。对于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最好选择早熟的品种,植株数量控制在75 000~82 500株/hm2,确保每窝2株。
2.3.4 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种植人员需要根据马铃薯的种植要求选择适合的地膜,做好通风和降温工作。此外,需要结合马铃薯的种植方式选择地膜的宽度。在马铃薯出苗7 d之后可以将地膜揭开。
2.4 田间管理技术
2.4.1 查苗、间苗、定苗
种植人员应密切关注马铃薯的发芽情况。遇降水天气,土壤板结,透气性降低,影响马铃薯发芽。因此,降水后种植人员应及时进行放苗处理,并用土封住播种孔。如果缺苗情况较为严重,种植人员应及时补苗[2]。
2.4.2 去除杂草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杂草干扰。过度增加马铃薯的阳光和水肥,可能会导致其产量下降,并提高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因此,及时进行中耕除草至关重要。虽然人工除草会增加成本,但可以提高土壤的疏松度,提高地表温度。马铃薯出苗前后要做好铲地工作。苗前铲地可以更好地促进秧苗生长,苗后铲地可为马铃薯根部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铲地还可以消灭田间的部分杂草,防止杂草与马铃薯植株争夺养分和水分。
2.4.3 中耕培土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做好中耕培土工作,促进块茎膨大,加速马铃薯根部生长,提高土壤的疏松性和透气性。通常情况下,在马铃薯出苗之前,需要进行1次中耕松土,深度控制在8~10 cm,并配合播种。在第1次中耕松土之后的30 d需要进行1次较浅的中耕,深度控制在8 cm以下,防止马铃薯块茎外露。
2.4.4 科学灌溉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存在差异。苗期土壤持水率应控制在60%~70%,开花至结薯期土壤持水率应调整到75%~85%。如果选择喷灌技术,建议每隔3~5 d再次喷洒。在确定浇水次数和时间时,需要考虑土壤的墒情和植株情况。如果苗期的田间持水率低于40%,应及时灌溉。在收获前7 d应停止灌溉。确保土壤深度30~40 cm保持湿润状态。应控制好灌溉量,避免水资源浪费和土壤養分流失。
2.4.5 科学追肥
要根据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需肥规律科学施肥,并合理搭配肥料。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马铃薯对氮、磷、钾肥的吸收能力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幼苗期的植株矮小,需肥量较少。此阶段施肥的目的是促进根部生长,保证植株健壮。马铃薯苗期应进行2次追肥,有助于根部和叶片生长,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马铃薯块茎形成和生长阶段,养分的吸收速度较快,此时是马铃薯施肥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要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确保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平衡生长,促进马铃薯块茎形成。在马铃薯齐苗期,应施用速效提苗肥,施用人粪尿3 000 kg/hm2、尿素75~105 kg/hm2、硫酸钾75~120 kg/hm2,将其与水均匀混合后撒在垄内。马铃薯开花后,应均匀喷洒肥料,可以选择磷酸二氢钾,为其生长提供所需养分[3]。
2.4.6 控制徒长
过度施用氮肥会导致马铃薯植株生长过旺,茎秆细弱,容易发生倒伏,影响薯块膨大,增加种植成本,降低马铃薯的产量。种植人员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氮肥的合理施用。可以使用膨大素或添加适量的多效唑等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马铃薯植株生长。
2.4.7 合理轮作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马铃薯,会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提高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为解决该问题,种植人员应采用轮作的种植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轮作可以避免土壤中微量元素流失,为马铃薯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在选择轮作作物时,马铃薯可以与小麦、蚕豆以及油菜等作物轮作,但是不能与茄子和辣椒等作物轮作[4]。
2.4.8 病虫害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技术。选择化学防治技术,可能导致病虫害出现强烈抗药性,同时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种植人员应对马铃薯病虫害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田间管理,科学配比肥料,控制磷、钾肥用量,减少氮肥用量,以减少植株徒长,增强马铃薯抗病能力。收获完成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杂物,降低污染。建议选择脱毒马铃薯种薯,以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在病虫害严重地区,应实施轮作制度,减少土壤病原菌数量,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刀具带毒是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种薯处理过程中的刀具进行消毒能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二是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部分害虫具有趋性特点,如蚜虫趋黄性,种植人员可利用黄板诱杀或灯光诱杀,减少害虫数量。
三是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和生物源农药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种植人员可选择七星瓢虫防治蚜虫,控制蚜虫数量,避免对田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针对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早疫病和晚疫病,发病初期阶段及时喷施药剂防治效果显著。可选择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间隔7 d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针对马铃薯环腐病,喷洒72%农用链霉素400倍液效果明显。针对马铃薯黑胫病,可喷洒0.1%硫酸铜溶液,延缓病害扩散和蔓延。出现二十八星瓢虫时,可采用毒土灭杀,也可使用90%敌百虫800倍液,效果显著。针对蚜虫,可选择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2%敌敌畏烟熏剂,密闭熏烟,防治效果明显。出现茶黄螨时,可选择15%达螨灵乳油2 000倍液,搭配2.5%联苯菊酯乳油,提高防治效果[5]。
2.4.9 收获
要合理把握马铃薯的收获时间,当叶片出现枯黄迹象时开始收获。收获应在晴朗天气进行。收获完成后,要妥善处理马铃薯的堆放和贮存问题,否则会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在此基础上,还需进行马铃薯的筛选工作,剔除畸形和不完整的马铃薯,销售完整的马铃薯,确保种植者的经济收益。在收获过程中,需要确保工具洁净,避免污染,同时选择一个干净且通风良好的地点贮存马铃薯。
3 结束语
马铃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为确保马铃薯质量和产量,种植人员应选择无公害栽培技术,做好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等工作,加强对马铃薯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确保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推动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种植人员的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雄,王志虹,景玉川,等.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7):33-38.
[2]张延丽,扎西普赤,杨喜珍,等.高寒地区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2):133-138.
[3]袁孟英.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及推广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11.
[4]于丹.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及推广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8):17.
[5]张志刚,范艳菊.马铃薯种植及其病虫害防治[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