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理路探析
2023-08-31侯莲梅
[摘 要] “四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教学目标上共同一致,在内容上交融互通,在作用上耦合互促。“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需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及在这一基础上铸就的理论创新史、伟大成就史等内容,采用链接式、事例式、沉浸式,树立以史释理、理从史来、依理明史、史理育人的教学理念,按照目标、对象和形式甄选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
[关键词] “四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路径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翻转课堂建构研究”(JYJG2021013);2020年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MK2020-02)
[作者简介] 侯莲梅(1974—),女,湖南郴州人,硕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6-0145-04 [收稿日期] 2023-01-17
近年来,学界围绕“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为高校“四史”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2021年4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提出持续深化所有思政课必修课中“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入[1]。为此,笔者以2021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为本,对“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的理论路径展开探析。
一、“四史”教育与“原理”课教学的内在契合
(一)目标上共同一致
“原理”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四史”教育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在情感目标上,“原理”课教学中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实践、理论创作和价值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类情怀。同样,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把中国命运与人类命运结合起来,在推动中国发展、促进世界进步的历史进程中,为学生涵养人民情怀、人类情怀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在意志和能力目标上,“原理”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这同“四史”教育的落脚点“学史增信、学史力行”也是一致的。
(二)内容上交融互通
“四史”教育与“原理”课教学的内容有诸多交融互通之處。从党史看,党的理论创新史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高度吻合,党的不懈奋斗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从新中国史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与“原理”课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相融通。从改革开放史看,改革开放的哲学依据、伟大实践及其成就契合唯物史观的诸多教学要点。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其本身就是“原理”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作用上耦合互促
“原理”课教学既要向学生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又要向学生讲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哲学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因为“四史”教育中描述历史客观事实的感性材料较多,学生要从纷繁复杂的感性材料中抽象地认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规律,需要借助理论思维。“四史”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践史,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史,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生动诠释,其不仅能够从感性层面很好地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而且能对“马克思主义行”行在哪里做出有力的确证。
二、“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融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和不懈奋斗史
党史教育包含党的思想理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杰出领导人的革命斗争、政治实践及其突出贡献等。将党史教育融入“原理”课,可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特征教学中融入党的政治实践、价值践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在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教学中,坚持“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在辩证法教学中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在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教学中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实践;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中融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对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运用,以及我国宣传思想工作“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统一”的原则策略;在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教学中融入党的理论创新历程。
(二)融入新中国的艰辛奋斗史、伟大成就史
新中国史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奋斗历程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深化。将新中国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可在“量变质变规律”教学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涵——新时代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项成就在量的积累上的结果,也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质的方面的跃升[3];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教学中讲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确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在“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教学中讲述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将其不断向前推进的光辉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教学中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大跃进”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足”[4]。
(三)融入改革开放的历史动因、思想引擎、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普遍联系观点等为思想引领和科学依据进行决策部署。将改革开放史融入“原理”课教学,可在“事物的普遍联系”部分讲述党正是基于对事物存在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深刻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部分,一是讲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必须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办法着手认真的改革”[5];二是融入改革开放中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螺旋递进历程,充分说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此外,还可融入思想解放不断为改革开放注入生机活力的事例,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运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论述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融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及成就
社会主义发展史本身是“原理”课第六章的主题内容,这部分融入的教学重点是拓展和深化。一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教学中讲述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人运动的推进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并同工人运动内部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中不断实现丰富和发展;二是在“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教学中深入讲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与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社会主义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变革[6]。
三、“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的方式路径
(一)“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的方式
1.链接式融入。“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可采取知识链接、视频链接、问题链接等形式。就知识链接来看,教师可在对立统一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等知识点中介绍相应的故事读物、经典著作等,为学生深化学习拓宽渠道。就视频链接而言,教师可将反映一定主题的影像资料如《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新中国日志》、《伟大的历程》(改革开放40年)、《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等纪录片融入教学,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至于问题链接,教师可设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2.事例式融入。事例评析能活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能力。“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也可采取这种形式。比如,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中展现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思路和举措——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取兴修水利和植树造林等环保措施,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环保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再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意义[7]。
3.沉浸式融入。“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可以创设“读+讲+演”三维融合的教学场景,使学生通过体验历史情境深化历史规律认识。比如,在融入党史的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课前组织学生阅读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书籍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经典文献,做好知识铺垫;课堂讲授中,组织学生朗读经典文献,讲述这段历史的具体细节、故事,并配以情景微剧,引导学生真切感悟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分析方法等知识。
(二)“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的路径
1.树立以史释理、理从史来、依理明史、史理育人的教学理念。以史释理、理从史来,就是运用“四史”知识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原理的讲解建立在翔实史料之上。例如,讲授“一切從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时,先让学生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然后讲解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的论述,回到教材中的理论观点。依理明史,就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洞察历史。比如,在“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统一性”教学中,先阐释其方法论意义——要求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然后设置“有人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必要”辨析题,通过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经纬,指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缺陷是没有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分析。史理育人,即以“四史”教学助力学生掌握原理,以“原理”教学助力学生正确认识“四史”,实现“四史”与“原理”合力育人。
2.按照目标、对象和形式精选教学素材。一是按目标选。“四史”融入“原理”课教学既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又有价值引领、信仰确立。教师在选材时要紧扣这一点,做到分类分层。例如,将党史融入“社会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教学,既要围绕概念阐释选取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史,又要围绕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总是能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科学判断出我国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精准把握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胜利。二是结合学生专业背景选。面向理工科学生,可选择“两弹一星”的研究历程、人物事迹;面向文科学生,可选择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历程及成就。三是适应不同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时间紧,可选取短小精悍、便于阐发的历史故事;实践教学重在体验,可选取革命文物作为素材。
3.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序组织实施。一是根据总体目标,结合章、节、目的微观内容,从知识、情感、信仰、能力四个维度拟定具体教学目标;二是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系统架构“四史”融入“原理”课每一章、节、目的内容和教学素材;三是综合考量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历史教育话语、“原理”课教材话语的特征,从术语、意义和言说方式[8]相结合的视角建构“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的话语体系;四是针对不同章、节、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选取合宜的融入方式,采取理论联系实际、读讲演互动教学等多元方法;五是精心撰写教学方案、有序组织实施。
“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运用系统思维探究“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内容、方式和路径,只是建构“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的一个方面。思政课教师和理论研究工作者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路径,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1〕8号[A/OL].(2021-04-20)[2022-11-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530840.html.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2-11-30].https://www.dswxyjy.org.cn/n1/2022/1025/c423712-32551582.html.
[3]曲青山.新时代在党史、新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J].求是,2019(19):57-61.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491-492.
[5]改革开放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1.
[6]社會主义发展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1:1-3.
[7]成长春,徐海红.中国生态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13(3):1-11.
[8]邱伯生.试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话语体系支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39-43.
On the Theore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ourse
HOU Lian-mei
(Marxist Academy,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225, China)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Four Histories” and the teaching of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ourse share the same goal, blend and intermingle in conten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in function. The integration of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ourse should highlight the great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history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great achievements forged on the basis of this practice. In terms of the integration mode and path, it needs to adopt the links, examples, and immersion, establish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us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to illustrate principles, abstracting principles from history, applying principles to analyze history, educating people by giving play to the role of history and principles”, selec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goal, object and form, design the teaching program carefully, organize and implement orderly.
Key words: “Four Histories”;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heoretical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