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与病虫害防治路径探析

2023-08-31王敏

种子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王敏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种植行业的不断发展,无公害和绿色环保理念逐渐融合以及渗透原有的农业发展体系,在此背景下,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受到农民的广泛重视,农业融合绿色环保理念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成熟度较高的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模式,为现代化农业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提高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4-010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318;S43       文献标志码:B

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使用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配合应用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诸多因素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影响,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构建应用效果良好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案,真正提高农作物的适用能力,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

1 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农作物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1)土壤污染较为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认真分析以往农作物栽培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按照实际情况逐步更新现有的栽培模式,使整体栽培效果能够符合预期要求。在以往栽培过程中土壤问题较为严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有较多的工厂和公路等会严重污染农作物种植地区,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例如会破坏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同时,随着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农民没有正确地实施无公害种植模式,没有形成完善的环境保护意识,导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1]。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法实现现代化农业的良性循环,也会打破稳定性较强的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条件,所产生的后果较为严重。

2)农药和肥料施用不合理。农药和肥料在农作物种植中为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此环节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比如在种植的过程中农作物残留较多,并且不合理施用肥料会导致农作物生长效果变差,影响各项种植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农作物种植时难免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一部分农民在应对这一问题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但是并没有控制好施用量以及频率,在农作物中难免会残留药物。如果后续检测工作不到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无法突出现代化的种植理念。在植物生长时需要配合施用肥料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但部分农民没有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一味地按照以往种植经验施肥;部分农民在农作物生长时少量施肥,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无法突出现代化的种植思维,与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相违背,所产生的后果较为严重;部分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味地增加施肥量,破坏了土壤结构。当农民在农作物种植时,如果农药的施用比例超过40%,会导致土壤中残留的化学元素快速升高,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病虫害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无法达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对现代化农业的影响较为突出。

3)落后观念仍然存在。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对现代化农业种植的要求逐渐增加,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学习先进的种植理念,逐步更新原有的种植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减少诸多因素对农作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部分农民在种植时已经习惯利用原有的方案进行种植,在新知识接收方面严重不足,这就导致在实际种植工作中仍然运用传统的种植方案进行操作,无法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导致种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凸显现代化种植理念[2]。由于在种植过程中大多数地区仍然采取家庭作业的方式,再加上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没有认识到学习先进技术的优势以及对种植的影响,很难达到良好的增产增值效果。例如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随意丢弃塑料薄膜,很难满足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塑料薄膜属于塑料材料,在自然中很难快速降解,农民在使用塑料薄膜时,到达使用寿命后随意丢弃,混入土壤中,不仅会影响农作物根系生长,而且会破坏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流动。塑料薄膜长期埋入到地下后会释放一些有毒物质,影响农作物品质。

1.2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病虫害防治意识不强。病虫害防治一直以来是农作物种植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有效认识,在各项技术模式运用方面严重不足,不仅无法满足预期防治效果,而且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的干扰,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重视,难以科学掌握病虫害防治方法,在防治期间出现了药剂施用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病虫害防治水平持续下降,很难在实际中发挥应有的价值以及作用,影响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推进。与此同时,在病虫害防治中由于重视程度不强,导致病虫害防治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病虫害的防治规律确定防治方案以及最佳的防治时间。但是在各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重视程度不高或者欠缺专业知识,导致病虫害防治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往往只是在病虫害发生后才进行防治,无法在前期采取科学的应对方案以及优化措施,导致病虫害防治水平下降。在病虫害防治時很少进行有效的观察以及记录工作,导致在病虫害防治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2)防治技术不合理。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防治方法逐渐形成了多样化趋势并不断发展,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而且涵盖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不同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在农业防治中仍然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方法,并过度依赖人工喷洒化学药剂的方式,再加上在用药过程中很难科学把控用药剂量以及时间,缺乏对药剂应用可行性以及深入性的关注,导致整体防治效果持续下降,无法满足多样化防治需求。

2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改善土壤环境

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利用的过程中,需要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尤其是要解决在以往种植时存在的问题,使各项种植方案更加科学,在这一背景下,农民要将重点放在改善土壤环境中,在以往种植时由于没有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有效认识,难免会对土壤造成影响。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受污染的耕地土壤安全利用率仅为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在93%以上,因此应当有序开展污染物专项排查工作,改善土壤环境,以此来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3]。在改善土壤环境时,需要从前期落实环境保护的思路考虑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种植区域要远离工厂,并且充分地考虑和满足农作物对光照以及温度等方面的需求,所选择的种植区域避免出现连作的情况,要给土壤一定的恢复时间,为后续种植工作的实施提供重要基础。由于联作种植模式会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也会产生土壤板结、表面透水性下降的问题,因此可以采取中耕松土的方法来促进根系吸收氧气和水分,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需要适当加快农作物新陈代谢,使农作物能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提高整体的种植效果。在后续工作中横纵翻耕地表,加入草肥,保证土壤疏松性,如果种植区域面积较大,可以通过机械化方法科学处理土壤,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有序执行对应的种植方案,充分应用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种植人员需要从宏观角度,科学地利用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加大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力度,减少人工对农作物的影响,保护土壤环境。

2.2 培育优良品种

培育优良品种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在栽培过程中要重点分析种子类型,保证种子能够具备较强的抗干扰性。要严格控制种子含水量,避免种子出现携带病虫害的问题,要挑选颗粒饱满、颜色大小均匀的种子播撒在种植区域,在栽培前消毒种子和土壤,为种子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4]。

如果土壤环境较为恶劣,要采取一定的土壤环境改良措施,可以适当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满足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要求。

2.3 田间管理

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实施的过程中,田间管理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无公害种植的重要保障,因此相关种植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实施特点,有序执行对应的管理模式,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

1)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育苗管理工作。加大栽培管理力度,在植株管理时要科学保存幼苗,使其温度和湿度符合预期要求,可以采取干藏方法避免出现霉变的情况,在栽培前期要科学平整土地,按照农作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提高栽培管理的针对性,提供必需的水分以及养分。同时,还需要掌握除草知识,并提供必备的光照以及通风条件,加强对田间的科学管理,最大程度地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从而提高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实施效果[5]。在落实各项工作时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种植人员需要与其他工作人员沟通以及交流,有效应对在种植时存在的各项问题,以此来实现各项种植方案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使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能够可持续发展。

2)在实际工作中要开展水肥管理工作。科学的灌溉和施加肥料能够满足不同阶段农作物的营养需求,也可以补充对应的养分,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在此阶段农民需要适当调整土壤结构,结合天气情况来确定灌溉的方式以及时间。例如,要适当增施农家肥,通过施用高品质复合肥,满足植物的养分需求;适当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有效减少病虫害。在后续追肥过程中要重视补充微量元素,种植人员需要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严格按照实际种植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水平,真正应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

3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病虫害防治方法

3.1 物理防治方法

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中实施病虫害防治方法时,主要是为了降低对周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以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長,采用对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转变以往错误的病虫害防治理念,提高整体的种植效果。物理防治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或者是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

1)采取覆盖防虫网的方法。在种植区域内附上防虫网有效隔离害虫,改善农作物的采光环境,适当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量,建立病虫害防治体系,满足农作物在生长阶段对病虫害防治的各项要求[6]。

2)安装杀虫灯。农作物病虫害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一部分病虫害喜欢在夜间活动,因此农民可以将黑光灯放在指定区域,结合害虫趋光性集中灭杀,防治效果较好,该方式具有无毒害的优势,已成为绿色防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悬挂粘虫板。按照害虫趋黄性特点,在种植区域内设置黄板,控制好悬挂高度,集中灭杀病虫害,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利用该方法时需要及时清理黄板,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3.2 生物防治方法

在应用生物防治方法的过程中,主要是在灭杀害虫的同时避免污染环境,在此环节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方法为病虫害防治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开展防治工作前,相关种植人员需要掌握丰富的病虫害防治知识,了解常见病虫害的类型以及天敌等,适当增加种植区域的天敌数量,构成良性循环,提高整体防治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释放天敌时,要特别注意天敌的数量,避免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种植人员需要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性较强的应对方案以及管理措施,科学使用各种防治方法。通过总结经验,构建成熟度较高的防治模式,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整体的工作水平。

3.3 农业信息系统的防治方法

在病虫害防治中预防管理为重要环节,可降低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种植人员应将重点放在病虫害预防中,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案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支持。在此过程中可以融入先进的农业信息系统来提供重要的信息,保证各项防治方法更加科学。例如,可以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病虫害发生规律,建立完善的防治预警平台,将现场的种植信息转变为电子地图,更加直观性地了解病虫害的发展程度以及空间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优化种植模式。

4 结束语

在利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及改良原有的栽培方案,梳理工作思路,保证整体种植效果,还需要配合使用病虫害防治方法,有效降低诸多因素对农作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健全农作物管理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此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张媛,殷新娟,等.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武汉市为例[J].乡村科技,2021,12(5):68-69.

[2]张英明,仲玉江,杨承炜.小麦栽培技术与病虫害有效防治举措探寻[J].农民致富之友,2020(36):7.

[3]王曼.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20(10):50.

[4]王月多,王世增,王玉鹏.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6):18-19.

[5]黄乐红.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0(1):8.

[6]林彦振.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105,107.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