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标新思维 践行创生新习作
2023-08-31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各学段的学习任务群,既有学习内容的提示,也有教学提示,给予了广大教师明确的方向,操作的指向。
教师如何运用新课标来指导教学、备课?最重要、最显性的行为表现就是每一次备课都要思考:你研究过学习任务群了吗?学习任务群里的教学提示就告知了我们三个方面的内容:怎么创设情境、怎么组织学习活动、怎么进行评价。 比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就提示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表达的需要,鼓励学生在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尤其是评价提示, 教师可以认真对照习作要求设计评价量表,从而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利用习作指导页,明确教学要求
统编版教材的习作指导页总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习作写什么?该怎么写?该注意些什么?教师要针对这一页,让它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依据“大概念”格局设置,勾连上下册习作知识
教学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教师可以关联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习作指导页《猜猜他是谁》,同样是写人,我们也可以像那样从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行为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来描述他的特点。 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再去重新建构,学生又很容易接受,也就不会觉得习作那么难。 到了五年级,还要通过写人的方法来突出人物的特点,难度就是一步一步螺旋上升的。 把这篇习作放在整个习作的系统当中、前后联系当中,这样就能从整体着眼,局部着手,理清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之间的关系。
(二)互融单元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
在本单元的前期教学中, 学生已通过“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的学习,感受到了人物的一些特点。 以此为基础,课前可和学生来一个“猜想大比拼”,调动他们的阅读经验。 比如:看到“胆小鬼”,你会想到谁,为什么说他是个“胆小鬼”;看到“害人精”,你会想到谁,为什么他被称为“害人精”;看到“吹泡泡小达人”,你又会想到谁,为什么称他为“吹泡泡小达人”。 前面的阅读经验,早已为本节课的习作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借助教科书中提炼的关键词,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习作指导页中“大气球”里有一些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教师可告诉学生,书中也有一些像“胆小鬼”这样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请你自己读一读,想想哪个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通过读词语,学生就会在脑海中搜索自己身边哪个人有这样的特点, 唤起了他的生活经验,后面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水到渠成。比如,学生从“运动健将”就想到了班级的某某同学,因为他在运动会比赛中获得了一百米冠军, 在足球比赛中也踢进了好几个球,使班级夺得了年段冠军。 当学生的生活经验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就可以顺势让学生谈谈还见过哪些像这样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有了生活经验作基础,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想到了“飞毛腿”形容很会跑步的人;想到“百灵鸟”形容很会唱歌的人;想到了“小吃货”形容能吃的小孩。
二、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 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情境的创设有“现实的真实”“可能的真实”“虚拟的真实”三种,“现实的真实”指的是真实的生活情况;“可能的真实”指的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虚拟的真实”指的是如小说、剧本等文学性文本,通过艺术手段所创造的虚构世界。 它既是虚拟的, 又能给人带来真实的体验。 教学《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教师要思考怎样创设一个情境, 把习作的任务要素,习作的方法,习作的用途,都融在这个情境当中。 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我们班将举行一场“选拔特点人才”推荐会,每个人需准备推荐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把他的特点说清楚。 全班同学将投票选出广受欢迎的“特点人物”,看谁介绍的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能荣登班级“特点人物榜”。 请同学们为自己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代言,写一篇小短文, 将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推荐出来。 有了这样的真实、可行的情境,学生就有了表达的需要,就会在情境中去做、去表现。
三、搭建习作“思维支架”,助推写作过程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习作兴趣很快被激发。 如何向别人介绍那些有特点的人呢? 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小妙招”。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小妙招:看到“热心肠”,我就想到了我的同桌,我告诉你们一件事情……这个小妙招是看到哪个词,就想到谁呢?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在思维导图中填写。“我告诉你们一件事情……”这个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事情呢?学生依据“热心肠”这个词想到了“帮我复习功课、借给我学习用具”等,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把思维导图补充如下(见图1):
图1 用思维导图搭建习作思维支架
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填写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学生的习作思路清晰化。同时,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思考转化为文字,使文字的表达更具条理,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言语表达,突破想象习作的难点,让习作指导更加有效,为后续的写作做好准备[1]。
四、借助“习作例文”,习得表达方法
有了思维导图做支架后, 学生下一步便可以开始创作。 为避免学生创作时“无话可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习作例文”作为仿写范本,让学生有话可写。 如,提供《昆虫迷表哥》 的范文, 让学生知道一系列日常表现,可以清楚地写出都养了什么昆虫、 怎样观察昆虫、 查阅哪些昆虫书籍等。 学生就能依照着写出《小问号妹妹》的习作。
“昆虫迷”? 这不是在说我的表哥吗?
他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有美丽的蝴蝶,会唱歌的知了,会发光的萤火虫……装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瓶子,好像在举办昆虫展览会。他经常观察昆虫,哪怕一只蚂蚁,都会蹲下来,拿着放大镜,盯上半天,别人叫他都没反应。他经常跑到图书馆查阅书籍,学习有关昆虫的知识,比如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小问号”? 这不是在说我的妹妹吗?
她总是把“为什么”挂在嘴边。天黑了,妈妈让她回家,她就眨巴着眼睛,望着天空问:“天为什么这么快就黑了?”当她看到夜空中的星星时会问:“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这些星星都是五角形的吗?为什么我看不到它们的形状呢?”夏天在小区游玩时,看到小狗伸着舌头,不断地发出“哈撒哈撒”的声音时,她便好奇地问:“小狗为什么要一直伸着舌头,平时撒娇不是伸一下就好了吗?这样一直伸着,不会很酸吗? ”
五、设置“评价量表”,检验学习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增加了“学业质量”这一方面的内容。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2]。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段的学生能够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用具体的文字把典型的语文学业成就的表现描述出来。这让教师知道了教与学要达到什么程度,到达这种程度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需要评价工具、评价量表来衡量学业质量。有了评价工具,评价量表,教、学、评的一体化就能真正地实现。教学《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根据习作的要求,可设计这样的评价量表,让学生依据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从而衡量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见表1)。
表1 习作评价量表
总之,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鼓励。教师要认真解读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习作导读页,创设真实、可行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搭建习作“思维支架”,提供习作例文,并通过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在评改中提升,建构起学生习作的自信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