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民航播音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31张家琪孙丛聪

职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二十大育人思政

张家琪 孙丛聪

摘 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民航播音课程为例,重点探索民航播音课程思政运行机理,即以教学制度保障、教学智库支持和教学体系建设三个维度为课程顶层设计逻辑,以教师构思、思政挖掘、有机融入、教学交互、反躬自省为具体实施步骤,以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建设应用为创新探索,实现“润物无声,风化于成”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实践层面看,民航播音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较好。

关键词:民航播音    课程思政建设

民航播音作为航空服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客舱广播播音创作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具备机上播音的基本技能。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交融,现代化的客舱服务不仅要求空中乘务员熟练掌握服务的规范和流程,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和职业素养,在客舱广播创作中能生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民航播音课程思政之谛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是融入课程思政的精神基底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是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要求。一是有益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追求、引领,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实现“青年强,则国家强”的育人使命。二是有益于学生坚持底线思维,明辨是非。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拔节孕穗期”,需要保持正确的政治定力,坚定信心。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三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青年一代的历史伟业。三是有益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活化。思政元素源于专业课程,融汇于社会热点和本民族优秀文化,渗入学生的心、脑、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元素的选择需不断增强守正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的二十大精神正是思政元素的源头活水。

(二)民航播音课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现实价值

讲好中国故事,民航播音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课程优势。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嵌入民航播音课程思政可收到水中盐、花中蜜有味无痕的教学效果,做到专业与思政的有机契合。

在讲到“特殊旅客播音技巧”时,厦航MF8031航班空中乘务员得知航班上有第七批在韩归国志愿军亲属和两位刚退伍的人民子弟兵后进行即兴播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大家好,刚刚非常荣幸地得知本次航班上,有几位重要的客人,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是:第七批在韩归国志愿军林水实烈士的家属以及另外两位刚退伍的人民子弟兵。欢迎你们!崇尚英雄,致敬英雄,革命烈士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复兴献出宝贵的生命,无数老兵为祖国抗役冲锋一线,我代表全体乘务机组向您致敬,谢谢你们!”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既可以掌握特殊旅客播音创作规律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又能够深刻感受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现实意义,激发爱国情怀,践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广大青年要堅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历史使命。

二、民航播音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新义

民航播音具有多质性特征。政治属性是根基,艺术属性是载体,人文属性为创作源泉,传播属性为创作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为民航播音课程思政达成立德树人总目标提供了总体思路。

(一)民航播音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理念

1.制度保障为本

健全的制度是保障民航播音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根本所在。在民航播音课程思政建设时,形成了包括教学管理、评价考核、资源保障、队伍管理等方面的一套健全的体系,以便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效能。

2.智库支持为枢

民航播音课程思政不仅需要相关专业教师作为授课团队,更需要有经验的校内专家基于教学经验进行指导,做好“把关人”的角色,确保教师团队授课更具科学性。

3.评价体系建设为重要手段

民航播音课程思政评价引入教师、学生和企业等多元评价主体,总结成功做法,矫正不当之处,提高课程育人效果。

(二)民航播音课程思政运行机理

在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基础上,为激发思政活力、促成育人目标,民航播音课程思政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1.教师构思

结合学情综合研判学生已知、欲知的知识技能,找准教学发力点,发掘教学新维度。

2.思政挖掘

基于教学目标,以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等为思政基底,结合课程内容精准挖掘思政元素。

3.有机融入

以课程为载体,思政为内驱,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校内外实践等为媒介,激活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4.教学交互

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在思考中激发思政价值,从而引导个人成长。

5.反躬自省

通过多元评价体系,检验教学成果,验证思政融入效果,以学生的接受度、认同度为反思方向,优化课程思政。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民航播音课程思政概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探索出符合民航播音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融入思路,让课程思政生动活泼融入课堂,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思政价值浸润,课堂采用案例穿插、数字化资源互动等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学生言行,坚持将“有用”与“有利”、“需要”与“重要”相统一,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适应国家需求和满足个人成长诉求相统一。例如,在教师讲解过程中通过穿插一些关于空中乘务员优秀事迹、突发事件客舱播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案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本内涵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课程安排。

(四)民航播音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建设

第一,建立数字化资源团队。为更好地推动民航播音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活化课堂教学手段,推动数字化教学,教学团队成员在进行课程准备基础上,再次进行技术分工,如利用网络技术获取、收集、整理开放性教育资源,包括在线课堂、电子书籍、课程资源库等,以充实课程资源。

第二,引入虚拟仿真技术。为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价值意蕴,在讲解突发性播音知识点,讲到空中乘务员为机上革命老兵播音这一案例时,为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师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进入延安革命数字博物馆,不但可以使学生更积极、深入地进行播音创作实践,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思政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教育大数据应用。为检验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让教学活动更具科学性,团队运用评价模型、利用教育大数据技术、借鉴CIPP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挖掘,为教师提供更准确的教学评估和改进建议,以提高教学育人效果。

以CIPP评价模型为逻辑基础,课程结束后,学生将通过在线系统完成对本节课的调查问卷,教师可及时查看后台数据,进行教学效果分析。

背景评价:侧重于思政融入是否系统,能够贯穿课程内容始终,不突兀,不強硬。

输入评价:主要用来检测思政融入是否生动、多元。

过程评价:用来检测思政融入的有机性,思政的融入是否够紧扣专业教育,拥有完善支持机制。

结果评价:指标为延迟性评价。即学生暂不评价此项内容,待学生学习内容告一段落后,再就前期所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用来检验学习效果和思政元素嵌入的效度。

三、民航播音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民航播音课程思政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客舱广播创作中能以生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为责,练就为人民服务的播音本领,强化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幅提高,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认识所学技能的现实意义,能够厚植家国情怀。其次,教师既在教学上得到自我提升,也在育人思想和方法上得到更新和改进。最后,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在理论层面上的探讨和研究,更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落地,做到了思政育人的“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蒲清平,何丽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1).

(作者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二十大育人思政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